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3年公務人員高等考試三級考試試題
※注意:可以使用電子計算器。
不必抄題,作答時請將試題題號及答案依照順序寫在試卷上,於本試題上作答者,不予計分。
本科目除專門名詞或數理公式外,應使用本國文字作答。
代號:
頁次:
-
一、目前交通部中央氣象署地震觀測網之測站地震儀的解析度皆為 24 位元,
請說明 24 位元相當於多少動態範圍(dynamic range)?什麼是動態範
圍?其單位為何?請列出計算過程。(20 分)
二、在彈性波運動方程式中,P波及 S波分別具有散度(divergence)及旋度
(curl)兩個向量運算子(operator),請說明此散度及旋度在 P波及 S波
傳遞過程特性之物理意義。(20 分)
三、大地震發生時,通常出現地震震波方向性效應(directivity effects),請說
明什麼是地震震波方向性效應?它對地震災害有何含義?此效應是如
何產生?(20 分)
四、地震活動的型態大致可分為主震-餘震序列(main-shock-aftershock
sequence)、前震-主震-餘震序列(foreshock-main-shock-aftershock
sequence)、及群震(swarm),請分別說明其地震活動特性。不同地震活
動型態形成的原因可能為何?(20 分)
五、請針對下列三個地震:1999 年9月21 日ML7.3 南投集集地震(深度
8公里)、2006 年12 月26 日ML7.0 恆春外海雙主震(兩個地震規模
皆為 7.0,深度 44 及50 公里)及2016 年2月6日ML6.6 高雄美濃地
震(深度 14.6 公里),分別說明可能造成此地震之斷層或構造。(2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