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農豐味—布農覺醒主題探究課程

pdf
344.13 KB
8 頁
侵權投訴
加載中. ..
PDF
附件 3-3 南投縣豐丘國民小 114學年度彈性學習課程計畫
【第一學期
課程名稱
布農豐味-布農覺醒
年級/班級
六年級/甲班
彈性學習課程類
□統整性(■主題□專題□議題)探究課
□社團活動與技藝課程
□特殊需求領域課程
□其他類課程
上課節數
每週 0-2 節,21 週,共 36
設計教師
高年級教師群
配合融入之領域
及議題
(統整性課程必須
2領域以上)
■國語文 □英語(不含國小低年級)
□本土語文□臺灣手語 □新住民語文
□數學 □生活課程 ■健康與體育
■社會 □自然科學 ■藝術
■綜合活動
□資訊科技(國小) □科技(國中)
對應的學校願景
(統整性探究課
)
關懷 合作 實踐
與學校願景
呼應之說明
設計理念
本課程希望藉由探索布農族神話故事,認識布農族文化內涵,再以此為基礎延伸認識其他民族文化,培養學生尊重多元文化的
素養。同時融入時事探討,帶領學生認識布農族傳統文化在現今社會面臨的衝突與考驗,訓練學生探索問題的思考能力,並理
解社會道德規範的多面性。另規劃布農傳統技藝實作課程,營造能運用生活中習得的傳統智識的情境,讓學生能更深入理解布
農族文化內涵,建立學生身為布農族的族群意識。
總綱核心素養具
體內涵
E-A2 具備探索問題的思考能力,
並透過體驗與實踐處理日常生活
問題。
E-C1 具備個人生活道德的知識與
是非判斷的能力,理解並遵守社
會道德規範,培養公民意識,關
懷生態環境。
E-C3 具備理解與關心本土與國際
事務的素養,並認識與包容文化
的多元性。
領綱核心素養
具體內涵
-E-A2
能運用好奇心及想像能力,從觀察、閱讀、思考所得的資訊或數據中,提
出適合科學探究的問題或解釋資料,並能依據已知的科學知識、科學概念
及探索科學的方法去想像可能發生的事情,以及理解科學事實會有不同的
論點、證據或解釋方式。
-E-C1
閱讀各類文本, 從中培養是非判斷的能力,以了解自己與所處社會的關
係, 培養同理心與責任感,關懷自然生態與增進公民意識。
-E-C3
了解自我文化,尊重與欣賞多元文化,關心本土及全球議題。
課程目標
1.藉由探索布農族神話故事,認識布農族文化內涵。
2.運用時事探討,帶領學生認識狩獵文化在現今社會的衝突與考驗,培養學生探索問題的思考能力,並理解社會道德規範的多
面性。
3.從布農族文化出發,延伸認識其他民族文化,並尊重文化的多元性。
4.透過射箭、背簍編織等體驗加深理解布農族文化內涵,培養學生身為布農族的族群意識。
5.營造學生體驗山林的機會,讓學生能運用生活中習得的傳統智識,並養成關懷生態環境的情懷。
教學進度
學習表現
學習內容
學習目標
學習活動
學習評量
教材
學習資
單元名
/節數
|
戶外探索之
安全向前行
(4)
1a--2
述生活行為對
個人與群體健
康的影響。
1a--3
解促進健康生
活的方法、資
源與規範。
1.校園及休閒
動事故傷害
預防與安全
須知。
2.緊急救護系
資訊與突發
故的處理方
法。
1.了解過馬路的
安全注意事
項。
2.未遵守交通安
全可能發生的
危險。
3.演練安全過馬
路的方法。
第一、二《活動 1》過馬路要注
1.教師說明:交通安全事故常導因於駕駛人或行人沒有注意到對方,所
過馬路時能注意車輛,並能被駕駛人清楚看見,是非常重要的原則。
2.教師請學生分享「過馬路要注意」學習單並詢問:你過馬路時曾經做
這些危險行為嗎?怎麼避免危險發生?
3.教師補充說明內輪差的概念。
第三、四節《活動 2》行人安全過馬路五步驟
1.教師帶領學生說明並示範行人安全過馬路五步驟(搭配影片《馬路這
過,安全 READYGO!》。
2.教師請學生分組上臺演練行人安全過馬路五步驟,部分學生持汽機車
卡擔任汽機車,老師持紅色或綠色色紙代替小綠人或小紅人。演練時,
提醒學生注意轉彎的車輛。
3.教師請學生在生活中實施行人安全過馬路五步驟,檢查哪些步驟沒做
到,思考改進的方法。
1.能回答教師問題
2.能主動發表想法
3.能切實依照步驟
完成演練
自編教材經
1140429
發會審查通
附件 3-3
教學進度
學習表現
學習內容
學習目標
學習活動
學習評量
教材
學習資
單元名
/節數
|
獵人覺醒-
獵物的足跡
/10
2--4
能說出日常生
活用語並進行
簡易對話。
3d-III-1
實踐環境友善
行動,珍惜生
態資源與環
境。
5--5 能使用
工具書及數位
媒體教材,俾
利解決族語學
習上所面臨的
問題。
1.狩獵動物愛
的植物。
2.狩獵的動物
稱。
3.動物的腳印
4.利用padlet
成資料收集
整理。
5.能仔細聆聽
人分享,並
予適當回
饋。
1.能透
物的圖卡,認
識各個季節狩
獵的動物,進
而了解動物的
習性。
2.能透
繪製的外觀,
了解各個季節
狩獵的動物原
(食物),進
而了解動物習
性。
3.能連結自身經
驗,提出自己
的想法或觀
點。
4.能以 padlet
成資料收集與
整理。
第一節
1.教師提問:老師手邊有一些動物圖(山豬、山羌、山羊、水鹿、猴子…)
你們知道他們是誰嗎?
(1)認識朋友
老師將動物圖卡放在黑板上帶領學生來認識動物們的
名稱(中文與族語)並介紹動物們的叫聲
(2)角色扮演
讓學生上台選一張動物圖卡做為自己並開始去找朋友用族語來說:
我的名字是(動物名),你的名字是
我的名字是(動物名),很開心認識你。
2.請孩子一起用 padlet 上網找植物圖片與功效,做資料庫。
第二節
1.請孩子一起用 padlet 上網找植物圖片與功效,做資料庫。
(1)山豬吃甚麼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9Dsq9F2cc8(姑婆
)
(2)山羌吃甚麼呢? (黃麻的介紹)
(3)山羊吃甚麼呢? (過溝菜蕨的介紹)
(4)水鹿吃甚麼呢?(筆筒樹的介紹)
(5)猴子吃甚麼呢?(山櫟的介紹)
(6)水鹿的食物:接骨草
(7)山上的最好用的繩子:藤 wahir
蓋獵寮、繩索、石 板陷阱。葉子可以 藥用止血。
(8)水麻 samay
是山羊、水鹿最愛吃的植物,而果實是猴子最愛的植
物。
(9)山蘇:
是山羊、山羌、猴子、飛鼠、人最愛的植物。
2.請孩子製作一個資料表格,並記錄 padlet 上。
第三節
1.請孩子報告上一堂課所找的資料及請同學回饋和評分。
2.老師將學生分成兩組,每組分配兩種植物,讓學生觀察植物
的葉子,討論出葉子特別的地方,並分組報告。
3.老師先示範拓印樹葉
4.老師先讓學生選一種植物的葉子,再發放工具(畫紙、鉛
筆、色筆),並請學生開始進行拓印活動
第四節
1.拓印完成後讓學生將拓印的葉印轉印至自己的帆布購物袋或
是書籤上,並為作品命名。
2.大家一起分享作品並將作品拍照整理在 padlet 上,老師在
頁面上即時檢討及請同學回饋和評分。
第五~六節
1.請學生猜出動物腳印的主人。
2.老師介紹部落附近山上較常出現的大型動物 ,請孩子一起
padlet 上網找動物圖片與特色,做資料庫。
(1)動物(中文):山羌。
(2)動物(中文):山豬。
(3)(中文):山羊。
(4)動物(中文):猴子。
2.大家一起分享並將資料整理在 padlet 上,老師在頁面上即
時檢討及請同學回饋和評分。
第七節
1.觀賞水鹿影片公共電視影片:我們的島—鹿謎觀賞鹿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mjLuiIwrr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GoAB4zYjAs
2.請孩子回饋觀影後心得並完成學習單。
第八節
1.分組討論與發表。
2.教師介紹水鹿的生活習性。
(1)動物(中文):台灣水鹿。
3.老師說明「動物排排看」遊戲玩法
※將動物圖卡、足跡圖卡,及各類動物的生活習性、食物…
等圖卡分散排列在黑板上。一組選一種動物,以計時的方式
競賽,哪一組花的時間越少,排出的圖卡達隊是越多,哪組
就是優勝組。
4.兩組進行 PK 賽。
5.老師再次補充說明這些動物的生活習性。
第九~十節
1.教師說明戶外活動規矩:
(1)不得離開老師的視線。
(2)不得獨自行動。
(3)不得亂摘折樹木。
(4)不得亂抓取生物。
(5)不得嬉戲聊天。
2.獵人教師帶著學生到戶外實際勘查與辨識獵物的足跡,
說明獵物的行徑為何
3.拍下找到得獵物足跡做紀錄。
4.將相機或筆記本翻拍之照片上傳至 padlet 上。,並於完成
後連結至學校網頁。
1.用布農語說出獵
常見植物的
名稱。
2.配對圖卡。
3.能連結自身經
驗,提出自己的
想法或觀點。
4.padlet 整理
文書資料並即時
回饋。
5.分享評分單(1-
1) (自評/
)
6.態度評量。
7.完成葉拓及帆
布包作品。
自編教材經
1140429
發會審查通
附件 3-3
教學進度
學習表現
學習內容
學習目標
學習活動
學習評量
教材
學習資
單元名
/節數
獵人覺醒-
獵人的品格
/8
5--5
能使用工具書
及數位媒體教
材,俾利解決
族語學習上所
面臨的問題。
3d-III-1
實踐環境友善
行動,珍惜生
態資源與環
境。
1.認識狩獵的
忌。
2.認識獵人的
格。
3.能編寫訪談
題。
4.利用padlet
成資料收集
整理。
5.能仔細聆聽
人分享,並
予適當回
饋。
1.能透過分組討
論的方式,知
道上山狩獵需
要夥伴協助,
進而知悉選擇
夥伴的條件。
2.能透過分組進
行訪問的方
式,了解上山
後分工項目與
分食(獵物)
量,進而具備
能與夥伴
3.和睦相處的情
誼。利用
padlet完成資
料收集與整
理。
4.能仔細聆聽他
人分享,並給
予適當回饋。
第一節
1.教師提問:分組討論合作的好處有哪些?
2.教師提問:上山打獵時獵人也要相互合作嗎?為甚麼呢?
(1)獵人需要甚麼樣的夥伴呢?
A.以自己的親人為主。
B.以自己的朋友為輔。
(2)夥伴必須有哪些好的品性?
尋找打獵的夥伴必須是不喝酒、不懶惰、不打老婆、穩重的、勇敢的、不
暴躁的獵人。
(3)當夥伴有哪些不好的品性時就無法再成為夥伴呢?
打老婆、懶惰、暴躁的等都是品行不好的獵人,我們不會跟這些人去打
獵,以免祖靈不給我們打到獵物,上山也會危險。
(4)如何邀請夥伴成為夥伴呢?
教師將學生二人一組,進行互相邀請對方成為自己的狩獵夥伴的練習。並
且要學生詢問對方的品性好以判別是否能夠成為自己的夥伴,並將好夥伴的好
品行寫在海報紙上。
3.發表時間:請各組上台發表心得相互回饋
第二節
1.布農語詞練習一:品
請學生上族語樂園查找關於情緒或性格的布農語詞並整理在 padlet
2.布農詞語練習二:植物與動物
請學生上族語樂園查找關於上禮拜之動植物的布農語詞並整理在 padlet
第三節
1.教師提問:獵人需要甚麼樣的夥伴一起上山打獵呢?
2.那部落裡的獵人都找誰當他們的夥伴呢?我們一起去訪問他們
!
3.訪問部落獵人的準備
(1)將學生分組(分兩組)
(2)每組討論寫出訪問獵人的問題。
(3)每組討論出主要發問的學
(4)每組討論出記錄過程的學
先說明訪問前、中、後的注意事項,必須要有禮貌,以族語打招呼、結束
後以族語來感謝
(5)每組先讓導師扮演獵人,演練過一遍。
第四節
1.請獵人教師先簡短的介紹自己。
2.獵人教師述說狩獵的禁忌。(至少 3 ) (依獵人教師狩獵經驗來講)(使
用族語輔以說明)
3.說明時可以講述不遵守禁忌的後果故事。
第五節
1.請各組學生教師帶領學生實際到校外訪問獵人,並以族語為開頭自我介紹,
以族語來感謝為結束訪問。
(1)提問()獵人的個性的是有哪些特質呢?
(2)提問()打獵之前有需要先行哪些獻祭儀式?
(3)提問()有自己製作過陷阱嗎?可以抓住那些動物呢?
3.請學生給予讚美與回饋給今天的獵人教師。
第六節
1.請各組整理完訪談問題在padlet上,老師在頁面上即時修正與回饋
2.分組報告練習
第七節
1.請各組整理完訪談問題在padlet上,老師在頁面上即時修正與回饋
2.分組報告練習
第八節
1.將請各組同學就這八個禮拜的課程做再一次最後的回顧與複習。
2.分組輪進行搶答,答對者得分。利圖卡學生一對進行問答考試
容為布農族語說出動物、植物的名稱。
3.大家一起圍圈圈練唱報戰功之歌,並搭配動作。
組別
問題
社區獵人的回應
第一組
獵人
跟誰去打獵
兄弟、岳父、爸爸、因為是一家人不
會偷懶,帶孩子去可以讓孩子背東
西。
第二組
獵人會與怎樣
的品性的人去
打獵呢?
不喝酒、不暴躁、不打老婆、不偷懶、
穩重的人。
第一組
獵人與品行不
好的人去打獵
會怎樣呢?
不會選擇品行不好的人去打獵,會很危
險,而
且不會打到獵物的。
第二組
請問獵人阿公
在山上打獵有
沒有有趣的
事情?
父、小舅子三
人一起去巡視陷阱,當時發現水鹿已經
受傷,他們就追鹿
樹,他們跟上去,並連續發射了
槍,一槍沒擊
臟,終於水鹿死亡了,他們三人在山上
做了肢解,並從水鹿的背部開始剝皮,
肢解結束後,就一起搬回家
1.能認識並說出好
的獵人品格。
2.配對品格與植物
布農語圖卡
3.能連結自身經
驗,提出自己的
法或觀點。
4.padlet 整理
文書資料並即時
饋。
5.態度評量。
6.完成提問單(3-
1)
自編教材經
1140429
發會審查通
附件 3-3
教學進度
學習表現
學習內容
學習目標
學習活動
學習評量
教材
學習資
單元名
/節數
|
獵人覺醒-
狩獵文化/6
1b-III-1
檢視社會現象
中不同的意
見,分析其觀
點與立場。
2b-III-1
體認人們對社
會事務與環境
有不同的認
知、感受、意
見與表現方
式,並加以尊
重。
1-III-1
能夠聆聽他人
發言,並簡要
紀錄。
2-III-3
靈活運用詞句
和說話技巧,
豐富表達內
容。
5-III-7
連結相關的知
識和經驗,提
出自己的觀
點,評述文本
的內容。
E9
提升原住民族
人的自我認
同,增進主體
民族對原住民
族文化的理
解。
1.閱讀狩獵文
相關文本
2.體認狩獵文
與現代文化
衝突
3.根據資料表
自己的論點
4.對於分享內
進行自評與
1.提升學生身為
布農族的自我
認同與文化理
解。
2.能體認到不同
立足點會有不
同的觀點與感
受,並予以尊
重。
3.能以事實、理
論為論據,評
述文本內容,
並達到說服的
目的。
4.能仔細聆聽他
人分享,並給
予適當回饋。
第一節
1.觀看影片,透過欣賞 youtuber 「厭世奶爸-羅娜聖誕節
紀錄影片」,看看外人士對於部落文化的看法。(10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zK9UKqjxMU
2.看影片時請同時在學習單上紀錄影片內容。
3.看完影片後,請說一 youtuber 的印象跟你的經驗有
什麼異同?
4.教師提問「布農族特有的文化是甚?你的家裡還保有
甚麼"傳統文化"?」請學生思考。
第二節
1.發下文本「最後的獵人?布農族狩獵文化的過去與未
來」請學生閱讀
2.教師配合學習單提問,引導學生思考狩獵文化存在的意
義及其必要性,
3.完成學習單紀錄後,請學生上台分享想法。
4.發下辯論學習單,請學生回家了解家中成員是否有狩獵
經驗。
第三節
1.請學生就訪問單進行分享,說明家中成員的狩獵活動經
驗。
2.本次課程任務揭示:辯論會。
觀看影片,欣賞辯論會影「奧瑞岡制辯論賽基礎篇(6 分鐘),讓學生
了解辯論會流程,教師再仔細說明辯論會方式及每個人的小任務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tD5Bl6-n3A
3.辯論會布題:王光祿/不應因狩獵被判刑?
4.觀看影片「原住民狩獵入 王光祿案爭議」華視新
聞雜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mRtr0BtQLE (11 分鐘)確定
學生了解立論基
5.請學生自行上網檢索王光祿案的各方立場,並完成紀錄
單。
第四節
1.請學生自行上網檢索王光祿案的各方立場,並完成紀錄
單。
2.請學生就檢索結果分享不同的立場,並討論各立場立論
的原因及適切性。
3.引導學生討論,列出正反兩方意見
(1)教師將學生分為兩組,請學生抽籤選擇自己的角色。
(2)以小組方式討論角色工作
A.角色分配:政府機關、鄉鎮代表、獵人、村民
B.活動主持:教師
C.活動方式:對談式活
(A)教師引導各角色進行發表
(B)請獵人發表對於獵槍使用受到政府的限制及訴求
(C)政府機關給予回應
(D)鄉鎮代表針對獵槍議題的回應
(E)角色輪流回應
(F)村民訴求
(G)政府機關給予回應
(H)最後請主持總結,並將今日活動重要決議或訊息傳達。
第五節
1.延續上節討論,引導學生列出正反兩方意見。
2.請學生選定自己要成為正反或反方(4 人一組),參考討
論結果,寫下組內意見,
3.辯論會開始。
第六節
1.辦理辯論會。
2.教師協助為辯論議題做總結。
3.學生完成分享評分單(自評/他評)
1.完成影片欣賞紀
錄單(4-1)
2.文本閱讀紀錄/
學習單(4-2)
3.完成辯論學習單
(4-3)
4.分享評分單(
/他評) (4-
4)
5.討論參與度。
自編教材經
1140429
發會審查通
廿
獵人覺醒-
狩獵工具/6
1-III-3
能學習多元媒
材與技法,表
現創作主題。
1-III-1
能夠聆聽他人
發言,並簡要
紀錄。
2-III-3
靈活運用詞句
和說話技巧,
豐富表達內
容。
E10
原住民族音
樂、舞蹈、服
飾、建築與各
種工藝技藝實
作。
1.認識狩獵工
具。
2.體驗陷阱製
作。
3.主題分享。
4.對於分享內
進行自評與
評。
5.雲端空間運
簡報軟體應
用。
1.認識布農族傳
統狩獵工具。
2.能製作一個屬
於自己的陷
阱。
3.能自行將所需
資料上傳至指
定雲端空間
4.能利用簡報軟
體,以「製作
陷阱」做主題
介紹,包含製
作過程的細節
與心境感受
等。能仔細聆
聽他人分享,
並給予適當回
饋。
情境說明:
布農族屬於台灣高山民族之一,除了種植農作外,賴以維生也包括狩獵。
傳統狩獵文化中,布農族人瞭解獵物的生態環境、路徑、捕捉行動、地點、工
具,並且認識植物、辨識動物,懂得渡河、攀岩、砍材取火等技能。傳統狩獵
中陷阱製作最為普遍,傳統陷阱的材料是利用植物的藤或是植物麻來製作,後
因接觸外來文化,開始利用鋼索製作陷阱,陷阱可分為腳套陷阱(繫蹄式)()
與套頸陷阱(),主要用來捕捉山豬、山羌等大型獵物、石板陷阱()用來捕
捉小型鳥類或鼠類,捕捉小鳥的陷阱又可以細分套脖陷阱與套頸陷阱。更大型
動物的地窖陷阱、木刺或竹刺陷阱。傳統狩獵工具使用獵槍、弓箭、矛等器具
也很常見,當然配刀是少不了的打獵利器,另外背籃、背板、背帶也是我們在
狩獵中會運用到的。
第一節
1.請家中有狩獵經驗的同學分享家中有的狩獵工具。
2.認識常用狩獵工具:獵槍、弓箭、獵刀、陷阱、背帶、
陷阱。
3.本次課程任務揭示:製作陷阱。以成品展示,說明製作
材料、工具及方法。
第二三節
1.各自挑選材料,並分發工具。
2.開始製作陷阱。
1.完成自己的陷
阱。
2.完成製作心得簡
報及 QRcode
3.分享評分單(5-
1) (自評/
)
4.態度評量。
自編教材經
1140429
發會審查通
附件 3-3
教學進度
學習表現
學習內容
學習目標
學習活動
學習評量
教材
學習資
單元名
/節數
E14 學習或
實作原住民族
傳統採 集、
獵、農耕知
識。
E9
利用資訊科技
享學習資源
與心 得。
(1)製作石頭陷阱
◎集合前往設置陷阱的山林課程程序如下:
A.進行分組,四~人一組,共四組。
B.解說所需之工具(鋤頭、鐮)
C.介紹所需之材料(藤蔓、木頭、石頭、餌)
D.介紹藤蔓的結實度。(學生體驗拉扯藤蔓)
E.找尋餌。(採用的餌為地瓜)
F.每一組分配不同的放置陷阱的地點
G.耆老採集石頭。
H.派各組組長前往採集木頭(共三枝:Y 字型*1+長木頭*2)
I.進行整地與挖土的動作。(這動作是為了搭建石頭陷阱
的準備動作)
J.一顆大石頭,兩顆小石頭。(放位置如下圖,其意義為大石頭要壓小動
物、另外兩顆小石頭為了阻擋獵物的逃生路線)
K.先將藤蔓綁在小木頭,另一端綁在大木頭上。(如上圖)
L.說明每一枝木頭的共用與放置部位
M.一枝木頭一端插入餌
N.開始搭建石頭陷阱。(如下圖)
O.學生練習搭建陷阱(各協同老師分配在各組進行教學)
(2)製作小型動物繞頸陷阱
◎集合前往設置陷阱的山林課程程序如下:
A.介紹小型動物繞頸陷
B.說明所需材料(、竹子、刀、竹子、木)
C.先由耆老製作並解說所需材料(綁線、削木頭與竹子)
如下圖:
(利用雙結綁在小竹子的一端)
第四節
1.製陷阱。
2.互相協助記錄製作過程,並將照片上傳至課程共享雲端
彙整。
第五節
1.完成陷阱製作心得單並分享。
2.學生完成分享評分單(自評/他評)
第六節
1.利用簡報軟體,搭配照片完成背簍製作心得分享簡報。
2.產出簡報分享 QRcoad,製成作品說明小卡
廿
學習成果分
/2
1b-III-1
規劃與執行學
習計畫,培養
自律與負責的
態度
2bb-III-1
參與各項活
動,適切表現
自己在團體中
的角色,協同
合作達成共同
目標。
p--4 能利
用資訊科技分
享學習資源與
心得。
3c-III-1
聽他人意見,
表達自我觀
點,並能與他
人討論。
1.期末成果展
2.分工合作簡
成果製作與
1.能適切規劃並
執行期末成果
2.能依照分工,
共同合作完成
展覽前準備工
3.能呈現一場完
整的期末成果
4.能利用資訊科
技製作彙整學
習歷程
5.分享過程能尊
重彼此之間不
同的意見。
第一節
1.本次課程任務揭示:期末成果展。
2.討論並規劃成果展主題、地點、方式、分工等。
3.分工進行。
(1)彙整本學期作品:布農故事網、族譜與介紹 QRcode
辯論會成果資料、背簍及作品說明小卡
(2)邀請小卡製作,邀請學校教師及學弟妹
(3)場地布置規劃討論。
第二節
1.準備工作最後確認。
2.開始佈展。
3.學生將本學期學習心得以簡報方式製作並與同學分享。
1.能確實完成角色
工作
2.簡報成果發表評
量。
3.能積極參與活動
自編教材經
1140429
發會審查通
附件 3-3
【第二學期
課程名稱
布農豐味-生命的總
年級/班級
年級/甲班
彈性學習課程類
■統整性(■主題□專題□議題)探究課
□社團活動與技藝課程
□特殊需求領域課程
□其他類課程
上課節數
每週 0-2 節,18 週,共 30
設計教師
高年級教師群
配合融入之領域
及議題
(統整性課程必
2領域以上)
□國語文 □英語(不含國小低年級)
□本土語文□臺灣手語 □新住民語文
□數學 □生活課程 □健康與體育
■社會 □自然科學 ■藝術
■綜合活動
□資訊科技(國小) □科技(國中)
□人權教育 ■環境教育 □海洋教 □品德教育
□生命教育 □法治教育 □科技教 □資訊教育
□能源教育 ■安全教育 □防災教 □閱讀素養
□家庭教育 □戶外教育 ■原住民教育□國際教育
□性別平等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 □生涯規劃教育
對應的學校願景
(統整性探究課
)
關懷 合作 實踐
與學校願景
呼應之說明
讓豐丘的孩子的建立關懷心,尊重多元文化,具備部落意識,關懷自然生命為布農
族延續過去、接續未來發展。
擁有彼此合作能力,建立溝通學習,無私分享的品格特質,進而和他人、環境、
自然保持健康和諧的關係。
學習傳承傳統智識與發展未來的實踐力,體驗環境美感,生命美感等實踐美學,
讓孩子透過接觸在地素材了解自身文化各面向的美感與素養,進而創造自己的
生活新樣貌。
設計理念
這套課程以「結」為核心意象,從布農族的板曆、織帶工藝到生命儀式,循序引導孩子在時間、記憶與情感之間找到自己與文
化的連結。在布農族的生活世界中,「結」不只是手工技藝的痕跡,更是一種生命智慧——它記錄歲時,連結祖先與土地,保
存情感,也傳遞祝福。
總綱核心素養具
體內涵
領綱核心素養
具體內涵
-E-A2
能以原住民族文化主體性的觀點,思考日常生活中自己與他人遭遇的問題,
並從日常生活中建立主動解決問題的態度及能力。
-E-B3
藉由族語的學習,能感知傳統藝術,促進多元感官的發展,體認生活環境中
原住民族藝術文化之美,探索生活的樂趣,並於生活中實踐。
-E-B1
能使用各種資訊科技媒材進行自我學習,增進「聆聽、說話、閱讀、書寫及
綜合應用」等族語能力。
課程目標
1.引導學生從布農族的板曆、織帶與儀式出發,認識台灣原住民族的時間觀、生活智慧與文化精神。
2.培養學生尊重並理解多元文化的能力,透過參與與創作深化對族群文化的情感連結。
3.透過對板曆與祭儀的學習,幫助學生建立具體的「循環時間觀」,理解時間不僅是計量,更是情感與意義的編織。
4.培養學生以圖像、手作與語言建構個人記憶地圖的能力。
5.透過織帶與祭儀結飾的製作,讓學生在「重複」與「手作」中培養細膩的感知力,並與自己的身體記憶建立連結。
6.鼓勵學生觀察、表達與他人交換創作過程中的情感經驗,提升人際理解與內在反思的能力。
7.引導學生認識儀式的社會與個人功能,理解族群如何透過儀式傳承價值、記憶與祝福。
8.協助學生以創作與書寫的方式回應個人生命經驗,形塑屬於自己的祝福語言與守護象徵。
9.學生能統整所學,完成結合文化、記憶與自我反思的創作(如版曆木板、織帶頭飾、祝福項鍊)。
10.讓學生在「結」的象徵中練習回顧過去、感知當下,並為自己的生命旅程繫下一個有意義的起點。
教學進度
學習表現
學習內容
學習目標
學習活動
評量方式
教材
學習資源
單元名稱
/節數
版曆・時間的
線與結/(10)
3c-III-1
尊重與關懷不同
的族群,理解並
欣賞多元文化。
3c-III-1
聆聽他人意見,
表達自我觀點,
並能與他人討
論。
1-III-1
能夠聆聽他人發
言,並簡要紀
錄。
5-III-7
連結相關的知識
和經驗,提出自
己的觀點,評述
文本的內容。
E9
提升原住民族人
的自我認同,增
進主體民族對原
住民族文化的理
解。
E10
原住民族音樂、
舞蹈、服飾、建
1.讓孩子認識時間
不只是鐘點,而是
自然與祖先共同書
寫的地圖。
2.每個祭儀成為生
活的節點,也如生
奏。
1.認識布農族板曆
的由來、功能與
徵。
2透過傳統祭儀
(如開墾祭、收
祭等)學習時間
文化的連結。
3.探討祖先如何用
節氣與儀式記憶
命歷程。
4.學生創作屬於自
己的「記憶年輪
木板圖像,進行
燒與色彩表達。
5.最終以一句話總
結「時間之旅」的
體悟
第一二節場引導|故事的開始與祖先的低語
1.引導學生閉上眼睛,聆聽一段來自山林的聲音——風、
鳥鳴、溪流聲——並邀請他們想像一位祖先站在他們面
前,試圖用圖紋傳達訊息。他們看到的是什麼?
2.請他們使用 padlet 收集布農族版曆資訊並互相分享。
3.請他們用 AI 繪圖將版曆相關的記號製作意象化的圖像
第三四節索世界的節奏|布農族的時間觀
1.利用投影與圖片呈現布農族的板曆圖騰,帶學生從「看
見圖形」進入「理解節奏」—討論圖騰與季節、狩獵、節
慶之間的關聯。
2.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和上週完成意象畫圖向,為每一個
圖案命名與詮釋,並寫下自己的心情日記。
第五六節作引導|刻下一條線,打下一個結
1.學生設計屬於自己的板曆符號,反映他們此刻的心境或
記憶。
2.使用軟性雕刻板與木刻筆,創作一張「個人版曆」拓印
卡。每個圖形都是一句未說出口的祈願或總結。
第七八節話與分享|圖騰的話語與無聲的情感
1.彼此分享創作背後的故事與圖紋的「祕密語言」。教師
引導:每一段時間裡,我們與誰交錯?又在哪裡打了結、
沒解開?
2.用諮商卡給每一個孩子抽出他們喜歡的卡片,以我們六
年級剛開學抽出的卡做比較,請他們分享他們認為這一年
來有什麼樣的改變,有哪一個最難忘的事件跟回憶成為他
們這六年國小生活最想要留下的「總結」?
第九十節結束】
優等(90-100) :
-能流利回答問題 20%
-能完整表達意見 20%
-能完成學習單且內容豐富
20%
-能積極參與學習活 20%
-能與同學相處融洽 20%
甲等(80-89)
-能回答問題
-能表達意見
-能完成學習單
-能參與學習活動
-能與同學相處
乙等(70-79):
-能部分回答問題
-能部分表達意見
-能部分學習單且內容豐富
-能部分參與學習活
-能與部分同學相處融洽
丙等(60-69):
-能少數回答問題
-能少數表達意見
-能少數學習單且內容豐富
-能少數參與學習活
-能與少數同學相處融洽
丁等(60 以下)
-不能回答問題
自編教材
1140429
課發會審查
通過
附件 3-3
教學進度
學習表現
學習內容
學習目標
學習活動
評量方式
教材
學習資源
單元名稱
/節數
築與各種工藝技
藝實作。
1.教師用一首「方大同-總結」跟孩子以一種類似是詩詞
唱的方式引導他們,並一一念誦每一個字句的意思。告訴
孩子:「我們總以為「結」代表結束,卻忘了每一個結,
也是一條線的新開始。這些圖騰,是祖先送給我們的編織
語言。而我們,也正在為未來的人寫下新的線索。
2.請孩子帶著他拓印的板曆卡,寫一句話給未來的自己
—那是時間的迴音,會在某年某月,被它再次聽見。
3.讓孩子錄下自己感人的一句話,並合自己的作品合影傳
送到 padlet 去。
-不能表達意見
-不能完成學習單
-不能參與學習活動
-不能與同學相處
戶外探索之乘
車安全向前行
(2)
4a--1 運用
多元的健康資
訊、產品與服
務。
4a--3 主動
地表現促進健康
的行動。
1.校園及休閒活動
事故傷害預防與
全須知。
2.緊急救護系統資
訊與突發事故的處
理方法。
1.了解乘坐機車的
安全注意事項。
2.了解搭乘公車的
安全注意事項。
3.注意未遵守交通
安全可能發生的
險。
4.乘坐機車、搭乘
公車時遵守交通安
全守則。
第一節《活動 3》安全坐機車
1.教師提問:乘坐機車時,需要注意哪些安全事項呢?請
學生上臺演練下雨時乘坐機車的注意事項。
2.教師請學生在生活中實踐乘坐機車的安全守則。
第二節《活動 4》安全搭公車
1.教師提問:搭乘公車時,需要注意哪些安全事項呢?請
學生上臺演練搭乘公車情境,引導學生從等車、上車、坐
車、下車的過程思考安全注意事項。
2.教師請學生在生活中實踐搭乘公車的安全守則。
1.能回答教師問題
2.能主動發表想法
3.能切實依照步驟完成演練
自編教材經
1140429 課發
會審查通過
編織・愛與記
憶的結/(14)
1-III-3
能學習多元媒材
與技法,表現創
作主題。
E10
原住民族音樂、
舞蹈、服飾、建
築與各種工藝技
藝實作。
E14 學習或
實作原住民族傳
統採 集、漁
獵、農耕知識。
E9
提升原住民族人
的自我認同,增
進主體民族對原
住民族文化的理
解。
1.線與線交織的不
只是圖案,更是
族的故事、技術
累積與身體的記
憶。
2.透過織作練習,
孩子們體會節奏
心境的變化,理
手與心如何共工
1.認識苧麻、染料
植物與織紋背後
文化傳說。
2.學習傳統與現代
織布工具的異同
3.學生設計織帶圖
樣與整經,進入
奏與反覆的編織
習。
4.體驗身體與記憶
的連動,理解
「結」與「情感
的關聯。
5.創作融合個人與
部落元素的頭飾
述說作品故事。
第一二節場感官體驗|觸摸記憶的纖維
1.教師以布農族織品導入,讓學生閉上眼,單靠觸覺去感
受苧麻的紋理與質地。這像什麼?像誰?什麼感覺在身體
裡浮現?
2.觀看影片:苧麻專區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cCeKQgC3GFZ
RSnwCPBCkxNXfeEPxqAKS
3.請孩子在 padlet 寫出對於苧麻的感受,以及它的三個關
鍵字
第三~八節緒整經|設計屬於自己的「記憶色譜
1.學生選擇 35種顏色,每種代表一段關係或一種情緒
(如:想念、遺憾、憤怒、柔軟、祝福)。這些顏色將成
為他們今日織帶的主線。每一色都說明它的「故事
源」。
2.請孩子用這三種顏色在布紋設計的稿紙上,設計出屬於
自己喜歡的顏色搭配或圖形意境。
第九十節紋實作|結,是一種沒有聲音的語言
1.學生進行基礎苧麻織帶實作。每一條線進入經緯之間
時,請默念那個對象或那段記憶,讓這條線成為祝福,或
告別。編織不只是技巧,是一種修復與銘記。
2.編織期間教師播放一首「以路高露-美好時刻」,讓織布
的過程浸潤著歌詞與旋律的意義。
第十一十二節分享環節|愛在織紋間輕聲細語
1.教師引導學生分享作品與製作過程中的情感歷程。討
論:「在這段編織過程中,有什麼情緒被重新梳理?有什
麼‘結’被解開,或被美麗地留下?」
2.讓孩子錄下自己感人的一句話,並合自己的作品合影傳
送到 padlet 去。
第十三十四節【結束】
愛是什麼?
有時是打不開的結,有時是故意沒解的結。也許我們
都在不斷地織著,補著,縫著,等待著某一天,一條線能
夠從某個人的心裡延伸出來,接住你。
1.請孩子將織好的織帶收起,寫一段話給它—給那個結,
或者那個還沒結束的人。
2.請孩子用一個牛皮盒子,設計一個自己織帶的「
所」,並用學校能找到任何的自然材料裝飾擺設
3.將所有的製作過程拍攝照片以及最後與自己作品的合
影。
優等(90-100) :
-能流利回答問題 20%
-能完整表達意見 20%
-能完成學習單且內容豐富
20%
-能積極參與學習活 20%
-能與同學相處融洽 20%
甲等(80-89)
-能回答問題
-能表達意見
-能完成學習單
-能參與學習活動
-能與同學相處
乙等(70-79):
-能部分回答問題
-能部分表達意見
-能部分學習單且內容豐富
-能部分參與學習活
-能與部分同學相處融洽
丙等(60-69):
-能少數回答問題
-能少數表達意見
-能少數學習單且內容豐富
-能少數參與學習活
-能與少數同學相處融洽
丁等(60 以下)
-不能回答問題
-不能表達意見
-不能完成學習單
-不能參與學習活動
-不能與同學相處
自編教材
1140429
課發會審查
通過
結的重複與新
/(4)
1-III-3
能學習多元媒材
與技法,表現創
作主題。
E10
原住民族音樂、
舞蹈、服飾、建
築與各種工藝技
藝實作。
E14 學習或
實作原住民族傳
統採 集、漁
獵、農耕知識。
E9
提升原住民族人
的自我認同,增
進主體民族對原
住民族文化的理
解。
1.作為整體學習的
文化總結與祝福
口,嬰兒祭不只
認識一個儀式,
是讓學生透過實
(如項鍊製作)
書寫(護身符與
語),把守護的
意打結、將祝福
化為行動。
2.在這個環節,孩
子也開始意識到
自己也能是傳承
者,也能為他人
出保護的結。
1.以「嬰兒祭」作
為文化學習的總
與祝福儀式。
2.認識儀式材料
(如薏苡、石菖
蒲)與象徵意義
3.編織祭儀項鍊,
練習傾聽與表達
人情感。
4.製作「時間的護
身符」,寫下對
去自己的溫柔語
句。
5.透過「我曾為某
人打下一個結」
起團體記憶與連
結。
第一節循環中的種籽—嬰兒祭前導
1.認識傳統項鍊材料:薏苡、石菖蒲
觀賞影片《746 山海 布農族 / ngan 菖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CDNqDeLbn4
2.分享對「種籽」、「保護」、「新生」的感受與故事
第二三節織祝福的結
1.學生動手製作嬰兒祭項鍊
2.學習祭儀中材料、意義與禁忌
3.練習聆聽他人製作中的感受與背景
第四節願我們都曾被溫柔保護
1.分享製作完成後的感受與心意。
2.將項鍊包裝成「時間的護身符」,寫一段話獻給過去的
自己
3.最終圓圈總結:以「我曾為某人打下一個結」為句型,
串連彼此的旅程
(90-100) :
-能流利回答問題 20%
-能完整表達意見 20%
-能完成學習單且內容豐富
20%
-能積極參與學習活 20%
-能與同學相處融洽 20%
甲等(80-89)
-能回答問題
-能表達意見
-能完成學習單
-能參與學習活動
-能與同學相處
乙等(70-79):
-能部分回答問題
-能部分表達意見
-能部分學習單且內容豐富
-能部分參與學習活
-能與部分同學相處融洽
丙等(60-69):
-能少數回答問題
-能少數表達意見
-能少數學習單且內容豐富
-能少數參與學習活
自編教材
1140429
課發會審查
通過
附件 3-3
教學進度
學習表現
學習內容
學習目標
學習活動
評量方式
教材
學習資源
單元名稱
/節數
-能與少數同學相處融洽
丁等(60 以下)
-不能回答問題
-不能表達意見
-不能完成學習單
-不能參與學習活動
-不能與同學相處
: 1. 本表格係依〈國民中學及國民小學課程計畫備查作業參考原則〉設計而成。
2. 依課程設計理念,可採擇高度相關之總綱各教育階段核心素養或各領域/科目核心素養,以敘寫課程目標。
3. 本表格舉例係以一至五年級為例,倘六年級辦理十二年國教之彈性課程者,其上課『節數』請依照「九年一貫課程各學習領域學習節數一覽表」填寫。
4. 計畫可依實際教學進度填列,週次得合併填列。
收藏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