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六、閱讀短文 :  在正確的□中打ˇ,每答 1分,共 15 分。 
(一) 、臺灣的史前時代中,距今約2000~400年前的
番仔園文化,主要分布在臺灣中部地區的沿海地帶,包括番
仔園遺址、清水遺址、鹿寮遺址、南勢坑遺址等。該文化的
特色為特殊的墓葬方式與小型貝塚的出土,石器數量不多但
有不少精緻的陶器,而且當地不少遺址還挖掘出鐵刀以及鐵
器殘件。此外部分遺址還出現玻璃珠等外來製品,推測與外
地有交易的行為。 
 
1、從上述短文中,可以判斷番仔園文化屬於哪一個史前時
代? 
□○
1舊石器時代。 
□○
2新石器時代。 
□○
3金屬器時代。 
 
2、短文中哪兩處地方,是提供你判斷出所屬時代的依據?。 
□○
1精緻的陶器。 
□○
2鐵刀及鐵器殘件。 
□○
3小型貝塚的出土。 
□○
4玻璃珠等外來製品。 
 
3、由此推斷,番仔園文化和下列哪一個史前文化的時間最
接近? 
□○
1長濱文化。 
□○
2卑南文化。 
□○
3圓山文化。 
□○
4十三行文化。 
 
(二) 、台灣原住民族當中,最先被國際人士知曉的,是以「八
部合音」聞名於世的布農族。 
 西元 1952 年日本的音樂學者─黑澤隆朝將布農族的
Pasibutbut(祈禱小米豐收歌)寄至聯合國的文教組織。   
 當代的知名音樂學者聽了之後,驚訝於古老的部落為何
會有如此繁複的和音,當時西方的音樂學家認為音樂的起源
是由單音、雙音而發展至和音的理論也不攻自破,從此重寫
了音樂起源說的論點。 
 每年 11~12 月之間,布農人舉行小米播種祭,為了祈求
小米能夠豐收,因此社裡的男子圍成一圈,一起合唱「祈禱
小米豐收歌」。 
 族人相信,歌聲越好天神越高興,今年的小米就會結實
累累。因此,每一個人都以虔敬的心情唱著。歌聲一開始,
其實只有四部合音,但當音域高到某一個層次時,軌出現了
八個不同的音階,因此被世人稱之為八部合音。這也是目前
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和音方式。 
( 資料摘自:原住民族委員會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網站) 
 
1、聞名世界的「八部合音」是台灣哪一原住民族所獨有的? 
□○
1阿美族。 
□○
2布農族。 
 
2、小米播種祭在每年何時舉行? 
□○
15~6月。 
□○
211~12 月。 
 
 
 
 
 
 
 
 
 
七、活用題 :  每答 1分,共 15 分。 
(一) 、十五世紀以來,歐洲人陸續航行到亞洲,其中有三個
國家的人與臺灣有關。請根據下列地圖,回答問題。 
 
1、甲、乙、丙分別是指哪一個國家的人? 
○
1甲:(     ) 
○
2乙:(     ) 
○
3丙:(     ) 
 
2、圖中的甲,當時和臺灣接觸的情形為何? 
□○
1他們只是航行經過臺灣,並沒有占領臺灣。 
□○
2當時到東方是為了尋找貿易新地點。 
□○
3用武力和宗教統治臺灣。 
□○
4在臺灣傳播基督教。 
 
3、圖中的乙,當時和臺灣接觸的情形為何? 
□○
1在北部傳播天主教。 
□○
2長期壓迫漢人,引發郭懷一反抗事件。 
□○
3為了獨占臺灣,派兵南下,將勢力擴張到全臺灣。 
□○
4與中國大陸和日本進行貿易。 
 
4、四、圖中的丙,當時和臺灣接觸的情形為何? 
□○
1建立教堂和學校,用羅馬字母書寫原住民族語言。 
□○
2引進黃牛和碗豆。 
□○
3限制漢人來臺開墾。 
□○
4與中國大陸和日本進行貿易。 
 
 
 
 
 
 
 
 
請仔細檢查,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