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11學年度研究生學術倫理模擬試題(一)詳解

pdf
456.45 KB
19 頁
蔡其哲
侵權投訴
加載中. ..
PDF
製作日期:2022 91
1
110-111 學年度研究生總測驗 模擬試題(一
詳解
一、測驗須知
1. 適用學年度:110-111 學年度入學
2. 適用對象:碩士班、碩士在職專班、博士班學生
3. 注意事項:
(1) 題目均為單選題,請選出一個正確或最適當的答案。
(2) 本模擬試題共 35 題,及格門檻為答對率 85%以上,故需要答對 30 題。
(3) 本模擬試題僅供練習及參考使用測試結果無關教育部臺灣學術倫理教育資源中
心線上修課成績測驗內容與題數均以網站實際測驗顯示為準更多資訊請洽本
中心網站:https://ethics.moe.edu.tw
二、測驗範圍:
1. 0207_科學家的社會責任
2. 0101_研究倫理定義與內涵
3. 0102_研究倫理專業規範與個人責任
4. 0103_研究倫理的政府規範與政策
5. 0104_不當研究行為:定義與類型
6. 0105_不當研究行為:造假與變造資料
7. 0106_不當研究行為:抄襲與剽竊
8. 0107_不當研究行為:自我抄襲
9. 0108_學術寫作技巧:引述
10. 0109_學術寫作技巧:改寫與摘寫
11. 0110_學術寫作技巧:引用著作
12. 0111_論文作者定義與掛名原則
13. 0112_著作權基本概念
14. 0113_個人資料保護法基本概念
15. 0114_隱私權基本概念
16. 0115_受試者保護原則與實務
17. 0116_研究資料管理概述
18. 0201_研究中的利益衝突
製作日期:2022 91
2
110-111 學年度研究生總測驗 模擬試題(一)
題型:單選題
( 4 ) 1. 以下哪些是負責任的研究者應該有的行為?
A.遵守科學研究倫理的規範
B.用政府補助的研究經費購買與研究無關的器材
C.拒絕接受學術社群對於研究過程的監督與研究成果的檢驗
D.擔任政府或各式機構的科學科技諮詢角色
E.對大眾說明研究的價值與重要性
(1) ABC
(2) ACD
(3) BCE
(4) ADE
說明:
遵守科學研究倫理的規範擔任政府或各式機構的科學科技諮詢角色對大眾說明研究的
價值與重要性等都是負責任的研究者應該有的行為。
( 2 ) 2. 關於科學研究發展的敘述,請問以下何者有誤?
(1) 科學研究奠基於前人的智慧結晶並以此發展新知,是人類獨有的活動。
(2) 英國皇家學會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for Improving Natural Knowledge,是世
界上第一個由政府獲准成立的官方科學社群,對政府負責。
(3) 科學家波以耳奠定現代化學研究與實驗科學的基礎被世人認定為第一位現代化學
家。
(4) 17 世紀以前的科學家以撰寫書籍來陳述研究結果現代科學家多將論文發表於期刊
以展現研究成果。
說明:
成立於 1660 11 28 日的英國皇家學會(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for Improving
Natural Knowledge是世界上第一個獨立的科學社群不經政府批准也不對政府任何部門負
責。
製作日期:2022 91
3
110-111 學年度研究生總測驗 模擬試題(一)
題型:單選題
( 4 ) 3. 研究倫理之相關規範的主要實踐者應為誰?
(1) 大學生和研究生
(2) 公私立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
(3) 大學教授及博士後研究員
(4) 以上皆是
說明:
凡涉及和研究工作相關的人員都是研究倫理規範的對象包括大學生研究生博士
後研究員大學教授國立及私立研究單位的研究者等身為一位研究人員應時刻提醒和詢
問自己自身的研究行為是否恰當是否合於普世的道德規範及社會的客觀標準以藉此維持
研究行為之妥當性。
( 1 ) 4. 研究者若故意忽視研究倫理,可能衍伸的後果不包括下列何者?
(1) 透過個人高度的學術聲望,使大眾忽略其違反研究倫理的行為。
(2) 對研究的參與者造成生心理上的傷害。
(3) 因違反專業規範或政策,而必須接受相關的懲處。
(4) 因傷害社會大眾對科學研究的信任,而影響個人的科學研究聲譽。
說明:
研究者做出違反社會規範或普世價值的行為會使個人信用遭受質疑甚至可能葬送自己
的研究生涯以社會的角度而言是一種浪費社會資源的表現會減低社會大眾對科學研究的
信心也可能會誤導其他研究者使未來的相關研究都植基於錯誤的研究之上以國家的角度
而言會破壞臺灣在國際上的觀感降低其他國家研究交流的意願也會使國際研究社群對出
自本國的研究成果產生質疑。
製作日期:2022 91
4
110-111 學年度研究生總測驗 模擬試題(一)
題型:單選題
( 4 ) 5. 下列何者是常見之研究倫理專業規範的主要類型?
(1) 普世的宣言及報告書。
(2) 專業學會所訂立之研究倫理守則。
(3) 學術期刊或出版機構對於研究著作的投稿規範。
(4) 以上皆是。
說明:
一般而言進行研究時的倫理專業規範來源可以分為三種類型1指標性研究單位所提
出之重要宣言或報告書2)指標性學術研究社群所制定之研究行為倫理守則,以及(3)專
業學術研究期刊所訂立的投稿規範。
( 4 ) 6. 在正式開始實驗前研究者主要應熟悉哪些常見的研究倫理規範才能同時保障研究參
與者和受試者的權利和義務?
(1) 涉及人體研究的相關法律規範。
(2) 所屬專業學會對於人類受試者保護的要求。
(3) 學術期刊對於人體研究的政策。
(4) 以上皆是。
說明:
一般研究所涉及的參與者多是以「人」為主研究成果也是為了創造人類的福祉因此各
學術研究社群所訂立的倫理守則多假設是以「人」做為研究參與者或受試者或以人際互動
關係為主這些倫理守則看似不同但其精神卻相當一致不外乎落實知情同意原則謹慎
執行風險評估訂立合理的獎酬政策維護人類的尊嚴及人權詳實告知研究資訊重視隱私
降低研究所致之生理和心理傷害講求公平正義以及創造人類及社會的福祉等換言之
上述要求是身為一位負責任的研究者必須落實的最低倫理標準。
製作日期:2022 91
5
110-111 學年度研究生總測驗 模擬試題(一)
題型:單選題
( 1 ) 7. A 醫療機構欲對 B做人體試驗,卻未明確告知 B有關試驗事項,但 B已書面同意 A
其做人體試驗,A違反何種研究倫理?
(1) 違反研究者明確告知義務及被研究者知情同意原則
(2) 違反研究者明確告知義務,沒有違反被研究者知情同意原則
(3) 沒有違反研究者明確告知義務,違反被研究者知情同意原則
(4) 沒有違反研究者明確告知義務及被研究者知情同意原則
說明:
所謂研究者「告知」義務係指研究者對被研究者詳細明確告知有關研究之事項至於被研
究者之「知情同意」係指被研究者知悉與理解有關研究事項後再予以同意本題 A未明確告
B相關之試驗事項顯然地B並未理解試驗事項之內容因此其所簽署之書面同意是無
效的。故 A同時違反研究者明確告知義務及被研究者知情同意之研究倫理。
( 2 ) 8. 黃草莓從事有關愛滋病之研究對李蘭花進行深度訪談李蘭花要求不可將其患病之情
況曝光然而黃草莓在發表研究結果時洩漏李蘭花之愛滋病歷黃草莓之行為違反
何種法律之規定?
(1) 行政程序法
(2) 個人資料保護法
(3) 公平交易法
(4) 保險法
說明:
依《個人資料保護法》第 2條第 1款規定,病歷屬於個人資料。又根據同法第 27 條第 1
項規定:「非公務機關保有個人資料檔案者,應採行適當之安全措施,防止個人資料被竊取、
竄改毀損滅失或洩漏故黃草莓洩漏李蘭花之愛滋病歷已違反《個人資料保護法》
規定。
製作日期:2022 91
6
110-111 學年度研究生總測驗 模擬試題(一)
題型:單選題
( 1 ) 9. 小生最近在執行一個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研究設計每位受試者只能填答一次小生
透過網路問卷系統蒐集資料但為求在最短時間內蒐集到足夠的樣本資料小生以抽獎
作為誘因並在問卷說明中寫道「每人每日可填答一次填答越多中獎機會越高」等文
換言之小生的研究對象可多次重覆填寫問卷請問小生的行為可能已涉及何種
不當研究行為?
(1) 資料蒐集程序不當
(2) 造假/變造研究數據
(3) 剽竊/抄襲
(4) 重複發表/出版研究成果、申請計畫
說明:
小生蒐集研究資料的方法為網路問卷調查法一般而言網路問卷調查法對於研究樣本的
過濾有部分之限制(如:重複填答等),而在本案例中,小生未加以注意此限制,可能導致蒐
集到重複的樣本,造成研究資料有效樣本產生偏誤,導致資料蒐集程序不當之爭議。
( 3 ) 10. 小光這學期需要繳交很多份期末作業,為了趕在繳交期限前完成,小光以參考為由,
向學長借了歷年的作業當做範本然而因為時間有限小光來不及做適度的改寫
便直接將學長提供的歷年作業一字不漏地複製並貼於自己的報告中最後終於如期
完成所有的作業。請問小光的行為,屬於以下何種不當研究行為?
(1) 資料蒐集程序不當
(2) 造假/變造研究數據
(3) 剽竊/抄襲
(4) 重複發表/出版研究成果、申請計畫
說明:
小光一字不漏地複製學長的作業此行為屬於剽竊/抄襲除了違反研究倫理之外也違
反著作權法的重製權。
製作日期:2022 91
7
110-111 學年度研究生總測驗 模擬試題(一)
題型:單選題
( 3 ) 11. 下列何者對「造假」資料的敘述有誤?
(1) 指研究者偽造研究過程中不存在的資料。
(2) 指研究者虛構研究過程中不存在的研究結果。
(3) 為了支持研究假設將統計上未達顯著水準的分析數值偷改成有達到顯著水準的
數值,此行為稱為「造假」。
(4) 研討會的截稿日期將至但剛回收的資料來不及進行統計分析所以先隨意輸入一
些數值並分析,以快速完成論文,此行為稱為「造假」。
說明:
選項中提到之「偽造不存在的資料」「虛構不存在的研究結果」「隨意輸入一些數值進行
統計分析」等行為都屬於造假資料的行為而擅自修改研究結果的統計數值則是變造資料
的行為。
( 2 ) 12. 大部分的出版商或是期刊,對於研究圖像的處理,皆訂立有相關的規範。下列何者是
較不被允許的圖像處理方式?
(1) 在合理範圍內,調整影像的清晰度,讓讀者更易閱讀。
(2) 刻意將圖片模糊,讓讀者無法輕易看到細節。
(3) 裁切圖片周圍多餘的空白區。
(4) 研究結束後,妥善保存未經過後製的原始圖像。
說明:
在合理的情況下適度地「調整清晰度讓讀者更易閱讀」「裁切圖片周圍多餘的空白區」
是可被接受的「將圖片模糊讓讀者無法輕易看到細節」可能使讀者無法清楚看到真實的
研究結果也無法正確詮釋圖片所呈現的資訊因此是不被接受的研究行為另外為了確保
研究的真實性與正確性,「研究結束後,妥善保存研究數據」是必須的。
製作日期:2022 91
8
110-111 學年度研究生總測驗 模擬試題(一)
題型:單選題
( 2 ) 13. 下列哪些學術研究行為可能構成「抄襲與剽竊」?
A. 整段地照抄別人的作品而沒有註明出處。
B. 自己研究資料的統計結果不甚理想,故變造數據,以符合期待中的結果。
C. 將他人的創作改頭換面,未註明出處,使其看起來像是自己的創作。
D. 分別複製不同文章的不同段落,未註明出處地放到自己的文章中。
(1) AC
(2) ACD
(3) ABC
(4) ABCD
說明:
B. 自己研究資料的統計結果不甚理想,故變造數據,以符合期待中的結果。此選項為不
當研究行為中的「變造資料」。更多可參見「不當研究行為:造假與變造資料」。
如果對內容還有疑慮,可至「抄襲與剽竊的定義」段落重新複習。
( 4 ) 14. 小妍想要將自己的研究成果寫成期刊論文投稿,下列何者為避免自我抄襲的有效辦法?
(1) 即使是使用大量自己已出版文章的內容也沒關係,只要有註明資料來源就好
(2) 若使用已出版的論文文字全部都要改寫免文字上的自我抄襲圖或表可以直
接拿來使用
(3) 把之前所發表過的研討會論文內文完全一字不漏地放到期刊論文中
(4) 在新論文中排除先導研究中所使用的資料,另行蒐集資料進行分析
說明:
關於避免自我抄襲之辦法詳細內容可參照「自我抄襲」單元的「四如何避免自我抄襲」
一節。
製作日期:2022 91
9
110-111 學年度研究生總測驗 模擬試題(一)
題型:單選題
( 1 ) 15. 身為學術界的一員,下列哪些行為是可以避免自我抄襲的有效作法?
(a) 同一筆研究資料,勿再重複發表論文
(b) 將一筆資料擴充收新的資料後,再次寫成研究論文投稿
(c) 避免將同一筆資料修改詮釋後,再次寫成研究論文投稿
(d) 善用引述、改寫和摘寫等方法重新處理自己曾經撰寫過的文字,並清楚註明出處
(e) 把自己於某已出版論文中製作的圖或表,重新原封不動地使用於另一篇文章。
(1) (a) (c) (d)
(2) (a) (b) (e)
(3) (a) (b) (c)
(4) (a) (b) (d)
說明:
研究者有義務避免自己涉入自我抄襲的疑慮有效的作法包括同一筆研究資料勿再重
複發表論文避免將一筆資料擴充收新的資料後再次寫成研究論文投稿避免將同一筆資料
修改詮釋後,再次寫成研究論文投稿、若使用自己寫過的文字,應使用「引述」或「改寫」
「摘寫」等方式並清楚註明出處以及避免將自己於某出版論文中製作的圖或表重新原封不
動地使用於另一篇文章等詳細內容可參照「自我抄襲」單元的「四如何避免自我抄襲」
節。
( 2 ) 16. 下列對引述(quoting)的寫作技巧,何者有誤?
(1) 意義是在清楚註明文章中所參考的資料以避免抄襲他人的研究讓讀者更了解
相關的文獻。
(2) 不需要在文後清楚註明參考文獻(reference)或完整的書目資訊。
(3) 通常引用 40 字以上的文字即需:獨立引文,引述的文字單獨成一個段落。
(4) 研究著作的投稿規範通常引用 40 字以內的文字即需:串在正文內,並加上引號。
說明:
選項 2有誤清楚的「引述quoting「引註citation都需在文後清楚註明參考文
獻(reference,讓讀者在文章最後的參考資料列表中能找到完整的書目資訊。
製作日期:2022 91
10
110-111 學年度研究生總測驗 模擬試題(一)
題型:單選題
( 2 ) 17. 小碩正在撰寫跟網路教學相關的論文請問下列何者的文句是小碩使用「引述quoting)」
的寫作技巧?
(1) Wang2006認為學習者藉由網路作為工具與外國人進行文化交流能讓學生
有更多接觸世界的機會,而且學生對於不同文化的態度也會轉變得更積極。
(2) 本研究中訪問的教師也表達了相同的想法:
我認為網路很方便而且可以幫助不同國籍的學生降低文化差異這是很好的現象
我覺得未來會有愈來愈多的人使用網路來學習。(教師 1
(3) 綜合上述研究者認為網路的即時性無國界可幫助不同國籍的學生縮短時空
距離、文化差異。
(4) 以上皆為引述(quoting)的寫作技巧。
說明:
正解為選項 2,因為引用字數超過 40 字以上,使用獨立引文方法設置一個獨立段落。
( 3 ) 18. 下列對改寫(paraphrasing)的寫作技巧,何者有誤?
(1) 使用時機為:文章意義的重現與內涵重申,或者整合多筆文章內容於同一段落。
(2) 保留原文作者觀點,並適時加上引用者自身看法,重新表達資料。
(3) 改寫後的文字長度和原文差非常多。
(4) 像是一種「換句話說」的概念,改以其他文字與說法,傳達原文的精神。
說明:
選項 3有誤,改寫後的文字長度應與原文略同。
( 2 ) 19. 下列對摘寫(summarizing)的寫作技巧,何者有誤?
(1) 使用時機為:縮減較長的文字段落,例如一整個章節或者一整本書
(2) 摘寫後長度較原文長,會用更多文句來詮釋原文。
(3) 摘寫後長度較原文精簡。
(4) 像是一種「一言以蔽之」的概念,用少量的文字,傳達原文大量的內容。
說明:
選項 2有誤,摘寫後長度較原文精簡。
製作日期:2022 91
11
110-111 學年度研究生總測驗 模擬試題(一)
題型:單選題
( 1 ) 20. 關於引用行為之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1) 若引文字數過多(如引英文字數超過 40 字),引文必須自正文中獨立出來,自成
一段。
(2) 沒有使用引號或添加註解等方式標示他人的著作,是可被接受的。
(3) 所引用他人創作之部分與自己創作之部分,在文章中不用特別加以區辨,只要在
文末註明資料來源即可。
(4) 一字不動的引用他人原文,只需要註明資料來源,不需要特別於所引用之原文前
後加上引號。
說明:
依照最高法院 84 年臺上字第 419 號刑事判決:「所謂『引用』,係援引他人著作用於自己
著作之中。所引用他人創作之部分與自己創作之部分,必須可加以區辨,否則屬於『剽竊』
『抄襲』而非引用。」 因此,正確的引用必須明確指出哪些部分是他人的著作,如果沒有用
引號或添加註解等方式標示他人的著作,就會構成抄襲。從研究倫理的觀點來看,如畢恆達
2010,頁 73-77)指出,如果是一字不動的引用原文,應該要在原文前後加上引號,而若引
文英文字數超過 40 字,或中文字數超過三行時,引文就必須自正文中獨立出來,自成一段,
透過左邊的邊界縮排的方式來明顯標示出引用的段落,不需要再加引號。
( 1 ) 21. 以下關於引用的研究倫理規範,何者有誤:
(1) 寫作學術論文時內容必須全部都是作者自己原始創作一概不得援引任何他人的
理論、研究或資料。
(2) 引用他人著作時,應依照各該學門的學術引註習慣,以適當方式為之。
(3) 如果一字不變地引用他人著作應以引號或分段縮排等適當方式明確標明哪些部
分是引用自他人的著作內容。
(4) 引用他人研究或理論進行文獻回顧時不宜只是單純的剪貼資料而應經作者自身
閱讀並思考文獻內容後,挑選與本論文研究主題直接相關的部分加以援用。
說明:
學術論文寫作過程中為了加強自身論述或以他人見解作為批評研究之對象經常需
要援引他人的理論數據或圖表資料等是以並非一概不得援引他人的思想或論述然而
引用他人研究時所引用之文獻應與該論文研究主題直接相關並以適當的方式標明既有理論
研究的出處且注意所援引摘要的內容應該經過作者自身的消化整理而不宜只是片段的文獻
剪貼(畢恆達,2010)。
製作日期:2022 91
12
110-111 學年度研究生總測驗 模擬試題(一)
題型:單選題
( 3 ) 22. 在下列的情境中,何者是適切的論文掛名行為?
(1) 小究對小生的研究沒有實質的貢獻,但小生為了感謝小究在研究所期間對他的鼓
勵和支持,因此在發表時將小究掛名共同作者。
(2) 花花是一位博士生,為了討好某位學術界的知名教授,即使教授對他的論文沒有
實質貢獻,她仍將這位教授掛名在自己即將發表的論文上;花花在掛名前有先告
知這位教授,並取得他的同意。
(3) 小華是一位博士生,他在論文發表時,認為自己的指導教授對該篇研究具有實質
的貢獻例如發想研究主題協助執行研究以及修改研究論文等因此他取得
指導教授的同意,將他共同掛名為論文作者。
(4) 小妍和花花是同實驗室的博士生她們一起共同執行某項研究並共同撰寫論文
在發表之際負責投稿流程的小妍認為花花的文筆不好的內容常被改掉
此認為花花沒有資格掛名為共同作者,故在投稿過程中刪除花花的名字,使自己
成為該篇論文的唯一作者。
說明:
在此題中只有「小華的指導教授」具有符合成為論文作者的資格其餘案例中所提及的
人物對研究和論文的實質貢獻程度皆不足不適合成為論文作者針對符合成為論文作者的
具體工作事項,可參照「作者的定義及掛名原則」單元中的「表一、作者定義檢核表」
製作日期:2022 91
13
110-111 學年度研究生總測驗 模擬試題(一)
題型:單選題
( 4 ) 23. 根據國際醫學期刊編輯委員會ICMJE的定義下列各項對研究和論文貢獻的敘述
何者不足以成為掛名作者?
(1) 發想研究主題、設計研究方法,或蒐集、分析和詮釋研究資料。
(2) 草擬論文初稿,或對論文提供實質重要的修改。
(3) 修改並定稿最終發表的論文。
(4) 修改論文的文法及語句,使之在語意上通順且流暢。
說明:
在國際醫學期刊編輯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Medical Journal Editors簡稱 ICMJE
所發行的《學術醫學論文之執行、報告、編輯及發表的建議規範》Recommendations for the
Conduct, Reporting, Editing and Publication of Scholarly Work in Medical Journals,簡稱 ICMJE
Recommendations說明論文作者必須符合四個條件(1) 對研究計畫的構想或設計或對
蒐集、分析或詮釋研究資料有實質貢獻;(2) 草擬論文初稿,或對論文提供實質重要的修改;
(3) 修改並定稿最終發表的論文;(4) 同意對整體論文負責,以確保論文任一部分有精確性或
完整性的相關問題時都會獲得適當的查驗與解決因此答案 (4) 對論文沒有實質貢獻不能
列為共同作者。
( 4 ) 24. 死亡的著作人,其著作人格權及著作財產權是否仍受《著作權法》的保護?
(1) 著作人格權及著作財產權不受保護。
(2) 著作人格權不受到保護,著作財產權有保護期間的限制。
(3) 著作人格權永遠受到保護,著作財產權不受保護。
(4) 著作人格權永遠受到保護,著作財產權有保護期間的限制。
說明:
《著作權法》 18 條規定著作人即使死亡或消滅其著作人格權依舊存在《著作權法》
採取永遠保護「著作人格權」的方式至於「著作財產權」依據《著作權法》 303233
34 條規定,有一定的保護期間。
製作日期:2022 91
14
110-111 學年度研究生總測驗 模擬試題(一)
題型:單選題
( 3 ) 25. 「抄襲著作」違反《著作權法》的判斷標準,除了須依《著作權法》第 44 65 條規
定之審酌合理使用外,法院還以什麼要件作為衡量依據?
(1) 「接觸」要件
(2) 「實質相似」要件
(3) 以上皆是
(4) 以上皆非
說明:
根據經濟部智慧財產局於民國 98 312 日電子郵件 980312b 號函釋,「著作抄襲」是
否違反《著作權法》的判斷標準除了須依《著作權法》 44 65 條規定之審酌合理使用外
法院還以「接觸」及「實質相似」二個要件作為衡量依據。
( 2 ) 26. 何者是《個資法》第 6條第 1項規定原則上不得蒐集、處理或利用之個人資料?
(1) 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
(2) 醫療
(3) 家庭
(4) 指紋
說明:
《個資法》第 6條第 1項規定:「有關病歷、醫療、基因、性生活、健康檢查及犯罪前科
之個人資料,不得蒐集、處理或利用。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在此限:1.法律明文規定。2.
公務機關執行法定職務或非公務機關履行法定義務所必要且有適當安全維護措施3.當事人
自行公開或其他已合法公開之個人資料4.務機關或學術研究機構基於醫療衛生或犯罪
防之目的為統計或學術研究而有必要且資料經過提供者處理後或經蒐集者依其揭露方式無
從識別特定之當事人5.為協助公務機關執行法定職務或非公務機關履行法定義務所必要,且
有適當安全維護措施。6.當事人書面同意。但逾越特定目的之必要範圍、其他法律另有限制、
或同意違反其意願者,不得僅依當事人書面同意蒐集、處理或利用。」
製作日期:2022 91
15
110-111 學年度研究生總測驗 模擬試題(一)
題型:單選題
( 1 ) 27. 《個資法》 20 條第 1項規定非公務機關對個人資料之利用原則上應具備以下
何種要件?
(1) 應於蒐集之特定目的必要範圍內為之。
(2) 不需要於蒐集之特定目的必要範圍內為之。
(3) 可以違反蒐集之特定目的。
(4) 《個資法》沒有規定。
說明:
《個資法》 20 條第 1項規定「非公務機關對個人資料之利用除第 6條第 1項所規定
資料外,應於蒐集之特定目的必要範圍內為之。」
( 3 ) 28. 阿平向甲公家機關檢舉鼎鋅集團所屬的公司賣黑心油,然而甲公家機關為獎勵阿平,
卻將阿平為檢舉人的身分曝光,甲是否侵犯阿平的隱私權?
(1) 甲機構沒有惡意,所以沒有侵犯阿平的隱私權。
(2) 法律沒有規定要保密檢舉人的身分,所以甲機構沒有侵犯阿平的隱私權。
(3) 甲機構已侵犯阿平的隱私權。
(4) 甲機構獎勵阿平,可以鼓勵大眾,所以沒有侵犯阿平的隱私權。
說明:
根據最高法院 87 年度台上字第 2459 號民事判決中提到:「檢舉他人不法,如遭曝光,不
免招被檢舉人抱怨或報復影響檢舉人生活之安全……被上訴人將之洩漏損及上訴人之
隱私權因隱私權為人格權之一種上訴人自得請求賠償非財產上之損失由此可知
家機關洩漏檢舉人阿平的身分,是侵犯其隱私權。
製作日期:2022 91
16
110-111 學年度研究生總測驗 模擬試題(一)
題型:單選題
( 2 ) 29. 小明為了研究,在 BBS 某版中收集網友的言論,並直接引述一些原文(一字未改)在論
文中小明並未述明這些文字的出處(發言者暱稱)但如果用這些文字去搜尋讀者
可知是哪位網友說的。請問,小明有侵犯發言網友的隱私嗎?
(1) 小明已侵犯網友的資訊隱私權,小明將受刑法的處罰。
(2) 小明應無侵犯網友的隱私權,但使用網路資料時,仍須注意合理使用的範圍。
(3) 只要是為了研究,侵犯他人隱私也是合理的範圍。
(4) 以上皆是。
說明:
所謂「隱私」是指個人不想讓他人知道的人網友張貼在網路上的公開言論
來就是公開的所以張貼文章的網友對其公開的言論並無合理的隱私期待因此網友於網路
上公開發表的言論理應不算是隱私的資訊除非小明有在其論文研究對於網友的言論加以抨
擊或侮辱不然應屬合理使用不過還是建議小明使用網路資料時仍應註明出處以尊重網
友的言論。
( 2 ) 30. 下列何者不是《貝爾蒙特報告書》所提到之研究過程中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
(1) 尊重人格
(2) 守法
(3) 行善
(4) 正義
說明:
《貝爾蒙特報告書》提出了三項基本倫理原則,包括尊重人格(respect for person、行善
beneficence)和正義(justice;每項原則底下又包含許多實施上的準則。
製作日期:2022 91
17
110-111 學年度研究生總測驗 模擬試題(一)
題型:單選題
( 1 ) 31. 依據《貝爾蒙特報告書》中的「行善」原則,研究者必須在何種風險和預期利益評估
結果下執行研究?
(1) 風險最小化、預期利益最大化。
(2) 風險最大化、預期利益最小化。
(3) 風險和預期利益皆最小化。
(4) 風險和預期利益皆最大化。
說明:
《貝爾蒙特報告書》中的第二項基本原則是行善行善強調研究者必須盡可能地做到不傷
包括把預期利益最大化傷害最小化當研究者詳列出研究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風險和預期
利益的性質和範圍後除了研究者必須仔細檢視和評估其中的利害關係之外若是涉及人體的
研究依臺灣《人體研究法》的規定也必須將研究企劃書送交倫理審查委員會由第三方來更
客觀地進行同儕評估和監督研究風險和預期利益並審查研究者是否完善規劃了保護受試者的
措施。
( 2 ) 32. 下列關於研究資料及成果之所有權的敘述,何者為非?
(1) 政府若授權研究單位使用經由公家單位取得的資料以鼓勵他們進行涉及公眾利益
之研究時,此時資料的所有權通常便是屬於政府的。
(2) 依據我國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的規定受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補助的研究計畫
其研究資料及成果的所有權均由計畫主持人持有。
(3) 在蒐集研究資料前究人員必須先釐清資料所有權的認定因為這可能會影響到
誰可以發表或出版研究成果。
(4) 由私人企業出資的研究,可能會保留未來將資料用於商業用途的權利。
說明:
正解為(2)自民國 89 年起,由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獎補助所資助的研究計畫,其成果
都是歸屬於研究機構的這表示一旦研究人員決定離職或至其他機構服務時不可以帶走這些
資料當初受補助的研究機構有權利保留相關的成果而在民國 89 年之前的補助計畫其成
果歸屬的說明則請參見:
https://www.nstc.gov.tw/folksonomy/detail?subSite=&l=ch&article_uid=098da425-6054-49de-bcbf-
8a6bf8548a29&menu_id=b8591d1f-649b-469e-9548-
699fc1872cb7&content_type=P&view_mode=listView
製作日期:2022 91
18
110-111 學年度研究生總測驗 模擬試題(一)
題型:單選題
( 1 ) 33. 下列關於研究資料蒐集的方法,下列何者為是?
(1) 蒐集資料前應完善設計和撰寫「資料管理計畫書」以增進資料蒐集和處理的品質
並節省成本。
(2) 若是放在網路上的資料庫通常都是已授權給大眾自由使用因此沒有是否需要申
請授權的問題。
(3) 一般研究機構和學術出版單位都能接受因研究人員粗心或無意間所造成的疏失
故研究人員不必在意這部分。
(4) 蒐集研究資料的方法相當多元,研究人員可以刻意選用某種研究方法或設定某種
實驗條件,以得到預期中想要的結論;這是可以被接受的行為。
說明:
正解為(1)首先即使是放在網路上的資料庫許多都仍需要取得授權或申請才能使用
因此研究人員必須瞭解相關的規定及作業流程才能避免侵權的問題此外若研究人員太過
粗心沒有留意到研究過程中的細節便可能出現需要事後修正的問題修正錯誤的流程通常
都相當耗時不但會因此消耗更多學術資源及成本且不是每次的錯誤都能有改正的機會
研究人員應該將心力放在研究流程的細節上並避免因疏失或粗心所造成的失誤而在資
料蒐集方面「研究人員刻意操弄實驗設計以得到預期中想要的結論」這種作法雖然乍看沒
有太大的問題也可能不容易被察覺但仍然顯得不夠嚴謹且容易誤導其他人對結果的詮釋
也浪費了學術及社會資源,因此並不可取。
( 2 ) 34. 當研究者或研究機構對於主要利益的專業判斷,受到次要利益的不當影響時,常會產
生利益衝突。請問下列何者不是研究上常見的次要利益?
(1) 研究者之經濟收入
(2) 知識
(3) 學術名聲
(4) 學術成就
說明:
主要利益指的是當事人在專業關係上首先應該考量的利益而非自身的利益例如科學
研究而言主要利益應該是科學知識在教育上則是增進學生的教學次要利益則指該專業人
員或機構自身可得到的利益其種類繁多包含財務及非財務的利益例如學術成就名聲
地位、經濟收入等等。
製作日期:2022 91
19
110-111 學年度研究生總測驗 模擬試題(一)
題型:單選題
( 4 ) 35. 下列何者不是管理利益衝突的重要性?
(1) 確保研究的廉正性
(2) 確保受試者的福祉
(3) 確保受試者的安全
(4) 確保研究的經濟利益
說明:
利益衝突存在於人類日常事務的各種層面當中研究者與研究機構必須瞭解主要利益的重
要性,以及他們可能受到次要利益(例如經濟利益)的影響而產生衝突。管理利益衝突的重要性
確保研究的廉正性確保受試者的福祉以及確保受試者的安全做好利益衝突的管理工
作,可以維護研究的真實性與廉正性,獲得公眾的信任。
收藏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