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3年公務人員高等考試三級考試試題
※注意:禁止使用電子計算器。
不必抄題,作答時請將試題題號及答案依照順序寫在試卷上,於本試題上作答者,不予計分。
本科目除專門名詞或數理公式外,應使用本國文字作答。
代號:
頁次:
-
一、log N = a−bM 這個公式,是用來量化地震規模與數量的重要關係式,其
中,N為某單位時間內規模「大於」某範圍內的地震發生次數,a代表
特定區域內地震發生頻率之高低,而 b代表此特定區域內大地震與小地
震發生機率之相關性,請畫出這個關係式、說明 magnitude of
completeness(Mc)是什麼?說明 a和b值可能與什麼物理特性有關?
(20 分)
二、Preliminary Reference Earth Model(簡稱 PREM),為平均波速隨深度變
化的地球模型,是由 Dziewonski and Anderson 兩人在 1981 年所提出,
採用的資料包含天文、大地測量、500 筆體波資料和 1000 筆地球自由震
盪和長週期表面波的資料,由於資料量豐富、計算方式嚴謹周延,是至
今仍廣為採用的地球內部模型。這個模型包含了深度、密度、P和S波
速度(Vp& Vs)、體積模數()和剪切模數()的資訊。請說明體
積模數()和剪切模數()的意義,以及他們與 P和S波速度的關係。
由地函進入地核時,為什麼密度高 P波速度反而變低了?請利用和
在地球內部不同深度的表現來說明。(30 分)
三、以下的量表,目的為何?其背後的物理意義又為何?(20 分)
 

代號:
頁次:
-
四、何謂大地水準面?請畫出其與參考橢球面的差異並說明之。下圖是「全
球水準面高」之分布圖,等高線數字代表和參考橢球體的高度差距(公
尺為單位),比參考橢球體高為正,反之為負。請觀察此圖,描述你看到
的特徵並提出合理推論。(3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