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脊軒志》:修葺書房 寄情物我 抒懷往昔 蘊藉深情

格式
docx
大小
1.43 MB
頁數
21
上傳者
Vicki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17-06-27,离现在 8 119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項脊軒志〉學習單

臺南女中王玉屏

壹、課文文意

此學習單段落分配方式,以翰林版高中國文第一冊第五課為主


第一段

1.〈項脊軒志〉第一段說明「項脊軒」修葺前後不同的景況。請在閱讀第一段之後,為以下表格填入適當的答案。

項目


原文說明

總結


原文說明

總結

空間

修葺前

室僅方丈,可容一人居

修葺後



屋齡

舊南閤子。百年老屋



屋況

遮蔽

塵泥滲漉,雨澤下注

漏水

稍為修葺,使不上漏

不再漏水

採光

北向,不能得日,日過午已昏

昏暗

洞然

前闢四窗,垣牆周庭,以當南日

昏暗

洞然

戶外環境



雜植蘭、桂、竹、木於庭

增勝


2.作者於庭院所栽種的蘭、桂、竹,在古典詩詞中常有哪些象徵意義?請由下表的例證中找尋答案,並推論作者栽種這些植物的目的。

植物

象徵

例證

謙和踏實、不爭虛華的高潔品德

婀娜花姿碧葉長,風來難隱谷中香。不因紉取堪為佩,縱使無人亦自芳(康熙詠幽蘭

譯文:蘭花的姿容婀娜,葉子碧綠修長,風吹過來,就算身處幽谷裡也難掩其香味。不因為被人摘取,就甘心作為配飾,因為它的價值不是由此衡量的,因此就算無人欣賞,它仍獨自散發馨香。

不畏外在形勢、意志堅定的高潔品德

彈壓西風擅眾芳,十分秋色為伊忙。一枝淡貯書窗下,人與花心各自香。(朱淑真木犀

譯文:桂花可以抵制西風的侵襲,勝過眾多花朵,這滿開的秋天風情,是為了誰而忙碌呢?摘下一枝花兒,輕輕把它放在書窗底下,我的心和花的心,各自散發著淡淡的芳香。

堅定不屈的氣節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鄭板橋竹石

譯文:竹子緊緊咬住青山,絲毫不肯放鬆,仔細一看,原來它的根深深扎在山岩之中。不論是怎樣的磨折打擊,竹子還是保持著堅定的姿態,任憑狂風從東西南北哪個方向吹來,也不曾改變。

推論作者栽種的目的:自我期許即使在困阨的環境,亦要修煉品德、堅持志向


3.作者在修葺後的書房內的生活或觀察,其展現的心境為何?請在下表找出適當的答案。

分類

行為或景象

心境

人文

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

債務纏身,坐困愁城

百無聊賴,發呆冥想

動靜自得,悠然自在

自然

庭階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牆,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

煩躁不安

恬靜閒適

志得意滿

總結

強調書房修葺後環境的美好、讀書的歡樂


4.析數:在一定的語言的環境中,利用加減乘除的四則運算方法,把一個大的數字拆成幾個小數字,可以使語意含蓄,風趣生動。

1)相乘:三五之夜(15日月圓)、阿舒已二八(16),懶惰故無匹

2)分數:蓋予所至,比好遊者不能十一(十分之一)、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十分之八、九)

【大考試題】

中國語文在表達數量時,為了修辭、音韻、節奏等需要,往往不直接道出,而使用拆數相乘的手法,如「五五之喪」,指守二十五個月的喪期,意即三年之喪。下列敘述,使用這種數量表示法的選項是: 

A)蓋予所至,比好遊者尚不能「十一」 

B)「三五」之夜,明月半牆,桂影斑駁 

C)年時「二八」新紅臉,宜笑宜歌羞更斂 

D)讀書一事,也必須有「一二」知己為伴,時常大家討論,纔能進益 

E)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89學測)

答:BC

解析:

A)十分之一。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B)三乘五等於十五,指農曆每月十五日。歸有光項脊軒志 (C)二乘八等於十六,指十六歲。語譯:芳齡十六的佳人畫上新妝,笑著、開懷唱歌都好看,含羞斂首更顯嬌媚動人。樂府詩集東飛伯勞歌 (D)一或是二,指一個人或兩個人 (E)實數,指五、六個人,六、七個人。論語先進


第二、三段

1.首段為環境修繕之喜的描寫,第二段則轉入家庭瑣事之悲,由喜至悲呈現極大的反差,作者以哪些句子作為銜接的橋段,使文意連貫而流暢?請寫出原文。在二、三段中,「悲」的事件有哪三件?

:

1)「然余居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具有承上啟下的效用。喜中有悲,悲中有喜,人生況味原來如此。

2)叔伯分家,家道中落。追憶亡母。追憶亡祖母。


2.在家庭的空間上,文中看出了何種改變?代表的意涵為何?請在下列表格填入適當的答案。

意涵

總結

庭中通南北為一

內外多置小門牆

家族各立門戶

叔伯分家,彼此隔閡日深

庭中始為籬

已為牆

家族日益疏離


3.「東犬西吠,客踰庖而宴,雞棲於廳」這幾句描寫什麼境況?請根據下列表格,填入適當的答案。

原文

表面解釋

意涵

總結

東犬西吠

自家的狗不認自家的人

家族的生疏

整體描寫伯叔父分家後,大家族(衰敗破落,形同陌路)的困窘處境


客踰庖而宴,雞棲於廳

屋子格局遭破壞,凌亂無章

詩禮之家的客人,得越過其他人家的廚房赴宴,即使無傷大雅,也失了家族體面,除了顯現房子格局凌亂之外,亦顯現家族(向心力、運勢日漸走下坡

【大考試題】

文學作品中「空間」的安排,常具有特別的意義。下列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項脊軒志藉由庭中原本相通,日後卻設籬、築牆、東犬西吠的重重改變,顯示親

族隔閡日深 

B)桃花源記中漁人經過狹窄的山洞才進入桃花源,作者即用此一山洞區隔現實世界

與理想世界 

C)始得西山宴遊記以西山居高臨下,不與培塿為類的地勢,暗喻國君剛愎自用,放

逐賢臣 

D)岳陽樓記藉由晴天、雨天兩種不同面貌的洞庭湖,比喻仁人有「居廟堂之高,則

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兩種心態 

E)與元微之書「憶昔封書與君夜,金鑾殿後欲明天。今夜封書在何處?廬山庵裡曉

燈前」,藉由金鑾殿後、廬山庵裡的空間變化顯示遭逢貶謫。(90學測)

答:ABE

解析:

C)以西山居高臨下,不與培塿為類,暗喻孤芳自賞、不隨波逐流,以及恥與小人為伍的高潔人品 (D)藉由晴天、雨天兩種不同面貌的洞庭湖,寫遷客騷人晴喜、雨悲的兩種心態。


4.文中經由老嫗之口,追述了兩件在項脊軒中與作者亡母有關的事件,試推敲作者聽聞後的感受並總結其對母親的情感,在下列表格中,填入適當的答案。

事件

情感意涵

總結

某所,而母立於茲

地方沒有變,此時母親卻已不在人世,景物依舊,人事已非→所以徒留哀傷)之感

展現人子的對母親的何種情感?

西河之痛

孺慕之思

鼓盆之戚

註:《莊子‧至樂》:「莊子妻死,惠子吊之,莊子則方箕踞鼓盆而歌。」「鼓盆之戚」意指「妻子過世」。

嫗又曰:「汝姊在吾懷,呱呱而泣;娘以指扣門扉曰:『兒寒乎?欲食乎?』吾從板外相為應答

對話中呈現身為人母的(憂心焦急)之情,慈母形象躍然紙上。如今只能追念亡母,怎不令人哀痛?


5.第二段文末提及「余泣」、「嫗亦泣」,都是情不自禁而展現的哀傷,「余泣」蘊含作者哀傷的原因,「嫗亦泣」亦暗示了對作者母親形象的刻畫。請根據表格提示,在空格裡填入適當的答案。

原文

原因

情感意涵

語未畢,余泣

因為(老嫗轉述作者母親的瑣事

進一步推論

兩件瑣事均為作者姊姊尚在襁褓中所發生的事,作者如今只能藉老嫗之口得知,更增傷感

為人子對追念亡母時情感的自然流露

嫗亦泣

文中未言明,但可推論:

因為老嫗憶及女主人在世對下人的溫厚慈愛

進一步補充

歸有光另有〈先妣事略〉一文,提及:「遇童僕有恩,雖至箠楚,皆不忍有後言。」(譯文:待傭人有恩惠,傭僕雖然被責打了,背後也不忍心責怪她。

可知:歸母對待下人必定(仁厚

充滿對已逝女主人的感恩與思念

總結:撫今追思,不止作者因孺慕之思而哭泣,老嫗亦因思念感懷而落淚。


6.作者在第三段寫了三次祖母的對話,其代表的情感意涵為何?並由此三次對話,總結祖母的形象。請根據下列表格,填入適當的答案。

對話

情感意涵

祖母形象

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

看似責備,實為關心,看著專心苦讀的孫子,祖母內心實則飽含欣慰

1.展現祖母對孫子的(愛護、關懷及期許)之情

2.展現身為大家族家長,對於家族是否能重振家業,長久以來既憂慮又期盼。

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

對孫子指日可待的成功充滿期待,期待孫子能光耀門楣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此以朝,他日汝當用之。

以先祖上朝的笏板交給孫子,期待並自信孫子必能繼承祖先衣缽,重振家業

【大考試題】

下列引文,在言談中表現出斥責對方語氣的選項是: 

A)大母過余曰:「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 

B)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於予與何誅!」 

C)燭之武對秦伯:「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

!」 

D)孟子對齊宣王:「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紂

矣,未聞弒君也!」 

E)左光斗對史可法:「庸奴!此何地也,而汝來前!國家之事,糜爛至此,老夫已矣

!汝復輕身而昧大義,天下事誰可支拄者?」(100指考)

答:BE

解析:

A)關懷語氣。歸有光項脊軒志 (B)斥責語氣。語譯:宰予在白天睡覺,孔子說:「就像一塊爛木頭無法雕刻,就像用糞土抹成的牆無法粉刷,對於宰予你啊!我又有什麼好責備的!(反正無法教育你了。)」論語公冶長 (C)說理語氣、反詰語氣。語譯:越過他國以遠地為邊邑,您知道是很困難的事,為什麼要滅亡鄭國讓鄰國(晉)坐收漁利呢?鄰國增強實力,相對地,您的國力就等於被削弱了。左傳燭之武退秦師 (D)說理語氣。語譯:孟子對齊宣王說:「傷害仁的人叫作賊,傷害義的人叫作殘,殘賊的人叫作獨夫。我只聽說周武王誅殺獨夫紂,沒聽說周武王以下犯上弒君這回事。」孟子梁惠王下 (E)斥責語氣。語譯:蠢才!這是什麼地方,你竟敢前來!國家大事已敗壞成這樣,我已經完了!你還不明白為國保身的道理,那天下大事又有誰能支撐呢?方苞左忠毅公軼事


7.第二、三段中,對家族分家、憶亡母、憶祖母三事件,文中作者的情緒反應為何?為何如此?請根據下列表格,填入適當的答案。


情緒

理由

家族分家

落寞(文中雖無明顯描繪此事件情緒的字眼,但因放於「可悲」之後,故可推論得知)

身為晚輩,對家族長輩的行為無法多加批評,亦以此表達無言的抗議

憶亡母

幼年喪母,對母親的回憶只能透過別人轉述,濃厚的孺慕之思,只能化為眼淚流淌而出

憶祖母

長號

和祖母相處的畫面、祖母期待的話語歷歷在目,但祖母已逝,自己卻未有功名,無法重振衰落的家庭,完成祖母生前的願望,想到辜負祖母期許,不禁感慨悲痛而發出長號

總結

依對象或相處的時間的長短,作者面對此三件「可悲」之事,其情緒表現:落寞→泣→長號,一次比一次濃烈


【大考寫作題】

題目出處:103年大學入學考試中心 研究用試卷()

二、文章分析(占18分)

閱讀框線內的文字,說明:

(一)文中特地引用大母三次話語,分別表達出說話者的何種心情?

(二)歸有光言「然余居此(項脊軒),多可喜,亦多可悲。」請根據下引記人記事的文字,說明他對於「喜」的認定。

答案必須標明(一)(二)分列書寫。

(一)、(二)合計文長250—300字(約12—14行)。

余自束髮讀書軒中。一日,大母過余曰:「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比去, 以手闔門,自語曰:「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頃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此以朝,他日汝當用之。」瞻顧遺跡,如在昨日,令人長號不自禁。 軒東故嘗為廚,人往,從軒前過。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軒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護者。(歸有光〈項脊軒志〉)

參考答案

(一)文中引用祖母的三次話語,分別表達的情感為:

1.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作者在軒中讀書,祖母前來探望,其話語中贴切地傳達出出祖母對孫子的關切、疼爱的心情

2.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對孫子指日可待的成功充滿期待,期待孫子能光耀門楣

3.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此以朝,他日汝當用之:以先祖上朝的笏板交給孫子,期待並自信孫子必能繼承祖先衣缽,重振家業。

(二)歸有光承繼祖母盼其光宗耀祖的重責大任,故於書房內讀書時,「扃牖而居」顯示其讀書的專注,而「軒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護者」書房歷經四次大火,尚能安全保存下來,冥冥之中似有祖母、母親等祖先的庇佑,相信必能重振家族,自是「喜」事。可見歸有光對「喜」的認定,含有團結族人、保存並開創家業的心願。


第四段

此段的「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描述作者關上窗戶住在書房內,久而久之,能從腳步聲分辨出是誰。比起上文的哀傷家族疏離、懷念親人,下段的自抒懷抱,於此卻敘述此微不足道的瑣事,作者書寫的目的為何?請根據下列表格,填入適當的答案。

事件

意涵

推論

余扃牖而居

顯示歸有光讀書的(專注),與前文的讀書之趣、下一段苦讀南陽的諸葛亮呼應

身負祖母的期許,希望經由苦讀有番成就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久」字,亦表現出讀書中的小小生活樂趣,此也表現了歸有光對於家族中人的(關心、細心觀察

對比前段家族的疏離,表現其敦厚之家教,亦可見對(家族情感親密)的嚮往。


第五段

1.試根據此段內容,分析蜀清、孔明顯達前後的事跡。前文可看出身處傳統書香之家的作者,身負祖母生前重振家業的責任,而此段作者以蜀清、孔明為效法對象,顯現其自我期許為何?請在下列表格中,填入適當的答案。

人名

事跡

作者的自我期許

蜀清

昧昧于一隅,守丹穴

利甲天下,其後秦皇帝築女懷清臺

效法蜀清,(繼承家業,得到朝廷的褒獎,光耀門楣)→有守

孔明

昧昧于一隅,耕讀隴中

孔明輔佐劉玄德,使之有能力與曹操爭天下

效法孔明,(得到帝王的賞識,並能經世濟民,施展抱負)→有為

作者

區區處敗屋中


蜀清、孔明皆「先困後達」,作者期待自己(亦能有為有守,志在用世揚名


2.「余區區處敗屋中,方揚眉瞬目,謂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謂與埳井之蛙何異?」文中作者既言「揚眉瞬目,謂有奇景」,又自比為「坎井之蛙」,請連結第五段全文,闡述其心情,在下列表格,填入適當的答案。

原文

意涵

句型

推論

余區區處敗屋中,方揚眉瞬目,謂有奇景

目前沒沒無聞,未有功名,卻希望自己神采飛揚,能見奇景

直述)句

作用:簡潔有力

飽含自我期許與自信


人知之者,其謂與埳井之蛙何異?

別人一定覺得我見識淺薄,只是妄想罷了

激問)句

作用:自我解嘲

外人不懂,嘲笑也是常態


結論:即使當下的我身處在這狹小而破舊的書房當中,不被世人所知,卻還心志遠大,期待用世,別人知道了,大概會笑我如「井底之蛙」般吧!但是大商人蜀清、名相孔明發達前,都曾困處在小小地方。所以相信只要努力,日後我也可以像二人一樣,繼承祖先志業,飛黃騰達,光耀門楣!


第六、七段

  1. 此段追憶亡妻用了「時至軒中,從余問古事,或憑几學書」、「吾妻歸寧,述諸小妹語」二個事件。前一事件中,在古代「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觀念之下,妻子可至書房向作者習字讀書;後一事件則由小姨子們好奇的發問,說明其妻對閤子的喜愛。由此,傳遞出夫妻間的生活情形及情感為何?請根據下列表格,填入適當的答案。

事件

生活情形

情感表現

總結

時至軒中,從余問古事,或憑几學書

妻子時常至軒中「問古事、學書」,有問即有答,有學即有教。從字裡行間,似可以聽見裡頭傳出来的歡樂笑語。

夫妻融洽之情

正面書寫

夫妻鶼鰈情深,為後文妻死之悲痛預作鋪墊

吾妻歸寧,述諸小妹語曰:「聞姊家有閣子,且何謂閣子也?」

妻子「轉述」的是諸小妹的話,可以想見,妻子經常在諸小妹面前提起的,不光是「閣子」,還有閣子中的人、事、物

表面在寫妻子與妹妹們的日常交談,則仍在凸顯(夫妻融洽之情

側面書寫


2.「吾妻死,室壞不修」、「自後余多在外,不常居」針對妻子過世後作者的這兩項行為,其隱藏的情感為何?請與前文對照分析,完成下列表格。

事件(後)

事件(前)

情感

吾妻死,室壞不修

修葺使不上漏且洞然明亮,並於庭中栽種植物,增添景致

前文針對作者積極修葺「項脊軒」並美化,獨居陋室,自有無窮樂趣。現在因為「妻死」,無心修繕。對比今昔,自能體會到作者對妻子(真摯的感情和深切的懷念)之情

自後余多在外,不常居

扃牖而居,長期在書房內閉門讀書

「余多在外,不常居」和往昔長久讀書於書房、夫妻相從軒中的和樂親愛形成對比,寫項脊軒的變化,也意在言外的描繪(懷念亡妻)之情


3.文末寫及「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以景收束全文,作者所流露的情感為何?請根據下列表格,填入適當的答案。

枇杷樹

意涵

總結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看到樹,似乎看到妻子的音容笑貌,聽到妻子的歡樂笑語。「黯然銷魂者,唯别而已矣!」何况永别!睹物思人,寫出(樹在人亡、妻子過世)的悲痛

看著妻子死亡那年親手種下的枇杷樹,如今枝繁葉茂,而對亡妻之思念,亦如樹一般(持續滋長,永不歇息

今已亭亭如蓋矣

枇杷樹是一種生長速度相當緩慢的果樹,「亭亭如蓋」暗示(妻子過世已久


貳、類文選讀——鍾理和我的書齋

〈我的書齋〉鍾理和

  一個文人大抵都有一間書齋,就像一位將軍有他的辦公廳,工程師有他的設計室,木匠有他的工作房。那裡面的擺設和裝璜都按著他的個性、趣味,和審美觀點加予調劑,一切都配合得十分得體,他在那裡面或工作、或休息、或坐下來冥想,都感到自由、舒適和安寧。如果一個文人沒有他的書齋,那就好比一位女人沒有她的閨房,起居坐臥都會覺得全無是處;也許他將永遠得不到安全和寧靜之感吧。

  我的居宅本是香蕉乾燥工廠,面積雖不算小,但除開中間兩間勉強還像個房間外,四圍團團轉都是走廊。即連廚房,我們都只好隔開一段走廊來充設,至于我的書齋,那就更不用談了。說到重新建造,則數十年來惡劣的經濟環境已迫得生活不斷地簡縮,更哪來此力量?不但如此,說來非常洩氣,我是連書桌也沒有的。我除開有一張小茶桌,就祗有一張飯桌。就說這一張飯桌吧,它在我家已經是四代功臣了;桌面二處破洞大得幾乎碗都漏得下;兩隻桌腳已腐朽得不得不拿木頭綁住。最初我便在這上面寫東西。姑勿論它給我的不方便有多麼大,單說它那像搖籃似的搖擺不定,就夠使人難過。你必須時刻留心,稍一疏忽,或撇筆時稍用點勁,它便搖擺得吱吱作響,使你心驚膽顫,說不定你的靈感便會因此駭跑得一去不回頭。是再傷心不過了。

  我曾立誓一定要弄出一筆錢來買張新桌。皇天不負苦心人,後來居然得遂所欲,寫字已可不必提心吊膽了。然而這時我已不用飯桌寫字了。因為我已有了我的書齋!

  我的書齋!哦,那是再好沒有了!我相信不會有人的書齋比我的更好,更令人滿意。

  但勿以為我已開得金礦,變成大富翁,因而做了一所精緻瀟洒的書齋。否!我還像從前一樣窮得叫人生氣。然而我終於還是有我自己的書齋。我這書齋不是做的,而且也不能用金錢來做;而是我發現的。

  我的書齋是我們的大天地!

  我家有一面寬廣的水泥庭子,是特別拿來晒已薰乾的香蕉乾用的。數年前我沿庭坎下種了幾株墨西哥種木瓜。兩三年後,木瓜樹長得丈多高,一叢叢地伸張著茂密的掌形大葉。倘在晴天,樹下就有幾堆涼陰陰的樹影。一年之中由秋分至春分的半年間,這樹影便橫橫地斜過庭邊來。

  在某一個冬日,當樹影斜過庭邊來時,那陰涼的黑塊觸動了我的心機。於是我搬藤椅,及另外一條圓型几凳以便置放稿紙和鋼筆水等,便在那下邊開始寫東西,我的書桌是一塊長不及尺、寬約七寸的木板,一端手托著,另一端則架在藤椅的扶手下。樹影刻刻移動,因而我也不得不追隨著移動,差不多每隔半小時便要移動一次。

  我極高興自己的發現,它實在太美了。在那裡寫東西既寫意、又痛快。那陰暗蔽塞的屋子和那窳破搖擺的桌子是連比都不能比的,就是世上所有的建築得最華美最富麗的書齋,都不會比它更好吧!

  你的書齋也許是明窗淨几,雕金飾玉,也許案頭有一盆古梅,壁間懸有名人的書畫,但比起我面前壯大的山河,深邃悠遠的藍天,阡陌橫斜的田野,就顯得那麼渺小寒酸,俗不可耐。

  你的書齋也許華貴,而我的則簡樸,但我不愛你的華貴而愛我的簡樸。它因為是在天底下,光線富足;因為在山腰,居高臨下,前邊的山川、田園,村莊的雲煙、竹樹、人物,盡收眼底,眺望絕佳,你的書齋把你局限在斗室中,使你和外界隔絕;而我的書齋既無屋頂又無牆壁,它就在空曠偉大的天地中,與浩然之氣相往來,與自然成一整體。有時我寫得倦了,便放下紙筆,抬起眼睛。白雲正悠悠地在舒伸、在變幻。有時它們集團地向西北方靜靜地移動著,雲影在下邊的山頭和田野上馳走奔逐,一忽光,一忽暗,氣象萬千,變化無窮。

  田野像一片綠色的海洋。如果碰在農忙時期,則一面儘是繁忙地蠕動著的灰色點子。他們在翻掘大地,給人類找尋生命的養料,那景象緊張,但是和平、勤奮,而且快樂。

  還有嬝嬝的炊煙;遠山如黛。

  大自然給我裝璜了一幅偉大壯觀的圖畫,那是任何人造的書齋裡都不會有的。那是一首宇宙的詩!

  到了立春以後樹影漸收,一過春分,它便縮短得容不下人了。但由木瓜樹影所引起的靈感,使我走到別的樹影下去。好在我家周圍不會短少這種樹影,不管草坡上、果樹園,或屋後山腹,到處有的是。只要有一堆樹影,再加上一張藤椅,一方木板,我就有書齋,就可坐下來寫字,再不必為陰暗的屋子和搖擺的桌子而傷心了。

  木瓜樹在去年那幾陣颱風中不是被吹折,便被吹倒,一株不留。但馬上我又往回種下幾株小的,並且種得更靠近庭子,現在已三尺多高,也許到了明年冬後,它就會給我幾堆深厚涼爽的陰影,於是我又將領有我那上好的書齋了。


1.找一找作者的書齋環境、心情前後的轉變,並以原文填入以下表格。

書齋環境

心情

書齋環境

心情

沒有書桌,以飯桌代替,桌上有兩個大破洞,兩隻桌腳腐朽搖晃

搖擺不定的桌子教人(難過、心驚膽顫),以及可能因為分心而靈感消失的(傷心

我的書齋是我們的大天地

我相信不會有人的書齋比我的更好,更「令人滿意」

在那裡寫東西既「寫意、又痛快」


2.試比較作者心中他人的書齋與現今自己的書齋不同之處,完成下表。


他人的書齋

自己的書齋

總結

佈置

也許是明窗淨几,雕金飾玉,也許案頭有一盆古梅,壁間懸有名人的書畫

壯大的山河,深邃悠遠的藍天,阡陌橫斜的田野。大自然給我裝璜了一幅偉大壯觀的圖畫

雖然自己的書齋不似他人有物質上的華麗裝飾,但只要轉念,以大自然作為我無價且取用無禁的裝潢,內心將是富足而安泰的

布置給作者的感覺

也許華貴,但和作者「大自然書房」相較,顯得渺小寒酸,俗不可耐

雖然簡樸,但作者不愛他人書齋的華貴而愛自己書齋的簡樸

空間的所在

室內

室外

視野

受限

不受限

空間與外界的連結性

人局限在斗室中與外界隔絕

既無屋頂又無牆壁,它就在空曠偉大的天地中,與浩然之氣相往來,與自然成一整體


3.文末中提及「(木瓜樹)樹影立春後會漸收」;「木瓜樹在颱風後,不是被吹折,便被吹倒,一株不留」,面對這兩種情形,作者如何面對?這也揭示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態度?

情況

面對之道

人生態度

總結

(木瓜樹)樹影立春後會漸收

由木瓜樹樹影所帶來的書齋,雖然因時間而日漸縮小,但仍有別的樹影可以取代

跳脫既定思維的束縛,就可海闊天空,無入而不自得

一方面點出大自然書齋的(生生不息),一方面也藉由期待書齋再生而寄託自己(隨遇而安的豁達)心境。

木瓜樹在颱風後,不是被吹折,便被吹倒,一株不留

即使木瓜樹因颱風被吹折,但種下的小樹苗明年仍能帶來陰涼

付出努力,靜待時機,柳暗花明又一村


參、延伸學習

1.歸有光〈項脊軒志〉中,祖母交給歸有光祖傳的笏板,代表對功名富貴、重振家業的渴望,而在中國傳統年畫中,亦常以雙關、象徵等,表達祝福之意。請將下列的吉祥話,連上正確的圖畫。


室上大吉


福壽萬代

富貴耄耋

雙喜臨門

太平景象

2.若你是歸有光的友人,要送一副輓聯哀悼其祖母的過世,以下詞語哪些適合?

高山景行 流芳千古天喪斯文

萱蔭長笛至誠永念 駕返瑤池

天賜純嘏 寶婺星沉永懷德風

解析:

高山景行:比喻行為正大光明,值得效法的崇高德行。此用於哀輓男性喪者。

流芳千古:指美好名聲在後世永遠流傳,使人敬仰。用於哀輓女性喪者通用的輓辭。

天喪斯文:指上天消滅文化。孔子在匡地被拘禁,認為上天不會消滅文化,因而自己作為文化的代表也不會遭到不幸。此用於哀輓學界喪者的輓辭。

萱蔭長笛:萱草,喻母親。用於哀輓女性喪者通用的輓辭。

至誠永念:用於友誼的賀詞。

駕返瑤池:瑤池,相傳為西王母的居所。駕返瑤池用作哀輓老年女喪的題辭。

天賜純嘏:嘏,音ㄍㄨˇ,福址。「天賜純嘏」,語本《詩經.魯頌.閟宮》:「天錫公純嘏,眉壽保魯。」用於一般壽誕者的祝壽賀辭。

寶婺星沉:寶婺,星名,即婺女星,今用來讚誦婦女。全句是說婺女星墜落了,用於哀輓女性喪者通用的輓辭。

永懷德風:賀榮退(調)的題辭。


3.愛德華.狄波諾《6頂思考帽:增進思考成效的6種魔法》提到:每一頂不同顏色的帽子(共有白色、綠色、黃色、黑色、紅色、和藍色)賦予不同的思考任務,解決「毫無頭緒地胡思亂想」的困擾。透過「一次一頂」的思考帽,能標示出當下每個人唯一的前進方向,避免主題失焦,讓溝通更有效率。另外一方面,依序戴上不同帽子,從不同面向的進行充分考量,更能使得思考效果全面且完善。其中黑色帽子代表謹慎、悲觀;白色帽子代表中立、客觀;黃色帽子代表積極、正向。

下文的三段話,代表以黑色、白色、黃色思考帽抒發文末歸有光看著枇杷樹的心情,請找出配對的思考帽。


當年的小樹苗如今已經長這麼高大了,人生無常,滄海桑田,本然如此!



黑色思考帽(謹慎、悲觀)

眼看妻子死去那年,我所栽種的枇杷樹已經長這麼高大了,想到妻子逝世已久,我卻在科舉之路上毫無建樹,叫我日後有何顏面面對妻子呢?慚愧啊!

白色思考帽(中立、客觀)


枇杷樹亭亭如蓋,其高大的樹傘,是否暗示逝去的家人在天上,將如大傘般庇佑著我?未來的路,必定更加順遂!

黃色思考帽(積極、正向)


4.承上題,我們可以得知,面對相同的事物,只要輔以不同的思維,將會有著截然不同的方向及面貌,這就是「轉念」所帶來的改變及希望。古人面對順遂,常以轉念產生力量及信心,如蘇軾〈赤壁賦〉中,以「變、不變」的論證化解「人生短暫、個體渺小」這無人能解的困境,活出坦然自適。而我們一生之中,或多或少會遇到挫折,你會如何破解?《聯合文學》編輯陳維信說:「挫折」就是屢戰屢敗。「破解法」是屢敗屢戰;作家樂茞軍說:「挫折」就像駕車飛駛在以為是陽關大道,卻驟然煞車在斷壁懸崖之前。「破解法」是山不轉路轉,反省檢討重新擬定對策。

你的挫折破解之道呢?請各以50字以內的句子,完成下列表格。


挫折就是

破解之道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