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認識漢人及原住民族的生命禮俗。(1a-II-2,Bc-II-1) 
2.舉例說明不同族群生命禮俗的異同之處。(1a-II-3,Bc-II-1) 
3.察覺社會變遷對生命禮俗的影響。(1a-II-3、2b-II-1,Bc-II-1)   
4.感受與欣賞各族群不同文化的特色。(2b-II-2,Bc-II-1) 
活動三、婚姻的結合(40 分鐘) 
壹、學習目標 
1.認識漢人及原住民族的生命禮俗。 
2.舉例說明不同族群生命禮俗的異同之處。 
3.察覺社會變遷對生命禮俗的影響。 
4.感受與欣賞各族群不同文化的特色。 
 
貳、學習過程 
一、引起動機 
1.你參加過婚禮嗎? 
2.婚禮上的哪個活動讓你印象最深刻? 
3.教師播放「生命禮俗」的影片。 
4.教師提出以下的問題,請學生回答: 
(1)新娘出門前由媒婆在頭上用米篩遮蓋,代表什麼意義? 
(希望新娘結婚以後能夠幸福和避邪的含意。) 
二、訪問與分享 
1.事先訪問家中已婚或曾參與婚禮儀式的長輩,請他分享參與 
 過的婚禮中,看過的禮俗? 
2.請學生舉手分享訪問的結果。 
3.課前先上網查詢台灣的婚禮習俗,說說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禮 
 俗。 
三、閱讀與問答 
1.教師引導學生閱讀課本第 84 及85 頁的課文與圖片。 
2.教師提出以下的問題,請學生回答: 
(1)漢人婚禮有哪些儀式? 
(祭拜祖先、拜別父母、新娘下車前觸碰橘子或蘋果。) 
(2)魯凱族的婚禮有哪些儀式? 
(魯凱族有盪秋千和抱新娘的活動。) 
(3)魯凱族的婚禮中的盪秋千,有什麼意義? 
(代表新娘勇敢堅定,新郎有能力負擔家庭重任。) 
(4)魯凱族的婚禮中的新郎抱新娘,有什麼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