概數的本質與教學探討

格式
doc
大小
70.5 KB
頁數
8
上傳者
關丞博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07-11-07,离现在 17 355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教學單元:概數】

授課教師:林宜臻 教授

學生姓名:吳佳儒


一、概數的本質概念


(一)概數的意義

「概數」意即「大概的數」,代表不是非常精確但很接近的一種數值。雖然概數不是正確值,且一個數值經由不同的方式取概數,可能會有好幾個概數,但許多時候,使用概數很方便,也具有其參考價值。例如「現在大概四點」、「外面氣溫約25度」、「差不多有100人參加會議」等等說法,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對於數量的大概描述。

概數出現時,常伴隨著「大約」、「大概」、「差不多」、「左右」等詞句,代表此一數字並非最精確、毫無誤差的。因此,基於方便,或該數字較難精確判斷時,則可選擇以一個約略的數字加以代替,此即概數的意義。


(二)取概數的益處

1.容易記、容易寫:

一般人對於複雜的數值與數列的之記憶能力並不好,因此,當數字太多、太複雜時,常讓人需要花費更多的心思去記憶。概數的益處則是,可將數字簡化,化成容易記憶、容易書寫的數字,同時也可保有該數值原本的大小與特性。


2.能很快掌握數目大小:

如果對於一個數量的精確性要求不高,只想知道大概的大小,那麼概數能很快速地讓人對此數值有一簡單的掌握。


(三)使用概數的時機

1.當正確的數量不是那麼重要,只需大概知道數量的大小即可時:

例如,台灣的土地面積實際上是36006.1784平方公里,但平常我們只希望知道台灣面積的大概數值,因此我們就可用「概數」表示大約是三萬六千(36000)平方公里。


2.當數量因時間而不斷變動時:

例如,95年年底雲林縣人口有720986人,我們常寫作約72萬人,原因在於人口數會因為出生與死亡而不斷變動,不會一直維持在

720968。因此,取一個簡單的數字作為代替。

同理,計算時間的問題也很類似,當有人問說現在幾點時,我們會說123分,或更簡單地說是12點,由於時間不斷地在走的特性,所以人們不可能給出一個正確答案,因為當您回答完後,這個答案又改變了。


3.測量工具與人為因素可能造成誤差時:

許多長度、大小由肉眼是無法判斷的,因此我們會藉助測量的工具;但測量總會造成誤差,也有人為干擾的因素,得到的數值不可能完全精確,因此,也可運用概數來代替。例如某人的身高用量尺測得160.2公分,實際上某人的身高不見得完全正確,但為了方便記錄,人們通常只取160公分這個近似值,以作為某人的身高。


(四)學習概數的流程

1.低年級課程:

引入兩位數的概數活動,利用「拾」階為單位,來大約地描述兩位數。

(1)討論該兩位數最多大於幾個「拾」,或該兩位數最少會小於幾個「拾」。例如:一個漢堡25元,身上只有10元的硬幣,要幾個才能買?

(2)討論「三十幾」這種說法的意思為何,會讓學生說說看有可能讓我們估計為「三十幾」的數目有哪些。


2.中年級課程:

引入「幾百多」的概數活動、導入日期的問題,探討區間日期的最大天數與最小天數,透過日常生活經驗中二位數及三位數的概數,並能用適當的概數敘述事件。

例如:小寶出生200多天,最多與最少各是幾天?最多是299天,最少是201天。


3.高年級課程:

(1)學習各種取概數的方式。

(2)了解「無條件捨去法」、「無條件進位法」、「四捨五入法」等不同取概數的策略時,概數代表不同區間內的整數,同時能列出可能的範圍區間。

(3)概數的計算與應用


(五)學生學習概數常見迷思

1.四捨五入法最好:

即使還沒開始學習概數,對於學生而言,四捨五入法這個名稱可能也不會太陌生,可能日常生活中就常常接觸到,因此,學生往往先入為主地認為這是最好的取概數方法。事實上,「無條件進入法」和「無條件捨去法」各自有適當的使用時機和優點。概數的取法,沒有哪一種比較好,只有哪一種較適當。雖然在一些特殊的情境中,人們對概數的使用已經發展出一些約定成俗的取法,但對於剛接觸概數的學生來說,很容易因為自身經驗,而誤認「四捨五入法」是最好的之偏差印象。


2.「二十」是不是「二十幾」:

依據日常用法,我們在提到數字為「二十幾」時,通常不包含二十這個數,因為二十本身是一個相當容易理解與計算的數字,且在語法上也簡便。因此,通常是將某數取概數而得到二十的結果,而不會將二十取概數得到另一數,同理也可在三十、四十、五十等數印證。如果學生有「二十」等同於「二十幾」的疑惑,教師可以說明在「二十」中,並沒有多於「二十」的部份,因此也沒有「二十幾」的方式來予以解答。


(六)解決學習概數常見迷思的方法

1.設計各種情境:

取概數的規則並不必然,只有是否適當。因此,教師可透過各種情境讓學生進行練習與思考,例如購物、領錢、換錢等情境,透過老師的講解,以幫助學生體會這些取概數的法則。


2.生活經驗的累積:

短短的一個數學單元中,或許可以提供學生原則與方法,但是不容易讓學生完全熟練與靈活應用。因此除了課堂之外,在生活中多加練習與嘗試,也是學習成功的關鍵,而教師也可以透過不斷地複習、回顧來加深學生的印象。


3.開放式討論:

基於概數的特性,可透過小組討論的方式讓學生分享彼此意見與經驗,並從中找到最佳的答案。故開放式的討論能夠激盪學生對於概數的認知與理解,此乃不錯的方式。






二、概數的教學內容


教學領域

數學

教學單元

概數

教學對象

五年級

教學時間

1節(40分鐘)




一、教材分析:

透過實例的操作與應用,讓學生了解概數的意義並學會取概數的幾種方法,並且能理解概數在生活中的方便性與使用時機。


二、教學重點:

(一)了解「無條件捨去法」的意義及取法。

(二)了解「無條件進入法」的意義及取法。

(三)了解「四捨五入法」的意義及取法。

(四)透過不同的情境,理解取概數方式的合理性。


三、學生經驗:

(一)二位數加減。

(二)長度的實測與估計。

(三)乘除法。







單元目標

能力指標

一、認識概數的意義。

二、認識概數的取法及其合理性。

三、利用概數做加、減的估算。

N-2-05能應用四捨五入、進位、捨去等方式對一個數量取概數,並利用概數作簡單的估算。


教 學 活 動

活動一、認識概數

透過教師舉例,對於概數的意義有初步的認識。

(一)教師舉例

1.台灣的人口有2300萬人「左右」。

2.台北搭自強號到台南「大概」要花四小時。

3.中山高速公路全長「約」400公里。

(二)教師提問

生活中有哪些是類似的概念?有哪些情形我們會使用到概數?

(三)學生分享

(四)教師綜合講解

學生分享之後,由教師綜合講解概數的意義,以及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


活動二、無條件捨去法

透過教師佈題與學生參與活動,讓學生了解「無條件捨去法」的意義及取法

(一)教師佈題

1.現有58個梨子,滿10個梨子才能裝成一盒,總共可以裝成幾盒呢?

2.坐一次旋轉木馬要10元,小華身上有35元,最多可以坐幾次?

(二)教師講解

講解無條件捨去法取概數的應用,並釐清學生的觀念。

(三)教師佈題與學生練習

1. 100張榮譽卡可以換一張「榮譽獎狀」,如果我有2238張榮譽卡,我可以換幾張「榮譽獎狀」?

2238 = 22 * 100 + 38

2.1000張榮譽卡可以換一個「榮譽獎盃」,如果我有2238張榮譽卡,我可以換幾張「榮譽獎盃」?

2238 = 2 * 1000 + 238


活動三、無條件進入法

透過教師佈題與學生參與活動,讓學生了解「無條件進入法」的意義及取法

(一)教師佈題

1.一杯咖啡要65元,小明帶得都是十元硬幣,最少要掏出多少錢才能買一杯?

2.一台數位相機要8540元,提款機只能提領千元鈔票的話,至少要領多少錢才能夠買?

(二)教師講解

講解無條件進入法取概數的應用,並釐清學生的觀念。

(三)教師佈題與學生練習

1.現在總共有16386隻金魚,如果一個水族箱裡最多能放100條金魚,需要幾個水族箱才裝得完呢?

2.現在總共有16386隻金魚,如果一個魚池裡最多能放1000條金魚,需要幾個魚池才裝得完呢?


活動四、四捨五入法

透過教師佈題與學生參與活動,讓學生了解「四捨五入法」的意義及取法

(一)教師佈題

1.中華職棒的總冠軍賽共有8748人進場看球,如果以人為單位的話,進場的球迷大概有幾千人呢?

(1)用無條件捨去法

(2)用無條件進入法

2.世界盃足球賽的冠軍賽共有102596位球迷買票進場,轉播單位想知道現場大概有幾人,答案會是?

(1)用無條件捨去法

(2)用無條件進入法

(二)教師提問與學生討論

1.這兩種方法哪一種比較能呈現真實情況?

2.讓學生討論為什麼,暫時不給予評論,先進入下一部份。

(三)教師舉例

有一隻小螞蟻出外覓食,爬出洞口後發現他的右手邊有一塊披薩,左手邊有一塊蛋糕:

0 1 2 3 4 5 6 7 8 9 10

蛋糕 螞蟻 披薩


螞蟻要往那邊走才能比較快吃到食物呢?

(四)教師講解

教師提示四捨五入法取概數的原則與釐清概念。

(五)學生練習

1.中華職棒的總冠軍賽共有8748人進場看球,如果以人為單位的話,進場的球迷大概有幾千人呢?(用四捨五入法)

2.世界盃足球賽的冠軍賽共有102596位球迷買票進場,轉播單位想知道現場大概有幾人,答案會是?(用四捨五入法)

(六)教師提問與學生回饋

1.這三種方法哪一種比較接近真實數字?

2.什麼時候適合用無條件進入法?

3.什麼時候適合用無條件捨去法?

4.什麼時候適合用四捨五入法?


活動五、估算

(一)教師講解

教師提示估算的種類包括:

1.先無條件捨去取概數,再計算。

2.先無條件進入取概數,再計算。

3.先四捨五入取概數,再計算。

(二)教師佈題與學生練習

淡江大學附近共有三所國小,淡水國小728位學生、鄧公國小588位學生、文化國小646位學生,請問:

1.淡水國小的學生人數分別用無條件捨去法、無條件進入法、四捨五入法來取概數,分別約有幾位學生?


2.鄧公國小的學生人數用無條件捨去法、無條件進入法、四捨五入法來取概數,分別約有幾位學生?


3.文化國小的學生人數用無條件捨去法、無條件進入法、四捨五入法來取概數,分別約有幾位學生?


4.這三所國小的學生總人數,分別用無條件捨去法、無條件進入法、四捨五入法來取概數,各有約幾位學生?


5.這三所國小的學生人數,分別用無條件捨去法取概數後,再相加,合計這三所國小的學生總人數約有多少人?


6.這三所國小的學生人數,分別用無條件進入法取概數後,再相加,合計這三所國小的學生總人數約有多少人?


7.這三所國小的學生人數,分別用四捨五入法取概數後,再相加,合計這三所國小的學生總人數約有多少人?



參考書目:

張英傑(95)。國小課本數學9。台北:南一。

教育部: http://www.edu.tw/index.htm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