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2
年公務人員高等考試三級考試試題 代號:36340
類 科: 地震測報
科 目: 觀測地震學
考試時間: 2小時 座號:
※注意:
禁止使用電子計算器。
不必抄題,作答時請將試題題號及答案依照順序寫在試卷上,於本試題上作答者,不予計分。
全一頁
一、地震定位是一個逆推的過程,一般常使用水平層狀速度模型,但是地下的震波速度
構造有側向變化,有些區域震波速度快,有些區域震波速度慢,因此,使用層狀速
度模型從事地震定位,定出來的位置,會與真實的震源有偏移,請問定出來的位置,
會往震波速度慢或震波速度快的區域偏移?其原因為何?有那些地震定位方法可以
降低這種效應,其原理為何?(20 分)
二、使用 P波初動及全波形地震矩張量逆推(Centroid Moment Tensor inversion, CMT)決
定震源機制,兩者的結果偶有不同,請問結果不同在物理上的可能原因為何?一般在
小地震或是大地震比較容易出現呢?請解釋其原因。(20 分)
三、下圖所示為 P波之走時曲線圖(實線所示),假設地震發生於地表,橫軸是震央距
離(單位:公里),縱軸為 P波之走時(單位:秒),如果主要的震波速度變化在
地殼與地函交界,請問地殼及地函的震波速度各為多少?地殼的厚度又是多少?就
你所得的結果推測,此為海洋板塊或是大陸板塊,其地殼及地函的震波速度合理嗎?
(提示: 4.12 ≅)(20 分)
0 102030405060708090100
Epicentral Distance
km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P-w ave Travel Tim e ( sec onds)
四、何謂 Pn 波?臺灣地區那些區域可以看到 Pn 波,那些區域不容易,為什麼?(20 分)
五、地震觀測方法常被用來監測火山之噴發,請問地震觀測方法是如何監測?其原理又
為何?(20 分)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0
P-wave Travel Time (seconds)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Epicentral Distance (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