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4
年公務人員高等考試三級考試試題 代號:27160 
類  科: 化學工程
科  目: 物理化學(包括化工熱力學)
考試時間: 2 小時 座號:  
※注意: 
可以使用電子計算器。 
不必抄題,作答時請將試題題號及答案依照順序寫在試卷上,於本試題上作答者,不予計分。 
 
(請接背面) 
 
全一張 
(
)
 
一、丙酮與正己烷會形成共沸物,在壓力 85.6 kPa 下,0.65 莫耳丙酮與 0.35 莫耳正己烷
之共沸點溫度為 45℃。在此溫度下,丙酮與正己烷的蒸氣壓分別為 68.3 kPa 與45 kPa。
(每小題 10 分,共 30 分) 
請分別畫出丙酮與正己烷在 45℃下之 Pxy 相圖(壓力對組成),並在圖上標示汽
相、液相與兩相共存的區域及 yx 相圖(汽相組成對液相組成)。 
請計算丙酮與正己烷在共沸點時,液相各成分的逸度(fugacity)及活性係數。 
若欲將共沸物在恆溫恆壓下分離為純物質,請分別計算分離 1莫耳汽相共沸物及
液相共沸物所需付出之最小功。 
二、空氣的主要成分為氮氣(79%)與氧氣(21%)。(每小題 5分,共 15 分) 
請估算空氣的定壓莫耳熱容(CP)。 
將1 bar , 298 K 的空氣(1莫耳)絕熱壓縮至 10 bar 所需付出之最小功為多少? 
將1 bar , 298 K 的空氣(1莫耳)等溫壓縮至 10 bar 所需付出之最小功為多少? 
三、以氮氣與氫氣製備氨的反應式如下: 
1/2 N2(g)  + 3/2 H2(g) = NH3(g) 
其中氨在 298 K , 1 bar 的莫耳生成熱與生成自由能分別為Δ o
f
H = -46.11 kJ/mol,
Δo
f
G = -16.65 kJ /mol。(每小題 5分,共 15 分) 
請計算在 298 K 下,反應的平衡常數 KP。 
請計算在 500 K 下,反應的平衡常數 KP。 
假設在體積為 1 m3的反應器內放入 5 mol 氮氣與 15 mol 氫氣,計算在 298 K 下
反應達平衡時氨的莫耳數。 
四、請根據氣體動力論與碰撞理論,以及下列兩種假設,推導氣相反應 A + B → P反應速率常
數k與分子性質(如分子直徑、分子運動速度)之間的關係。(每小題 5分,共 10 分) 
假設所有碰撞皆導致反應的發生。 
假設碰撞僅有當正向(AB 粒子中心連線方向)動能超過一定值 Emin 時,反應才
能發生。 
 
 
 

104
年公務人員高等考試三級考試試題 代號:27160 
類  科: 化學工程
科  目: 物理化學(包括化工熱力學)
 
全一張 
(
)
五、某觸媒 C能依照下列的反應機制將反應物 A轉化為產物 P: 
   A + C → AC 
   AC → A + C 
   AC →  P + C 
 其中 k1, k2, k3為反應速率常數。(每小題 5分,共 10 分) 
若第三步(k3)相對很慢,請推導產物 P的產生速率與反應物 A觸媒 C的濃度關
係。 
若第三步(k3)相對很快,因此 AC 的濃度幾乎為零且在反應過程可視為不變,
請推導產物 P的產生速率與反應物 A觸媒 C的濃度關係。 
六、以氫氣與鹽酸製作化學電池表示如下: 
Pt , H2 (P1) | HCl(aq) (M1) | | HCl(aq)( M2)| Pt , H2 (P2) 
其中 P1及P2為氫氣壓力,M1及M2為鹽酸水溶液濃度。(每小題 10 分,共 20 分) 
請先畫出此化學電池可能的實際構造,並在適當處標示電極、氫氣與鹽酸溶液之
位置與壓力(P1, P2)、濃度(M1, M2)。再寫出此化學電池的總反應式(在式子
需註明壓力與濃度)。 
若P1 = 1 bar,P2 = 10 bar,M1 = 1 M,M2 = 2 M,並假設鹽酸水溶液為理想溶液,
計算電池在 25℃時的電動勢。此時氫氣壓力為 P1端的電極進行氧化還是還原反應?
 
k1 
k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