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03
,离现在 5
年 295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1
食農教育課程教學教案
教案名稱
小米的故事-
與月亮的約定
預計結合之
在地農產品
x
學習領域
語文、美感、認知
學習階段 4-5 歲
教學時間
120
分鐘
班級人數 25
課程活動設
計重點
1.
透過聆賞布農族小米的故事,了解
小米和傳統布農族生活的關聯。
2.
認識布農族板曆及小米祭儀。
食農教育
學習內容
小米和傳統布農族生
活的關聯
課程理念
了解小米和傳統布農族生活的關聯
學習目標
1.
語-1-5 理解圖畫書的內容與功能
2.
美-2-2 運用各種形式的藝術媒介進行創作
3.
認-2-3 整理文化產物訊息間的關係
教學重點
了解布農族種植小米的歷史文化和認識布農族板曆的功用
六大發展領
域
〇身體動作與健康 ●語文 ●認知 〇社會 〇情緒 ●美感
課程目標
1.
語-1-5 理解圖畫書的內容與功能
2.
美-2-2 運用各種形式的藝術媒介進行創作
3.
認-2-3 整理文化產物訊息間的關係
學習指標
1.
語-中-1-5-2 理解故事的角色與情節
2.
美-大-2-2-1 運用各種視覺藝術素材與工具的特性,進行創作
3.
認-中-2-3-2 與他人討論生活物件特徵間的關係
議題融入
布農族文化-板曆
課程架構
2
教學活動設計
學習
目標
教學流程
時間
教學資源
教學評量
語-1-5
理解圖
畫書的
內容與
功能
認-2-3
整理文
化產物
訊息間
的關係
一、引起動機或起始活動
聆賞布農族歌謠〈小米豐收〉
,帶領孩子習唱,
並說明歌謠的意思。
二、發展活動
(一)老師講述繪本故事《與月亮的約定》。
(二)發表聆賞後的心得和想法與討論布農族
和小米的關係。
1.
為什麼布農族人要去射太陽?
2.
太陽受傷後發生了甚麼事?
3.
布農族人與月亮做了甚麼約定?這個約定
對布農族有甚麼影響?
(三)老師以圖片介紹布農族與月亮約定後,將
小米耕種生長過程中舉行的各項祭祀以特
別的密碼刻在木板上的布農族板曆。
(四)討論與發表為什麼布農族祖先以圖像表達
一年的行事,而不是用文字記錄呢?
10
分
60
分
小米豐收
CD
及海報
故事繪本
板曆圖像
板曆圖卡
口頭評量
口頭評量
口頭評量
3
美-2-2
運用各
種形式
的藝術
媒介進
行創作
(五)引導孩子回想「一日生活行事」,並將一
日生活行事以校園內各種自然素材製作成
板曆方式記錄下來。
三、綜合活動
(一)各組展示與說明製作的板曆內容。
(二)習作學習單。
30
分
20
分
剪刀、
美工刀、
熱熔膠
實作評量
作品評量
學習單評
量
學習
成果
一、各組一日生活行事板曆
二、學習單
執行
心得
在與月亮的約定的故事中,小朋友了解布農族人的節氣祭儀,而布農族人會把這些
祭儀紀錄在板曆中,耆老也向小朋友說明板曆裡圖形的意義。
在上個學期小朋友也曾有演出過與月亮的約定的故事,所以小朋友藉由這次的課
程,對這個故事又有更深入的了解。
在製作一日生活行事的板曆中,耆老向孩子們說明傳統板曆標記的方式,孩子也發
揮自己的想像力,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板曆標示,在這板曆其中有耆老的智慧,也有
孩子的浪漫天真,讓他們一齊合作完成這個獨一無二的板曆。
1
食農教育課程教學教案
教案名稱
小米的滋味
預計結合之
在地農產品
x
學習領域
語文、美感、認知
學習階段 4-5 歲
教學時間
120
分鐘
班級人數 25
課程活動設計
重點
1.
觀察小米的樣貌,比較各種不同品
種小米的差異。
2.
學習傳統小米脫粒與脫殼的方法。
3.
以傳統烹調的方式烹煮小米,讓孩
孩子品味小米的滋味。
食農教育
學習內容
小米的形貌與滋味
課程理念
認識小米的形貌與品嘗小米的味道
學習目標
1.
認-2-2 整理自然現象訊息間的關係
2.
語-2-2 以口語參與互動
教學重點
認識小米和品嘗小米的滋味
六大發展領域
●身體動作與健康 ●語文 ●認知 〇社會 〇情緒 〇美感
課程目標
1.
認-2-2 整理自然現象訊息間的關係
2.
身-2-2 熟練各種用具的操作
3.
語-2-2 以口語參與互動
學習指標
1.
認-中-2-2-1 依據特徵為自然現象分類並命名
2.
身-大-2-2-2 熟練手眼協調的精細動
3.
語-中-2-2-2 以清晰的口語表達想法
議題融入
傳統的小米食物
課程架構
2
教學活動設計
學習
目標
教學流程
時間
教學資源
教學評量
認-2-2
整理自然
現象訊息
間的關係
身-2-2
熟練各種
用具的操
作
一、引起動機或起始活動
提供各品種小米讓孩子們透過察看、觸摸、聞味
道等來觀察小米的樣子。
二、發展活動
(一)請孩子們分享自己觀察到的小米的不同之處。
(二)請耆老介紹不同品種小米的特別和傳統生活
中的運用。
(三)請耆老示範與教導孩子使用杵、臼舂小米幫小
米脫殼。
(四)耆幼一起進行小米脫殼的工作,並說明脫下的
殼可以回收再利用的方法。
(五)耆老示範清洗小米和烹煮小米的方法,並說明
清洗小米後的水可如何回收再利用。
(六)耆老介紹傳統包小米 savu savu 的材料與方
法後耆幼一起包 savu savu。
(七)品嘗小米 savu savu 的滋味。
15
分
30
分
30
分
15
分
各品種小
米
杵、臼、
竹篩
水桶
月桃葉、
麻繩、豬
肉、蒸鍋
觀察評量
口頭評量
實作評量
實作評量
3
語-2-2
以口語參
與互動
三、綜合活動
(一)把洗小米的水澆灌菜園的蔬菜,增加蔬菜的
養分。
(二)發表品嚐小米 savu savu 心得與感想。
(三)習作學習單。
30
分
口頭評量
學習單評量
學
習
成
果
一、手做小米 savu savu
二、學習單
執
行
心
得
課程中孩子期待、興奮沉浸在教學中,耆老帶領孩子用杵臼幫小米脫殼,孩子們用
盡所有的力氣打杵臼,嘴巴喊著一、一、一、二、一的節奏,孩子說:老師給小米脫
衣服好累喔!怎麼辦呢?如果不想辦法幫小米脫粒,我們等一下要怎麼吃到小米料理
啊!小孩說,我們可以邊脫殼邊唱布農族的歌,唱歌的時候,可以很快樂,可以讓我
們更有力氣,還可以讓我們不會累,孩子們自然而然哼出歌,耆老們跟孩子就邊唱著
歌邊辛勤的工作,這樣的畫面好溫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孩子是以笑聲及聊天的方
式跟耆老們共同學習!
1
食農教育課程教學教案
教案名稱
小米播種祭
預計結合之
在地農產品
x
學習領域
語文、身健、認知
學習階段 4-5 歲
教學時間
120
分鐘
班級人數 25
課程活動設計
重點
1.
欣賞小米播種祭的影片,知道小米
播種祭的舉行過程。
2.
透過觀察與討論了解布農族小米
祭儀和布農族傳統生活的關聯性。
3.
參與小米播種祭,學習耕種小米的
技能。
食農教育
學習內容
傳統小米播種祭儀與禁忌
課程理念
了解布農文化中的小米播種祭儀和小米耕種方法
學習目標
1.
認-2-3 整理文化產物訊息間的關係
2.
語-2-2 以口語參與互動
3.
身-2-2 熟練各種用具的運用
教學重點
參與小米播種祭儀及種植小米
六大發展領域 ●身體動作與健康 ●語文 ●認知 〇社會 〇情緒 〇美感
課程目標
1.
認-2-3 整理文化產物訊息間的關係
2.
語-1-4 理解生活環境中的圖像符號
3.
身-2-2 熟練各種用具的運用
學習指標
1.
認-中-2-3-2 與他人討論生活物件特徵間的關係
2.
語-中-1-4-2 知道能使用圖像記錄與說明
3.
身-中-2-2-2 綜合運用抓、握、扭轉、揉、捏的精細動作
議題融入
布農族小米播種文化
課程架構
2
教學活動設計
學習
目標
教學流程
時間
教學資源
教學評量
認-2-3 整
理文化產
物訊息間
的關係
語-中
-1-4-2
知
道能使用
圖像記錄
與說明
身-2-2 熟
練各種用
具的運用
一、引起動機或起始活動
欣賞小米播種祭儀影片,觀察小米播種祭儀的
過程及祭儀過程中所需要的各項用具。
二、發展活動
(一)請幼兒說說自己看到從小米播種祭影片中
所看到的印象最深刻的祭儀過程。
(二)請幼兒說說自己在小米播種祭儀中有看見
使用了那些器具用品。
(三)請耆老應用布農族板曆介紹布農族小米祭
儀舉行的各個時期和意義。
(四)請耆老說明參與小米播種祭時須遵守的禁
忌並做成圖表。
(五)耆老帶領幼兒一起進行小米播種祭。
(六)小米播種祭後的食物分享。
10
分
10
分
50
分
10
分
30
分
小米播種祭
影片
布農族板曆
小米播種祭
禁忌圖表
小米籽、無患
子、無患子
水、小竹篩、
小鋤頭、火
把、食物
觀察評量
口頭評量
作品評量
3
三、綜合活動
1.
發表參與小米播種祭的心得與感想。
2.
習作學習單。
20
分
口頭評量
學習單評量
學
習
成
果
一、播種後的小米田。
二、學習單。
執
行
心
得
小米播種祭在布農族的歲時祭儀中,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和文化傳承;因此在播種
祭儀式開始前,教師透過欣賞小米播種的影片,讓幼兒概略認識小米播種祭的流程和禁
忌:如全程安靜、不可以咳嗽、不可以放屁,儀式結束前絶對不能吃甜食……。接著也
認識播種祭儀需要的器具:如鋤頭、巴楠、無患子、竹篩等等。
當 hudas(耆老)用族語帶著 uvavaz(幼兒們)在小米田進行播種祭時,uvavaz(幼
兒們)專注又投入的眼神令人動容,也在耆老同耕,合作播種的過程中,幼兒們學習遵
重土地,敬愛耆老並增進與同儕間合作的能力。
儀式結束後,hudas 和 uvavaz 們照傳統一起分享傳統美食;有烤肉、savusavu(小
米粽)、樹豆排骨湯、小米甜愛玉等,而這些食材也是幼兒們前一天和老師、耆老一起
用心準備的,因此大家格外開心,一起享受農作後的喜悅。
食農教育課程教學教案
教案名稱
小米怎麼不見了?
預計結合之
在地農產品
x
學習領域 認知、社會、情緒
學習階段 4~5 歲
教學時間
120
分鐘
班級人數 25
課程活動
設計重點
1.
觀察小米的生長情形。
2.
探討小米沒有生長出來的原因。
3.
尋找再次耕種小米的替代方案。
食農教育
學習內容
有機耕種會遇到的困
難與環境保護
課程理念
有機耕種與環境的共生共榮
學習目標
1.
情-4-1 運用策略調節自己的情緒
2.
社-3-6 關懷生活環境 ,尊重生命
3.
認-3-1 與他人合作解決生活環境中的問題
教學重點 有機耕種
六大發展
領域
〇身體動作與健康 〇語文 ●認知 ●社會 ●情緒 〇美感
課程目標
1.
情-4-1 運用策略調節自己的情緒
2.
社-3-6 關懷生活環境 ,尊重生命
3.
認-3-1 與他人合作解決生活環境中的問題
學習指標
1.
情-中-4-1-1 運用等待或改變想法的策略調節自己的情緒
2.
社-大-3-6-1 樂於親近自然、愛護生命
3.
認-大-3-1-1 與同伴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並與他人合作實際執行
議題融入
環境保護、尊重生命
課程架構
教學活動設計
學習
目標
教學流程
時間
教學資源
教學評量
情-中
-4-1-1
認-大
-3-1-1
一、引起動機或起始活動
1.
到小學部哥哥、姊姊耕種的小米田觀察小
米和雜草的不同。
2.
討論與發表自己發現小米幼苗和雜草不
同之處。
3.
耆老說明小米幼苗和雜草不同之處。
二、發展活動
(一)分組活動
1.
耆老示範拔除小米田裡雜草的方法。
2.
進行小米田鋤草工作。
(二)團體活動
1.
討論與發表小米田鋤草的心得。
2.
討論小米田裡都只有雜草的原因。
3.
討論與發表如何能夠在小米田裡再次種
小米的方法。
(三)分組活動
1.
耆幼混齡分組進行穴盤培苗工作。
2.
編排每日給穴盤裡小米籽澆水人員。
10
分
30
分
20
分
30
分
小米幼苗、
雜草
小鋤頭、小
鐮刀
穴盤、培養
土、小米
口頭評量
實作評量
口頭評量
實作評量
社-大
-3-6-1
三、綜合活動
1.
耆幼分享螞蟻搬走小米籽及是否對螞蟻灑
殺蟲劑的看法。
2.
習作學習單。
30
分
籽、澆水器
學習單
口頭評量
學習單評
量
學習
成果
一、穴盤培育小米苗
二、學習單
執行
心得
「小米不見了」是我們在小米播種之初完全沒有料想到的事!所以,當多方探
查之後發現是紅螞蟻搬走的,孩子們和耆老第一個想法就是「把螞蟻殺死!」但
「怎麼殺呢?」最快速的方法就是「放毒藥給螞蟻吃!」於是,有耆老提供了一
包「殺螞蟻藥」,一開始,孩子們和耆老都覺得這樣很好,把紅螞蟻殺光了,就
可以重新播種了!但當老師把殺螞蟻藥的使用方法和不小心吸入後該怎麼辦的說
明唸給大家聽後,耆幼開始思考︰「這個藥,這麼危險,我們還要用嗎?」
這個疑惑讓孩子們和耆老再度重新審視「用毒藥殺死螞蟻這件事」到底好不好?
於是,大家開始討論︰「這個藥毒性這麼強,撒在我們的小米田裡,那我們的泥
土會不會被汙染呢?」「如果土地被汙染,那我們種出來的小米還能吃嗎?」「紅
螞蟻為什麼要搬我們的小米籽呢?」「有沒有不必殺死紅螞蟻又能夠繼續種小米
的方法呢?」
經過一番討論,孩子們和耆老選擇了先用穴盤育苗再將小米苗移植到小米田的
方法,雖然,在穴盤培苗時,紅螞蟻還是不遠千里的來把小米籽搬走,但這一次
孩子們說︰「沒關係!我們澆澆水把紅螞蟻趕走就好!」「要不然我們另外裝一
罐小米讓紅螞蟻去搬啊!」
一個料想不到的意外,讓孩子們和耆老有機會深思︰「人與其他動物及土地的
關係」,雖然,我們的小米耕種並不順遂,但因為歷經波折,我們的孩子才會更
懂得「糧食的耕種何其不易」、「耕地到餐桌的距離並沒有想像中那麼近」,也
因此,將來小米收成時,孩子們和耆老必然會有更大的喜悅!
食農教育課程教學教案
教案名稱
小米搬新家
預計結合之
在地農產品
x
學習領域 認知、身體動作與健康、社會 學習階段 4~5 歲
教學時間
120
分鐘
班級人數 25
課程活動
設計重點
1.
移植小米幼苗。
2.
小米田間種紅藜幼苗。
食農教育
學習內容
學習移植小米幼苗的
方法與小米田間種紅
藜的技巧
課程理念
認識與了解如何以環境共生共榮的方法耕種小米。
學習目標
1.
認-2-2 整理自然現象訊息間的關係
2.
社-3-6 關懷生活環境,尊重生命
3.
身-2-1 安全應用身體操控動作,滿足自由活動及與他人合作的需求
教學重點 小米移植與紅藜間種
六大發展
領域
●身體動作與健康 〇語文 ●認知 ●社會 〇情緒 〇美感
課程目標
1.
認-2-2 整理自然現象訊息間的關係
2.
社-3-6 關懷生活環境,尊重生命
3.
身-2-1 安全應用身體操控動作,滿足自由活動及與他人合作的需求
學習指標
1.
認-中-2-2-2 與他人討論自然現象特徵間的關係
2.
社-大-3-6-1 樂於親近自然、愛護生命
3.
身-中-2-1-2 在團體活動中,應用身體基本動作安全地完成任務
議題融入
植物共生
課程架構
教學活動設計
學習
目標
教學流程
時間
教學資源
教學評
量
認-2-2
整理自
然現象
訊息間
的關係
社-大
-3-6-1
樂於親
近自
然、愛
護生命
身-2-1
安全應
一、引起動機或起始活動
1.
實物觀察穴盤裡小米生長情形,並以照片
片回顧穴盤裡小米生長的過程。
2.
發表與討論觀察的心得與感想。
3.
老師提問︰小米寶寶逐漸長大了,穴盤太
小住不下小米寶寶了該怎麼辦?
4.
請教耆老︰小米寶寶長到多大才能搬新
家?
5.
請教耆老︰小米寶寶搬新家需要用到的
工具。
二、發展活動
(一)團體活動
1.
耆老解說小米與紅藜移植的方法和技巧。
2.
老師提問︰為什麼小米和紅藜要搬家住在
一起?
(二)分組活動
1.
移耕前的祝福禮。
2.
耆幼混合分組進行小米移植。
3.
耆幼混合分組進行紅藜間種。
30
分
15
分
45
分
穴盤裡的
小米、照
片
小米苗、
紅藜苗、
口頭評
量
口頭評
量
實作評
量
用身體
操控動
作,滿
足自由
活動及
與他人
合作的
需求
4.給小米與紅藜幼苗灑無患子水。
(三)團體活動
耆幼同耕共學後的共食。
三、綜合活動
1.
彩繪給小米和紅藜的好朋友祝福卡,並將祝
福卡掛在小米田旁。
2.
幼兒習作學習單。
30
分
小鋤頭、
無患子水
小米飯、
黑糖
西卡紙、
畫筆
學習單
觀察評
量
作品與
學習單
評量
學
習
成
果
一、移植小米和紅藜完成的小米田
二、學習單
執
行
心
得
最開始詢問孩子們小米寶寶現在都長大了,但是一直擠在穴盤裡,小米寶寶可能
會有什麼感受,孩子們開始發揮同理心去思考,最後得出會很擠、不舒服,所以
我們要幫小米寶寶搬家的結論,在小米搬家的過程中,耆老們跟孩子們一起攜手
合作,幫培苗的小米種到我們的小米田當中,Buan 看著 Hudas 挖洞,將小米寶
寶放進小米田中時,很開心地說,這樣小米寶寶就可以很舒服啦,能夠快快長大,
Hudas
聽見後微微一笑,邀請 Buan 一起把小米寶寶放到泥土中,她們兩位大手
牽小手,一同將土覆蓋上小米寶寶,最後撒上祝福的無患子水,祈禱小米寶寶平
安、健康地長大,看見耆幼們如此融洽的合作以及孩子們發自內心的愛護我們的
小米,我想食農教育最重要的精神「友善環境、愛護生物」,在這段時間都已經
深深烙印在我們的孩子與耆老們心中了!
「侵權舉報」
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