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結論。
4. 除了能運用基本的空間思考能力,也能進行抽象、繁複的空間思考與推論。
(三)自然科能力達到「基礎」等級者在103 年國中教育會考題本的表現
整體而言,達到「基礎」能力等級者能知道及理解學習內容,並能運用所培養
的能力來解決基本的問題,在此題本中的能力表現,條列如下:
1. 能知道基本的科學現象、原理、名詞及實驗概念,並加以運用。
2. 能解讀基本的圖表資料。
3. 能運用科學方法做出簡易的推論。
4. 能運用基本的空間思考能力。
(四)自然科能力為「待加強」等級者在103 年國中教育會考題本的表現
整體而言,「待加強」能力等級者僅能有限的知道科學現象、名詞及實驗概念,
也僅能有限的解讀基本的圖表資料。
貳、寫作測驗及數學科非選擇題閱卷說明
此次會考需人工閱卷的部分包含寫作測驗及數學科非選擇題,所有參與閱卷的國
文科及數學科閱卷委員皆經過適當的閱卷評分培訓,確保評分一致性與公平性。詳細
閱卷說明分述如下:
一、寫作測驗
此次寫作測驗題目是〈面對未來,我應該具備的能力〉。本題以「我面對未來」
為書寫範圍,以「應該具備的能力」為寫作重點。考生對「未來」的設定,可以是畢
業後的高中階段,也可以是更長遠的時程,只要在寫作內容中可以呈現出與「現在」、
「過去」的相對性即可;對「能力」的認定,可以涵蓋知識、技術或者態度……等各
種面向,重點在於:行文中能否顯示其因應外在處境時,所發揮的作用。寫作內容中
如能說明「該能力為何」以及「未來為什麼需要」,即大致合題。
就考生的取材而言,大抵可歸納成三個大方向:從謀生能力與競爭力入題,如專
業技術的養成、多國語言的學習、職場上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的加強等;其次以涵養
自我成長的品格態度為主,如自主自制、獨立思考、誠實守信、同理心等;也有從自
省角度切入,如改正行為缺點、面對挫折、突破自我侷限、向現實挑戰,勇敢不畏懼
等。就考生的表現手法而言,多數能按題目說明的引導,敘寫生活經驗作為說理的憑
藉,但立意仍有深淺之別,從結構布局、遣詞造句亦可區分出寫作能力的高下。
評閱時,對於五、六級分的試卷,會更著重考生在立意取材、結構組織、遣詞造
句方面,是否有進一步的表現。寫作能力優秀的考生,多能在作品中展現明確的論點,
對未來具有前瞻性的識見,如國際觀、創意等,涵蓋面更為廣遠。或能透過詳實的舉
例、縝密的布局分析說理;或能透過深刻的經驗、鮮明的譬喻闡發意念,更清楚地呈
現「能力」與所設定「未來」之間的關聯性,並有效扣合兩者,以凸顯該能力在未來
的重要性。在文字的表現上,則多能準確而富變化,並善用不同句型,增強論述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