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虬髯客傳〉學習單 【教師版】
年 班 座號 姓名:
一、審題與小說人物概覽
說明:請先略讀全文,回答下列問題:
(一)題目三訊息: 1
請簡述所你如此設計「虬髯」形象的理由:搭配披散捲髮與髭鬚,感覺更加豪邁不羈 2.「客」通常是相對於「主」而產生的,你覺得此人物的取名,與他的人生際遇或全文情節發展,可能有何連結或用意呢?【 此人物以「客」為名,似乎暗示其在故事情節發展或結局,具有「為人作嫁」的映襯(陪襯)功能或命運(同學可再自行發揮) 】 3. 本文題目以「傳」為名,「傳記」文章是特定事件來烘托人物形象,在我們學過的文章中,有哪些文章也是以「人物故事或傳記」為主要題材呢?:【 項脊軒志、左忠毅公逸事、阿Q正傳、孔乙己……(同學可再自行發揮) 】 | |
(二)小說人物訊息:請先快速瀏覽全文,留意登場「人物」,寫出以下人物的稱呼或姓名: 1.最先出現的跩大臣是:【 楊素 】 2.獻奇策的布衣是:【 李靖 】 3.夜奔託付終身的女子是:【 紅拂女 】 4.乘蹇驢,隨身革囊裡面裝的是一個人頭與其心肝的人是:【 虬髯客 】 5.最後現身的真命天子是:【 李世民 】 |
二、全文閱讀理解:
第一段:交代故事背景,敘述楊素驕貴,不知天下安危。
隋煬帝之幸江都,命司空楊素守西京。素驕貴,又以時亂,天下之權重望崇者莫我若也,奢貴自奉,禮異人臣。每公卿入言,賓客上謁,未嘗不踞床而見,令美人捧出,侍婢羅列,頗僭於上。末年愈甚,無復知所負荷、有扶危持顛之心。 |
(一)此段文意與情節發展,參考下圖:
(二)依據上圖之代碼及文意,回答下列問題:
1.由B段落可知楊素因「驕貴」性格,所顯現出的「心態」與「作為」分別如何?請在下列空格處填入「原文」。
性 格 | 心 態 | 作 為 | |
B段落原文 | 驕貴 | 天下之權重望崇者莫我若也 | 奢貴自奉,禮異人臣 |
推論意旨 | 由此性格、心態與作為可知,楊素是個:(「勾選」最適當的答案,可複選) □德高望重 ■養尊處優 □虛懷若谷 □慈悲為懷 ■驕傲自大 □因時制宜 □齒德俱尊 的人。 |
2. 從C來看,楊素的表現,那些與B段落的「驕貴」、「奢貴自奉,禮異人臣」作為呼應?
請「勾選」最適當的答案,可複選:
□公卿入言 □賓客上謁 ■未嘗不踞床而見 ■令美人捧出 ■侍婢羅列
3. 從D可知,從對於楊素「末年愈甚」的兩句評論來判斷,透露出作者對重臣的期待為何?
「勾選」最適當的答案,可複選:
□老臣值得受眾人吹捧與尊敬 ■大臣任重道遠,應自律愈嚴
□官大學問大,當官者應該量力而為 ■在國家危顛時刻,展現更強的責任心
第二段:李靖登場,點出李靖直言敢諫,膽識不凡。
一日,衛公 李靖以布衣來謁,獻奇策,素亦踞見。靖前揖曰:「天下方亂,英雄競起。 公為帝室重臣,須以收羅豪傑為心,不宜踞見賓客。」素斂容而起,與語大悅,收其策而退。 |
(一)此段文意與情節發展,請依「原文」,將「李靖與楊素會面情形」填入下表空格中:
李靖身分 | 李靖謁見楊素目的 | 楊素初接見的表現 | 李靖對楊素接見態度的反應 | 楊素轉變接見態度 | ||
布衣 | 獻奇策 | 踞見 | 動作 | 靖前揖 | 先 | 斂容而起 |
中 | 與語大悅 | |||||
言語 | 天下方亂,英雄競起。公為帝室重臣,須【 以收羅豪傑為心 】,不宜【 踞見賓客 】 | |||||
後 | 收其策而退 |
(二)此段可看出李靖的性格或胸襟抱負如何?
李靖為人 | 「勾選」最適當的答案,可複選: □驕傲自大 □貪生怕死 ■膽識過人 ■具遠見卓識 □自我感覺良好 □魯莽無禮 ■不畏權貴的剛直 ■對國家前途有深切憂心 |
推論理由 | 李靖以一介布衣上謁楊素,有治國奇策,態度不卑不亢 |
第三段:紅拂女登場,描寫其慧眼識英雄。
當靖之騁辯也,一妓有殊色,執紅拂立於前,獨目靖。靖既去,而執拂者臨軒,指吏 問曰:「去者處士第幾?住何處?」吏具以對,妓頷而去。 |
(一)連連看:
出場「亮相」,往往會凸顯角色形象。根據紅拂女的亮相描述,你覺得作者有何用意?
有 | 表明其侍婢身份,亦讓讀者明白人物命名之由來 | |
執紅拂 | 顯示其受寵故能立於前,與李靖騁辯位置相距頗近 | |
立 | 目不轉睛且專注地盯著李靖看,心裡應有打算,可作為下文伏筆 | |
獨目靖 | 強調紅拂女的美貌 |
(二)紅拂女對李靖的反應各有哪些?請參考原文,填入下列空格處。
李靖騁辯時 | 李靖一離開 | |||
原文 | 獨目靖 | 動作 | 臨軒,【 指吏問 】 | |
問話內容 | 一問 | 處士第幾? | ||
二問 | 住何處? |
(三)從此段情節來看,紅拂女的性格與處事態度如何?
紅拂女其人 | 「勾選」最適當的答案,可複選: □驕傲自大 ■積極主動 ■從容不迫 ■反應快 □自我感覺良好 □魯莽無禮 ■沉著冷靜 |
推論理由 | 細心觀察,主動探詢來歷,行事果決俐落 |
(四)「紅拂女」形象:下列有AB兩張仕女圖2,就你對唐朝女性形象的理解,「紅拂女」的形象較接近哪一張圖呢?【 】
請簡述理由:參考答案:唐朝女性較豐腴,穿著打扮較開放
A圖:
B圖:
第四段:描寫紅拂女夜奔李靖,二人逃離西京避難。
靖歸逆旅。其夜五更初,忽聞叩門而聲低者,靖起問焉。乃紫衣戴帽人,杖揭一囊。靖問:「誰?」曰:「妾楊家之紅拂妓也。」靖遽延入。脫衣去帽,乃十八、九佳麗人也。素面華衣而拜,靖驚,答拜。曰:「妾侍楊司空久,閱天下之人多矣,未有如公者。絲蘿非獨生,願託喬木,故來奔耳。」靖曰:「楊司空權重京師,如何?」曰:「彼尸居餘氣,不足畏也。諸妓知其無成,去者眾矣,彼亦不甚逐也。計之詳矣,幸無疑焉。」問其姓,曰:「張。」問伯仲之次,曰:「最長。」觀其肌膚、儀狀、言詞、氣性,真天人也。靖不自意獲之,愈喜愈懼,瞬息萬慮不安,而窺戶者足無停屨。既數日,聞追討之聲,意亦非峻,乃雄服乘馬,排闥而去,將歸太原。 |
(一)請依「原文」,將「紅拂女夜奔李靖逆旅的過程」填入下列【 】或空格中:
1.時間:【 五更初 】 地點:【 逆旅 】
2.紅拂女夜奔李靖逆旅,表達託付終身:
(1)先/門外:紅拂女密訪李靖
描述紅拂女的動作或表現之原文 | 描述李靖應對之原文 | ||
動作 | 【 叩門而聲低 】 | 遽延入 | |
裝扮 | 紫衣戴帽人,【 杖揭一囊 】 | ||
自我介紹 | 【 妾楊家之紅拂妓也 】 |
(2)中/入門內:
a. 連連看:紅拂女主動說明來意與心意
描述紅拂女的動作或表現之原文 | 連連看 | 深層涵義 (紅拂女的形象或想法為) | ||
動作 | 先 | 脫衣去帽(乃十八、九佳麗人也) | 表達具識人之明與仰慕 | |
後 | 素 | 託付終生 | ||
言語 (說明來意) | 因 | 妾侍楊司空久,閱天下之人多矣,未有如公者 | 年輕貌美 | |
果 | 【 絲蘿非獨生,願託喬木 】,故來奔耳 | 來自豪貴之家且知禮 |
b.李靖聽完紅拂女說明來意與心意之後──「李靖三問,紅拂女三答」如下:
三問三答 | 「李靖三問」之原文 | 「紅拂女三答」之原文 |
一 | 楊司空權重京師,如何? | 彼尸居餘氣,不足畏也。諸妓知其無成,去者眾矣,彼亦不甚逐也。計之詳矣,幸無疑焉。 |
二 | 問其姓 | 張 |
三 | 問伯仲之次 | 最長 |
推論意旨 | 從李靖三問來看,李靖想了解紅拂女的哪些事情? 「勾選」最適當的答案,可複選: □紅拂女對楊素的感情深淺 ■楊素對逃跑侍妾的處理態度 ■在家排行 ■家世門第 □楊素共有多少侍妾 ■後續是否有辦法應對權力大的楊素 | |
推論意旨 | 從紅拂女最先的回答來看,她想傳達給李靖的是什麼訊息? 「勾選」最適當的答案,可複選: ■楊素權位維持不久 ■楊素不在乎侍妾的忠誠 ■楊素態度消極 ■私奔經過審慎計畫 ■請李靖不必擔憂 |
(3)連連看:後/門內:李靖了解紅拂女心意後的反應與表現
「李靖的反應與表現」之原文 | 連連看 | 推測李靖的想法或處事態度 | |
先 | 觀 | 既歡喜得此佳人,又憂懼權重的楊素追討,惶惶不安,又謹慎觀察事情後續發展 | |
中 | 靖 | 謀定而後動,慮事周詳 | |
後 | 既數日,聞追討之聲,意亦非峻,乃雄服乘馬,排闥而去,將歸太原 | 接受紅拂女的託身相許,定心欣賞且歡喜能得此佳人 |
(二)從紅拂夜奔之情節,可推知她的性格、識見與人生態度如何?
紅拂女 其人 | 「勾選」最適當的答案,可複選: □驕傲自滿 ■積極主動 ■慧眼獨具 ■膽識過人 □自我感覺良好 □魯莽隨便 ■沉著冷靜 ■突破禮教束縛 ■勇敢追求所愛 ■對時局有深刻見解 ■思慮周詳 |
推論理由 | 主動追求所愛,勇於放棄眼前舒適圈,勇敢告白…… |
第五段:靈石旅舍,虬髯客登場,寫三人定交,並相約到太原見李世民。
行次靈石旅舍,既設床,爐中烹肉且熟。張氏以髮長委地,立梳床前。靖方刷馬,忽有一人,中形,赤髯而虬,乘蹇驢而來,投革囊於爐前,取枕攲臥,看張氏梳頭。靖怒甚,未決,猶刷馬。張氏熟視其面,一手握髮,一手映身搖示,令勿怒。急急梳頭畢,斂衽前問其姓。臥客答曰:「姓張。」對曰:「妾亦姓張,合是妹。」遽拜之。問:「第幾?」曰:「第三。」因問:「妹第幾?」曰:「最長。」遂喜曰:「今日幸逢一妹。」張氏遙呼曰:「李郎且來拜三兄!」靖驟拜之,遂環坐。曰:「煮者何肉?」曰:「羊肉,計已熟矣。」客曰:「飢甚!」靖出市胡餅。客抽腰間匕首,切肉共食。食竟,餘肉亂切,送驢前食之,甚速。客曰:「觀李郎之行,貧士也,何以致斯異人?」曰:「靖雖貧,亦有心者焉。他人見問,固不言,兄之問,則無隱耳。」具言其由。曰:「然則將何之?」曰:「將避地太原耳。」客曰:「然,吾故謂非君所能致也。」曰:「有酒乎?」靖曰:「主人西則酒肆也。」靖取酒一斗,酒既巡,客曰:「吾有少下酒物,李郎能同之乎?」靖曰:「不敢。」於是開革囊,取一人頭並心肝,卻收頭囊中,以匕首切心肝,共食之。曰:「此人乃天下負心者也,銜之十年,今始獲之,吾憾釋矣。」又曰:「觀李郎儀形器宇,真丈夫也。亦知太原有異人乎?」曰:「嘗見一人,愚謂之真人,其餘,將相而已。」曰:「何姓?」曰:「靖之同姓。」曰:「年幾?」曰:「近二十。」曰:「今何為?」曰:「州將之愛子也。」曰:「似矣,亦須見之,李郎能致吾一見否?」曰:「靖之友劉文靜者與之狎,因文靜見之可也。兄欲何為?」曰:「望氣者言太原有奇氣,使吾訪之。李郎明發,何日到太原?」靖計之,曰:「某日當到。」曰:「達之明日,方曙,候我於汾陽橋。」言訖,乘驢而去,其行若飛,回顧已失。靖與張氏且驚懼,久之,曰:「烈士不欺人,固無畏。」促鞭而行。 |
(一)依虬髯客與李靖、紅拂女的初次見面與應對之情形,回答下列問題:
1.在虬髯客出現之前後,李靖及紅拂女分別在做什麼事情?請依原文,填入下列空格處。
虬髯客 | 李靖 | 紅拂女 | |||||
未現身前 | 動作 | 刷馬 | 動作 | 梳頭 | |||
後 | 登場: 「取枕攲臥,看張氏梳頭」 | 動作 | 刷馬 | 眼神動作 | 熟視其面 | ||
心情 | 怒甚 | 示意李靖 | 一手握髮,【一手映身搖示,令勿怒】 | ||||
與虬髯客的應對 | 前 | 中 | 後 | ||||
急急梳頭畢 | 斂衽 | 前問其姓 |
2.此段互動,以素描般情節簡要形塑出虬髯客、李靖及紅拂女三人的形象、性格或態度大致如何?請「勾選」最適當的答案,可複選.並說明推論理由。
(二)找一找:關於此段的情節發展與人物互動之概要如下圖,請從原文找出虬髯客、李靖、紅拂女與太原異人等四個人物的相關訊息:
1.關於虬髯客,請依原文回答下列問題,將答案填入空格中:
問 題 | 相關訊息 |
(1)身材與容貌 | 【 中形,赤髯而虬 】 |
(2)坐騎 | 【 蹇驢 】 |
(3)所攜革囊的內容物為何 | 【 一人頭及其心肝】 |
(4)姓氏 | 【 張 】 |
(5)排行 | 【 三 】 |
(6)與紅拂女認識後,如何稱呼紅拂女? | 【 一妹 】 |
(7)與李靖認識後,如何稱呼李靖? | 【 李郎 】 |
(8)虬髯客觀察李靖個人特質與條件後,對李靖的異性緣及人脈感到好奇,而提出兩個問題,兩問題中的「異人」所指稱對象為誰? | 一:觀李郎之行,貧士也,何以致斯異人? →「異人」是指 【 紅拂女 】 |
二:觀李郎儀形器宇,真丈夫也。亦知太原有異人乎? →「異人」是指【 真命天子(李世民) 】 | |
(9)承上題,虬髯客對李靖兩次提問,皆以「觀李郎」開頭.並先後以「貧士」、「真丈夫」作為對李靖的評論,試問兩次觀察評論的中間,李靖做了什麼事情? | 【 李靖與虬髯客共食虬髯客以匕首切的「人的心肝」 】 |
(10)讓他銜恨十年的人,是怎樣的人? | 【 天下負心人 】 |
(11)未遇李靖與紅拂女之前,發現太原有何異象? | 望氣者言太原有【 奇氣 】,故將訪之 |
(12)虬髯客離開靈石旅舍時,令李靖與紅拂女感到「驚懼」的異狀是什麼? | 乘蹇驢其行若【 飛 】 |
(13)李靖與紅拂女之所以決定依約定趕路至太原,是因為覺得虬髯客是怎樣的人? | 【 烈士(不欺人) 】 |
2.關於李靖,請參考原文回答下列問題,將答案填入空格中:
問 題 | 相關訊息 |
(1)兩次出旅社,分別買了何物? | 【 胡餅、酒一斗 】 |
(2)太原好友名字 | 【 劉文靜 】 |
(3)想透過太原好友,引薦虬髯客認識誰? | 【 州將之愛子(李世民) 】 |
3.關於太原異人,請參考原文回答下列問題,將答案填入空格中:
問 題 | 相關訊息 |
(1)年紀 | 【 近二十 】 |
(2)身分 | 【 州將之愛子 】 |
(3)虬髯客對他的好奇,來自「望氣者」何種觀察? | 望氣者言【 太原有奇氣 】 |
| 【 真人(天子) 】 |
(三)想一想:
1.「靈石旅社」是三人初遇地點,請回答以下問題:
(1)當時時間為一日中的何時段?從何處文句判斷?
【答】:為傍晚的晚餐時段;從「行「次」靈石旅舍」、「既設床」、「爐中烹肉且熟」、「張氏立梳床前」、「靖方刷馬」,可見是兩人趕路後的投宿與用餐時刻。
(2)承上,虬髯客於此時亦出現在靈石旅社,而有「投革囊於爐前,取枕攲臥」的動作,有何意涵?
【答】:因為傍晚的晚餐時段,可見同為投宿與用餐,動作有兩意涵,一則顯示趕路後的休息放鬆狀態,一則顯示出對紅拂女的欣賞,坦率直接躺下看佳人梳頭,顯出其任性自然瀟灑自在的性格。
(3)三人相遇於此,往太原的目的相同嗎?從何處判斷?
【答】:皆欲前往太原找「異人」(真人、真命天子/李世民);從李靖與楊素對談中,已見李靖胸懷大志,又偕紅拂「將歸太原」,再從李靖與)虬髯客對談中所言之「靖雖貧,亦有心者焉」、「將避地太原」,且知太原有異人:「嘗見一人,愚謂之真人,其餘,將相而已」、又認識劉文靜,可代為引薦(「靖之友劉文靜者與之狎,因文靜見之可也」),故可推知李靖應是前往太原投效李世民/輔助李世民平天下,成為其佐助之臣;從虬髯客與李靖對談中所言:「亦知太原有異人」、「似矣,亦須見之」、「望氣者言太原有奇氣,使吾訪之」,可推知虬髯客是前往太原尋找李世民。
2.關於虬髯客其人:
(1)李靖由初始的「怒甚」轉變成「出市胡餅」,而放心獨留紅拂女與虬髯客在旅社中,其對虬髯客的信任,關鍵情節為何?
【答】:虬髯客率直地接受與紅拂女的兄妹定交。
虬髯客對李靖兩次提問,皆以「觀李郎」開頭.並先後分別以「貧士」、「真丈夫」評論之,試問「貧士」與「真丈夫」的「觀察角度」為何?請將想法填入方塊中。
貧士的「觀察面向」:觀什麼? | 真丈夫 的「觀察面向」:觀什麼? |
貧士主要可就物質條件作判斷,除了可從穿戴用品可觀察外,由「行次靈石旅舍,爐中烹羊肉」、「靖出市胡餅」來判斷,則旅社屬一般平價客棧,提供行路人自行整頓馬匹、自行整頓床鋪,且夫妻自行設爐煮肉,不直接點用客棧餐點(甚至客棧本身不供餐),亦可顯示花費儉約;而李靖自己刷馬躬身照護馬匹,其自然的勞動行為與技能,亦可看出李靖出身當非茶來伸手的優渥環境,即使「胡餅」也不假店小二幫忙或點用客棧餐點,而親自購買。 | 真丈夫則從胸襟、氣度、抱負、理想等等內在層面做判斷,一方面由紅拂女的膽識、智慧與以身相許判斷,一方面由李靖之「靖雖貧,亦有心者焉。他人見問,固不言,兄之問,則無隱耳。」、「將避地太原」、坦然冷靜與虬髯共食天下負心者之心肝等層面觀察。 |
第六段:敘述李靖和虬髯客初見李世民的經過,虬髯客見之心死,卻仍不放棄,決定請道兄看看。
及期,入太原候之,果復相見,大喜,偕詣劉氏,詐謂文靜曰:「有善相者思見郎君,請迎之。」文靜素奇其人,一旦聞有客善相,遽置酒延焉。既而太宗至,不衫不履,裼裘而來,神氣揚揚,貌與常異。虬髯默居坐末,見之心死。飲數巡,起招靖曰:「真天子也!」靖以告劉,劉益喜,自負。既出,而虬髯曰:「吾見之,十八九定矣,然須道兄見之,李郎宜與一妹復入京。某日午時,訪我於馬行東酒樓下,下有此驢及一瘦騾,即我與道兄俱在其上矣,到即登焉。」又別而去,公與張氏復應之。 |
關於此段的情節發展與人物互動之概要如下圖:
找一找/想一想:
虬髯客看到李世民(太宗)後,與李靖說的前後兩句話為何?其心理想法為何?
問題 | 原文 | 虬髯客心理想法 |
1.虬髯客一看到李世民(太宗)後,在劉文靜家跟李靖說什麼? | 【 真天子也 】 | 應證之前望氣者所言:真命天子果真出現了,而自己逐鹿中原的機會,乃因天意而變渺茫了 |
2.虬髯客看到李世民(太宗)後,出了劉文靜家,又跟李靖說什麼? | 吾見之,【 十八九定矣,然須道兄見之】,李郎宜與一妹復入京。某日午時,訪我於馬行東酒樓下,下有此驢及一瘦騾,即我與道兄俱在其上矣,到即登焉 | 仍懷抱一絲希望,希望得到更專 業與客觀的驗證。讓道士再度確認李世民是真命天子,可看出虬髯客的謹慎與堅毅不輕易屈服的積極主動態度 |
第七段:虬髯客帶道士二會李世民,宣告虬髯客爭天下無望。
及期訪焉,即見二乘。攬衣登樓,虬髯與一道士方對飲,見靖驚喜,召坐,環飲十數巡,曰:「樓下櫃中有錢十萬,擇一深隱處駐一妹,某日復會我於汾陽橋。」 如期至,道士與虬髯已先坐矣。俱謁文靜,時方弈棋,起揖而語。少焉,文靜飛書迎文皇看棋。道士對弈,虬髯與靖旁侍焉。俄而文皇來,精采驚人,長揖就坐,神清氣朗,滿坐風生,顧盼煒如也。道士一見慘然,斂棋子曰:「此局全輸矣!於此失卻局哉!救無路矣!復奚言!」罷弈,請去。既出,謂虬髯曰:「此世界非公世界也,他方可圖。勉之,勿以為念!」因共入京。虬髯曰:「計李郎之程,某日方到。到之明日,可與一妹同詣某坊曲小宅相訪。李郎相從,一妹懸然如磬,欲令新婦祗謁,兼議從容,無前卻也。」言畢,吁嗟而去。 |
關於此段的情節發展與人物互動之概要如下圖:
想一想:根據此段文意,回答下列問題。
問 題 | 深層涵義 |
1.李世民(太宗)出現時的樣態:「精采驚人,長揖就坐,神清氣朗,滿坐風生,顧盼煒如」,形塑出如何形象? | 凸顯李世民之神氣,風采不凡 |
2.「此局全輸矣」道士此語中的「局」有何雙關意涵? | 暗指棋局與世局,認為虬髯客已無從爭奪天下大勢 |
3.道士給虬髯客「此世界非公世界也,他方可圖」的建議,有何意涵? | 勿與李世民逐鹿中原,應向別處另謀發展 |
第八段:描寫虬髯客將家產送給李靖,勉其助英主定天下。
靖策馬而歸,即到京,遂與張氏同往,乃一小板門,叩之。有應者,拜曰:「三郎令候李郎、一娘子久矣。」延入重門,門益壯麗。婢四十人羅列庭前,奴二十人引靖入東廳。廳之陳設,窮極珍異,巾箱、妝奩、冠鏡、首飾之盛,非人間之物。巾櫛妝飾畢,請更衣,衣又珍奇。既畢,傳云:「三郎來!」乃虬髯紗帽裼裘而來,有龍虎之姿。歡然相見,催其妻出拜,蓋亦天人也。遂延中堂,陳設盤筵之盛,雖王公家不侔也。四人對饌訖,陳女樂二十人,列奏於前,似從天降,非人間之曲度。食畢,行酒。家人自堂東舁出二十床,各以錦繡帕覆之,既陳,盡去其帕,乃文簿、鎖匙耳。虬髯曰:「此盡寶貨泉貝之數,吾之所有,悉以充贈。何者?某本欲於此世界求事,或當龍戰三二十載,建少功業。今既有主,住亦何為?太原李氏真英主也。三五年內,即當太平。李郎以英特之才,輔清平之主,竭心盡善,必極人臣。一妹以天人之姿,蘊不世之藝,從夫而貴,榮極軒裳。非一妹不能識李郎,非李郎不能遇一妹。聖賢起陸之漸,際會如期,虎嘯風生,龍吟雲萃,固非偶然也。持余之贈,以佐真主,贊功業。勉之哉!此後十餘年,東南數千里外有異事,是吾得志之秋也,一妹與李郎可瀝酒東南相賀。」因命家童列拜,曰:「李郎、一妹,是汝主也。」言訖,與其妻從一奴乘馬而去,數步,遂不復見。 |
關於此段的情節發展與人物互動之概要如下圖:
(一)想一想:根據此段文意,回答下列問題。
問 題 | 深層意涵 |
1.作者描寫虬髯客「有龍虎之姿」,與他想爭天下有關連性嗎?有何用意? | 形容由虬髯客儀態威嚴,有帝王之相,作者有意凸顯具天命與否的關鍵性,李世民能有天下,乃因具真命 |
2.虬髯客表明:「今既有主,住亦何為」,虬髯客想爭天下的想法有改變嗎? | 表明自己不與李世民爭天下的原因,是因為李世民才是真命天子,一般人無法與之爭奪 |
3.虬髯客欲以「虎嘯風生,龍吟雲萃」說明什麼? | 強調聖君與賢臣的遇合有如預先約定 |
(二)連連看:當虬髯最後與李靖、紅拂女道別時,透露出哪些訊息或想法?
甲 | A、已有周全計畫,能以十餘年時間,於東南打下天下;展現出強烈的企圖心與雄厚實力,及堅毅的決心、信心 | |
乙、虬髯客向李靖夫婦說:「此後十餘年,東南數千里外有異事,是吾得志之秋也,一妹與李郎可瀝酒東南相賀」 | B、李靖才能出眾輔真主必居相位,紅拂女美貌智慧兼具、有幫夫運 | |
丙、虬髯客最後「與其妻從一奴乘馬而去,數步,遂不復見」 | C、虬髯客以瀟灑自信、剛毅堅定、不留戀姿態,不拖泥帶的離開中原,是識時務且能讓能捨的俠士、英雄 |
第九段~第十段:李靖用虬髯客的資產,助李世民成大業。虬髯客立基海外,入主扶餘國。
靖據其宅,乃為豪家,得以助文皇締構之資,遂匡天下。 貞觀十年,靖位至左僕射平章事,適東南蠻入奏曰:「有海船千艘,甲兵十萬,入扶餘國,殺其主自立,國已定矣。」靖知虬髯得事也,歸告張氏,具禮拜賀,瀝酒東南祝拜之。 |
想一想:
(一)「貞觀十年,靖位至左僕射平章事」的結果,與前一段虬髯客的「李郎以英特之才,輔清平之主,竭心盡善,必極人臣」相應,你對這樣的情節安排,對李靖與虬髯客的形象塑造,有何用意?
【答】:凸顯虬髯客有識人之明,也肯定紅拂女夜奔李靖的識人之明,並強調出良將賢臣輔佐與真命天子的相輔相成……。
(二)就「虬髯客與李世民爭天下」來看,請協助虬髯客進行「強弱危機分析(SWOT Analysis)」,將分析填入表格中。
SWOT分析表
(SWOT:優勢Strengths、劣勢Weaknesses、競爭機會Opportunities和威脅Threats) | |||||
|
| ||||
|
|
(三)承上題SWOT分析表,你認為虬髯客與李世民一爭天下,勝算如何?請將想法填入方塊中。
【答】:憑藉虬髯客的財富、軍事力量、聰明才智,與勇於冒險、果決堅定的性格,即使李世民有天命,但是人定勝天,我相信虬髯客能打敗李世民。
第十一段
乃知真人之興也,非英雄所冀,況非英雄者乎?人臣之謬思亂者,乃螳臂之拒走輪耳。我皇家垂福萬葉,豈虛然哉!或曰:「衛公之兵法,半是虬髯所傳也。」 |
(一)找一找:此段為本敘事之論點,請參考原文回答下列問題,將答案填入空格中:
1.「英雄」所指為誰?【 虬髯客 】
2.「衛公」所指為誰?【 李靖 】
(二)想一想:
問 題 | 深層意涵 |
1.「人臣之謬思亂者,乃螳臂之拒走輪耳」之「謬思亂者」所指為何種人? | 指覬覦王位,有顛覆國家、謀篡之心者 |
2.從此段可得知,統治天下之人必須具有什麼最重要的特質? | 具有天命 |
3.「或曰:『衛公之兵法,半是虬髯所傳也。』」 凸顯出虬髯客善兵法,與前一段「海船千艘,甲 兵十萬,入扶餘國,殺其主自立」情節相呼應, 凸顯虬髯客善兵法謀略,有何用意? | 更加強調出虬髯客的實力與才智,實不下於李世民,有爭天下的機會,然無天命,盡皆枉然 |
4.此段反應當時社會有哪些現象? | 指出藩鎮割據,社會動盪不安的狀況,暗示起兵作亂的作為,最終會自取滅亡,也隱含警告唐末權臣、藩鎮割據者,別妄想爭奪政權 |
5.請推論本文主旨: | 唐朝乃天命所歸,人臣不可心存異志。 |
三、【延伸思考】卓文君私奔司馬相如:
【 ……………………………………………………………………………………………………………………………………………… 試從身分、相識對象之身分與條件、實際行動等層面,比較紅拂女與卓文君兩人的夜奔有何異同之處?
【延伸閱讀:原文賞析】 卓王孫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繆(ㄇㄧㄡˋ,詐偽、假裝)與令相重,而以琴心(以琴音傳達情意)挑(ㄊㄧㄠˇ,引誘、逗弄)之。相如之臨邛,從車騎,雍容閒雅甚都(ㄉㄨ,優雅);及飲卓氏,弄琴,文君竊從戶窺之,心悅而好之,恐不得當也。既罷,相如乃使人重賜文君侍者通殷勤(懇切)。文君夜亡奔相如(亡,ㄨㄤˊ,逃跑;奔,女子不按禮教規定,而與男子私自結合),相如乃與馳歸成都。家居徒四壁立。卓王孫大怒曰:「女至不材,我不忍殺,不分一錢也。」人或謂王孫,王孫終不聽。文君久之不樂,曰:「長卿第(第,但、儘管)俱如(如,到)臨邛,從昆弟假貸(ㄐㄧㄚˇㄉㄞˋ,借貸)猶足為生,何至自苦如此!」相如與俱之臨邛,盡賣其車騎,買一酒舍酤酒(酤ㄍㄨ,賣),而令文君當鑪(鑪,ㄌㄨˊ,四邊隆起以放置酒罈的臺子)。相如身自著犢鼻褌(ㄉㄨˊㄅㄧˊㄎㄨㄣ,齊膝褲),與保庸(雇工)雜作(一起工作),滌器於市中。卓王孫聞而恥之,為杜門不出。昆弟諸公更謂王孫曰:「有一男兩女,所不足者非財也。今文君已失身於司馬長卿,長卿故倦游,雖貧,其人材足依也,且又令客(指司馬相如與臨邛令王吉友好),獨柰何相辱如此!」卓王孫不得已,分予文君僮百人,錢百萬,及其嫁時衣被財物。文君乃與相如歸成都,買田宅,為富人。(摘自〈史記.司馬相如傳〉) |
(學習單編製:台北市立育成高中楊雅貴老師)
2圖片來源:A圖為唐代周昉簪花仕女圖,https://kknews.cc/culture/nnkj9g.html,B圖為明代佚名千秋絕豔圖,http://jsl641124.blog.163.com/blog/static/17702514320116843431661/
3圖片來源:https://kknews.cc/zh-tw/history/6n969g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