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3-3
南投縣新豐國民小學113學年度彈性學習課程計畫
【第一學期】
課程名稱 | 戶外教育 | 年級/班級 | 三年級/甲乙丙班 | ||
彈性學習課程 類別 | □統整性(□主題□專題□議題)探究課程 □社團活動與技藝課程 □特殊需求領域課程 ■其他類課程 | 上課節數 | 5 | ||
設計教師 | 三年級團隊編修 | ||||
配合融入之領域及議題 (統整性課程必須2領域以上) | ■國語文 □英語文(不含國小低年級) □本土語文□臺灣手語 □新住民語文 □數學 □生活課程 □健康與體育 ■社會 □自然科學 □藝術 ■綜合活動 □資訊科技(國小) □科技(國中) | □人權教育 □環境教育 □海洋教育 □品德教育 □生命教育 □法治教育 □科技教育 □資訊教育 □能源教育 □安全教育 □防災教育 □閱讀素養 □家庭教育 ■戶外教育 □原住民教育□國際教育 □性別平等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 □生涯規劃教育 | |||
對應的學校願景 (統整性探究課程) | 多元 | 與學校願景呼應之說明 | 透過不同的教學場所讓學生將課室裡的知識在戶外教育的過程中實踐,以期實現多元的學習方式,讓學習不再只是端坐在教室的紙筆活動,達到無處不教室目標。 | ||
設計理念 | 戶外教育即是讓孩子透過感官與經驗學習,不斷擴展視野和多元智能的教育理念。帶著學生離開教室進行實地踏查、觀察與體驗,以養成學生理解並包容本土及多元視野的能力,並養成與他人團隊行動、合作之能力。 | ||||
總綱核心素養 具體內涵 | E-C2 具備理解他人感受,樂於與人互動,並與團隊成員合作之素養。 E-C3 具備理解與關心本土與國際事務的素養,並認識 與包容文化的多元性。 | 領綱核心素養 具體內涵 | 國-E-C2與他人互動時,能適切運用語文能力表達個人想法,理解與包容不同意見,樂於參與學校及社區活動,體會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綜-E-C2 理解他人感受,樂於與人互動,學習尊重他人,增進人際關係,與團隊成員合作達成團體目標。 社-E-C3了解自我文化,尊重與欣 賞多元文化,關心本土及全球議題。 | ||
課程目標 | 1.透過教室外的學習環境,進行實地踏查、觀察與體驗。 2.學習路程規劃與消費概念。 3.透過戶外教育進行交通安全教學。 4.學得戶外教育安全認知。 5.學得課堂外教育應有的禮儀與學習態度。 |
教學進度 | 學習表現 須選用正確學習階段之2以上領域,請完整寫出「領域名稱+數字編碼+內容」 | 學習內容 可由學校自訂 或參考領綱。 | 學習目標 | 學習活動 | 學習評量 | 教材 學習資源 自選/編教材須經課發會審查通過 | |
週次 | 單元名稱 /節數 | ||||||
三 | 戶外教育/1 | 【國語文】 1-II-1聆聽時能讓對方充分表達意見。 2-II-4 樂於參加討論,提供個人的觀點和意見。 【綜合】 2c-II-1蒐集與整理各類資源,處理個人日常生活問題。 | 【綜合】 Bc-II-1各類資源的認識與彙整 | 學習路程規劃與消費概念 | 介紹戶外教育地點並說明行程規畫及路線安排 | 口說評量:能說明戶外教育的行程規劃安排 | |
四 | 戶外教育/1 | 【綜合】 2b-II-2參加團體活動,遵守紀律、重視榮譽感,並展現負責的態度。 | 【綜合】 Bb-II-2關懷團隊成員的行動。 Bb-II-3團體活動的參與態度。 | 1.學得戶外教育安全認知。 2.學得課堂外教育應有的禮儀與學習態度。 | 1.行前交通安全教學 2.指導戶外教育安全注意事項 3.指導進行戶外教育應有的禮儀與學習態度 | 實作評量: 能依照指示在戶外教育中做出安全的行為。 實作評量:能理解戶外教育的禮儀。 | |
五 | 戶外教育/1 | 【綜合】 | 【綜合】 Bb-II-2關懷團隊成員的行動。 Bb-II-3團體活動的參與態度。 | 透過教室外的學習環境,進行實地踏查、觀察與體驗。 | 參觀劍湖山 | 實作評量: 能投入體驗戶外教育的景點參觀 | |
六 | 戶外教育/1 | 【社會】3c-II-1 聆聽他人的意見,並表達自己的看法。 | 【社會】3c-II-1 能口述將自己的感受或想法表達出來。 | 完成學習單,並能與同學分享心得 | 參觀劍湖山 | 學習單 實作評量: 能口頭分享戶外教育的心得 | |
七 | 戶外教育/1 | 【社會】3c-II-1 聆聽他人的意見,並表達自己的看法。 | 【社會】3c-II-1 能口述將自己的感受或想法表達出來。 | 完成學習單,並能與同學分享心得 | 回饋分享活動心得 | 學習單 實作評量: 能口頭分享戶外教育的心得 |
【第二學期】
課程名稱 | 戶外教育 | 年級/班級 | 三年級/甲乙丙班 | ||
彈性學習課程 類別 | □統整性(□主題□專題□議題)探究課程 □社團活動與技藝課程 □特殊需求領域課程 ■其他類課程 | 上課節數 | 5 | ||
設計教師 | 三年級團隊編修 | ||||
配合融入之領域及議題 (統整性課程必須2領域以上) | ■國語文 □英語文(不含國小低年級) □本土語文□臺灣手語 □新住民語文 □數學 □生活課程 □健康與體育 ■社會 □自然科學 □藝術 ■綜合活動 □資訊科技(國小) □科技(國中) | □人權教育 □環境教育 □海洋教育 □品德教育 □生命教育 □法治教育 □科技教育 □資訊教育 □能源教育 □安全教育 □防災教育 □閱讀素養 □家庭教育 ■戶外教育 □原住民教育□國際教育 □性別平等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 □生涯規劃教育 | |||
對應的學校願景 (統整性探究課程) | 多元 | 與學校願景呼應之說明 | 透過不同的教學場所讓學生將課室裡的知識在戶外教育的過程中實踐,以期實現多元的學習方式,讓學習不再只是端坐在教室的紙筆活動,達到無處不教室目標。 | ||
設計理念 | 戶外教育即是讓孩子透過感官與經驗學習,不斷擴展視野和多元智能的教育理念。帶著學生離開教室進行實地踏查、觀察與體驗,以養成學生理解並包容本土及多元視野的能力,並養成與他人團隊行動、合作之能力。 | ||||
總綱核心素養 具體內涵 | E-C2 具備理解他人感受,樂於與人互動,並與團隊成員合作之素養。 E-C3 具備理解與關心本土與國際事務的素養,並認識 與包容文化的多元性。 | 領綱核心素養 具體內涵 | 國-E-C2與他人互動時,能適切運用語文能力表達個人想法,理解與包容不同意見,樂於參與學校及社區活動,體會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綜-E-C2 理解他人感受,樂於與人互動,學習尊重他人,增進人際關係,與團隊成員合作達成團體目標。 社-E-C3了解自我文化,尊重與欣 賞多元文化,關心本土及全球議題。 | ||
課程目標 | 1.透過教室外的學習環境,進行實地踏查、觀察與體驗。 2.學習路程規劃與消費概念。 3.透過戶外教育進行交通安全教學。 4.學得戶外教育安全認知。 5.學得課堂外教育應有的禮儀與學習態度。 |
教學進度 | 學習表現 須選用正確學習階段之2以上領域,請完整寫出「領域名稱+數字編碼+內容」 | 學習內容 可由學校自訂 或參考領綱。 | 學習目標 | 學習活動 | 學習評量 | 教材 學習資源 自選/編教材須經課發會審查通過 | |
週次 | 單元名稱 /節數 | ||||||
三 | 戶外教育/1 | 【國語文】 1-II-1聆聽時能讓對方充分表達意見。 2-II-4 樂於參加討論,提供個人的觀點和意見。 【綜合】 2c-II-1蒐集與整理各類資源,處理個人日常生活問題。 | 【綜合】 Bc-II-1各類資源的認識與彙整 | 學習路程規劃與消費概念 | 介紹戶外教育地點並說明行程規畫及路線安排 | 口說評量:能說明戶外教育的行程規劃安排 | |
四 | 戶外教育/1 | 【綜合】 2b-II-2參加團體活動,遵守紀律、重視榮譽感,並展現負責的態度。 | 【綜合】 Bb-II-2關懷團隊成員的行動。 Bb-II-3團體活動的參與態度。 | 1.學得戶外教育安全認知。 2.學得課堂外教育應有的禮儀與學習態度。 | 1.行前交通安全教學 2.指導戶外教育安全注意事項 3.指導進行戶外教育應有的禮儀與學習態度 | 實作評量: 能依照指示在戶外教育中做出安全的行為。 實作評量:能理解戶外教育的禮儀。 | |
五 | 戶外教育/1 | 【綜合】 2b-II-2參加團體活動,遵守紀律、重視榮譽感,並展現負責的態度。 | 【綜合】 Bb-II-2關懷團隊成員的行動。 Bb-II-3團體活動的參與態度。 | 透過教室外的學習環境,進行實地踏查、觀察與體驗。 | 參觀景點:故宮南院 | 實作評量: 能投入體驗戶外教育的景點參觀 | |
六 | 戶外教育/1 | 【社會】3c-II-1 聆聽他人的意見,並表達自己的看法。 | 【社會】3c-II-1 能口述將自己的感受或想法表達出來。 | 完成學習單,並能與同學分享心得 | 參觀景點:故宮南院 | 學習單 實作評量: 能口頭分享戶外教育的心得 | |
七 | 戶外教育/1 | 【社會】3c-II-1 聆聽他人的意見,並表達自己的看法。 | 【社會】3c-II-1 能口述將自己的感受或想法表達出來。 | 完成學習單,並能與同學分享心得 | 回饋分享活動心得 | 學習單 實作評量: 能口頭分享戶外教育的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