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湯趣探溫泉奧祕:跨領域科學探究與鄉土情懷養成

格式
doc
大小
326.5 KB
頁數
25
上傳者
tiffany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03-11-27,离现在 21 335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國民小學教師「自然與生活科技」主題探討系列


作品名稱:假期泡湯囉!

自週休二日以後,國人的休閒旅遊風氣大開,其中最熱門的活動項目之一便是泡湯。本「議題」透過溫泉主題探究溫泉相關知識及相關物理、化學現象與原理,進一步培養尊重大自然、關懷鄉土的情懷,學會把學習到的科學知識和技能與生活應用相連結。

設計者:曾逸楨 台北市興隆國小實習老師

王蘭亨 台北市北投國小實習老師

林昱妝 台北縣永平國小實習老師

林蕙菁 基隆市成功國小實習老師

內容:

壹、課程架構

貳、模組架構

參、設計理念與構想

肆、活動設計說明

伍、活動設計

陸、參考資料

柒、學習單

  1. 赴湯火探溫泉:提問及引導方式。

  2. 泉泉相湧泡溫泉:直接講述。

  3. 煙雨濛濛看溫泉:實際觀察操作及討論。

  4. 熱情傳遞試溫泉:實際觀察操作及討論。。

  5. 穿金戴銀驗溫泉:實際觀察操作及討論。

使用說明

本模組透過休閒活動--泡湯,來探究與溫泉相關的科學知識,其教學內容以學生為主,並以生活為中心,做科學性的探討及發揮創意精神。教師可依教學的需求增添、刪減觀測的項目,也可更改或增加觀測的辦法。運用此模組時,教師可依教學情境來決定,是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呢?還是以引導的方式或提供已設計好的方法讓學生依此內容執行。

目次


壹、課程架構……………………………………………………………2


貳、模組架構……………………………………………………………3



參、設計理念與構想……………………………………………………4


肆、活動設計說明………………………………………………………6


伍、活動設計

(單元活動設計一)赴湯火探溫泉…………………………7

(單元活動設計二)泉泉相湧泡溫泉………………………………9

(單元活動設計三)煙雨濛濛看溫泉………………………………11

(單元活動設計四)熱情傳遞試溫泉………………………………13

(單元活動設計五)穿金戴銀驗溫泉………………………………15


陸、參考資料……………………………………………………………17


柒、學習單

(附件一)赴湯火探溫泉學習單……………………………18

(附件二)泉泉相湧泡溫泉學習單…………………………………19

(附件三)煙雨濛濛看溫泉學習單…………………………………21

(附件四)熱情傳遞試溫泉學習單…………………………………22

(附件五)穿金戴銀驗溫泉學習單…………………………………23


壹、課程架構



貳、模組架構


參、設計理念與構想

  1. 本模組設計係以「自然與生活科技」為主軸,融入了「環境教育」議題,也可以和「健康與體育」、「社會」、「藝術與人文」等領域做聯絡教學。

  2. 本模組的活動設計,是引領學生探索大自然的奧秘,認識我們的自然環境、自然現象與原理(認知目標);繼而養成研究自然的基本能力與技術(技能目標);並能夠團隊合作、從做中學,進一步培養尊重大自然、關懷鄉土的情懷(情意目標)

  3. 課程的設計,係以學生既有的生活經驗為基礎,從「泡湯」這個十分風行的國民休閒旅遊活動出發,進而逐步探討大自然的瑰寶──溫泉的相關知識,以及研究溫泉周邊相關的物理、化學現象與原理。

  4. 課程的組織架構,由介紹溫泉的特性、成因、對周遭環境的影響開始;並探討其分類方式,以及認識台灣地區、大台北地區的著名溫泉、相關人文背景;繼之深入有關物理、化學領域的專題研究,包括:水的三態、熱的傳遞、氧化還原(銀製品變黑)等。本系列課程,均環繞在「溫泉」這個主題下,循序漸進、一氣呵成。

  5. 本模組各單元的概述如下:

    1. 赴湯探溫泉:以「地球科學」的角度探討溫泉的特性、形成的原因及形成的條件,進而分析溫泉對環境的影響。

    2. 泉泉相湧泡溫泉:以「物理」、「化學」的角度分析溫泉的三種分類方式,同時涵蓋「地理」的範疇,概述台灣地區四大溫泉和大台北地區(台北市、台北縣)主要溫泉的狀況,並探討溫泉對相關人文發展的影響。

    3. 煙雨濛濛看溫泉:以「物理」的角度分析溫泉的主體──水,探究其三態(固態、液態、氣態)之變化情形。

    4. 熱情傳遞試溫泉:以「物理」的角度探討溫泉的現象──熱,介紹熱的傳遞原理,並透過實際操作以加深學生的學習效果。

    5. 穿金戴銀驗溫泉:以「化學」的角度概述氧化的原理,並以台北地區最主要溫泉(硫磺泉)的成份──硫為例,分析其對於周遭金屬物品之影響。

  1. 本模組之課程設計,係依據九年一貫課程基本精神,配合相關分段能力指標,以學生日常生活經驗為基礎,導引出生活中切身的議題,以引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與高度的的參與感。


P.S.實際授課教師可以依據學校所處位置之地域特性,斟酌調整相關課程內容(例如:區域內著名溫泉的介紹部份)


肆、活動設計說明

模組名稱

假期“泡湯”囉!

實施年級

六年級

總教學時數

13~18

活動名稱

能 力 指 標

活 動 概 要

赴湯道火

探溫泉

(2~3)

1-3-5-4願意與同儕相互溝通,共享活動的樂趣

1-3-5-5傾聽別人的報告,並做適當的回應

2-3-4-4知道生活環境中的大氣、大地與水,及它們彼此間的交互作用

6-3-1-1對他人的資訊或報告提出合理的求證和質疑

透過老師提問及引導方式,增加學生的溫泉基本知識,包括:特性、形成原因、形成條件等內容,並進一步理解溫泉對周遭環境的影響。

泉泉相湧

泡溫泉

(4~5)

1-3-4-1能由一些不同來源的資料,整理出一個整體性的看法

1-3-4-2辨識出資料的特徵及通則性並做詮釋

1-3-5-5傾聽別人的報告,並做適當的回應

2-3-3-1認識物質的性質,探討光、溫度、和空氣對物質性質變化的影響

6-3-1-1對他人的資訊或報告提出合理的求證和質疑

經由老師講解,使學生了解溫泉的三種分類方法;並增加對於台灣地區及大台北地區著名溫泉的認識;進一步了解大台北地區溫泉的相關人文背景。

煙雨濛濛

看溫泉

(2~3)

1-3-1-1 能依規劃的實驗步驟來執行操作

1-3-4-4 由實驗的結果,獲得研判的論點

1-3-5-1 將資料用合適的圖表來表達

2-3-4-3 知道溫度高低不同,使水的存在形態改變,是形成霜、露、雲、雨、雪的原因

6-3-2-3 面對問題時能做多方思考,提出解決方法

7-3-0-2 把學習到的科學知識和技能應用於生活中

透過實際觀察水的蒸發現象讓學生知道水蒸氣是看不見的。進一步藉由實驗探討水的三態變化與溫度冷熱間的關係。

熱情傳遞

試溫泉

(3~4)

1-3-1-1能依規劃的實驗步驟來執行操作

2-3-1-1提出問題、研商處理問題的策略、學習操控變因、觀察事項的變化並推測可能的因果關係。學習由變量與應變量之間相關的情形,提出假設或做出合理的解釋

2-3-5-1知道熱由高溫往低溫傳播,傳播的方式有傳導、對流、輻射。傳播時會因材料、空間形狀而不同。此一知識可應用於保溫或散熱上

藉由日常生活的經驗知道熱的傳播方式有哪些。進一步的透過實驗,讓學生了解不同的材質有不同的熱傳播速度。

穿金戴銀

驗溫泉

(2~3)

1-3-1-2 察覺一個問題或事件常可由不同的角度來觀察而看出不同的特徵

1-3-4-4 由實驗的結果,獲得研判的論點

2-3-3-2 探討氧及二氧化碳:氧的製造、燃燒之了解、氧化(生鏽等),二氧化碳的製造、溶於水的特性、空氣污染等現象

7-3-0-2把學習到的科學知識和技能應用於生活中

透過實際操作,了解硫化物會導致銀器變色,並觀察銀製品色澤變化情形。進而能把學習到的科學知識和技能與生活應用相連結。


伍、活動設計

單元活動設計一

活動名稱

赴湯火探溫泉

教學時數

2節課

能力指標

1-3-5-4願意與同儕相互溝通,共享活動的樂趣

1-3-5-5傾聽別人的報告,並做適當的回應

2-3-4-4知道生活環境中的大氣、大地與水,及它們彼此間的交互作用

6-3-1-1對他人的資訊或報告提出合理的求證和質疑

教學指標

  1. 能夠知道溫泉的特性。

  2. 能夠了解溫泉形成的原因、形成的條件。

  3. 能夠分析溫泉對周遭環境的影響。

  4. 能夠知道大自然的奧妙,並學會尊重大自然。

教學內容要點

    1. 透過老師提問及引導、暗示等方式,增加學生的溫泉基本知識,包括:特性、形成原因、形成條件等內容。

    2. 學生能經由課堂的學校,理解溫泉對周遭環境的影響。

    3. 利用學習單使學生進行課後複習及重整之工作,增加教學的成效。

學習活動

教學資源

教學評量

壹、準備活動

一、事前準備

教師:溫泉照片

學生:事前回憶洗溫泉的經驗

二、引起動機

播放溫泉照片的投影片,請學生說明以前洗溫泉的經驗。


貳、發展活動

一、老師提問:(老師可依據學生實際回答之狀況,予以引導、暗示等,使學生朝正確的方向作答,最後再揭示答案字卡)

  1. 溫泉有什麼特性?

    1. 泉水,

    2. 溫度高。

(溫泉,除非特別標示,否則就是泛指地面上所見到、由溫水、熱水或蒸汽噴流所造成的各種自然現象和地熱活動。)

  1. 溫泉形成之原因?

    1. 地殼內部的岩漿作用所形成,或為火山噴發所伴隨產生

    2. 受地表水滲透循環作用所形成

    • 溫泉照片








    • 溫泉特性之字卡

    (泉水,溫度高)

    • 溫泉形成原因之字卡

    (岩漿作用/火山噴發地表水滲透循環作用)

      • 溫泉形成條件之字卡







      • 能參與發表,並聽取別人的發言







        • 能夠勇於表達自己的意見,並接受別人正確的看法。

        • 能夠判斷正確的答案,並且予以歸納整理。























        1. 溫泉形成之條件?

          1. 地下必須有熱水存在

          2. 必須有靜水壓力差導致熱水上湧

          3. 岩石中必須有深長裂隙供熱水通達地面

        2. 溫泉對周遭環境的影響:

          1. 天然條件下的影響,

        (溫泉具有高溫、高濕、特別的酸鹼度、特別的化學物質成份等特色,對周遭生態、環境有一定的影響。)

          1. 人為開發下的影響。

        (知名的溫泉區通常就是熱門的觀光景點,在過度的人為開發之下,交通的衝擊、污廢水的排放、垃圾的處理、對當地人文景觀的影響等等,都是在發展經濟下必須承擔的後果)

        二、老師歸納整理以上一之教學內容。


        參、綜合活動

        老師發給「赴湯火探溫泉」學習單,要求學生課後複習。





















        • 學習單(附件一)























        • 能夠確實複習所學內容,並完成學習單。


        活動名稱

        泉泉相湧泡溫泉

        教學時數

        4節課

        能力指標

        1-3-4-1能由一些不同來源的資料,整理出一個整體性的看法

        1-3-4-2辨識出資料的特徵及通則性並做詮釋

        1-3-5-5傾聽別人的報告,並做適當的回應

        2-3-3-1認識物質的性質,探討光、溫度、和空氣對物質性質變化的影響

        6-3-1-1對他人的資訊或報告提出合理的求證和質疑

        教學指標

        1. 能夠認識溫泉的三種分類方法。

        2. 能知道台灣四大溫泉的名稱和分佈。

        3. 能了解大台北地區(台北市、台北縣)溫泉分佈的大概狀況。

        4. 能認識大台北地區溫泉的相關人文背景知識,增加對鄉土的理解和情感。

        教學內容要點

        1. 透過老師講解方式,使學生了解溫泉的三種分類方法。

        2. 增加學生對本土著名溫泉的認識(包括:台灣地區及大台北地區)

        3. 利用地圖、照片等教學資源,增加學生的真實感覺,拉近學生和鄉土的距離。

        學習活動

        教學資源

        教學評量

        壹、準備活動

        一、事前準備

        教師:溫泉照片

        學生:事前回憶洗溫泉的地點

        二、引起動機

        播放溫泉照片的投影片,請學生說明以前洗溫泉的地點。


        貳、發展活動

        一、溫泉的分類

        1. 以溫度區分:

        1. 高於96為沸騰溫泉,

        2. 介於7695之間為高溫溫泉,

        3. 介於4175℃之間為中溫溫泉,

        4. 低於40℃為低溫溫泉,

        1. 酸鹼(pH)區分:

        1. 低於6酸性溫泉,

        2. 8為鹼性溫泉,

        3. 介面68之間為中性溫泉,

        1. 以化學成份區分:

        1. 氯化物泉,

        2. 碳酸氫鹽泉,

        3. 硫酸鹽泉,

          • 溫泉照片








          • 溫泉分類之字卡

          (共三種分類法,分別為:溫度、酸鹼值、化學成份。)

          (共十種溫泉名稱,分別為:沸騰溫泉、高溫溫泉中溫溫泉低溫溫泉酸性溫泉鹼性溫泉中性溫泉氯化物泉碳酸氫鹽泉硫酸鹽泉)

          • 台灣地區地圖

          (畫出台北市、台北縣、雲林縣、彰化

            • 能參與發表,並聽取別人的發言







              • 能夠勇於表達自己的意見,並接受別人正確的看法。

              • 能夠判斷正確的答案,並且予以歸納整理。











              元活動設計二

              二、台灣地區之溫泉概況

                1. 台灣地區僅有雲林縣、彰化縣和澎湖縣中沒有溫泉存在。其餘地區均有溫泉的分佈。

                2. 台灣的溫泉東西南北各地加起來超過一百多個湧泉處,其中北部以大屯山溫泉區為主,也就是陽明山北投一帶,溫泉泉質是酸性的硫磺泉

                3. 從日據時代起,北投(台北市)、陽明山(台北市)、關仔嶺(台南縣白河鎮,弱鹼性碳酸泉)、四重溪(屏東縣車城鄉,弱鹼性碳酸泉)就同時榜上有名的並列為台灣四大溫泉。

              三、大台北地區之溫泉概況

              1. 北投溫泉──台北市北投區,大屯山系(硫磺泉,分為青磺、白磺、鐵磺三種)

              2. 陽明山溫泉──台北市北投區、士林區,大屯山系(硫磺泉)

              3. 金山溫泉──台北縣金山鄉(碳酸泉/硫磺泉)

              4. 烏來溫泉──台北縣烏來鄉(弱鹼性碳酸泉)

              四、大台北地區溫泉之人文背景

              1. 烏來是泰雅族人的聚居地,「烏來」在泰雅語中即為「溫泉」的意思。

              2. 大屯山系為十餘座死火山所組成,是全台灣單位面積溫泉密度最高的地區(硫磺泉),也是國內外知名的溫泉之鄉。

              3. 大屯山系溫泉,大致分佈於淡水河北岸與磺溪流域,約有二、三十處溫泉。其中,最有名的即為北投溫泉陽明山溫泉

              4. 大屯山區早期為採硫黃地區,現今的大油坑、小油坑都是火山硫黃噴氣孔,都有硫黃的堆積。


              參、綜合活動

                  1. 老師綜合整理以上教學內容。

                  2. 發給「泉泉相湧泡溫泉」學習單,要求學生課後複習。

              澎湖縣、台南縣、屏東縣之範圍,並標示關仔嶺溫泉四重溪溫泉的位置)

              • 台北市地圖

              (畫出北投區、士林區之範圍,並標示北投溫泉陽明山溫泉的位置)

              • 台北縣地圖

              (畫出金山鄉烏來鄉之範圍,並標示金山溫泉烏來溫泉的位置)

              • 北投、陽明山、關仔嶺、四重溪、金山、烏來溫泉之風景照片

              • 烏來泰雅族人之照片

              • 大油坑、小油坑二地之火山硫黃噴氣孔照片












              • 學習單(附件二)







































              • 能夠確實複習所學內容,並完成學習單。


              單元活動設計三

              活動名稱

              煙雨濛濛看溫泉

              教學時數

              3節課

              能力指標

              1-3-1-1 能依規劃的實驗步驟來執行操作

              1-3-4-4 由實驗的結果,獲得研判的論點

              1-3-5-1 將資料用合適的圖表來表達

              2-3-4-3 知道溫度高低不同,使水的存在形態改變,是形成霜、露、雲、雨、雪的原因

              6-3-2-3 面對問題時能做多方思考,提出解決方法

              7-3-0-2 把學習到的科學知識和技能應用於生活中

              教學指標

              1. 透過視覺觀察水會蒸發成水蒸氣散到空氣中

              2. 透過實驗及觀察,了解水有三態變化是受到溫度的影響

              3. 能舉出生活中,水的三態變化實例

              教學內容要點

              1. 觀察日常生活水蒸發成水蒸氣的現象,並了解水蒸氣是看不見的

              2. 藉由實驗操作,探討水的三態隨溫度冷熱變化的情形

              3. 藉由水的三態變化遊戲,使學生更加體驗水的三態變化與溫度冷熱的關係

              學習活動

              教學資源

              教學評量

              壹、準備活動

              一、事前準備

              教師:實驗所需各項器材(如酒精燈、燒杯、三腳架、打火機、陶瓷纖維網、杯蓋、透明玻璃杯、試管、碎冰塊、鹽、竹籤等)

              學生:請學生事先觀察、蒐集日常生活中水蒸發成水蒸氣的現象實例,上課與同學討論分享。

              二、引起動機

              教師引導學生說出泡溫泉時,感受到蒸氣瀰漫的舊經驗

              貳、發展活動

                  1. 想一想

              教師提問:

              1. 為什麼泡溫泉時室內會煙霧瀰漫呢?

              (教師引導學生說出所看到的煙霧是因為溫泉的溫度比較高所產生的)











              • 能分享自己的經驗與感受




              • 能了解水會因冷熱而產生形態的改變





              2. 我們所看到的煙霧是水蒸氣還是水呢?

              (教師由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思考我們是否看的見空氣中的水蒸氣)

              3. 在日常生活中,還觀察到哪一些由水變成水蒸氣的現象呢?

              二、神奇變身水

              (一)水到哪裡去了

              1. 將學生分成6

              2. 每一組實際動手操作觀察水加熱的過程及變化

              (教師提醒學生實驗過程中,應注意安全避免被燙傷)

              1. 教師提問:空氣中的水蒸氣看不見,要如何收集呢?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解決問題,如可以用茶杯蓋、透明玻璃杯等物體來收集)

              1. 由實驗結果,可以發現什麼?

              (教師歸納:水受熱蒸發成水蒸氣,水蒸氣冷卻後凝結成水)

              1. 教師提問:水受熱變成水蒸氣,那麼水遇冷會產生什麼變化呢?

              (透過情境引導學生連結生活經驗)

              1. 每一組實際動手操作觀察水結冰的過程及變化

              2.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冷熱對冰塊有何影響?

              3.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水的三態變化。



              參、綜合活動

              1. 教師歸納整理教學內容:

              熱 熱

              水 水蒸氣

              冷 冷

              2. 指導學生完成學習單







                • 酒精燈、燒杯、三腳架、打火機、陶瓷纖維網





                  • 杯蓋、透明玻璃杯











                    • 試管、燒杯、碎冰塊、鹽、竹籤






                      • 學習單(附件三)

                        • 能確實了解空氣中的水蒸氣是看不見的,所看見的煙霧是水蒸氣受到周圍空氣冷卻後的小水滴


                          • 能正確說出加熱過程中水的變化






                            • 能思考討論出解決方法




                              • 能認真觀察並說出實驗結果


                                • 能正確說出水遇冷會結冰


                                  • 能正確說出結冰過程中水的變化


                                    • 能認真參與討論並了解冷熱會影響冰溶解的速度


                                    • 能專心聆聽並確實了解教學重點

                                    • 能完成學習單


                                    單元活動設計四

                                    活動名稱

                                    熱情傳遞試溫泉

                                    教學時數

                                    3節課

                                    能力指標

                                    1-3-1-1能依規劃的實驗步驟來執行操作。

                                    2-3-1-1提出問題、研商處理問題的策略、學習操控變因、觀察事項的變化並推測可能的因果關係。學習由變量與應變量之間相關的情形,提出假設或做出合理的解釋。

                                    2-3-5-1知道熱由高溫往低溫傳播,傳播的方式有傳導、對流、輻射。傳播時會因材料、空間形狀而不同。此一知識可應用於保溫或散熱上。

                                    教學指標

                                    1. 學會熱的傳播方式。

                                    2. 學會熱的傳播速度會因材料而不同。

                                    3. 會運用工具做測量與觀察。

                                    教學內容要點

                                    1. 學習熱的傳播方式有傳導、對流和輻射。

                                    2. 透過實際操作觀察熱的傳播速度。

                                    3. 記錄實驗結果。

                                    學習活動

                                    教學資源

                                    教學評量

                                    一、引起動機

                                    教師引導學生說出煮溫泉蛋或水煮蛋的經驗。

                                    二、發展活動

                                    ()動動腦

                                    利用水煮蛋過程的圖片,教師提問下列問題:

                                    1.未點火以前,鍋子內的水是冷的,但經過一段時間的加熱之後,水漸漸開始沸騰了,請問熱是如何傳遞的呢?

                                    (教師引導學生說出熱是由火→鍋子→水;教師解說此種熱的傳播方式為對流。)

                                    2.水加熱時,如果分別拿鐵湯匙和木湯匙去攪動水中的雞蛋,哪一種湯匙比較容易燙到手?

                                    (教師引導學生說出拿鐵湯匙較容易燙手,並且熱是由水→湯匙→手;教師解說此種熱的傳播方式為傳導。)

                                    3.教師解說利用微波爐加熱食物,此種熱的傳播方式為輻射。






                                      • 水煮蛋過程圖片。
















                                        • 能參與討論。




                                          • 能勇於發言,並學會統整與歸納。

















                                          ()針鋒相對

                                          1.將班上學生分為6組。

                                          2.每一小組準備三鍋70C的熱水,分別同時丟入三顆大小相同的蘋果,其中一顆蘋果插上一根鐵針及溫度計,另一顆蘋果插上一根木針及溫度計,最後一顆蘋果只插上溫度計。

                                          3.分別記錄下未丟入水前、丟入後半分鐘、1分鐘、2分鐘、3分鐘、5分鐘和10分鐘時,蘋果內部測量到的溫度。

                                          三、綜合活動

                                          讓每一組學分享實驗所記錄的結果,並完成學習單。

                                            • 燒杯

                                            • 酒精燈

                                            • 溫度計

                                            • 蘋果

                                            • 木針

                                            • 鐵針







                                              • 學習單(附件四)

                                                • 能積極參與並分工合作。

                                                • 能正確記錄實驗的結果。









                                                  • 能分析歸納實驗結果。

                                                  • 能完成學習單。

                                                  單元活動設計五

                                                  活動名稱

                                                  穿金戴銀驗溫泉

                                                  教學時數

                                                  2節課

                                                  能力指標

                                                  1-3-1-2 察覺一個問題或事件常可由不同的角度來觀察而看出不同的特徵

                                                  1-3-4-4 由實驗的結果,獲得研判的論點

                                                  2-3-3-2 探討氧及二氧化碳:氧的製造、燃燒之了解、氧化(生鏽等),二氧化碳的製造、溶於水的特性、空氣污染等現象

                                                  7-3-0-2 把學習到的科學知識和技能應用於生活中

                                                  教學指標

                                                  1. 知道溫泉、某些日用品及空氣中因為含有硫化物會導致銀器變色

                                                  2. 學會把學習到的科學知識和技能與生活應用相連結

                                                  教學內容要點

                                                  1. 透過實際操作,觀察銀製品色澤變化情形

                                                  2. 透過討論把了解的科學知識和技能應用於生活中

                                                  3. 利用學習單加強學生對本單元的認知與了解

                                                  學習活動

                                                  教學資源

                                                  教學評量

                                                  壹、準備活動

                                                  一、事前準備

                                                  教師:銀飾、銀製湯匙、鍍銀獎盃、硫磺粉、橡皮筋、水煮蛋、鐵製湯匙

                                                  二、引起動機

                                                  教師引導學生說出泡溫泉時﹐若佩帶銀製飾品會變黑的經驗

                                                  貳、發展活動

                                                  一、泡湯禁忌

                                                  1. 教師提問:為什麼泡溫泉時,佩帶銀製飾品會變黑?

                                                  因為溫泉泉水中含有硫的成分,而硫會和銀製品產生化學作用形成硫化銀,也就是會腐蝕銀製品而產生黑點,因此若是不知溫泉中是否含有硫成分時,最好先將銀製品取下再泡湯)

                                                  1. 除了溫泉會使銀器變黑以外,還有其他的東西會使銀器變黑嗎?

                                                  橡皮圈含有硫磺成分,教師示範用橡皮圈將銀湯匙或刀叉綁起來,拆開後也有橡皮圈的痕跡




















                                                    • 橡皮圈、銀湯匙








                                                      • 能分享自己的經驗與感受


                                                        • 能勇於表達看法並聆聽他人意見








                                                          • 能積極參與討論


                                                          二、銀也會生鏽嗎?

                                                          1. 將全班分成6

                                                          2. 每一組用硫磺粉擦拭銀飾、銀製湯匙、鍍銀獎盃等,觀察其變化

                                                          3. 每一組再用硫磺粉擦拭鐵製湯匙,觀察其變化

                                                          (教師引導學生比較其變化有何不同?)

                                                          4. 每一組準備一顆剛煮好的水煮蛋,分別用鐵製湯匙及銀製湯匙插入蛋黃部分,再觀察湯匙的色澤變化

                                                          (教師引導學生比較其變化有何不同?)

                                                          5. 由實驗結果,可以發現什麼?

                                                          (教師歸納:蛋黃含有硫磺可使銀變色。)

                                                          6. 為什麼銀器在空氣中會變黑?

                                                          製品在空氣中與含的氣體(如:硫化氫)作用,產生硫化銀而變黑。大 汗 之 人 佩 戴 銀 器 容 易 變 黑 , 便 是 因 銀 與 硫 化 物 反 應 而 成 。 )

                                                          參、綜合活動

                                                          1. 讓每一組學生分享討論實驗結果。

                                                          2. 指導學生完成學習單

                                                            • 硫磺粉、銀飾、銀製湯匙、鍍銀獎盃、鐵製湯匙






                                                              • 鐵製湯匙、銀製湯匙、水煮蛋














                                                                • 學習單(附件五)

                                                                  • 能認真觀察並記錄實驗結果







                                                                    • 能認真觀察並記錄實驗結果








                                                                      • 能說明銀器變黑的原因





                                                                        • 能分析歸納實驗結果並完成學習單

                                                                        陸、參考資料

                                                                        1.哈特網http://203.64.225.17/school9/

                                                                        2.國立教育資料館:http://www.nioerar.edu.tw/

                                                                        3.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http://www.nmns.edu.tw/

                                                                        4.觀念物理Ⅲ / 伊特著 師明睿譯 / 天下文化出版社

                                                                        5.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http://www.lib.ncu.edu.tw

                                                                        6.灣溫泉知多少http://www.cc.ntut.edu.tw/~s8370502/dontdoit.htm

                                                                        8.台灣溫泉地質網http://210.69.81.66/hotspring/

                                                                        9.台灣溫泉探勘服務網http://www.twem.idv.tw/


                                                                        柒、學習單

                                                                        附件一

                                                                        赴湯火探溫泉

                                                                        學習單

                                                                        班級:六年 班

                                                                        座號:

                                                                        姓名:


                                                                        一、溫泉的特性有二個,分別是:

                                                                        a.

                                                                        b.


                                                                        二、溫泉形成的原因有二個,分別是:

                                                                        a.

                                                                        b.


                                                                        三、溫泉形成的條件有三個,分別是:

                                                                        a.

                                                                        b.

                                                                        c.


                                                                        四、溫泉對周遭環境的影響有二方面,分別是:

                                                                        a.

                                                                        b.



                                                                        附件二

                                                                        泉泉相湧泡溫泉

                                                                        學習單

                                                                        班級:六年 班

                                                                        座號:

                                                                        姓名:


                                                                        一、溫泉的分類方法很多,請就你的認知,完成以下表格:

                                                                        分 類 方 法

                                                                        溫 泉 種 類

                                                                        溫 泉 特 性


                                                                        一、以溫度區分

                                                                        1. 溫泉


                                                                        2. 溫泉


                                                                        3. 溫泉


                                                                        4. 溫泉



                                                                        二、以酸鹼值區分

                                                                        1. 溫泉


                                                                        2. 溫泉


                                                                        3. 溫泉



                                                                        三、以化學成份區分

                                                                        1.


                                                                        2.


                                                                        3.



                                                                        二、請將台灣四大溫泉(北投、陽明山、關仔嶺、四重溪)的位置標示於下列地圖中


                                                                        三、請將大北地區(台北市、台北縣)的主要溫泉狀況標示於下列表格中

                                                                        編號

                                                                        溫 泉 名 稱

                                                                        行 政 區 域

                                                                        溫 泉 類 別

                                                                        (以化學成份區分)

                                                                        1

                                                                        北投溫泉

                                                                        市 區

                                                                        2

                                                                        陽明山溫泉

                                                                        市 區

                                                                        3

                                                                        金山溫泉

                                                                        縣 鄉

                                                                        4

                                                                        烏來溫泉

                                                                        縣 鄉



                                                                        附件三

                                                                        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想一想,有哪些日常生活中的水會變成水蒸氣?請舉三例






                                                                        說一說,冰棒為什麼會冒煙?





                                                                        畫一畫,水的三態變化圖?



                                                                        附件四

                                                                        班級: 六 年

                                                                        座號:

                                                                        姓名:


                                                                        一、熱的傳播方式有:1. 2. 3.


                                                                        二、針鋒相對


                                                                        未丟入水以前

                                                                        丟入後

                                                                        半分鐘

                                                                        丟入後

                                                                        1分鐘

                                                                        丟入後

                                                                        2分鐘

                                                                        丟入後

                                                                        3分鐘

                                                                        丟入後

                                                                        5分鐘

                                                                        丟入後

                                                                        10分鐘

                                                                        只插溫度計的蘋果

                                                                        C

                                                                        C

                                                                        C

                                                                        C

                                                                        C

                                                                        C

                                                                        C

                                                                        插上鐵針的蘋果

                                                                        C

                                                                        C

                                                                        C

                                                                        C

                                                                        C

                                                                        C

                                                                        C

                                                                        插上木針的蘋果

                                                                        C

                                                                        C

                                                                        C

                                                                        C

                                                                        C

                                                                        C

                                                                        C


                                                                        三、腦筋急轉彎

                                                                        在煮大塊的肉時,若插入幾根長金屬針,會使它更快熟,為什麼?

                                                                        此種是利用何種熱的傳播方式?

                                                                        附件五


                                                                        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請問:古代不是有說要看食物有沒有毒只要用純銀的東西去檢查~就可以知道了..那是為什麼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請問:用雞蛋按摩瘀血是否有效?為何在雞蛋內放入銀器,按摩完之後黑色,這些是不是瘀血呢? 請說一說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請問:要如何恢復銀器光澤,請將你想到的方法寫下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