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關民國 106 年12 月6日新修訂之《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
下列說明何者正確?
(A)村、里或部落內有國民小學學齡兒童十七人以上,然未設學校
者,應設立國民小學分校或分班
(B)最近公立國民小學距離村、里或部落辦公處所五公里以上,且無
大眾運輸或免費交通工具可到達者,應設立國民小學分校或分班
(C)專聘教師連續任滿五年,且依前項取得第二專長,表現優良者,
得一次再聘五年或依其意願參加專任教師甄選,並予以加分優待
(D)偏遠地區國民小學全校學生人數未滿三十人且採混齡編班者,除
置校長及必要之行政人力外,其教師員額編制,得以生師比五比一
計算 但教師員額最低不得少於三人
嚴老師教導小三學生搭乘公車的方法與注意事項,為了解學生是否學
會,於是帶領同學到公車站實際搭乘公車,看看小朋友是否能獨立完成
搭車流程 此種評量方式最接近下列何者?
(A)形成性評量
(B)真實評量
(C)檔案評量
(D)常模參照評量
我國國民教育階段之教育宗旨為何?
(A)以陶成真、善、美、聖的健全兒童為宗旨
(B)以養成德、智、體、群、美五育均衡發展之健全國民為宗旨
(C)以陶冶青年身心,發展學生潛能,奠定學術研究或專業技術知能之
基礎,培養優質公民為宗旨
(D)以培養具有核心能力及素養之國民為宗旨
請問以下何者非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所規定之四大課程
目標
(A)啟發生命潛能
(B)陶養生活知能
(C)厚植人生意義
(D)涵育公民責任
孫老師雖然只有三年教學資歷,但她每年都能針對不同課程與學生變
換教學方式,她認為社會變化迅速,培養學生主動學習與勇於實驗精神
才是重要的事,並強調學生「經驗的重組與改造」,請問孫老師的作法,
較接近以下何人的教育主張?
(A)柏拉圖(Plato)
(B)盧梭(Rousseau)
(C)康德(Kant)
(D)杜威(Dew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