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官領域 | ||||
設計依據 | ||||
學習重點 | 兒童發展狀態 | 感官是對外接收訊息最直接的工具,透過五感瞭知外界的脈動,也藉由五感豐厚生命的體驗,在搜尋中學習分辨,將感受加以分類、註解,蒐集各種資訊在直覺中運用感官覺受;和數學、語文、美感……等進行交流,並加以運用。因此五感是探索一切最重要的依據,祂的靈敏與否關係著生命走在探索路上的難易,孩子必須不斷透過感官的精煉,幫助其建構與外界的互動,在這個練習中能清楚的觀察到每一個生命獨一無二的發展脈絡,也幫助照顧者及時觀察孩子是否有五感方面的學習阻礙,能夠及時伸出援手,給予適當的幫助,我們會持續保留舊教案以便於在陪伴生命時能夠觀察孩子們前後經驗的堆疊與學習,親愛的家長:邀請您與我們共同欣賞孩子們美麗的學習身影,依循他們的步伐發現兒童…… ※小組 處於前運思期的3-4歲年齡的幼兒,凡事以自我為中心出發,抽象概念的養成、分類、排列順序及物質不滅的認知。由感官教育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提倡幼兒根據自己的能力和需要進行學習,使幼兒在依循自己的興趣去進行自由的選擇、獨立操作、自我校正。引導幼兒練習發現問題,進而解決問題或是尋找答案的能力,更是面對未來教育與生活有所連結,而非死板的記憶認知教學。所以,嬰幼兒早期感覺教育中都設有專門的錯誤控制系統,使兒童在操作過程中能按照教具的暗示進行「自我教育」。在幼兒學習過程中,「玩」是最有效的學習方式!結合各種感官刺激,帶領孩子們邊玩邊學!自然而然地訓練幼兒的感覺統合,激發無限的可能! ※中組 4-5歲的幼兒透過形狀認知,進而進入抽象性符號學習的關鍵期,感官的統合活動已趨成熟,需透過工作精鍊其邏輯統整經驗。此時孩子想探索所有的為什麼?從以往的感官配對中,開始要進入感官特質的再確認。因此感官特質配合「語言」的聽、說、寫、讀、畫是這階段大量的工作。落實孩子驗證感官經驗的抽象基礎。結合日常生活經歷,讓孩子對平常所看、所聞、所聽、所碰到的事事物物都有感有覺。建立孩子先知先覺的感官能力,為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所預備。 能對事物或現象進行觀察比較,發現其相同與不同;能根據觀察結果提出問題,並大膽猜測答案;能通過簡單的調查收集信息;能用圖畫或其他符號進行記錄。 ※大組 5-6歲的幼兒能通過觀察、比較與分析,發現並描述不同種類物體的特徵或某個事物前後的變化;能用一定的方法驗證自己的猜測;在成人的幫助下能制定簡單的調查計劃並執行;能用數字、圖畫、圖表或其他符號記錄;探究中能與他人合作與交流。 視覺:學習的初步可透過陪讀故事繪本,刺激孩子的視 聽感官,藉由繪本上的圖案、文字以及成人生動 的描述,培養孩子的想像力和語言學習能力。 聽覺:透過不同類型的音樂欣賞及接觸不同樂器能緩和 孩子的情緒及提升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 觸覺:觸覺是感知不同事物的狀態,例如溫度、痛覺、 軟硬,透過神經的傳導,讓孩子最直接的感受到 事物的變化。可透過塗鴉、黏土及指印刺激孩子 的觸覺,讓手部精細動作發展更靈活。 味覺:透過自己動手做料理去認識各種食物及味道。 嗅覺:嗅覺是分辨不同的氣味,可透過樹葉、花香、調 味料等去感受味道,不僅能刺激大腦皮質,還能 活化相關神經系統,強化孩子的記憶力。 以上的五感結合到感官實質的教具工作,經由觀察與比較,加上不斷的體驗練習融入生活中,周圍的好奇心與敏感度也隨之增加,主動探索的慾望也越來越強烈了,此時作爲觀察者的老師對於孩子們堆疊的感官過程,更需小心謹慎周全的預備好探索的環境,不停的模仿、探索、學習、反覆錯誤的漸進成長,在跌跌撞撞的過程中,經由我們的陪伴,將這座實驗城堡鞏固的更強大更安全舒適! *小組 聽覺是孩子認識這世界的第一步,也是在閱讀能力尚未培養之前的首要學習管道。幼兒6歲前是聽力開發的黃金時期,所以孩子若無法持續維持一定的聽覺專注力,就很容易在上課時分心去抓其他的注意刺激。經過觀察發現小班幼兒在視覺注視及聽覺指令上,需要更多不同的練習經驗,老師會透過照相機遊戲(模仿動作)、觀察繪本上的圖片來提升孩子的視覺辨識能力;聽覺遊戲則是透過不同樂器配上不同動作傳聲筒遊戲,加強孩子的聽力及記憶力。 *中組 經過觀察發現中班孩子在聽覺指令上及精細動作操作上,需要更多的練習經驗,老師會透過遊戲及手作,加強孩子的聽覺能力及專注力,並透過手部肌肉實際的操作練習,讓孩子能增強手眼協調的能力。 *大組 可透過感官與日常生活結合的能力,去增強手眼協調與小肌肉實際操作能力的練習,提升製作的實質經驗及書寫的能力。 | ||
課程與活動內容 | ※小組 孩子的學習方式是透過自己親眼所見、碰觸、聽到、嚐到、聞到的五感紀錄器存取下來的,因此運用五感玩遊戲,促進孩子的大腦整合協調及認知發展。 活動:摸摸看神秘箱、觀察力大考驗 ※中組 聽覺遊戲的刺激,透過感官視聽覺的活動(耳聰目明),從中去增強孩子對聽覺的敏感能力。 聽指令的活動結合日常生活,老師讓孩子在食物預備活動中,經由食材的氣味、顏色、觸感等活動,讓孩子能透過遊戲更認識植物的種類及特徵,並增進手眼協調的能力。 ※大組 大肢體動作配合手眼協調的各項體能活動/感官工作中統整視覺辨識能力/反向與正向的思考邏輯/建立上.下.左.右的方位概念。 視覺遊戲的刺激,可透過調色顏色深淺的活動、組合及分解形狀的工作,增進孩子更豐富的思考能力及想像創意能力,並精鍊孩子手眼協調的精細動作能力。 | |||
核心素養架構 | ※小組 運用五感,知覺自己及生活環境的各種訊息,並能理解訊息及其間的關係。運用舊有的經驗結合新知識,學習先分類整理,進而統整的能力。幼兒學習運用各種符號表達自己的感受,並傾聽和分享不同的見解和訊息。 ※中組 核心素養是指一個人為適應現在生活及面對未來挑戰,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與態度。 六大素養如下: (一)覺知辨識:運用感官,知覺自己及生活環境的訊 息,並理解訊息及其間的關係。 (二)表達溝通:運用各種符號表達個人的感受,並傾廳 和分享不同的見解與訊息。 (三)關懷合作:願意關心與接納自己、他人、環境和文 化,並願意與他人協商,建立共識, 解決問題。 (四)推理賞析:運用舊經驗和既有知識,分析、整合及 預測訊息,並以喜愛的心情欣賞自己 和他人的表現。 (五)想像創造:以創新的精神和多樣的方式表達對生 活環境中人事物的感受。 (六)自主管理:根據規範察覺與調整自己的行動。 ※大組 促進腦部發展,激發未來潛能。並能夠擁有敏銳的感受力。善於表達且情緒穩定,在工作中具高度專注力富有同理心,擅長維繫人際關係且主動關心週圍的人.事.物。創造力豐富,對事情有獨到見解進而擁有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 | |||
跨領域連結 | 認知領域、語文領域、身體動作與健康領域、美感領域 | |||
教材來源 | 教具、繪本、網路、百科圖書。 | |||
設備/資源 | 教具、色紙、錐子、墊子、膠水、地墊、圖卡、圖字卡。 | |||
110年3、4月小組 | ||||
課程目標: 身-1-1模仿身體操控活動 認-1-1蒐集生活環境中的數學訊息 美-1-2運用五官感受生活環境中各種形 式的美 | 學習指標: 身-小-1-2-1覺察器材的操作方式。 認-小-1-1-1辨識與命名物體的形狀。 美-小-1-2-1探索生活環境中事物的色彩、形體、質地的美 | |||
蒙特梭利工作發展 | ||||
工作名稱 | 直接目的 | 間接目的與工作延伸 | ||
1.長方形盒 2.帶插座圓柱體 +彩色圓柱體 3.藍色三角形盒 4.幾何立體組 5.幾何泡棉- 認識厚、薄、大中小 6.點、線、面(幾何創作) | 透過三角形做各種組合,並培養邏 輯思考能力。 透過視覺辨識能力,進行兩組的直徑與高度比對,再將兩組圓柱體做結合。 能排出由三角形組合而成的四邊 形,並增進幾何圖形的區別。 培養辨識顏色/形狀/大小/厚薄的 能力及創作能力。 運用磁鐵棒及鋼珠組合成幾何圖 形,使孩子對幾何圖形更有概念。 | *大家來找碴 (找出不一樣的地方) *兩兩組合成基本幾何圖形 三個以上創作 *形狀泡棉延伸排列組合 創作。 間接目的: 1.透過工作發展獨立性、秩序 性、協調性、專注力。 2.培養敏銳的觀察力。 3.培養數學心智能力。 ★此課程設計都將依孩子的個別能力做適當的調整 |
110年3、4月中組 | |||
課程目標: 認-1-1蒐集生活環境中的數學訊息 認-2-3整理文化產物訊息間的關係 美-1-2運用五官感受生活環境中各種形 式的美 | 學習指標: 認-中-1-1-1辨識與命名物體的形狀 認-中-2-3-1依據特徵為生活物件分類並命名 美-中-1-2-1探索生活環境中事物的色彩、形體、質地的 美,感受其中的差異 | ||
蒙特梭利工作發展 | |||
工作名稱 | 直接目的 | 間接目的與工作延伸 | |
1.小六角形盒 2.藍色三角形盒 3.漸層色盒 4.三項式立方 5.幾何拼圖櫥 (描摹剪貼) | 培養視覺辨別形狀的能力;認識各種平面幾何圖形的形狀和名稱。 以各種三角形的組合與分解變化出六角形。 從相同的直角三角形組合出不同形狀的變化。依圖示進行排列組合。 透過視覺觀察,認識色系、顏色深淺及其中間色度之關係。 培養對色彩的美感。 二項式中繼續延伸在視覺上辨別大小、顏色面、形狀的能力。 學習對立體的組合與分解及部分和整體的概念。 從認識各種幾何形狀發展出手與眼 協調的幾何模型描繪,加以運用 不同的形狀創意設計。 | *延伸形形色色創作。 *調色遊戲-運用宣紙染色、吹畫、滾珠畫。 *延伸不用蓋子組合及距離遊戲比對一樣的面。 *描摹剪貼幾何圖形做組合創作。 間接目的: 1.發展專注力、秩序感、動 作協調與獨立的能力。 2.數學心智的預備。 3.書寫前之預備。 ★此課程設計都將依孩子的個別能力做適當的調整 |
110年3、4月大組 | |||
課程目標: 認-1-1蒐集生活環境中的數學訊息 身-2-1安全應用身體操控動作,滿足自 由活動及與他人合作的需求 美-2-2運用各種形式的藝術媒介進行創 作 | 學習指標: 認-大-1-1-1覺知物體的形狀會因觀察角度的不同而不同 身-大-2-1-1在合作遊戲的情境中練習動作的協調與敏捷 美-大-2-2-1運用各種視覺藝術素材與工具的特性,進行創 作 | ||
蒙特梭利工作發展 | |||
工作名稱 | 直接目的 | 間接目的與工作延伸 | |
1.磨色鹽 2.疊高塔(合作遊戲) 3.立方體堆塔積木 4.幾何立體組 (立體紙盒組合) 5.座標圖 | 精鍊手部肌肉運動的控制,觀察工作中顏色的變化。 培養辨別顏色的視覺能力,並於視覺美感中呈現出來。 透過教具的組合,培養視覺辨識及空間概念。 *在合作遊戲的情境中練習動作的協調 與敏捷性。 培養視覺辨識及空間概念(上下、前後、左右),並組合立方體圖形。 精鍊視覺的辨識能力。 *瞭解各種幾何立體形狀是由平面 形狀組成,並描摹製作立體紙盒。 經由上下、左右座標前的方位練習,幫助孩子建立清楚座標的概念。 | *漸層色盒創作 *立體紙盒實際創作 *感官結合數學座標對應。 間接目的: 1.發展專注力、秩序感、動 作協調與獨立性。 2.幾何學的預備。 3.建立方位概念。 4.發展幼兒敏銳的觀察力。 ★此課程設計都將依孩子的個別能力做適當的調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