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作日期:2022 年9月1日
15
110-111 學年度大學生及專科生總測驗 模擬試題(三)
題型:單選題
( 4 ) 30. 以下何者符合《貝爾蒙特報告書》中「正義」原則的研究行為?
(1) 因私人因素而不將某位符合研究資格的病患納入可能對他有益的人體試驗。
(2) 因刻板印象而以特定原住民族作為研究對象。
(3) 以物質利誘弱勢族群參加研究。
(4) 仔細評估研究中的風險和負擔,盡力協助受試者享有研究成果所帶來的利益。
說明:
《貝爾蒙特報告書》中的第三項基本原則是「正義」,主要是在說明分配的課題,包括預
期利益和負擔的分配。研究過程講求的是公平,如果研究者缺乏良好的理由即否決一個人應得
的研究利益,或使人承受過重的研究負擔時,便是不正義。以研究倫理的角度而言,正義原則
最關注的課題是如何透過公平的程序,公平地挑選受試者,以產生符合公平和正義的研究成果。
( 2 ) 31. 下列關於研究資料及成果之所有權的敘述,何者為非?
(1) 政府若授權研究單位使用經由公家單位取得的資料,以鼓勵他們進行涉及公眾利
益之研究時,此時資料的所有權通常便是屬於政府的。
(2) 依據我國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的規定,受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補助的研究計
畫,其研究資料及成果的所有權均由計畫主持人持有。
(3) 在蒐集研究資料前,研究人員必須先釐清資料所有權的認定,因為這可能會影響
到誰可以發表或出版研究成果。
(4) 由私人企業出資的研究,可能會保留未來將資料用於商業用途的權利。
說明:
正解為(2),自民國 89 年起,由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獎補助所資助的研究計畫,其成果
都是歸屬於研究機構的。這表示一旦研究人員決定離職或至其他機構服務時,不可以帶走這些
資料;當初受補助的研究機構有權利保留相關的成果。而在民國 89 年之前的補助計畫,其成
果歸屬的說明則請參見:
https://www.nstc.gov.tw/folksonomy/detail?subSite=&l=ch&article_uid=098da425-6054-49de-bcbf-
8a6bf8548a29&menu_id=b8591d1f-649b-469e-9548-
699fc1872cb7&content_type=P&view_mode=list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