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w Taipei City Education
<<< 焦點話題
39
New Taipei City Education
新北市教育 中華民國107年3月/第二十六期
軍教育之本,童軍教育為童軍運動之用。探討童
軍運動與品德教育相關時,筆者於「國家圖書館
全國博碩士論文摘要檢索系統啓以「童軍啓或「童
子軍啓為關鍵詞進行檢索,其中與「品格啓或「品
德啓有相關的共有四篇碩士論文,其研究結果分
析如如表一。
以上四篇研究皆探討童軍活動對品德實施的
影響,周彥汝(2013)以童軍的團集會實施為研
究重點,強調做中學、小隊制度、體驗活動來
促進品德行為的實踐。郭芷菱(2011)從童軍團
長的角度出發,強調榮譽、環境塑造的重要性,
而在實施困境上,屬「社會風氣啓影響最鉅。楊
大慶(2009)指出九年一貫課程中缺乏品德教育
的課程內容及實施方式,受訪教師及服務員皆
肯定幼童軍活動多元學習方式,藉由做中學、
活動進程、三大制度等可達成品德實踐。謝育錚
(2013)的研究則發現參加童軍團的資歷、職
務、每週參與時間、童軍級別和提升品格力有明
表1
作者 論文名稱 研究結果
周彥汝
(2013)
品德教育融
入童軍團集
會之行動研
究-以童軍
精神為例
一、透過六E實施策略有效提升品德行為實踐。
二、搭配從做中學、小隊制度加深規律的體驗。
三、學長姊進行活動的帶領促進品德行為實踐。
四、品德教育需言教、身教、境教、制教並重。
五、品德教育的活動體驗較課程融入更為重要。
六、品德教育的推動促使教師省思及專業成長。
郭芷菱
(2011)
童軍團長實
施品德教育
之方式與困
境
一、童軍團長在品德內涵的實施上,最常實施的是「榮譽」,其次為「服
務」、「助人」。
二、童軍團長在品德實施方法上,最常使用的方式為「環境塑造」,其次為
「典範學習」、「服務實踐」。
三、童軍團長在品德實施時機上,最常使用的時機式是「團集會」,其次為
「露營活動」、「其他」,其他當中以各類服務活動出現最多。
四、童軍團長在實施困境上,影響最大的為「社會風氣」,其次為「團務行
政」、「團長態度」。
五、在不同背景變項中,不同性別、年齡、擔任團長年資、童軍活動年資、學
歷、童軍訓練情形、品德教育修課情形、童軍團規模、童軍團性質、童軍
團所在區域等變項會影響實施品德教育內涵、方法、時機以及對方法品德
教育困境上的看法。
楊大慶
(2009)
國民小學幼
童軍活動在
品格教育運
用之研究
一、九年一貫課程品格教育沒有明確的課程內容及實施方式,隱藏在十大能力
指標裡面, 教學者沒有深刻體會易將品格教育忽略掉。
二、九年一貫課程品格教育的困境,在於教學者專業與能力、家長配合、學校
與教育行政單位的配合、時間分配。
三、幼童軍活動在品格教育上的意義與功能。受訪教師認為幼童軍活動提供多
元化學習方式,彌補學校與家庭所不足的,透過實際行動、做中學,形塑
品格、發展技能;受訪服務員則認為幼童軍活動營造具使命感、做中學的
環境氛圍,完整的教育活動進程與三大制度,符合身心發展,是發揮自我
潛能及品格實踐的管道。
四、教師部份對參與幼童軍成員的品格表現是持肯定態度;服務員部份則認為
在童軍紀律下,良好的品格行為並不能完全推論到其他環境下。
五、幼童軍活動融入九年一貫課程品格教育上的困境,有學校行政無法配合、
教師的認知與意願不足、家長與社區的參與度低與服務員的世代斷層四
項。
六、幼童軍活動融入九年一貫課程品格教育上的因應策略,有教育行政支持參
與、轉型為社區團、經費有效運用與服務員的傳承四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