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北科技大學-高教深耕計畫
113-1「探究式教學」課堂導入計畫執行要點
(主題研習模組版)
執行期程:113學年度第1學期
申請資格
參與【探究式教學】進階研習模組之教師(需先完成教材瀏覽「影音/文章」及作業)計畫時程
收件截止:113年10月09日(三)止,逾時不候。
核定通知:113年10月18日(五)前,核定後即可執行。
核銷截止:113年11月15日(五)止,逾時不候;如未用畢將全數收回。
結案繳交:114年01月17日(五)前。
課程條件限制
適用課程:本校於學期間開設之大學部所有課程。
修課人數:至少15人
導入課程:導入之課程不宜再申請教資中心其他教學獎勵計畫(唯即時反饋系統導入教學、開放教科書導入課堂等2計畫不在此限)。
計畫獎勵項目(獎勵以1次為限)
經常經費補助:6,000元
教學彈薪計點:1 ~ 2點【教學彈性薪資相關資訊詳見網站連結】
導入課程須達成項目 | 教學彈性薪資採計點數 | |
1點 | 2點 | |
學生回饋問卷之學習滿意度 | 80% | 85% |
教學評量 | 4分 | 4.2分 |
學生學習回饋問卷填答率達修課人數之80% | ||
至少導入課堂3次(1次2堂課),且每次皆開放觀課。 | ||
如期繳交結案報告,且內容符合結案需求。 |
執行說明
課前實施說明:須於計畫執行前【向學生說明】施行方式及評分標準。
實行次數:至少實行2次,一次至少2週,1週至少2節。
教學設計:請填寫【附件一】並根據課程屬性及探究式教學重點設計課程教案。
開放觀課:開放每次導入之課堂,提供其他教師觀課,如課後有議課邀約也請不吝分享。
計畫優化機制
課堂觀摩及記錄:教資中心將派員至教學現場觀課及記錄,作為計畫優化依據。
經驗共享會議:於學期中,邀集參與計畫之教師分享執行現況,並了解相關需求。
申請方式
請填寫完成申請書(附件一),將電子檔以email寄送至方案窗口。
申請後,於10個工作天內,教資中心會以 e-mail 通知審核結果。
審核說明
由教資中心「教學專案小組」(由教師及行政人員組成)進行課程申請案之審核。經費使用規範
須依據「教育部補助及委辦計畫經費編列基準表」,於113年11月15日(五)前完成所有113-1期發票/收據之經費核銷。逾期未核銷的經費將自動取消補助。
經費申請需透過「會計預作系統」填報資料及列印表單,經過相關人員蓋章後,再送至教務處教學資源中心。
結案工作
學生學習回饋問卷:於學期結束前,實施「學生學習滿意度問卷」(問卷內容由教資中心提供),「問卷填答率」需達修課人數80% 以上。
成果報告:讓依「附件二」格式填寫。
成果審核:由教資中心「教學專案小組」審核,若內容及格式不符,再煩請參與教師補述或修訂。
結案繳交期限:方案執行完後即可繳交;最晚於114年1月17日(五)完成。
結案資料繳交方式:以e-mail形式寄至本計畫窗口。
計畫成果應用
本計畫相關資料(申請書、過程記錄、教材、結案報告)將納入高教深耕計畫成果,並將「公開」呈現於網站、校刊、海報或其他展示環境,以擴散計畫效益。
本方案補助之教師須配合教資中心辦理之「創新教學成果分享會」活動,進行經驗分享及成果展示。
聯繫窗口:教資中心-葉小姐,分機1186-mail:[email protected]
附件一、主題研習模組-進階-探究式教學課堂導入申請表
教師資料 | |||||||||||||
姓 名 | 電子郵件 | ||||||||||||
導入課程基本資料 | |||||||||||||
課程名稱 | 課 號 | 上課時間 | 星期_______;第節 | ||||||||||
必/選修 | ☐必修☐選修 | 修課人數 | 人 | 上課教室 | |||||||||
導入動機 | 請說明您應用「探究式教學」欲解決的教學現場問題為何? | ||||||||||||
【第1次】教案設計(至少導入2週,1週至少2節) | |||||||||||||
實行日期 | 第1週 | 年 月 日 | 第2週 | 年 月 日 | |||||||||
課程目標 | 說明此期程進度的課程教學目標為何? | ||||||||||||
問題設計 | 說明根據課程目標所設計真實情境為基礎的問題框架 | ||||||||||||
說明如何依上述問題框架,引導學生發掘問題。 | |||||||||||||
先備知識 | 承上題,請列出學生在探究上述↑問題前,須具備的專業知識、概念或技能有哪些。
| ||||||||||||
成果設定 | 請預設並列舉學生於探究後,會獲得哪些知識、概念或技能。
| ||||||||||||
課程分組 | 請說明分組原則及用意。 | ||||||||||||
修課人數: 人,預計分為 組。 | |||||||||||||
學習導引 | 請說明您如何引導學生進行資料蒐集、自主學習(至少300字) | ||||||||||||
課堂討論 | 請說明您用什麼策略引導學生課堂討論(至少300字) | ||||||||||||
小組成果 | 請說明您如何進行學生小組成果報告 | ||||||||||||
評量設定 請根據學習目標設計一份 Rubrics,以檢視學生的學習成效及評量解決問題能力。 | |||||||||||||
請將 Rubrics 預計測量的能力指標填入下方表格,可視需求增加欄位(至少4*4)。 | |||||||||||||
- | 表現優良 (4) | 表現良好 (3) | 表現尚可 (2) | 尚待加強 (1) | |||||||||
能力指標 | 能力等次敘述 | ||||||||||||
能力指標 | |||||||||||||
能力指標 | |||||||||||||
能力指標 | |||||||||||||
………. | |||||||||||||
學生小組自評 | 請說明您預計如何引導學生進行小組Rubrics自評 | ||||||||||||
學生小組同儕互評 | 請說明您預計如何引導學生進行小組Rubrics同儕互評 | ||||||||||||
教師評量 | 請說明您預計如何應用Rubrics 進行學生評量 | ||||||||||||
學生探究報告 | 格式由老師自訂,並於結案時繳交3份學生報告 |
【第2次】教案設計(至少導入2週,1週至少2節) | ||||||||||
實行日期 | 第1週 | 年 月 日 | 第2週 | 年 月 日 | ||||||
課程目標 | 說明此期程進度的課程教學目標為何? | |||||||||
問題設計 | 說明根據課程目標所設計真實情境為基礎的問題框架 | |||||||||
說明如何依上述問題框架,引導學生發掘問題。 | ||||||||||
先備知識 | 承上題,請列出學生在探究上述↑問題前,須具備的專業知識、概念或技能有哪些。
| |||||||||
成果設定 | 請預設並列舉學生於探究後,會獲得哪些知識、概念或技能。
| |||||||||
課程分組 | 請說明分組原則及用意。 | |||||||||
修課人數: 人,預計分為 組。 | ||||||||||
學習導引 | 請說明您如何引導學生進行資料蒐集、自主學習(至少300字) | |||||||||
課堂討論 | 請說明您用什麼策略引導學生課堂討論(至少300字) | |||||||||
小組成果 | 請說明您如何進行學生小組成果報告 | |||||||||
評量設定 請根據學習目標設計一份 Rubrics,以檢視學生的學習成效及評量解決問題能力。 | ||||||||||
請將 Rubrics 預計測量的能力指標填入下方表格,可視需求增加欄位(至少4*4)。 | ||||||||||
- | 表現優良 (4) | 表現良好 (3) | 表現尚可 (2) | 尚待加強 (1) | ||||||
能力指標 | 能力等次敘述 | |||||||||
能力指標 | ||||||||||
能力指標 | ||||||||||
能力指標 | ||||||||||
………. | ||||||||||
學生小組自評 | 請說明您預計如何引導學生進行小組Rubrics自評 | |||||||||
學生小組同儕互評 | 請說明您預計如何引導學生進行小組Rubrics同儕互評 | |||||||||
教師評量 | 請說明您預計如何應用Rubrics 進行學生評量 | |||||||||
學生探究報告 | 格式由老師自訂,並於結案時繳交3份學生報告 | |||||||||
申請確認 | ||||||||||
申請教師簽章 | 已確認執行要點與相關規範 年 月 日 |
附件二、探究式教學進階課程作業成果
基本資料 | |||||||
教師姓名 | 課程名稱 | ||||||
執行自評(請於打勾) | |||||||
1 | 於計畫實施前向學生說明施行方式及評分標準 | ☐是 | |||||
2 | 以Rubrics評量指標檢視學生的探究情況及學習成效。 | ☐是 | |||||
3 | 適時檢核學生發表內容之正確性、或補充遺漏重點、延伸相關議題。 | ☐是 | |||||
4 | 於最後一次課程施行時,進行學生學習回饋問卷調查。 | ☐是 | |||||
執行成果 | |||||||
學生成果 | 1.請繳交3份學生探究成果 與成果報告一併寄送至:[email protected] | ||||||
2.請描述您針對三份成果給予學生哪些回饋。 | |||||||
第一份 | |||||||
第二份 | |||||||
第三份 | |||||||
整體回饋 | |||||||
執行成效 | 請至少提供照片1張及其內容簡述(呈現「課堂互動討論」實況) | ||||||
照片 | |||||||
圖片說明 | |||||||
請說明「探究式教學」執行前後,學生學習狀況或成效之變化。 | |||||||
(至少150字) | |||||||
應用「探究式教學」模式後,是否解決了【申請表】上
設定的教學現場問題? | |||||||
若【是】請說明解決後概況 ; 若【否】請說明為什麼?(至少150字) | |||||||
執行後,未來是否想繼續以「探究式教學」優化後續課程教學? | |||||||
若【是】請說明預計如何優化? 若【否】請說明其他優化方式?(至少150字) | |||||||
您覺得使用Rubrics評量指標的成效如何?未來會想繼續使用此評量方式嗎?為什麼? | |||||||
(至少150字) | |||||||
計畫延伸 | 未來會想利用探究式教學申請「教學實踐研究」計畫嗎? 若有意願,請說明作法及所需支援;若無,請說明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