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學年度高中社考科模擬試題與詳解

pdf
489.56 KB
9 頁
E03525
侵權投訴
加載中. ..
PDF
107 學年度全國高級中學
學科能力測驗模擬考試
107-E1
社會考科參考答案暨詳解
翰林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翻印必究
99362116-27
2
社會考科詳解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 )
B
( )
C
( )
C
( )
B
( )
D
( )
B
( )
D
( )
B
( )
D
題號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答案
( )
A
( )
A
( )
A
( )
B
( )
C
( )
D
( )
B
( )
B
( )
C
題號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答案
( )
B
( )
A
( )
B
( )
D
( )
B
( )
B
( )
B
( )
C
( )
A
題號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答案
( )
C
( )
D
( )
B
( )
C
( )
B
( )
B
( )
B
( )
C
( )
C
題號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答案
( )
C
( )
B
( )
C
( )
C
( )
B
( )
C
( )
D
( )
B
( )
B
題號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答案
( )
C
( )
A
( )
C
( )
C
( )
C
( )
C
( )
B
( )
D
( )
B
題號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答案
( )
C
( )
B
( )
B
( )
D
( )
C
( )
B
( )
C
( )
B
( )
B
題號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答案
( )
A
( )
D
( )
B
( )
D
( )
C
( )
D
( )
D
( )
A
( )
B
1.
( )
B
難易度:
出處:公民與社會(一),公共利益、公民社會
參與
目標:能運用人文社會科學各領域知識解釋社會現
實議題
內容:公民社會的公私部門合作
解析:
( )
A
募集食物、將資源分享給弱勢居民,是
「社會正義」的實現。
( )
C
公部門是指政府機
關、私部門是指營利組織。
( )
D
大學生參與此
次活動,主要是「提供人力資源」,而非
費來源。
2.
( )
C
難易度:
出處:公民與社會(一),文化與位階
目標:能運用人文社會科學各領域知識解釋社會現
實議題
內容:臺北燈會與文化形式
解析:
( )
A
手機手電筒取代過去螢光棒,屬於「大眾
文化與流行文化」的演進。
( )
B
燈會主燈以當
年生肖為設計主題,呈現出「民間文化」
( )
D
北市府慶祝元宵節而舉辦臺北燈會,展現
「在地文化」。
3.
( )
C
難易度:
出處:公民與社會(一),人己關係與分際
目標:能運用人文社會科學各領域知識解釋社會現
實議題
內容:性別關係與親密關係
解析:
( )
A
日常生活模式屬於「親密」元素的展現。
( )
B
一般認為結婚是「承諾」元素的表現。
( )
D
即使生活與工作緊密聯繫,仍須存在自我
獨立的認知。
4.
( )
B
難易度:
出處:公民與社會(一),人己關係與分際、媒
識讀、文化與位階
目標:能運用人文社會科學各領域知識解釋社會
實議題
內容:電影節與性別平等、媒體的關聯
解析:
( )
A
新聞媒體下此標題的用意,即是「評論事
件」,與迎合政治現實並沒有關聯。
( )
C
雖然
禁平底鞋上紅毯牽涉美學的考量,但亦與
性的「社會性別與性別氣質」等議題有關
( )
D
「戛納式女性視角」隱喻著對女性的「歧
視與刻板印象」。
5.
( )
D
難易度:
出處:公民與社會(一),文化與位階
目標:能理解公民與社會課程範圍內的主題知識
內容:各種文化理論
解析:
( )
A
不同文化之間並沒有主從之序或優劣之
別,彼此皆具有並存的價值,屬於「多元
化」的觀點。
( )
B
屬於「文化霸權」的觀點。
( )
C
屬於「種族中心」主義的觀點。
6.
( )
B
難易度:
出處:公民與社會(一),媒體識讀
目標:能判斷出最符合公民素養的選項
內容:媒體識讀能力
解析:
( )
A
接收媒體傳遞的各種訊息,仍須具備分辨
或評論訊息之能力。
( )
C
適度接收媒體訊息,
並學習分辨訊息真偽之能力,而不是遠離
抗拒媒體訊息。
( )
D
適度接收廣告訊息,並藉
3
由理性判斷以進行消費行為。
7.
( )
D
難易度:
出處:公民與社會(一),公民社會的參與
目標:能理解並反思具公民內涵的知識基礎
內容:公民與社會運動
解析:
( )
A
即使參與動機在於理想的實現,參與者仍
會進行個人層次的成本效益評估。
( )
B
社會運
動的動員能力愈強,有可能會產生更多數
對者的沉默。
( )
C
若政府受到社會運動壓力卻
未直接改變政策,未必是社運的失敗,且
會運動的成果通常是長期性的影響。
8.
( )
B
難易度:
出處:公民與社會(一),人與人權
目標:能運用人文社會科學各領域知識解釋社會現
實議題
內容:人權和聯合國人權體系
解析:
( )
A
人權是所有人與生俱有的權利,不因各國
的條件不同而有所差異。
( )
C
聯合國人權保障
範圍,已擴及婦女、兒童、殘疾人士、少
民族等弱勢族群。
( )
D
聯合國大會的「人權理
事會」已於
2006
年取代人權委員會,負責在
世界各地加強促進和保護人權的任務。
9.
( )
D
難易度:
出處:公民與社會(一),公共利益、多元文化
會與全球化
目標:能運用人文社會科學各領域知識解釋社會現
實議題
內容:文化權
解析:
( )
A
吉普賽人選擇不融入當地文化,應是主張
「文化權」。
( )
B
吉普賽人對西班牙文化的作
為,屬於「文化權」的實現。
( )
C
西班牙政府
對吉普賽人的補助,是將吉普賽人視為弱
族群,因此採用「社會正義論」的作為。
10
.
( )
A
難易度:
出處:公民與社會(一),人己關係與分際
目標:能運用人文社會科學各領域知識解釋社會現
實議題
內容:性別主流化
解析:1995
年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的「北京宣言
行動綱領」(Beijing Declaration & Platform
for Action,簡
BPfA),將女性的觀點、
議題、權利融合在各領域,宣示「性別主
化」工作的推動是跨世紀全球的重要課題
故答案應選
( )
A
11
.
( )
A
難易度:
出處:公民與社會(一),人與人權、公共利益
目標:能解釋人文社會科學慣見的資料呈現方式
內容:社會住宅與公共利益
解析:
( )
B
社會住宅的興建,將有助於維護居住正
義,保障基本人權。
( )
C
開放社會住宅的公共
設施,有助於消除社會住宅的刻板印象。
( )
D
從公共利益理論來檢視,社會住宅政策屬
「社會正義論」。
12
.
( )
A
難易度:
出處:公民與社會(一),公共利益、文化與位階
目標:能運用人文社會科學各領域知識解釋社會
實議題
內容:政策與公共利益
解析:
( )
B
主要是「維護醫療公共利益」,與保障執
業醫生的既得利益或避免醫生人數過量並
有直接關聯。
( )
C
無法從題幹資料判讀。
( )
D
視病患私人利益,並未考量醫生的私人利
益,與共有財悲歌並沒有關聯。
13
.
( )
B
難易度:
出處:公民與社會(一),人己關係與分際
目標:能理解並反思具公民內涵的知識基礎
內容:親密關係民主化
解析:在親密關係中,彼此需要「主動聯繫」、
等的溝通與協調,並以「對話」為基礎,
脫情感的依附,故答案應選
( )
B
14
.
( )
C
難易度:
出處:公民與社會(一),公共利益
目標:能理解公民與社會課程範圍內的主題知識
內容:公共利益
解析:
( )
A
少數服從多數是詮釋公共利益的方法之
一。
( )
B
公共利益是多數人的利益和意願,此
為「效益主義」的主張。
( )
D
在不同時空的社
會,公共利益的問題可能會有不同的答案。
15
.
( )
D
難易度:
出處:公民與社會(一),自我的成長與準備成
公民
目標:能理解公民與社會課程範圍內的主題知識
內容:米德的自我理論之客我與主我
解析:
( )
A
個人積極主動地參與社會互動來認識自
己,並能在社會中充分表現完整的自我。
( )
B
「主我」具有主動性、創造性,不斷地對
人與周遭做出反應,並調整自己
( )
C
「客
我」具有穩定性、必然性、普遍性、確定
化、制度化,能夠得到社會的承認。
16
.
( )
B
難易度:
出處:公民與社會(一),自我的成長與準備成
公民
目標:能理解公民與社會課程範圍內的主題知識
內容:米德的自我發展理論
4
解析:個體的自我發展經歷三個階段,當進入最
的階段時,被認為有能力推斷所屬社會的
念、信仰、價值、規範等。個體與他人互
時,更有能力確定自己應採取何種適當的
應;個體把受評價的自我形象從重要他人
期望,擴大到社會標準和觀念。因此,個
採取所屬社會的價值、觀念和規範時,能
展為完整的自我,即是受到「概化他人」
影響,故答案應選
( )
B
17
.
( )
B
難易度:
出處:公民與社會(一),人與人權
目標:能運用人文社會科學各領域知識解釋社會現
實議題
內容:隱私權的基本人權
解析:個人資料屬於個人隱私,臉書沒有獲得用戶
的同意,即將用戶的個資外洩或擅自運用
屬於侵犯用戶的「隱私權」,故答案應選
( )
B
18
.
( )
C
難易度:
出處:公民與社會(一),公民社會的參與
目標:能運用人文社會科學各領域知識解釋社會現
實議題
內容:社會信任與社會資本
解析:「社會資本」是指社會上人與人之間的互
信、互相了解、共同價值等,讓人與人之
能夠合作的人際關係基礎,故答案應選
( )
C
19
.
( )
B
難易度:
出處:公民與社會(一),多元文化社會與全球化
目標:能理解並反思具公民內涵的知識基礎
內容:文化全球化的影響
解析:
( )
A
全球化與在地文化之間,接觸過程中會不
斷發生「互斥衝突、包容融合」等現象。
( )
C
全球化將危害主流文化、本土文化的發展
延續,是過於簡化與悲觀的說法。
( )
D
原則上
是指「美國」的強勢文化對各國的影響與
配,是另種型態的美國化。
20
.
( )
A
難易度:
出處:公民與社會(一),多元文化社會與全球化
目標:能運用人文社會科學各領域知識解釋社會現
實議題
內容:文化全球化對城市的影響
解析:首爾是韓國文化的聚集地,在西方文化、文
化全球化的席捲下,融合在地文創與現代
流發展的元素,因而被評選為世界設計之
都,亦為首爾帶來新的文化發展契機,故
案應選
( )
A
21
.
( )
B
難易度:
出處:公民與社會(一),人與人權、公民社會
參與
目標:能運用人文社會科學各領域知識解釋社會
實議題
內容:私部門與弱勢族群
解析:
( )
A
雖然水餃店是營利機構,但是為幫助弱勢
族群而販賣
5
元水餃不一定有利潤存在。
( )
C
民間團體具有監督與協助政府施政的功能
( )
D
網友在臉書粉絲頁留言,屬於言論自由,
但無法享有言論免責權。
22
.
( )
D
難易度:
出處:公民與社會(一),自我的成長與準備成
公民
目標:能理解公民與社會課程範圍內的主題知識
內容:艾瑞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
解析:
( )
A
此階段的發展危機是由「統整
vs.絕望」所
組成。
( )
B
「成年前期」的發展重點是能樂於
獨處,並勇敢切斷不適合的人際關係。
( )
C
應年齡、心理狀態、社會文化來判斷,阿
正處於「老年」階段。
23
.
( )
B
難易度:
出處:公民與社會(一),公共利益、媒體識讀
目標:能運用人文社會科學各領域知識解釋社會
實議題
內容:媒體與公共領域
解析:
( )
A
公共領域發展到大規模時,民眾會透過媒
體傳遞、匯聚、表達意見。
( )
C
媒體傳導、影
響民眾輿情,因此對國家政策、公共事務
生「監督和調節」的作用。
( )
D
媒體遭到政治
力、經濟力的雙重夾擊,保障和推動公共
域的民主功能日漸式微。
24
.
( )
B
難易度:
出處:公民與社會(一),公共利益、媒體識讀
目標:能理解並反思具公民內涵的知識基礎
內容:媒體、知情權、公共領域
解析:
( )
A
媒體對於公領域應廣泛的採訪和報導,以
滿足民眾的知情權;但私領域則涉及隱私
權,應予以尊重。
( )
C
與「公領域」緊密連成
一體,凡屬公領域的訊息,都是知情權應
視的範疇。
( )
D
對於具有趣味性的「私領域」
資訊,媒體不應報導,以維護私領域的「
私性」。
25
.
( )
B
出處:歷史(一),早期臺灣
目標:能明瞭歷史文本的內容與意旨
內容:認識臺灣原住民族的口頭傳說與族群的關係
解析:
( )
A
臺灣島上的部分原住民族居住在平地,如
阿美族;部分則居住在山區,如布農族、
雅族,故無法僅由「山居」就判斷是布農族。
5
( )
C
阿美族雖然有農業,但也有狩獵;且阿美
族的頭目是由推選產生,並非由世襲產生
( )
D
賽夏族的主要祭典是矮靈祭,其目的是祈
求豐收。從題幹的原住民族傳說可知,此
具有山居、農業、祈雨、世襲酋長等特徵
判斷應是排灣族的口頭傳說。
26
.
( )
C
出處:歷史(一),清朝統治時期
目標:能明瞭歷史文本的內容與意旨
內容:認識瑠公圳興建過程中所遭遇的難題
解析:根據引文資料可知,郭錫瑠能夠很快地引
新的建築技術,雖然後來被居民不當使用
毀壞,但這並不影響修圳工程,郭錫瑠仍
利用別的技術克服,然而天災卻能在一夕
間讓他過去幾十年投資的資金付之東流,
見天災才是當時郭錫瑠修築瑠公圳遇到的
大問題。
27
.
( )
A
出處:歷史(一),日本統治時期
目標:能由歷史脈絡解讀歷史文本的意義
內容:認識歷史解釋與歷史事實的差異
解析:此為學者的歷史解釋,若作者利用「神入」
了解歷史的話,會站在當時臺灣已屬於
的立場來發言,故應會談及日本對其「國
民」進行「民族教育」,而非批評當時的
校教育。因此題幹的論點是加入了作者的
觀解釋,並非「歷史事實」,也不是「神
歷史」及「歷史想像」。
28
.
( )
C
出處:歷史(一),中華民國時期:當代臺灣
目標:能明瞭某一時期在政治、社會、經濟、文
等各方面的特色及所形成的時代風貌
內容:認識二二八事件後臺灣的社會狀況
解析:
( )
A
臺灣割讓給日本初期,人民盼望脫離日本
統治,但日本軍隊及官員並未「腐敗且貪
無厭」,另外此時臺灣尚未有八成人民擁
讀寫能力。
( )
B
日本戰敗投降前夕,國民黨的
軍隊尚未進入臺灣島。
( )
D
1971
年,中華民國
退出聯合國,此時人民已無「熱切期盼脫
日本的控制」之情形。
29
.
( )
D
出處:歷史(一),早期臺灣
目標:能明瞭某一時期在政治、社會、經濟、文
等各方面的特色及所形成的時代風貌
內容:認識布農族射耳祭的內容及精神
解析:此為布農族的射耳祭,該儀式有點類似漢人
的「抓週」,射(抓)到不同的事物就會
響自己的一生。但是,射箭之處距離鹿耳
1
公尺半,很少會射不中,因此此儀式具
有象徵意義,目的是希望男童未來能成為
射手。
( )
A
並非區分男、女族人的任務,而是
勉勵男性族人的射獵技術。
( )
B
並無淘汰技術
不佳獵人的用意。
( )
C
射耳祭只限男性參加,
無法達到所有族人都了解成年後責任的目的。
30
.
( )
B
出處:歷史(一),清朝統治時期
目標:能比較兩種或多種歷史解釋所運用的資料
推論
內容:能明瞭清治時期的漢人移墾活動
解析:由三則資料可知,吳沙與其弟主動前往蛤
難開墾,並非官方主導的開墾活動。
( )
A
資料
中並未提及閩粵械鬥。
( )
C
資料中並未提及生
番出草,而是因被入侵後導致「原住民以
相抗」的情況。
( )
D
資料中並未提及外力入侵
及廢除「渡臺禁令」。
31
.
( )
C
出處:歷史(一),日本統治時期
目標:能分析歷史文本的形式與論證
內容:認識口述歷史的形式及其價值
解析:由這位婦女的「回想」可知,這段訪查不
「稗官野史」與「當年日記」,而是屬於
「田野調查」、「口述歷史」,部分內容
有參考價值,與正史一樣皆具有重要地位。
32
.
( )
B
出處:歷史(一),中華民國時期:當代臺灣
目標:能明瞭某一時期在政治、社會、經濟、文
等各方面的特色及所形成的時代風貌
內容:認識臺灣解嚴前的民主進程
解析:第一次增額立委選舉要到
1972
年才在臺實
施,而中華民國要到
1987
年蔣經國總統宣布
解嚴、1991
年萬年國會(第一屆中央民意代
表)解散,民主政治才向前邁進一大步,
答案應選
( )
B
33
.
( )
B
出處:歷史(一),早期臺灣
目標:能理解過去歷史中政治、社會、經濟、文
等方面的延續和變遷
內容:認識中國朝貢貿易體系下的海外商貿活動
解析:明朝嘉靖年間因朝廷實施朝貢貿易、厲行
禁,倭寇猖獗,造成治安不良、關稅收入
減。官方雖持續取締走私,但海上走私集
仍十分猖獗,且中國海商勢力範圍擴及東
亞,遂捲入一場東、西方爭奪東南亞貿易
的競爭。
( )
A
在西漢張騫通西域後,陸上絲路
就已成為東西方的主要貿易商道。
( )
C
在鴉片
戰爭後,中國門戶被打開,西方國家才可
中國自由貿易。
( )
D
在清末不平等條約簽訂後,
許多中國人才被賣到海外工作,淪為苦力。
34
.
( )
B
出處:歷史(一),清朝統治時期
目標:能分析歷史文本的形式與論證
內容:認識清治時期臺灣的拓墾制度
解析:從文獻記載可知,此為規定墾戶開墾事宜
故應為清朝官府頒發的墾照。
6
35
.
( )
C
出處:歷史(一),日本統治時期
目標:能明瞭某一時期在政治、社會、經濟、文
等各方面的特色及所形成的時代風貌
內容:認識日治時期皇民化運動的風俗改革
解析:由資料可知,此時總督府要求改變臺灣人的
習俗,使之與日本相同,故可知此為皇民
運動時期。
( )
A
接收臺灣初期,實施無方針主
義。
( )
B
此時日本的法律或制度適用於臺灣。
( )
D
題目指出「開始鼓勵」,故應不可選「太
平洋戰爭後期」,因為皇民化運動並非於
平洋戰爭後期開始實施的。
36
.
( )
C
出處:歷史(一),中華民國時期:當代臺灣
目標:能由歷史脈絡解讀歷史文本的意義
內容:認識韓戰爆發後美國政策轉變及對臺灣地位
的影響
解析:根據資料可知此總統為下令第七艦隊巡防臺
灣海峽的美國杜魯門總統。從他下令第七
隊「防止福爾摩沙受到攻擊」且「福爾摩
的中國政府停止對大陸進行一切海、空軍
行動」,可知他並非
( )
B
派第七艦隊與中華民
國軍隊一同進攻大陸。另外,從他認為臺
灣地位要等到「聯合國審議過後,再做決
定」,可知
( )
A
亦不可選。
( )
D
美國要到
1970
代後,尼克森總統才進行此一外交政策。
37
.
( )
C
出處:歷史(一),早期臺灣
目標:能由歷史脈絡解讀歷史文本的意義
內容:認識大航海時代臺灣在各國眼中的地位
解析:
( )
A
由資料內容可知,當時明帝國只是加以
「防範」,並未意圖將臺灣收為版圖。
( )
B
本的目的是占領臺灣,並遠征呂宋,是與西
班牙為敵,而非結好西班牙。
( )
D
荷蘭要到
17
世紀初才成立聯合東印度公司,積極擴展
東方的商貿事業,且題幹中並未述及荷蘭。
38
.
( )
B
出處:歷史(一),清朝統治時期
目標:能掌握資料或歷史敘述中所呈現的「歷史解
釋」
內容:認識清治時期臺灣進士人數不多的原因
解析:從論文內容可知,臺灣考生面臨的兩大困
境,一是臺灣海峽的風浪,另一則是語言
通。而春闈是指在京師舉辦的會試,另外
從文中提到要前往京師考試,也可得知此
臺灣考生要參加的是會試。故此論文主旨
在探討臺籍進士人數少的原因。
( )
A
此篇文章
探討的是臺灣與大陸的地理隔閡,並非「
臺禁令」。
( )
C
此篇內容探討交通不便與語言
隔閡,並非檢討臺灣文教不發達的原因。
( )
D
主要是探討語言隔閡與臺人較少考進士之
的關係,而非探討臺人語言能力低的原因。
39
.
( )
C
出處:歷史(一),日本統治時期
目標:能由歷史脈絡解讀歷史文本的意義
內容:認識日治時期臺灣人的戰爭經歷
解析:由這位臺灣人的軍伕經歷可知,他逐漸被
入日本正規軍的陣營中,可見日軍傷亡慘
重,使原本擔任雜役的軍伕亦必須上戰場
( )
A
無法判斷臺灣人的皇民化程度是否徹底。
( )
B
雖然給臺灣人領取步槍、彈藥,不代表日
軍的武器裝備愈來愈多。
( )
D
1943
年,日本的
占領區逐漸被美軍收復,因此日軍占領區
並未愈來愈大,但因讓軍伕拿武器,成為
式軍人,可以推測戰況對日軍愈來愈不利。
40
.
( )
C
出處:歷史(一),中華民國時期:當代臺灣
目標:能由歷史脈絡解讀歷史文本的意義
內容:認識臺灣
1970
年代民歌運動的背景
解析:根據題目所述,可知此為
1976
年開啟的校園
民歌風潮。
( )
A
1950
年代,受韓戰及《中美共
同防禦條約》影響,西洋文化及歌曲開始
量傳入臺灣。
( )
B
1960
年代,受越戰影響,美
軍及西方文化亦進入臺灣。
( )
C
1971
年中華民
國退出聯合國及
1972
年尼克森訪中,使臺灣
年輕人受到刺激,開始探索屬於自己的文
認同及歌曲,時間符合題幹敘述。
( )
D
六四事
件發生於
1989
年,受其影響,加速臺灣民主
風氣之推動,而非加速本土文化意識之覺
醒。
41
.
( )
B
出處:歷史(一),早期臺灣
目標:能掌握資料或歷史敘述中所呈現的「歷史
釋」
內容:認識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在臺灣的鹿皮貿
情形
解析:漢人取得的鹿皮只能出售給荷蘭聯合東印
公司,不准提供給日本商人,顯示荷蘭聯
東印度公司對鹿皮貿易的壟斷。另外,日
進行鎖國、荷人擊敗麻荳社,更可強化荷
聯合東印度公司對鹿皮貿易的壟斷。
42
.
( )
C
出處:歷史(一),早期臺灣
目標:能明瞭歷史文本的內容與意旨
內容:認識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失去臺灣的原因
解析:
( )
A
在此段文字記載中並未提到談判交涉的過
程,但因談判代表自認無力防守,故接受
軍的投降條件,因此談判並未失敗。
( )
B
雖然
國姓爺進行圍困及強攻猛取,但主要失敗
原因是堡內物資不足。
( )
D
並未主動發起攻擊
的原因是因為火藥不足等因素,故正確答
( )
C
43
.
( )
D
出處:歷史(一),清朝統治時期
7
目標:能明瞭歷史文本的內容與意旨
內容:認識清治時期臺灣的樟腦專賣制度
解析:清治時期並未對茶葉、煤炭進行專賣,只曾
對樟腦實施專賣管制,後來在與英國發生
突後,才於
1868
年廢止樟腦官營;至於鴉片
則是最大輸入之商品,並非外銷品。
44
.
( )
B
出處:歷史(一),日本統治時期
目標:能明瞭歷史文本的內容與意旨
內容:認識日治時期蔣渭水的奮鬥事蹟及其目標
解析:這位知識分子臨終時的言論已偏向社會主
義,而
( )
A
指的是林獻堂,並未偏向社會主
義。
( )
C
指的是賴和,他雖然同情社會底層人
民,傾向於左派,但並未在檯面上極力鼓
社會運動。
( )
D
指的是陳澄波,他並未公開鼓
吹社會運動及無產階級。故此人應是成立
灣民眾黨的蔣渭水,其中年以後已轉向社
運動。
45
.
( )
B
出處:歷史(一),早期臺灣
目標:能理解過去歷史中政治、社會、經濟、文
等方面的延續和變遷
內容:認識鄭成功取得臺灣的東亞情勢
解析:從「臺灣成為由漢人所統治的海上強權中
心」可知是鄭成功攻下臺灣之際,此時仍
有金門、廈門等地。但在鄭成功過世,鄭
退守臺灣、澎湖之後,以上由鄭成功所建
的優勢遂逐漸喪失。
( )
A
在鄭成功掌控海上勢
力時期,日本與鄭氏關係良好,並未派兵
攻臺灣。
( )
C
( )
D
之內容皆與題幹所述之時代背
景不符,故答案應選
( )
B
46
.
( )
C
出處:歷史(一),清朝統治時期
目標:能分辨資料的形式、性質及其特點與侷限
內容:認識清治初期的臺灣地圖
解析:地圖上顯示彭化(應是彰化的筆誤)、鳳
山,且東部人跡不到,可知這是清治初期
地圖;另外,根據圖說提到的東西海岸之
形與實際情況不符,推測此地圖為概略估
算,並非仿效西法、實地測量。
47
.
( )
A
出處:歷史(一),清朝統治時期
目標:能明瞭歷史文本的內容與意旨
內容:探討開港通商後外人在臺灣的活動情形
解析:因馬雅各傳教區域在南部地區,故可知他
了南部地區,另外,少部分布農族、排灣
也是分布在南部地區,更可做為佐證,故
( )
B
應改為南部地區。
( )
C
愛玉、木瓜等分布於臺
灣山地,菸草則以南部地區為主。
( )
D
從「原
住民的歌聲與舞蹈」,無法判斷是哪一地
區。
48
.
( )
C
出處:歷史(一),日本統治時期
目標:能理解過去歷史中政治、社會、經濟、文
等方面的延續和變遷
內容:認識日治時期基隆港的建設及其歷史沿革
解析:由「臺灣最接近日本的主要門戶」,可知
港口為基隆。
( )
A
鄭成功於鹿耳門登陸。
( )
B
安平港、打狗港。
( )
D
指高雄港。
49
.
( )
C
出處:通論地理 二、地圖,四、地形,六、自然
景觀帶
目標:能分析地理現象的空間特性
解析:甲、此次地震為太平洋板塊與印澳板塊擠
造成;乙、當地時區為
UTC10,與臺灣相
2
小時,臺灣時間為
2
26
日清晨
144
故選
( )
C
50
.
( )
C
出處:通論地理 二、地圖
目標:能理解或應用重要的地理事實、名詞、概
念、原則和理論
解析:紐西蘭正值夏令時間,為
UTC13,洛杉磯
UTC8,兩地時差為
21
小時,若要在紐
西蘭參加跨年晚會,加上機場到跨年場地
車程,須於
1231 2300
到奧克蘭機場,
故洛杉磯機場的出發時間為:1231 2300
21(時差)-13(飛行時間)=1230
1300,故選
( )
C
51
.
( )
C
出處:通論地理 二、地圖
目標:能分析與解釋地理資訊
解析:從經緯線均為直線且直交的特性判斷為圓
投影,故選
( )
C
。此為「高爾—彼德斯投影
法」,屬於等積圓柱投影,故面積正確。
52
.
( )
B
出處:通論地理 二、地圖
目標:能理解或應用重要的地理事實、名詞、概
念、原則和理論
解析:甲乙兩地最短距離為直角三角形斜邊距離
(參考下圖)12,500
公尺,依比例尺
1
25,000
轉換圖上距離為
50
公分,故選
( )
B
53
.
( )
D
出處:通論地理 五、氣候與水文
目標:能分析自然與人文因素,以解釋區域特色
區域差異與互動
解析:
( )
D
圖上有明顯蒙古高壓盤據,代表冬季,臺
8
灣地區將有寒流經過,可能造成南部魚塭
目魚大量暴斃死亡,須提前打撈。
( )
A
( )
B
( )
C
是夏天常見的災害。
54
.
( )
B
出處:通論地理 三、地理資訊,四、地形
目標:能分析地理現象的空間特性
解析:縱沙丘的延伸方向和盛行風向平行,故選
( )
B
55
.
( )
C
出處:通論地理 四、地形
目標:能分析自然與人文因素,以解釋區域特色、
區域差異與互動
解析:照片為火山口地形,火山地形多分布於板
交界邊緣,安地斯山脈同屬於環太平洋火
帶,故選
( )
C
( )
A
甲為火山口地形。
( )
B
火山口
為猛烈噴發火山,岩漿二氧化矽含量較高
( )
D
火山灰提供豐富的礦物質,土壤較為肥
沃。
56
.
( )
B
出處:通論地理 四、地形
目標:能以地理概念、原則和理論分析重要的地理
事實
解析:從「馬特洪峰周圍山峰」、「4,000
公尺高
山」以及等高線圖判斷,該地形圖為角峰
形,故選
( )
B
。乙為峽灣形成作用;丙角峰為
山岳冰河侵蝕而成。
57
.
( )
B
出處:通論地理 五、氣候與水文
目標:能理解或應用重要的地理事實、名詞、概
念、原則和理論
解析:「芒種」正是梅雨季節,雨水不斷,而梅雨
為鋒面雨,故選
( )
B
58
.
( )
D
出處:通論地理 六、自然景觀帶
目標:能以地理概念、原則和理論分析重要的地理
事實
解析:丁處為磚紅壤,底土層因洗入作用使鐵、鋁
氧化物質澱積,呈深褐色堅硬結核,故選
( )
D
( )
A
甲為灰化土,表土層底部(洗出層)
留下無法溶解矽酸鹽類,呈明顯灰白色。
( )
B
乙為黑土,因位於雨量中等地區,淋溶作
輕微而形成顯著的鈣積層。
( )
C
丙處為栗鈣
土,多位於雨量較少的溫帶地中海型氣候
有明顯乾季的熱帶莽原氣候區。
59
.
( )
C
出處:通論地理 五、氣候與水文
目標:能分析地理現象的空間特性
解析:該地
5
7
月氣溫較低,為南半球國家;降
雨集中於
11
4
月,其餘月分為乾季,具有
夏雨冬乾的特性,因此推斷為南半球的熱
莽原氣候,故選
( )
C
60
.
( )
B
出處:通論地理 四、地形
目標:能理解或應用重要的地理事實、名詞、概
念、原則和理論
解析:丙、黃土因風積特性而無顯著層理;戊、
土高原為來自蒙古高原風化物吹積而成,
於風積地形。
61
.
( )
C
出處:通論地理 五、氣候與水文
目標:能知道或記憶重要的地理事實及名詞
解析:秋季形成的颱風,其環流氣流場(包括外
環流)與東北季風產生輻合作用,加上地
影響常導致臺灣北部及東北部地區發生豪
雨,故選
( )
C
62
.
( )
B
出處:通論地理 六、自然景觀帶
目標:能分析自然與人文因素,以解釋區域特色
區域差異與互動
解析:臺灣在海拔高度
1,800
2,500
公尺間因雲霧
終年繚繞,稱為「盛行雲霧帶」或「霧林
帶」。本區的植被混合針葉林與闊葉林,
葉林以紅檜、扁柏為主,闊葉林則以森氏
櫟、紅楠等較為常見,故選
( )
B
( )
A
本區代表
植物為常綠闊葉樹,也常見桂竹、柳杉、
宗竹之類的人工林夾雜出現,或是各種附
蕨類與筆筒樹等大型蕨類。
( )
C
組成林型以鐵
杉、雲杉為主。
( )
D
代表植物如台灣冷杉、玉
山箭竹等。
63
.
( )
B
出處:通論地理 五、氣候與水文
目標:能以地理概念、原則和理論分析重要的地
事實
解析:根據「炸彈氣旋發生於冷氣團與暖氣團碰
的時候,在北大西洋地區常見」以及其所
生的時間(1
月)與位置(美東),判斷炸
彈氣旋屬於溫帶氣旋,而溫帶海洋性氣候
秋、冬降雨較多,與溫帶氣旋帶來的氣旋雨
有關,故選
( )
B
64
.
( )
A
出處:通論地理 五、氣候與水文
目標:能知道或記憶重要的地理事實及名詞
解析:炸彈氣旋為北半球氣旋,氣流以逆時針方
向內旋轉,故選
( )
A
65
.
( )
D
出處:通論地理 四、地形
目標:能以地理概念、原則和理論分析重要的地
事實
解析:象鼻岩為被海水貫穿的海蝕門,未來若門
方的岩塊崩塌將形成海蝕柱景觀,故選
( )
D
66
.
( )
B
出處:通論地理 四、地形
目標:能理解或應用重要的地理事實、名詞、概
念、原則和理論
9
解析:當地地質構造線呈東北東方向,與海岸線
直,加上軟硬岩層的分布幾乎也與海岸垂
直,經海浪侵蝕,由於岩層抵抗侵蝕的力
不同,因此堅硬者凸出海域成岬,鬆弱的
層凹入成灣,故選
( )
B
67
.
( )
D
出處:通論地理 一、地理概說
目標:能指出地理議題對於區域的意義及影響
解析:綜合空間與生態分析,針對區域特性整體發
展方向進行評估,屬於區域傳統,故選
( )
D
68
.
( )
C
出處:通論地理 二、地圖
目標:能處理與歸納地理資料
解析:
( )
C
白框處中的地景呈規則方格狀,為太陽
能板
69
.
( )
D
出處:通論地理 五、氣候與水文
目標:能解釋影響地理議題的各種因素,及分析
素之間的關聯
解析:
( )
D
近年政府利用當地日照充足優勢,推行
「農地種電」、「養水種電」政策,期望
緩當地地層下陷、土壤鹽分過高的問題。
70
.
( )
D
出處:通論地理 三、地理資訊
目標:能運用適當方法,觀察重要地理現象與獲
地理資料
解析:
( )
D
以選址點為中心,劃定
800
公尺的搜尋
圍,屬於環域分析功能。
71
.
( )
A
出處:通論地理 三、地理資訊
目標:能運用適當方法,觀察重要地理現象與獲
地理資料
解析:
( )
A
透過篩選指標數據分析出的網格圖與電子
街道地圖疊合作為選址依據,屬於疊圖分
析。
72
.
( )
B
出處:通論地理 二、地圖,三、地理資訊
目標:能以地理概念、原則和理論分析重要的地
事實
解析:網格資料將每一網格視為均質單元,網格
數值相同,故選
( )
B
( )
A
道路、鐵路資料以向
量模式儲存。
( )
C
將操作地圖放大,則道路會
呈現折線。
( )
D
操作地圖縮小程度愈大,涵蓋
範圍愈大,則比例尺愈小。
收藏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