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設計任務導向教學計畫執行要點與申請指南

格式
docx
大小
111.57 KB
頁數
23
上傳者
CC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5-08-01,离现在 0 83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114-1逆向設計之任務導向教學計畫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高教深耕計畫

114-1逆向設計之任務導向教學」計畫執行要點

  1. 計畫目的
    有效應用【逆向設計】(Backward Design,即以「以終為始」的課程思維,加上【任務導向】概念及【評量指標】(Rubric設定,建立以重理解的課程設計Understanding by Design, UbD),著重以【理解】為重點的教學歷程,以促進學生能有效掌握課程的核心概念及對知識的真實理解。

  2. 計畫執行特色

    1. 【逆向/倒序設計】(Backward Design與傳統課程設計(先設定「目標」結果,再設計「教學」內容,最後訂定「評量」模式)不同,【逆向設計】依序分成三階段:「目標(確認期望的學習結果)、「評量」(決定適當的評量模式及證據)及「教學」(設計學習及教學活動),主要依學生的學習目標決課程標準,再延展至教學歷程,以確認學生學習在最終目標的軌道之上,並能有效獲得必要的知識及技能:「當你確切知道你想要學生學些什麼時,你才能夠規劃你將要教些什麼」。

    2. 【任務導向學習】(task-based learning, TBL以學生為中心,教師指導和任務執行的教學方法,更強調做中學,學習圍繞著任務而進行,透過對任務背後的概念與機制的理解,達到學習目的。TBL有明確的學習目標,並能需確認學習機會及學習者應如何達成目標。相較被動接收的單向講述教學,【實作任務】讓學生能在有目的性、主動化的學習活動中引起完成任務的使命感(task-commitment)。

    3. 【評量指標】(Rubrics:一種學習評量的評分規範,著重的是「質化」評量,協助教師有效了解學生學習成效,學生亦能透過分數來由並修正學習弱項,讓評量加入自主反思及學習的歷程,達到【評量即學習】(Assessment As LearningAAL的效果。Rubric的呈現方現主要有兩軸向,一為評量標準(Criteria),即該學習行為所需具備的各個面向;二為表現指標 (performance),即定義各面向表現之優劣指標。

  1. 執行期程:114學年度第1學期

  2. 計畫時程(若額滿將提前停止受理,並於網站公告)

  1. 申請資格:本校專、兼任教師皆可申請。


  1. 課程條件限制

    1. 適用課程:計畫期間開設之所有課程。

    2. 修課人數:至少15

    3. 課程已獲教資中心其他計畫補助,恕不再受理申請。惟「開放教科書導入課程」、「即時反饋系統導入教學」、「教師共學續進」及「創新教學學伴」等計畫不在此限。

    4. 若為「教學實踐研究計畫」及「先導計畫」之導入課程,亦恕不再受理申請。

    5. 同一門課程申請本計畫之次數至多3。凡課名相同,即便修課學生或學期不同,皆視為同一門課。

  1. 執行週數/課堂數

基本時數為8節課,共執行2次,1次至少2週,每次至少2節課。

  1. 計畫獎勵

    1. 經常經費補助:每案15,000元。本計畫經費補助上限為3件。

  1. 考量每學期經費限制均等補助原則,若申請件數超過6,將優先核定第1次申請教資中心計畫(以高教深耕計畫補助)之教師

  2. 2次申請者,先以「彈薪點數」作為計畫獎勵,不予補助經常經費;若經費有餘裕,則會持續補助經常經費

  3. 本計畫申請次數以3次為限3次後,若以「逆向設計」為主題申請「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得再申請本計畫3

    1. 教學彈薪計點1~2點,件數不限。(若經費補助額滿,參與獎勵以彈薪點數為主)

須達成項目

採計點數

1

2

學習回饋問卷之學生填答率

達修課人數之80%

學生學習滿意度

註:以回饋問卷之五點量表平均計算

80%

85%

教學評量

4

結案報告

如期繳交,且內容及格式符合規範

「教學彈薪」相關資訊詳見網站https://ief.ntut.edu.tw/p/412-1129-17134.php

本計畫屬於教師的教學成果,申請書及成果報告內容請由申請教師親自填寫完成,
如經查核非由教師本人撰寫,此次不提供彈性薪資及未來不得參與本計畫之申請。



  1. 申請作業

    1. 填妥附件1,並將檔案命名為「114-1_逆向設計之任務導向教學申請表_系所_姓名」,以word格式可用電子簽名Email至計畫窗口

    2. 若參與本計畫超過1次者,第2次申請起,須於計畫書增列內容,規範如下:

  1. 敘明此次【教學設計】與前次之差異,及如何依據前次經驗進行改善優化

  2. 改善或優化內容比例需達40%以上(即與前次計畫內容重複比例不超過60%

  3. 課名、班級、學生群體、人數基本資訊不計入改善或優化之內容比例。

  1. 審核流程

    1. 由教資中心「教學專案小組」(由教師及行政人員組成)共同進行審核。

    2. 審核重點

  1. 初次申請或當學期新進之教師:資料完整度、方案可行性。

  2. 第二次申請之教師:資料完整度、方案可行性、前次課程教學評量與學習滿意度、前次結案完整度、前次課程或教學設計之差異性、是否依據前次經驗進行改善優化、參與高教深耕相關計畫成果表現等。

    1. 結果通知:申請後,於10個工作天內,教資中心會以 e-mail 通知審核結果。

  1. 結案作業

  1. 實行學生學習回饋問卷調查:於計畫導入結束前學期最後一週進行。問卷填答率須達修課人數80%以上,方通過教學彈薪點數認列門檻。

  2. 實作任務審核點:兩次任務應具差異性,不得為相同之主題內容,惟目標可呈承接關係。

  3. 完成結案報告(附件2:請將檔案命名為「114-1_逆向設計之任務導向教學結案報告_系所_姓名,以word格式Email至計畫窗口。

  4. 教資中心教學專案小組將依申請計畫書之規劃進行審核,如內容或格式不符要求,將請教師協助補述或修訂。

  1. 課堂觀課

教資中心人員擇12週前往觀課。(視情況進行拍照、錄影以作為計畫成果之一)








  1. 逆向設計三階段內容說明

【階段一】

確認期望的
學習結果

(目標)

訂定【學習目標】:依持續理解(Enduring understanding6面向進行。

1

Explanation說明

利用學習歷程中的證據(作業與評量結果)來證明、推論、描述、設計與實證學習主題內容。

2

Interpretation詮釋

轉化所學的新知識創造新事物。例如:提出建設性的批評、類比、隱喻、翻譯與預測等個人見解。

3

Application應用

將所學應用於新的、獨特的,或未知的情境脈絡。

4

Perspective洞見

提出對事件、主題或情境的個人看法,並做出分析與結論。

5

Empathy移情

展現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的能力。例如參與角色扮演、解讀他人想法,以及分析、辯護理解 他人行為等。

6

Self-Knowledge
自我認識

自我反思與評價,以及闡述反思後產生洞見 為何,尤其要能持續監控與改善自我對資訊的蒐集、組織與分析的能力。

  • 設定【主要問題】(Essential questions):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應該持續思考哪些問題,以強化理解及探索動機。

  • 預期的【理解事項】(Essential questions):在學習過程中,預期學生能理解哪些基於實用情境中的知識內容。

【階段二】
確定適當的
評量證據

GRASPS編輯及進行實作任務(Tasks),用來證明學生【理解】所學知識。

  1. Goal(目標)希望學習者在實作任務成果上能達成學習目標, 或解決問題與挑戰,或克服障礙。

  2. Role(角色) 學習者在實作任務中扮演的角色。

  3. Audience(觀眾) 實作任務中的互動對象或利害關係者。

  4. Situation(情境) 實作任務的情境與環境。

  5. Performance(表現) 學習者在經歷實作任務後所產出的成果。

  6. Standards(標準) 評量學習者實作任務成效的標準(Rubrics

根據【階段一】的預期結果,還需要收集哪些學習證據(Other Evidences

如:上課舉手發言次數及內容深度、主題作業、學生學習成果檔案……。

【階段三】

訂定

學習計畫 Learning Plan

依【確定的預期結果】和【評量證據】設計學習經驗及教學策略

  • 數位輔助:學習計畫需應用至少一項數位工具,以促進教學效果

  • 使用WHERETO原則設計學習活動與教學活動

  1. W確保學習者了解學習主題的發展(Where)與脈絡(Why)。

  2. H從學習開始就引起學習者的動機(Hook);並繼續維持其學習動機(Hold)。

  3. E使學習者具備必要的經驗、工具、知識與技巧,以達成評量目標(Equip)。

  4. R提供學習者多樣的機會去深思(Rethink)大概念(Big Ideas);「反思」學習進展,以及「改善(Revise)」學習成果。

  5. E提供多樣機會讓學習者能評價(Evaluate)自己的學習成效。

  6. T針對學習者個人的才能、興趣與需求作良深活動設計(Tailored)。

  7. O系統性、組織化(Organized)地提昇學習者理解決習內容,而非淺薄地單向照本宣科(only coverage)。

參考資料

  1. 教多少=學多少?—以終為始的倒序設計【影音】(連結)

  2. 學習成果導向的教學設計與評量:「教學原理」的實踐案例【文章】(連結)

  3. 基於UbD理論之技職課程設計與實踐【文章】(連結)

  4. 融入UbD設計架構於社群媒體行銷課程以提升學生學習成效【文章】(連結)

  5. UbD 課程單元教案設計表【文章】(連結)

  6. 設計優質的課程單元:重理解的設計法指南【書籍】(連結)

  7. 設計優質的課程單元:重理解的設計法指南(連結)


  1. 經費使用規範

  1. 須依據「教育部補助及委辦計畫經費編列基準表」,於1141114日(五)完成所有114-1學期發票/收據之經費核銷,逾期未核銷的經費將自動取消補助

  2. 經費申請需透過「會計預作系統」填報資料及列印表單,經過相關人員蓋章後,再送至教務處教學資源中心。

  1. 計畫成果應用

    1. 本計畫相關資料(申請書、過程記錄、教材、結案報告)將納入高教深耕計畫成果,並將「公開」呈現於網站、校刊、海報或其他展示環境,以擴散計畫效益。

    2. 獲本方案補助之教師須配合教資中心辦理之「創新教學成果分享會」活動,進行經驗分享及成果展示。

  1. 聯絡窗口
    相關問題可洽方案窗口:王小姐(分機:1185[email protected]

附件一、逆向設計之任務導向教學申請資料表

1、內容具體明確,不宜過度簡化,以利審查小組了解您的教學成效。
2
、請勿照搬範例內容(有此情形者,則退回修訂),請依您實際的教學情境進行設計。


一、教師基本資料

姓  名


請填寫參與次數

本計畫申請次數以3為限。3後,若以「逆向設計」為主題申請「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得再申請本計畫3

系  所

職  稱

教授 副教授 助理教授 講師 專案教師

聯絡電話

電子郵件


二、課程基本資料

課程名稱

課號


必/選修

必修 選修

修課人數


全英語授課

上課時間

星期 _______ ; 第

上課教室


三、計晝設定重點

請敘述如何依據前次執行經驗進行教學設優化

【至少200字】

若為第二次以上執行本計畫,請填寫

請敘述本次計畫與前次教學設計差異
【至少200字】

若為第二次以上執行本計畫,請填寫

計畫欲解決的教學現場問題


方案預計實施日期

1

114年 月 日

114年 月 日

2

114年 月 日

114年 月 日

四、試擬第一次逆向設計之任務導向教學三階段設計

實作任務審核點:兩次任務應具差異性,不得為相同之主題內容,惟目標可呈承接關係。


授課單元主題



階段一、確定學習目標


請訂定單元【學習目標】(至少3項)

(請參閱要點「九、執行重點說明【階段一】」之說明)




請設定【主要問題】(Essential questions)(至少3項)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應該持續思考哪些問題,以強化理解及探索動機。




請列述預期的【理解事項】(Essential questions)(至少3項)
在學習過程中,預期學生能理解哪些基於實用情境中的知識內容。




階段二、確定適當的評量證據


GRASPS編輯實作任務(Tasks

(請參閱要點「九、執行重點說明【階段二】」之說明)


Goal
(目標)

希望學習者在實作任務成果上能達成學習目標, 或解決問題與挑戰,或克服障礙。


Role
(角色)

學習者在實作任務中扮演的角色。


Audience
(觀眾)

實作任務中的互動對象或利害關係者。


Situation
(情境)

實作任務的情境與環境。


Performance(表現)

學習者在經歷實作任務後所產出的成果。


Standards(標準)

評量學習者實作任務成效的標準(Rubrics

        1. 請依據以下資料設計一份Rubrics,用以檢視學生學習成效。亦可同時提供學生進行同儕互評使用。

    1. 各領域常用Rubrics

    http://newdoc.nccu.edu.tw/coursemap/5735734a-fad9-4e18-aa6a-b94bd941f130.pdf

        1. Rubrics的用途及用法(56:26處)

        https://cdtl.video.nchu.edu.tw/media/2407#note-tabs-note

        1. 請將Rubrics預計測量的能力指標,以黑體字填入下方表格,如不敷使用可自行增加欄位(至少4*4)。


        Rubrics設計表



        表現優良(4

        表現良好(3

        表現尚可(2

        尚待加強(1


        能力指標

        能力等次敘述





        能力指標






        能力指標






        能力指標












        請說明【實作任務】為何能有效評量及證成【學習目標】




        請說明學生在【實作任務】如何思考及探索【主要問題】




        根據【階段一】的預期結果,說明還需要收集哪些相關學習證據(Other Evidences


        至少3項,請列點,如:上課舉手發言次數及內容深度、主題作業、學生學習成果檔案……等。


        請說明【學習證據(Other Evidences)】為何能有效評量及證成【學習目標】




        階段三、擬訂學習計晝

        (請參閱要點「九、執行重點說明【階段三】」之說明)


        數位輔助:學習計畫需應用至少一項數位工具,以促進教學效果


        工具1

        名稱


        說明應用效果



        工具2

        名稱


        說明應用效果



        請將WHERETO原則分別納入(可重複)下列【教師教學活動】及【學生學習活動】設計

        學習計畫需融入階段【二】之【實作任務】及【相關學習證據之評量方式】,並請用紅字標註


        教師教學活動

        勾選所屬WHERETO項目


        授課前


        WH ERETO


        授課


        WH ER ETO


        授課後


        WH ER ETO


        學生學習活動

        勾選所屬WHERETO項目


        授課前


        WH ER ETO


        授課


        WH ER ETO


        授課後


        WH ER ETO


        申請

        確認

        計畫檢核

        我已確認本計畫執行要點與相關規範。

        在計畫實行,我會在「課程大綱」及「課堂」向學生說明計畫實行資訊(如:Rubrics)。

        我已了解本計畫執行要點與相關規範(如結案報告內容),並已有實際導入之準備。

        我已了解本計畫需執行兩次不同任務設計,並會於成果報告中呈現其差異與關聯。

        本計畫屬於我的教學成果,申請書及成果報告皆由我親自構思與撰寫。

        延伸規劃

        是否想用此計畫申請「教學實踐研究」計畫?

        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官網: https:/tpr.moe.edu.tw/index

        教師簽章

        114年       月       日 

        附件二、逆向設計之任務導向教學」結案報告(請於114116日前繳交)

        一、基本資料

        課程名稱


        教師姓名


        二、逆向設計之任務導向教學三階段設計
        實作任務審核點:兩次任務應具差異性,不得為相同之主題內容,惟目標可呈承接關係。

        第一次教學設計

        授課單元主題


        實行日期

        114年 月 日

        114年 月 日

        階段一、確定學習目標

        請訂定單元【學習目標】(至少3項)

        (請參閱要點「九、執行重點說明【階段一】」之說明)


        請設定【主要問題】(Essential questions)(至少3項)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應該持續思考哪些問題,以強化理解及探索動機。


        請列述預期的【理解事項】(Essential questions)(至少3項)
        在學習過程中,預期學生能理解哪些基於實用情境中的知識內容。


        階段二、確定適當的評量證據

        GRASPS編輯實作任務(Tasks

        (請參閱要點「九、執行重點說明【階段二】」之說明)

        Goal
        (目標)

        希望學習者在實作任務成果上能達成學習目標, 或解決問題與挑戰,或克服障礙。

        Role
        (角色)

        學習者在實作任務中扮演的角色。

        Audience
        (觀眾)

        實作任務中的互動對象或利害關係者。

        Situation
        (情境)

        實作任務的情境與環境。

        Performance(表現)

        學習者在經歷實作任務後所產出的成果。

        Standards(標準)

        評量學習者實作任務成效的標準(Rubrics

              1. 請依據以下資料設計一份Rubrics,用以檢視學生學習成效。亦可同時提供學生進行同儕互評使用。

          1. 各領域常用Rubrics

          http://newdoc.nccu.edu.tw/coursemap/5735734a-fad9-4e18-aa6a-b94bd941f130.pdf

              1. Rubrics的用途及用法(56:26處)

              https://cdtl.video.nchu.edu.tw/media/2407#note-tabs-note

              1. 請將Rubrics預計測量的能力指標,以黑體字填入下方表格,如不敷使用可自行增加欄位(至少4*4)。

              Rubrics預計著重評量學生的能力為何?Rubrics設計表


              表現優良(4

              表現良好(3

              表現尚可(2

              尚待加強(1

              能力指標

              能力等次敘述




              能力指標





              能力指標





              能力指標










              請說明【實作任務】為何能有效評量及證成【學習目標】


              請說明學生在【實作任務】如何思考及探索【主要問題】


              根據【階段一】的預期結果,說明還需要收集哪些相關學習證據(Other Evidences

              至少3項,請列點,如:上課舉手發言次數及內容深度、主題作業、學生學習成果檔案……等。

              請說明【學習證據(Other Evidences)】為何能有效評量及證成【學習目標】


              階段三、擬訂學習計晝

              請參閱要點「九、執行重點說明【階段三】」之說明

              數位輔助:學習計畫需應用至少一項數位工具,以促進教學效果

              工具1

              名稱


              說明應用效果


              工具2

              名稱


              說明應用效果


              請將WHERETO原則分別納入(可重複)下列【教師教學活動】及【學生學習活動】設計

              學習計畫需融入階段【二】之【實作任務】及【相關學習證據之評量方式】,並請用紅字標註

              教師教學活動

              勾選所屬WHERETO項目

              授課前


              WH ER ETO

              授課


              WH ER ETO

              授課後


              WH ER ETO

              學生學習活動

              勾選所屬WHERETO項目

              授課前


              WH ER ETO

              授課


              WH ER ETO

              授課後


              WH ER ETO

              第二次教學設計

              授課單元主題


              實行日期

              114年 月 日

              114年 月 日

              階段一、確定學習目標

              請訂定單元【學習目標】(至少3項)

              (請參閱要點「九、執行重點說明【階段一】」之說明)


              請設定【主要問題】(Essential questions)(至少3項)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應該持續思考哪些問題,以強化理解及探索動機。


              請列述預期的【理解事項】(Essential questions)(至少3項)
              在學習過程中,預期學生能理解哪些基於實用情境中的知識內容。


              階段二、確定適當的評量證據

              GRASPS編輯實作任務(Tasks

              (請參閱要點「九、執行重點說明【階段二】」之說明)

              Goal
              (目標)

              希望學習者在實作任務成果上能達成學習目標, 或解決問題與挑戰,或克服障礙。

              Role
              (角色)

              學習者在實作任務中扮演的角色。

              Audience
              (觀眾)

              實作任務中的互動對象或利害關係者。

              Situation
              (情境)

              實作任務的情境與環境。

              Performance(表現)

              學習者在經歷實作任務後所產出的成果。

              Standards(標準)

              評量學習者實作任務成效的標準(Rubrics

                    1. 請依據以下資料設計一份Rubrics,用以檢視學生學習成效。亦可同時提供學生進行同儕互評使用。

                1. 各領域常用Rubrics

                http://newdoc.nccu.edu.tw/coursemap/5735734a-fad9-4e18-aa6a-b94bd941f130.pdf

                    1. Rubrics的用途及用法(56:26處)

                    https://cdtl.video.nchu.edu.tw/media/2407#note-tabs-note

                    1. 請將Rubrics預計測量的能力指標,以黑體字填入下方表格,如不敷使用可自行增加欄位(至少4*4)。

                    Rubrics預計著重評量學生的能力為何?Rubrics設計表


                    表現優良(4

                    表現良好(3

                    表現尚可(2

                    尚待加強(1

                    能力指標

                    能力等次敘述




                    能力指標





                    能力指標





                    能力指標










                    請說明【實作任務】為何能有效評量及證成【學習目標】


                    請說明學生在【實作任務】如何思考及探索【主要問題】


                    根據【階段一】的預期結果,說明還需要收集哪些相關學習證據(Other Evidences

                    至少3項,請列點,如:上課舉手發言次數及內容深度、主題作業、學生學習成果檔案……等。

                    請說明【學習證據(Other Evidences)】為何能有效評量及證成【學習目標】


                    階段三、擬訂學習計晝

                    請參閱要點「九、執行重點說明【階段三】」之說明

                    數位輔助:學習計畫需應用至少一項數位工具,以促進教學效果

                    工具1

                    名稱


                    說明應用效果


                    工具2

                    名稱


                    說明應用效果


                    請將WHERETO原則分別納入(可重複)下列【教師教學活動】及【學生學習活動】設計

                    學習計畫需融入階段【二】之【實作任務】及【相關學習證據之評量方式】,並請用紅字標註

                    教師教學活動

                    勾選所屬WHERETO項目

                    授課前


                    WH ER ETO

                    授課


                    WH ER ETO

                    授課後


                    WH ER ETO

                    學生學習活動

                    勾選所屬WHERETO項目

                    授課前


                    WH ER ETO

                    授課


                    WH ER ETO

                    授課後


                    WH ER ETO

                    三、各階段重點執行成效


                    GRASPS實作任務(TasksX WHERETO學習計畫 (Learning Plan


                    1. 請分次說明【實作任務】達成【學習目標】之整體情形

                    2. 請分次【舉例】,針對所設定的學習目標其中之一,說明實作任務實際促進成效之情形。


                    1

                    A



                    B



                    2

                    A



                    B



                    請分次【舉例】說明【Rubrics】是否有效評量您設定的【學習目標】
                    (若【是】,請說明達成情形;若【否】,請說明可能原因及對應解決方法)


                    1



                    2



                    請分次【舉例】說明學生是否有達到您設定的Rubrics指標能力(擇一指標說明即可)

                    (若【是】,請說明達成情形;若【否】,請說明可能原因及對應解決方法)


                    1



                    2



                    請擇一所設定的【主要問題】,以【具體案例】說明在【實作任務】或【學習計畫】中實踐過程,並說明實際產出成效為何。


                    1



                    2



                    在【實作任務】或【學習計畫】實行過程,

                    請擇一所設定的【預期的理解事項】,以【具體案例】分次說明學生達成情形。


                    1



                    2



                    在【實作任務】或【學習計畫】實行過程,

                    請以【具體案例】分次說明【相關學習證據之收集方式】導入過程及成效。


                    1



                    2



                    請分次【舉例】說明【學習計畫】中所應用的數位輔助工具,學生在應用過程的成效如何


                    1



                    2



                    請提供實況照片至少2張及其內容簡述,呈現【2次實作任務】課堂實況


                    1次實作任務課堂實況。

                    導入照片至少1張但不限,可自行分割欄位搭配說明。


                    照片說明(至少20字,請具體說明情境)


                    2次實作任務課堂實況。

                    導入照片至少1張但不限,可自行分割欄位搭配說明。


                    照片說明(至少20字,請具體說明情境)


                    請提供學生成果內容照片或截圖(至少2件),呈現【2次實作任務】之任務結果


                    若為照片、截圖,請於此欄位呈現;

                    若為文字成果報告,請填寫「於附件中呈現」,填寫下方說明後隨信寄送文字成果報告。


                    說明(至少20字,請具體說明學生實作任務成果內容)


                    四、計畫整體回饋

                    請說明導入本計畫教學設計前後,學生學習狀況/成效之變化

                    此題即在呈現【計畫導入】之【前後】,【逆向設計之任務導向教學】如何影嚮學生學習歷程之變化,如學習態度、學習成效、同儕共學情況等,請再依此進一步說明【前後變化】,同時說明如何(用什麼方法)了解及確認其變化?

                    應用【逆向設計之任務導向教學】後,是否解決了【申請表】上設定的教學現場問題?

                    若【是】請說明解決後概況 ; 若【否】請說明為什麼

                    執行後,是否持續以【逆向設計之任務導向教學】優化後續課程教學?

                    若【是】請說明預計如何優化? 若【否】請說明其他優化方式?

                    執行後,未來是否想用【逆向設計之任務導向教學】模式申請「教學實踐研究」計畫?

                    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官網:https://tpr.moe.edu.tw/index
                    若有意願,請說明作法及所需支援;若無,請說明原因。

                    五、計畫滿意度調查

                    1

                    本計畫設定的教學模式,有助於提升教學成效

                    非常同意同意適可不同意非常不同意

                    2

                    我願意推薦其他教師一起來參與本計畫

                    非常同意同意適可不同意非常不同意

                    3

                    目前已能有效應用本計畫相關教學設計

                    非常同意同意適可不同意非常不同意

                    對本計畫執行要點之建議



                    24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