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點話題 >>>
46
New Taipei City Education
新北市教育 中華民國107年3月/第二十六期
New Taipei City Education
漫談童軍
民國元年,嚴家麟先生在湖北武昌文華書院
試辦童子軍活動,後來推展至全國各地,此乃我
國推動童子軍運動之濫觴。民國23年正式成立中
國童子軍總會,依據總會章程敦聘先總統蔣公擔
任總會會長。民國26年,中國童子軍總會申請獲
准加入世界童子軍組織迄今。
「童子軍」(Boy Scout)一詞多譯,曾經
被譯為「童子警探隊」、「童子義勇隊」、「少
年義勇隊」或「童子斥堠隊」,最後才統一採用
「童子軍」為名。又,總會目前正式名稱為「中
華民國童軍總會」(The General Association
of the Scouts of China)。即原來的「童子
軍」,日漸被稱為「童軍」,亦即男女童軍夥伴
都得依個人意願登記入團。
壹、曾經
一般人對童軍的印象常是只會「玩」,或許
厲害一點的會「打幾個繩結」,或「帶幾個活
動」……。殊不知童軍夥伴們所持的態度與所學
的技能都屬於「上通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
和」且「帶得走」的能力。
天文,即宇宙星象與天氣變化;地理,指的
是地形地貌與自然規律;人和,即人情世故與為
人處事之道。童軍技能的觀察星象、觀察大自然
就是天文與地理。童軍的諾言、規律與銘言即是
人情世故與為人處事之道。
1907年貝登堡爵士帶領20多位青少年於英國
白浪海島參與野外活動,學的就是「帶得走」的
能力,即便是現代青少年也亟需學得「帶得走」
的能力,以適應未來多樣、多元的社會現象。
一、童子軍訓練:指的是對「童子軍」夥伴的
訓練歷程與行為;另指的是民國57年起政府
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的《童子軍訓練》課
程。
二、童軍教育:屬教育範疇之一,即對「童子
軍」夥伴的教育歷程與行為;另指的是由
《童子軍訓練》課程演化為《童軍教育》課
程。即將「訓練」內化為「教育」。
三、童軍運動:泛指與童軍活動相關的議題,
是以,「童子軍」不是一種組織而應屬一種
運動。目前的學校童軍社團或社區童軍團等
都屬於「童軍運動」之推廣。其相互隸屬關
係為「中華民國童軍總會」、「臺灣省童軍
會」與各「直轄市童軍會」、「縣(市)童
軍會」及各童軍團。「中華民國女童軍」與
其隸屬縣市女童軍會、女童軍團等亦屬「童
軍運動」範疇。
貳、童軍運動的三大特性
一、忠實性:童軍運動必須忠於貝登堡創立的原
則、目的與方法,方屬童軍運動。
二、現代性:童軍運動勢必跟隨時代的變遷而調
整其活動內容,以適應社會的需求與需要,
這也是童軍運動歷久不衰的關鍵。
三、實用性:童軍活動的內容必須與生活相互
結合,並依地區不同有而調整不同的活動內
容,例如非洲落後地區的童子軍技能強調生
產與作物栽培;北非則著重捕魚技術;印度
則以消除文盲為主要任務……。
參、童軍運動的四大目的(帶得走的能力)
一、品格:貝登堡爵士創設童子軍運動是為了
改變都市化以後的青少年在品德上的缺點,
以及信仰的缺乏。亦即涵養青少年之善良行
為。
二、健康:健康為一切之首,童軍運動乃藉由戶
外活動與技能學習,以陶冶青少年之「身心
靈」健康為任務。
新北市私立南強高級工商職業學校副校長 李榮東

New Taipei City Education
<<< 焦點話題
47
New Taipei City Education
新北市教育 中華民國107年3月/第二十六期
三、手工藝:無論是戶外活動之營地手工藝或各
項童軍技能均屬之。
四、服務:貝登堡爵士強調童軍運動是要培養3H
的青少年:健康Health、快樂Happiness與
助人Helpfulness。
肆、童軍運動的原則
根據貝登堡(Baden Powell)爵士的旨意,
童軍運動的基本原則主要的目的乃在規範童子軍
的信仰和行為,塑造童子軍成員;制定童子軍活
動內涵;推展童子軍運動所應遵循的守則。童軍
運動的基本原則分述如下:
一、對上蒼盡本分Duty to God;
二、為他人服務Duty to Others;
三、對自己盡職責:Duty to Self;
四、遵守童子軍誓詞(諾言)、規律(Adherene
to a Promise and Law);
五、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與學中做Doing
by Learning;
六、小團體的教育方式(Membership of small
group);
七、吸引人的進程活動設計(Progressive and
stimulation programs)。
杜威說:「教育即生活」(Dewey,1938)
一直是教育的最高理想與期待。許多教育學者甚
而同意「生活即教育」。
伍、童軍運動的意義與目的
一、依貝登堡爵士所揭示的宗旨、原理原則與方
法是:任何人皆可依個人志願參加,且非政
治性的青少年運動,不受宗教、種族與血統
限制。
二、SCOUTING,即Service服務人群;Course課
程;Outing走向野外。
三、SCOUT,由英文字面觀之,OUT佔了童軍的五
分之三,即童軍應有五分之三的戶外活動。
四、童軍運動的目的
(一)強調童軍運動在培養青少年健全發展的
教育意義。
(二)強調童軍運動是培養青少年身心發展的
眾多元素之一。
陸、童軍運動的方法
一、藉由諾言、規律與銘言之內化歷程達到品格
教育的目的,即力行童軍三大制度之「榮譽
制度」。
二、在成人領袖的指導下分組學習,即「小隊制
度」之運用。
三、是屬於循序漸進而有激勵性的活動,即「徽
章制度」之正向意義。
四、童軍三大制度與對上蒼、他人與自己之呼
應:小隊制度呼應Duty to Others;榮譽制
度呼應Duty to God與徽章制度呼應Duty to
Self。
五、野外活動,Scouting is Outing吸引青少年
的進程活動設計。
柒、童軍運動的價值
一、個人品格之涵養:品格教育的簡要內涵包含
了品德教育、公民教育和品格發展。品格教
育的落實就是培育健全公民的具體實踐。
二、培養帶得走的能力。
三、童軍的「諾言、規律與銘言」圍繞著傳統的
「敬天樂群」、「扶助他人」、「竭己之力
服務社會」……等概念,充分展現「盡己之
謂忠」與「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人文關
懷,亦是儒家「忠恕」思想之精華。
四、其目的就是在力求自己智識、品格、體格之
健全後,能竭己之力服務社會。是以,積極
推動童軍運動就是藉由活動以達成教育目的
與追求人文關懷的具體實踐。
五、童軍教育達五識:學識、常識、見識、膽識
與賞識。
六、童軍教育的3C意義:Change改變;
Challenge挑戰與Chance機會。

焦點話題 >>>
48
New Taipei City Education
新北市教育 中華民國107年3月/第二十六期
New Taipei City Education
捌、童軍運動與團集會
童軍運動的進行需藉由童軍團的成立,以達
到推動、推廣而蓬勃發展的目標。對童軍團伙伴
們的各項學習活動與技能訓練,往往透過團集會
的設計、運用與進行歷程來達成各項學習指標。
團集會的設計精神其實是與教師於課堂上的教
學活動設計相結合的。教學設計雖然每個單元的
教學時間不盡相同,但總會依據教學時數而調整
「引起動機」、「發展活動」與「結束活動」的
貫串歷程。團集會的設計亦然,每次團集會雖然
進行方式略有變化,但仍脫離不了「動機、發展
與結束」的環節。
一、團集會的意義
(一)是由童軍團長領導的活動;
(二)是童子軍經常訓練的方法;
(三)團集會設計約以90分鐘為度;
(四)在團集會中可凝聚各小隊自動發展合作
的精神,促進全體進步及激發小隊間正
向且具友誼競賽的向心力,其目的乃在
使整個團的成績更進步,團務運作更順
暢。
二、團集會的地位與設計依據
(一)團集會在童軍訓練中的地位
1.是野外生活的準備;
2.是室內活動的重心;
3.是童軍團訓練童軍伙伴的唯一方法;
4.是童軍團的骨幹,沒有團集會,童軍
團就沒有活力。
(二)團集會的設計依據
1.由隊長會議根據每月團活動計畫訂
定;
2.是童軍團活動的重心。
三、團集會的三原則
(一)充滿活力之活動;
(二)多變化:動靜錯綜交互設計,具多元與
多樣化。
(三)每次集會設有既定目標,以達到預期目
標為原則,符合「教學單元設計」。
四、團集會的內容
(一)引起動機:
1.技術的,如表演;
2.論述的;
3.討論的。
(二)發展活動一:實用技術與實際生活的聯
繫
1.遊戲,體會實用;
2.比賽,表現各科實際應用;
3.串演,童軍學術故事化;
4.操練,各種技能之練習。
(三)發展活動二:歡樂與價值的型塑
1.運動娛樂的遊戲,體能的;
2.歌唱,是童軍夥伴們歡唱的最佳時
機;
3.歡呼,奮力盡歡;奮力高呼,以激發
彼此士氣;
4.講故事,藉由故事正向之寓意,建立
正確的價值觀與陶冶品格。
(四)發展活動三:激勵時段
1.儀式,襯托高尚的精神與莊嚴的情
境,激發高昂的精神;
2.諾、規、銘:強化印象,提醒實踐;
3.團長時間,肯定活動成效,正向增
強,鼓舞團隊精神。
(五)結束活動:行政團務
1.報告,知彼知此,團務圓融;
2.收團費;
3.檢查,服裝儀容、徽章、配件……;
4.宣布,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
五、團集會應注意事項
(一)時間掌握要恰當
1.儘量利用休假休閒時間進行,以不要
妨礙學業與工作為主;
2.全部時間約以90分鐘為原則,但也可
以配合主辦單位的活動時間酌予縮短
或延長為50~100分鐘。
(二)程序安排需有高潮

New Taipei City Education
<<< 焦點話題
49
New Taipei City Education
新北市教育 中華民國107年3月/第二十六期
1.事先開會研決,務求生動,不必採固
定呆板的方式;
2.報告;
3.檢查;
4.學術指導或傳授要落實;
5.實習;
6.遊戲節目要具有教育意義,並強調安
全與公平性;
7.適時安排小隊活動或個人比賽;
8.配合訓練項目安排小隊競賽,以增加
學習成效;
9.團長3分鐘:由團長作簡短報告或結
論,時間以3~5分為宜。
六、團集會的功能與評鑑
(一)團集會的功能攸關一個童軍團的活動興
衰與團務運作之成敗。是以必須考量童
軍伙伴的起始行為、經驗、意願……;
也需考量團本身服務員的參與情況,此
外場地、設備與時機是否恰當?這都是
設計團集會之前就得列入衡量的要素之
一。正所謂「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二)團集會的評鑑,是藉由評鑑機制用以檢
視機構內部運作,外部服務品質,以便
使服務日新又新,亦是藉此系統自省、
內省,據以修正、調整運作,乃至繼續
生存的不二法門。我等若能藉由簡易而
相關的評鑑機制來進行團集會的檢視與
修訂,其實不失為一個正向且積極的作
為。藉此檢視團的團隊動能及團集會的
運作得失與價值。但一定要強調的是,
D.L.Stufflebeam認為:評鑑最重要的
意圖不是為了證明,而是為了改進。
玖、童軍運動與服務學習
Mapherson於2005年指出服務學習(Service
Learning)的內涵與歷程包含「服務Service」
與「學習Learning」。不同於一般社區服務或義
(志)工服務。服務學習更重視服務者在現實生
活中進行考量與評估,其各項領域真正需要的事
務為何,經由行動參與和學習,發展服務倫理以
及負起實務的責任,以提升成員學習和參與的動
機,並能保持原有已習得的技巧。
童軍活動和服務學習有許多共通性,尤其能
啟發學生自我內在動機,轉為外顯行動力、體驗
學習及分享回饋習慣的養成等皆是。童軍運動中
倡導人生以服務為目的,而服務學習是以滿足他
人之需求及期待為標竿,兩者有異曲同工之妙。
尤其童軍運動中的三大制度:榮譽制度、小隊制
度與徽章制度,無論在教學或活動中善用之,皆
能引發青少年自主學習及團隊合作效果。因此,
積極推動童軍活動且落實童軍教育,必可彰顯服
務學習之功效。
拾、結論
童軍運動特別強調「精神」與「態度」,在
參與歷程中應以「內化行為」為首要;更強調
「扶助他人」與「服務社會」,而為行動信條,
尤其是對自己行為的自律與負責。
童軍運動屬童軍教育之一環,旨在強化「發
展個性」(自我教育)以「陶冶群性」(團隊合
作),即涵養個人之品格;充實個人之技能;落
實「服務學習」「合作學習」理念,以發揮團隊
動力。
童軍活動具有教育意涵,在其活動中包含讓
童軍夥伴們進行各項學習的設計;童軍教育,指
國民中學綜合活動領域中,藉著課程的編配與實
施,期待學生學到童軍課程內涵中應有的知識、
技能與情意。雖然童軍活動和童軍教育之名詞有
所差異,然兩者的教育或訓練內涵皆為使接受教
育或參與童軍運動的青少年夥伴們,藉由參與歷
程,以童軍諾言、規律及銘言為規範,善用活動
技能,習得「帶得走的能力」,以為全人教育之
基礎,因此無論在訓練或教導的過程都可稱為全
人教育的措施。
由發展青少年的智識觀點而言,大自然所蘊
藏的許多挑戰能夠激發青少年的潛力,發現在都

焦點話題 >>>
50
New Taipei City Education
新北市教育 中華民國107年3月/第二十六期
New Taipei City Education
會生活所不能提供的奧妙生機的啟發與解答。
另,由社會性發展(群性)的角度來看,童軍夥
伴們在面對大自然情境的挑戰及為滿足基本生活
需求而共同努力的過程與精神,能讓青少年夥伴
們培養「同舟共濟」與「患難與共」的情操,對
渠等於未來社會生活之發展會有重大的影響,更
能積極探索人群社會中的生命價值與意義。
參考書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