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5年公務人員高等考試一級暨二級考試試題 代號:21640  全一張
(正面)
等 別:高考二級
類 科:農業技術
科 目:試驗設計
考試時間 :2小時 座號: 
※注意: 
可以使用電子計算器。 
不必抄題,作答時請將試題題號及答案依照順序寫在試卷上,於本試題上作答者,不予計分。 
請以黑色鋼筆或原子筆在申論試卷上作答。 
 
(請接背面) 
 
 
一、某種子公司極具視野,遠在蔡英文總統規劃南進國家政策多年之前,即放眼東南亞市
場,在新加坡設有種子貯藏設施,並在東南亞各國設有小規模之試驗場。試驗及銷售
人員在東南亞各地進行蔬菜品種的栽培試驗,期望能選出適合該地生長的品種,並從
臺灣引入種子在該地銷售。幾年來由於種子銷售狀況欠佳,位於新加坡的種子貯藏庫,
庫存充滿臺灣總公司運來的種子。因此,經總公司派員前來試驗場查看,發現試驗的
程序並未按照正規的試驗設計程序施作,例如,栽培試驗在進行前,並未有設置區集
(blocking)以剔除地力效應,試驗中參試處理的配置(treatment allocation)亦未藉由
隨機(或稱逢機)方式施於試區(plot)。試驗結果所收集到的數據,亦未做統計分析,
僅由當地的試驗者以肉眼觀察的方式,即決定其品種表現之排名,並根據此結論向總
公司要求進貨。難怪銷售後,農民發現購買的種子表現未如預期,不再購買。 
試問:田區試驗中若是沒有設置區集,同時沒有以隨機方式將參試處理(品種)指定
給試驗單位(試區),有可能產生那些問題?以舉例方式說明。例如:5種不同品種的
甜玉米,分別以 A、B、C、D、E來表示。其中,A、B、C為從臺灣引進之品種,其
餘兩者 D、E則為東南亞在地品種。(10 分) 
二、承上題,一般的文獻都建議,對於穀類作物,在商業化販賣之前,做區域產量試驗
(regional yield trial)。亦即,選定幾個區域,進行相同的試驗,採用同樣的試驗設計,
例如 RCBD(隨機完全區集設計,randomized complete block design)。在選定的地區與
當地農民簽約,要求其根據規定的程序施作。試驗結束後,將所收集資料,經由統計
分析-包含變方分析及 AMMI 模式分析後,再做出結論。如此一來,就更能了解各品種
的排名。我們以 3個地區,每個地區施作同樣的 RCBD 試驗,參試處理為 5種不同的
甜玉米品種如上題所提到的,每個 RCBD 設置了 4個區集(block)。請就下列問題,
分別予以回答: 
寫出 RCBD 的統計模式,並說明模式中所含的各個成分。(5分) 
寫出區域產量試驗的綜合變方分析模式,並敘述此模式中所含的各個成分。(5分) 
請根據題
的模式寫出綜合變方分析表的前兩欄,亦即:變因與自由度。(5分) 
三、統計學者 Pearce 在1988 年提到一位試驗者做了產量試驗,試驗者沒有設置區集,但做
了隨機配置(random allocation)。經由與統計分析者共同檢視試驗數據後,有經驗的田
間試驗者,約略的標示了各個試區的地力(土壤肥力,soil fertility),並以等級的方式表
示,例如:1、2、3、4、5(數值大者表示地力較高)。統計分析者,將此項資訊納入在
統計分析的模式,決定將 CRD(completely randomized design)模式進一步提升為 CRD
的變積分析模式(model for analysis of covariance with completely randomized design and 
one covariate)。希望此伴隨之變數(concomitant variable),能解釋大部分的變異來源,
以提升統計分析結果的正確性。請回答下列問題: 
請分別寫出簡單線性迴歸分析的模式(sim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及 CRD 的統計
模式,並說明模式中的各個成分。(8分) 
請寫出 CRD 模式下的變積分析模式,亦即,在 CRD 模式中加入伴隨變數(土壤肥
力),並說明模式中各個成分的意義。(8分) 
請說明為何變積分析能提升品種產量比較的效率(efficiency)。(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