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社會課:禮俗萬花筒——婚嫁生命禮俗

pdf
169.86 KB
3 頁
教師
侵權投訴
加載中. ..
PDF
領域科目
社會領域
實施
年級
第二學習階段:四年級
設計者
馮欣雁
指導者
教學者
馮欣雁
節數
總共 1節,40 分鐘
主題名稱
第四單元第 2課:禮俗萬花筒(活動三 生命禮俗 婚嫁)
設計依據
學習
重點
學習
表現
核心
素養
-E-A2 敏覺居住方的社會、自然
與人文環境變遷,關注生
活問題及其影響,並思考
解決方法。
-E-B3 體驗生活中自然、族群與
文化之美,欣賞多元豐富
的環境與文化內涵。
-E-C3 了解自我文化,尊重與欣
賞多元文化,關心本土及
全球議題。
學習
內容
議題
融入
說明
議題學習主題
人權教育/人權與生活實踐
多元文化教育/我族文化的認同
多元文化教育/文化差異與理解
多元文化教育/跨文化的能力
原住民族教育/認識部落與原住民族的歷史經驗
實質內涵
E5 欣賞、包容個別差異並尊重自己與他人的權利。
E6 覺察個人的偏見,並避免歧視行為的產生。
E1 了解自己的文化特質。
E2 建立自己的文化認同與意識。
E3 認識不同的文化概念,如族群、階級、性別、宗教等。
E4 理解到不同文化共存的事實。
E5 願意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處,並發展群際關係。
E6 了解各文化間的多樣性與差異性。
E6 了解並尊重不同族群的歷史文化經驗。
學習目標
1.認識漢人及原住民族的生命禮俗。1a-II-2Bc-II-1
2.舉例說明不同族群生命禮俗的異同之處。1a-II-3Bc-II-1
3.察覺社會變遷對生命禮俗的影響。1a-II-32b-II-1Bc-II-1
4.感受與欣賞各族群不同文化的特色。2b-II-2Bc-II-1
學習活動內容及實施方式
教學
時間
學習評量
備註
活動三、婚姻的結合(40 分鐘)
壹、學習目標
1.認識漢人及原住民族的生命禮俗。
2.舉例說明不同族群生命禮俗的異同之處。
3.察覺社會變遷對生命禮俗的影響。
4.感受與欣賞各族群不同文化的特色。
貳、學習過程
一、引起動機
1.你參加過婚禮嗎?
2.婚禮上的哪個活動讓你印象最深刻?
3.教師播放「生命禮俗」的影片。
4.教師提出以下的問題,請學生回答:
(1)新娘出門前由媒婆在頭上用米篩遮蓋代表什麼意義?
(希望新娘結婚以後能夠幸福和避邪的含意。)
二、訪問與分享
1.事先訪問家中已婚或曾參與婚禮儀式的長輩請他分享參與
過的婚禮中,看過的禮俗?
2.請學生舉手分享訪問的結果。
3.課前先上網查詢台灣的婚禮習俗說說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禮
俗。
三、閱讀與問答
1.教師引導學生閱讀課本第 84 85 頁的課文與圖片。
2.教師提出以下的問題,請學生回答:
(1)漢人婚禮有哪些儀式?
(祭拜祖先、拜別父母、新娘下車前觸碰橘子或蘋果。
(2)魯凱族的婚禮有哪些儀式?
(魯凱族有盪秋千和抱新娘的活動。)
(3)魯凱族的婚禮中的盪秋千,有什麼意義?
(代表新娘勇敢堅定,新郎有能力負擔家庭重任。)
(4)魯凱族的婚禮中的新郎抱新娘,有什麼意義?
5
5
10
能認識時代
進步對婚禮
儀式的影響
課前先
完成學
習單。
(代表新郎有能力負擔家庭重任。)
(5)布農族的婚禮有哪些儀式?
(布農族有報戰功、分食豬肉等活動。)
(6)布農族婚禮中的報戰功有什麼意義?
(用來了解彼此的親屬關係。)
(7)布農族婚禮中的分食豬肉有什麼意義?
(象徵分享的意義,也代表族人之間的彼此連結。)
四、心智圖的繪製
1.分組閱讀社會課本 P8485
2.讓學生整理漢人魯凱族布農族的婚禮特色繪製出心智
圖。
3.讓學生上台分享自己的心智圖
五、統整
教師透過以下問題讓學生自己建構本節課的學習重點:
1.漢人的婚嫁禮俗有哪些?
2.原住民族的婚嫁禮俗有什麼特色?
15
5
搭配影片「生
命禮俗」「認
識魯凱族」
「魯凱族婚
禮」「認識布
農族」「布農
族婚禮」
收藏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