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3-3(國中小各年級適用)
南投縣萬豐國民小學114學年度彈性學習課程計畫
【第一學期】
課程名稱 | 小小布農回家去 | 年級/班級 | 一年級 | ||
彈性學習課程類別 | ▓統整性(▓主題□專題□議題)探究課程 □社團活動與技藝課程 □特殊需求領域課程 □其他類課程 | 上課節數 | 每週1節,共21週 | ||
設計教師 | 民族教育教學群 | ||||
配合融入之領域及議題 (統整性課程必須2領域以上) | □國語文 □英語文(不含國小低年級) ▓本土語文□臺灣手語 □新住民語文 □數學 □生活課程 □健康與體育 □社會 □自然科學 □藝術 ▓綜合活動 □資訊科技(國小) □科技(國中) | □人權教育 ▓環境教育 □海洋教育 □品德教育 □生命教育 □法治教育 □科技教育 □資訊教育 □能源教育 □安全教育 □防災教育 □閱讀素養 □家庭教育 □戶外教育 ▓原住民教育□國際教育 □性別平等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 □生涯規劃教育 ※請於學習表現欄位填入所勾選之議題實質內涵※ ※交通安全請於學習表現欄位填入主題內容重點, 例:交A-I-3辨識社區道路環境的常見危險。※ | |||
對應的學校願景 (統整性探究課程) | 多元文化與族語傳承((希望)) | 與學校願景呼應之說明 | 學童從小培養認同族語、認識文化,成為文化的行動者。 | ||
設計理念 | 融合文化探究與族語教學,結合在地素材與多元學習。 | ||||
總綱核心素養具體內涵 | A1 能以語文進行理解與表達、B1 能主動思考與解決問題、C1 能與他人合作並參與群體活動 | 領綱核心素養 具體內涵 | 原-E-B1 能說出家族稱謂與問候語、綜-E-B1 能描述家庭與族群生活情境 | ||
課程目標 | 學生能透過原民語言認識家族文化與生活詞彙,並結合綜合活動探索族群價值,強化語言與文化統整表達力。 |
教學進度 | 學習表現 | 學習內容 | 學習目標 | 學習活動 | 評量方式 | 教材 學習資源 | |
週次 | 單元名稱 /節數 | ||||||
一 ~ 五 | 神話故事 | 原B-II-1 能說出常見動植物名稱。綜B-II-1 能觀察自然環境並表達觀察所得。 | 原B-II-1 能聽懂常見動植物詞彙。綜B-II-1 能理解與自然生態相關的語詞與圖像。 | 學生能以族語說出布農神話中的人物角色,並進行簡單對話。 | 聆聽創世神話、角色扮演、小組討論故事含義。 | 觀察紀錄、簡易口說 | 創世神話繪本、人物圖卡、族語錄音 |
六 ~ 十 | 布農歷史人文地理 | 原B-II-1 能說出常見動植物名稱。綜B-II-1 能觀察自然環境並表達觀察所得。 | 原B-II-1 能聽懂常見動植物詞彙。綜B-II-1 能理解與自然生態相關的語詞與圖像。 | 學生能辨識布農族傳統聚落位置,並以族語描述遷徙路徑。 | 手繪族群地圖、播放族語地名錄音、配對遊戲 | 配對檢核、口語說明 | 布農地圖、地名圖卡、錄音檔 |
十一 ~ 十五 | 布農祭儀技巧 | 原B-II-1 能說出常見動植物名稱。綜B-II-1 能觀察自然環境並表達觀察所得。 | 原B-II-1 能聽懂常見動植物詞彙。綜B-II-1 能理解與自然生態相關的語詞與圖像。 | 學生能口說射耳祭流程,並了解儀式中的文化意義。 | 觀賞祭儀影片、流程排卡活動、角色模擬 | 流程排序、觀察紀錄 | 射耳祭圖片、流程卡、影片 |
十六 ~ 二十 | 曲冰遺址考古 | 原B-II-1 能說出常見動植物名稱。綜B-II-1 能觀察自然環境並表達觀察所得。 | 原B-II-1 能聽懂常見動植物詞彙。綜B-II-1 能理解與自然生態相關的語詞與圖像。 | 學生能分辨並說出不同器物的族語名稱與使用情境。 | 器物實物觀察、族語命名活動、分類遊戲 | 學習單、簡答問答 | 器物模型、族語圖片卡 |
二十一 | 回顧整個課程,總結學習的知識,並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 | 原B-II-1 能說出常見動植物名稱。綜B-II-1 能觀察自然環境並表達觀察所得。 | 原B-II-1 能聽懂常見動植物詞彙。綜B-II-1 能理解與自然生態相關的語詞與圖像。 | 小小布農回家去 | 學習牆製作、成果分享會、小組報告 | 口語表達、學習牆觀察 | 成果學習單、學生作品、族語學習卡 |
課程名稱 | 小小布農回家去 | 年級/班級 | 一年級 | ||
彈性學習課程類別 | ▓統整性(▓主題□專題□議題)探究課程 □社團活動與技藝課程 □特殊需求領域課程 □其他類課程 | 上課節數 | |||
設計教師 | 民族教育教學群 | ||||
配合融入之領域及議題 (統整性課程必須2領域以上) | □國語文 □英語文(不含國小低年級) ▓本土語文□臺灣手語 □新住民語文 □數學 □生活課程 □健康與體育 □社會 □自然科學 □藝術 ▓綜合活動 □資訊科技(國小) □科技(國中) | □人權教育 ▓環境教育 □海洋教育 □品德教育 □生命教育 □法治教育 □科技教育 □資訊教育 □能源教育 □安全教育 □防災教育 □閱讀素養 □家庭教育 □戶外教育 ▓原住民教育□國際教育 □性別平等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 □生涯規劃教育 ※請於學習表現欄位填入所勾選之議題實質內涵※ ※交通安全請於學習表現欄位填入主題內容重點, 例:交A-I-3辨識社區道路環境的常見危險。※ | |||
對應的學校願景 (統整性探究課程) | 多元文化與族語傳承((希望)) | 與學校願景呼應之說明 | 學童從小培養認同族語、認識文化,成為文化的行動者。 | ||
設計理念 | 融合文化探究與族語教學,結合在地素材與多元學習。 | ||||
總綱核心素養具體內涵 | A1 能以語文進行理解與表達、B1 能主動思考與解決問題、C1 能與他人合作並參與群體活動 | 領綱核心素養 具體內涵 | 原-E-B1 能說出家族稱謂與問候語、綜-E-B1 能描述家庭與族群生活情境 | ||
課程目標 | 學生能透過原民語言認識家族文化與生活詞彙,並結合綜合活動探索族群價值,強化語言與文化統整表達力。 |
教學進度 | 學習表現 | 學習內容 | 學習目標 | 學習活動 | 評量方式 | 教材 學習資源 | |
週次 | 單元名稱 /節數 | ||||||
一 ~ 五 | 神話故事 | 原B-II-2 能說出家庭成員名稱與關係。綜B-II-2 能描述家庭生活經驗並與他人比較。 | 原B-II-2 能聽懂家族成員與關係稱謂。綜B-II-2 能認識與分享不同家庭樣貌。 | 學生能以族語說出布農神話中的人物角色,並進行簡單對話。 | 聆聽創世神話、角色扮演、小組討論故事含義。 | 觀察紀錄、簡易口說 | 創世神話繪本、人物圖卡、族語錄音 |
六 ~ 十 | 布農歷史人文地理 | 原B-II-2 能說出家庭成員名稱與關係。綜B-II-2 能描述家庭生活經驗並與他人比較。 | 原B-II-2 能聽懂家族成員與關係稱謂。綜B-II-2 能認識與分享不同家庭樣貌。 | 學生能辨識布農族傳統聚落位置,並以族語描述遷徙路徑。 | 手繪族群地圖、播放族語地名錄音、配對遊戲 | 配對檢核、口語說明 | 布農地圖、地名圖卡、錄音檔 |
十一 ~ 十五 | 布農祭儀技巧 | 原B-II-2 能說出家庭成員名稱與關係。綜B-II-2 能描述家庭生活經驗並與他人比較。 | 原B-II-2 能聽懂家族成員與關係稱謂。綜B-II-2 能認識與分享不同家庭樣貌。 | 學生能口說射耳祭流程,並了解儀式中的文化意義。 | 觀賞祭儀影片、流程排卡活動、角色模擬 | 流程排序、觀察紀錄 | 射耳祭圖片、流程卡、影片 |
十六 ~ 二十 | 曲冰遺址考古 | 原B-II-2 能說出家庭成員名稱與關係。綜B-II-2 能描述家庭生活經驗並與他人比較。 | 原B-II-2 能聽懂家族成員與關係稱謂。綜B-II-2 能認識與分享不同家庭樣貌。 | 學生能分辨並說出不同器物的族語名稱與使用情境。 | 器物實物觀察、族語命名活動、分類遊戲 | 學習單、簡答問答 | 器物模型、族語圖片卡 |
二十一 | 回顧整個課程,總結學習的知識,並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 | 原B-II-2 能說出家庭成員名稱與關係。綜B-II-2 能描述家庭生活經驗並與他人比較。 | 原B-II-2 能聽懂家族成員與關係稱謂。綜B-II-2 能認識與分享不同家庭樣貌。 | 學生能以族語口語或圖文方式簡述布農文化學習成果。 | 學習牆製作、成果分享會、小組報告 | 口語表達、學習牆觀察 | 成果學習單、學生作品、族語學習卡 |
註:
本表格係依〈國民中學及國民小學課程計畫備查作業參考原則〉設計而成。
依課程設計理念,可採擇高度相關之總綱各教育階段核心素養或各領域/科目核心素養,以敘寫課程目標。
計畫可依實際教學進度填列,週次得合併填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