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與小康〉討論學習單
段一
Q1:孔子「嘆魯」,嘆的是什麼?
段二
Q2:孔子嚮往的是什麼時代?
Q3:子曰:「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試分析孔子隱含的情緒?
Q4:請於文中尋找相關訊息,完成下列表格:
類別 | 大同之治 | ||
時代 | |||
政治 | 君位 | ||
內政 | |||
外交 | |||
社會 | 倫常 | ||
制度 | |||
福利 | |||
經濟 | |||
治安 | |||
總論 | 以為出發點,以治民,不須制定制度和禮法來約束人民 |
Q5:牛刀小試——請試著回答下列問題:
1、「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之「推己及人」的意旨,與下列何者最為遙遠:(A)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B)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 (C)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D)人人皆尊其親,皆愛其子。
2、下列敘述何者與「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的境界相同? (A)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陶淵明桃花源記) (B)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孟子公孫丑上) (C)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飢色,野有餓莩(孟子梁惠王上) (D)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論語公冶長)。
Q6:大同社會為何能「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外戶而不閉」?
段三
Q7:請於文中尋找相關訊息,完成下列表格:
類別 | 小康之治 | ||
時代 | |||
政治 | 君位 | ||
內政 | |||
外交 | |||
社會 | 倫常 | ||
制度 | |||
經濟 | |||
治安 | |||
總論 | 以為出發點,以作為治國的綱紀 |
Q8:為何「小康之治」須以「城郭溝池為固」?須以「禮義」治國?
Q9:為何「小康之治」以禮義治國,卻發生「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的情況?
Q10:文中「六君子」指的是誰?
Q11:六君子推行「小康之治」的態度是?
Q12:六君子推行「小康之治」的具體作為是?
Q13:「小康之治」時,若執政者不能依禮義施政,將會有什麼下場?
綜合
Q14:言偃問孔子:「夫子何嘆?」孔子並未直接回答,反而闡述大同與小康之治的內涵,孔子可能有什麼用意?
Q15:儒家重「禮樂之教」,以禮治國應為孔子所望;但孔子又認為「小康之治」不比「大同之治」,你認為這兩者間是否有矛盾?為什麼?
Q16:「男有分,女有歸。」語譯為:「使男子都有職業,女子都有歸宿。」這樣的解釋在現代社會可能不再適用。你認為該如何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