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松山高中單一類型課程評鑑表(課程研發與授課教師填寫) 108年5月15日課程發展委員會議通過
課程名稱: 課程類型:校訂必修 多元選修課程 其他 課程研發與授課人員:
填表時間: 年 月 日
評鑑目的、工具設計及使用原則 | 國家課綱脈絡 | ||||||
| 總綱重點: 1. 校訂必修課程(共4~8學分),係依學校願景與特色發展之校本特色課程,以專題、跨領域/科目統整、實作(實驗)、探索體驗或為特殊需求者設計等課程類型為主,用以強化學生知能整合與生活應用之能力。 2. 多元選修課程(至少6學分),由各校依照學生興趣、性向、能力與需求開設,可包括本土語言、第二外國語(含新住民語文)、全民國防教育、通識性課程、跨領域/科目專題、實作(實驗)及探索體驗、大學預修課程或職涯試探等各類課程。 | ||||||
向度 | 指標 | 單一課程檢視重點 | 課程發展程度 5=90%以上;4=80%;3=70%;2=60%;1=60%以下 | 質性描述 說明:特色、困難或對策 | 工具證據 如:會議記錄、授課大綱、學生學習紀錄或評量表等 | 備註 | |
課程與總綱(領綱)及學校願景關聯 |
| 1.1 單一類型課程能根據總綱(領綱)素養精神進行設計。 | 課程發展計畫符合總綱精神的程度: 5 4 3 2 1 | ||||
| 2.1 單一類型課程能根據學校願景進行設計或連結學校特色。 | 課程發展計畫與學校願景觀連程度: | |||||
課程發展組織與運作機制 |
| 3.1能組織建立學校或跨校之課程共備社群(或課程設計小組)。 | 是否建立課程共備社群: 有跨領域共備社群 有領域共備社群 沒有共備社群 | ||||
| 4.1 能安排共備社群的課程發展對話時間。 | 共備社群進行頻率: 每週一次 每月一次 每二個月一次 其他: | |||||
4.2 行政單位能協助形成跨領域課程對話。 | 行政單位對跨領域課程發展的幫助程度: 對課程發展幫助很大 對課程發展有點幫助 對課程發展沒有助益 | ||||||
4.3 課程發展能運用學校內、外部教學資源。 | (1)課程共備社群是否利用學校內部資源: 是 否(請於右欄說明困難與對策) (2)課程共備社群是否利用學校外部資源: 是 否(請於右欄說明困難與對策) | 運用哪些資源?有何助益? | |||||
|
| 是否有製作課程共備紀錄: 每次都有紀錄 大部分共備有紀錄 部分共備有紀錄 沒有紀錄 | |||||
| 是否留存教學大綱或檔案: 是;型式:文字記錄 照片記錄 其他(可複選)年份:_________ 發展中 無 | ||||||
適性課程實施內涵 |
| 6.1課程的學習內容、學習活動、評量安排等能呼應課程目標。 | 課程的學習內容、學習活動、評量安排等能呼應課程目標的程度: 5 4 3 2 1 | ||||
| 7.1 課程與教學設計能考量學生學習程度、興趣與未來職涯發展需求。 | 課程與教學設計能考量學生學習程度、興趣與未來職涯發展需求的程度: 5 4 3 2 1 | |||||
7.2課程能針對學生學習成果進行評量,評量方式多元且適當(如建立評量規準(Rubrics))。 | 評量方式是否多元且適當: 是 否 | 請敘述評量方式 | |||||
7.3依據發展之課程與教學,研發教材。 | 教材研發完成程度: 5 4 3 2 1 | ||||||
| 8.1 課程教材資源與其他教師共享。 | 課程教材資源是否與其他老師共享: 教材公開跨校共享 同領域教師共享 同校教師共享 因故無法公開共享 | 說明教材資源共享情形 | ||||
8.2舉辦課程分享會議或活動(如校內辦理或配合局端課程博覽會辦理)。 | 是否召開課程分享會議或活動: 是 否 | ||||||
系統課程評鑑與回饋 |
| 9.1 能規劃運用多元課程評鑑結果(如全國學生學習成就資料庫、學生課程學習評量結果、師生課程意見調查、教學研究會記錄、公開觀課紀錄等)修訂(校訂必修與多元選修等)課程。 | 能規劃運用多元課程評鑑結果,修訂(校訂必修與多元選修等)課程: 能,請於右欄說明實施方式 不能,請於右欄說明困難或原因 | ||||
| 10.1 建立學生與其它利益相關人的課程回饋意見之管道。 說明:「利益相關人」是指參與學校課程及其組織的一員,對於課程的成功是有責任、有興趣 / 利益的人。例如:發展、設計、執行或經驗課程、甚至關心課程的人,因此包含學生,某些狀況下也可能涵蓋社區成員或家長。 | 有無建立學生與其它利益相關人的課程回饋意見之管道: 有,請於右欄說明實施方式 無,請於右欄說明困難或原因 | |||||
10.2 能系統整理與妥善保存各類課程回饋意見。 | 有無系統整理與妥善保存各類課程回饋意見: 有,請於右欄說明實施方式 無,請於右欄說明困難或原因 | ||||||
| 11.1 能根據學生學習評量結果與提出的課程回饋意見,進行課程調整。 | 根據學生學習評量結果與提出的課程回饋意見,進行課程調整情形: 課程已根據學生評量結果進行調整 課程調整規劃尚在討論中 學生評量結果尚在彙整分析中 | |||||
11.2 能根據他人回饋(如公開觀課議課或共備社群討論等),進行課程調整。 | 能根據他人回饋(如公開觀課議課或共備社群討論等),進行課程調整情形: 課程已根據他人回饋進行調整 課程調整規劃尚在討論中 他人回饋尚在彙整分析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