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好月圓」:以黑色喜劇解構家暴與性別迷思

pdf
13.28 MB
113 頁
OEM-XP
侵權投訴
加載中. ..
PDF
家好月圓電影導讀
習俗與性別
社團法人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
賴友梅
這部影片讓妳/你最深刻的是?
人物
情節
周旭薇導演的話
受邀拍片時,就不想以一般的方式拍攝,因為
家暴議題是沈重的,她希望以輕鬆、荒謬情境
的黑色喜劇來呈現
「家暴」其實是一種關係相處的結果,真正的
引爆點來自家庭「權力」的失衡,而權力的失
衡又牽制於文化家族傳統等因素
「家好月圓」一片意在探討傳統社會文化裏隱
藏的家暴迷思,家暴的終點沒有答案,開放式
的結局提供觀眾更多討論空間,找尋每個人心
中的「家好月圓」。
家暴的迷思與循環
暴力危機處遇
目睹兒童的問題
喪葬習俗裡的性別議題
性別平等教育
With or Without you
習俗的性別檢視
有無刻板印象?
有無歧視、貶抑之心?
有無尊卑、優劣價值?
是寬容悅納(inclusive)或隔離排除(exclusive)?
協助、引領、慰藉、祝福
還是
阻礙、限制、傷害、挫折?
思索創新與改變的方式
宜蘭女中同學的回應
祖墳上都有列名
生前敗犬
死後「姑娘」?!
對於未婚女性的歧視,並非只是玩笑,而是真真切
切,並且殘忍地存在於我們的習俗中。
婦女新知基金會早於2003年清明節所舉辦的「從孤娘
廟談祭祀性別文化」記者會,便明白點出台灣的姑娘
廟習俗,反映了家族祭祀傳統向來漠視單身女性的地
位。未婚與離婚的女性不能回到原生家庭的牌位中,
必須存放在靈骨塔或是寺廟,台語有「齋堂」一詞專
指寄放單身女性牌位之所,更有害怕這些單身女性的
「孤魂野鬼」「作亂」而特地興廟的「姑娘廟」。
抗議孔廟奉祀官 傳男不傳女
禮儀師的性別平等觀點
送行者的啟示
2010-3-9 中國時報
唐鎮宇/台北報導
兩性平權的觀念納入禮儀師證照考題了!勞委會
日前修正喪禮服務類丙級學科題庫,將傳統喪禮有關
「男尊女卑」的觀念全部修改,包括「長女年紀較長
者可擔任主祭」、「未婚女性亡故牌位可放在原生家
庭」等,希望將兩性平權觀念,內化到禮儀師服務
中。根據勞委會修正內容,傳統習俗原先認為未婚女
性亡故,牌位只能放在廟宇、不能與家族祖先一同奉
祀,新題庫修正為「可以放在原生家庭」;習俗認為
「出嫁女不得祭拜娘家祖墳」,題庫也將其修正為此
習俗「應淘汰」。
喪禮兩性平權 從禮儀師試起
喪禮的程序也有許多修正,如傳統認為「母
以子貴」而將遺孀祭拜順序放在子女之後,但
新解改為「應在子女之前」;原先父母喪禮不
論年紀,都由長男擔任喪禮主祭,題庫也將答
案改為若長女年紀比長男大,也可擔任主祭。
證照題庫解答修改 顛覆舊俗
王如玄舉例,訃聞中家屬排列都按「男前女後」辦
理,新題庫答案改為「應依排行不分性別」;習俗中
對女性前段婚姻也有歧視,如離婚後再婚女性的訃
聞,與前夫的婚生子女,原先是不可列在訃聞,但新
解也改成「可以列入」。
另外,傳統喪禮規定,公婆過世未滿百日,若又
遭父母之喪,出嫁女不可為父母送終;但勞委會認為
「不近人情」,且在男尊女卑的觀念逐漸淡化下,應
讓出嫁女也可參與父母最後一程。
婦運出身的勞委會主委王如玄表示,電影《送
行者:禮儀師的樂章》打破社會對殯葬業的刻
板印象,連帶掀起許多民眾投身此行業,她發
現傳統喪禮習俗充斥許多莫名的性別歧視,才
會想到要修改禮儀師證照考試題庫,推廣兩性
平等的觀念。
海洋大學每年有5百名學生到各大企業進行校外實
習,今年最特別的 是陽明海運首度進用4名女生上船實
習,打破傳統女性不上船的禁忌。 海大今年5百多名實
習生中,上船實習的有180人,其中30人是女生,分別
在長榮、萬海、裕民、台航、台塑、能源、中鋼、達和
等船隊上實習,實習內容包括通訊導航、船體保養、駕
駛、暸望、看雷達、畫海圖等。
陽明海運首度進用的4名女學生,是海大商船系3年級的
陳禾溱、高瑜廷、劉韻慈、廖美惠,她們將在十四日抵
達高雄港,登上陽明船隊的「蘭明輪」,作為期兩個月
的海上實習之旅。
2006.07.13 中國時報
打破禁忌 海大女先鋒 上陽明船隊
朱蘭香、王貴郎/基隆報導
女學生在校長李國添及各科系主任帶領下,先到基隆港陽
明海運的「達明輪」,了解實習環境與船務實作課程,達
明輪與蘭明輪為姊妹船,噸位大小、船艙配備一模一樣,
船上都是單人套房設備,因此不需要再為女學生的實習而
做任何變更。
蘭明輪的航線走印度洋、地中海到歐洲,目前這條航線
海象最佳,劉韻慈表示,因係開路先鋒,一定要全力以
赴,讓學弟妹將來的機會更寬廣。高瑜廷說,以前就愛出
國,選擇商船系就是想遨遊世界,豐富人生。 現在真的
可以到很多國家了,將來也想當船長。
目前世界航運十分榮景,船上幹部的高薪待遇,也是
她們羨慕的因素,以達明輪為例,目前船長月薪26萬,三
副也有13萬元,比陸地其他工作好太多了。
習俗文化與性別之問卷調查
十項有違性別平等理念
的習俗文化排行榜
資料來源:女書文化 2005/11
習俗文化與性別之問卷調查
女性不管未婚已婚, 名字都不會被列入族譜
未婚女性若往生, 只能住到姑娘廟
女生結婚時, 娘家要往外潑水, 因為嫁出去的女兒,
就像潑出去的水
已婚的女兒, 大年初一不能回娘家,大年
初二才能回娘家
親人過世時,只能由男生執幡, 由男生主祭
習俗文化與性別之問卷調查
第一胎生女兒的話, 坐月子不能吃麵線
生兒子的話, 就是弄璋誌喜”; 生女兒就
弄瓦誌喜
結婚時, 新娘要過火爐, 踩瓦片, 丟紙扇
生男孩可以送油飯, 生女兒只送蛋糕
生理期時, 不能持香拜拜
討論一
這些習俗妳/你聽過哪些?
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的原因嗎?
這些原因妳/你覺得合理嗎?
隱含著哪些性別問題?
哪些有重男輕女的意思?
為什麼都只是女性被限制?造成什麼影響?
如何來改變?
2004年出生嬰兒性比例為111,高於正常生物值105-106,顯示台灣採行胎
兒性別篩選行為頗為明顯 ,全球男女失衡比例排名中數一數二
資料來源:內政部戶政司
圖表繪製:財團法人婦女權益促進發展基金會
備註:正常生物值為依聯合國「世界婦女狀況趨勢和統計數字」報告所指出正常
生物值介於105-106間。
資料來源:內政部戶政司
圖表繪製:財團法人婦女權益促進發展基金會
備註:高齡人口係指65歲以上的人口群
資料來源:內政部戶政司
圖表繪製:財團法人婦女權益促進發展基金會
備註:高齡人口係指65歲以上的人口群
討論二
依照上述人口統計,妳/你認為是什麼因素導
致新生兒性別失衡?
妳/你曾經聽過哪些性別篩檢的方式?生殖科
技的發達對性別平等的影響是什麼?
妳/你認為21世紀的台灣在落實性別平等方
面還要做些什麼努力?
1949年大陸遷台之大量男性移入,人口邁入
高齡化影響,65-79歲人口性比例仍維持102
屬於男性人口較多,與其他國家不同
隨高齡化人口程度加深,男性人口數相對減
少,80歲以上人口性比例為98,女性較男性
多,因此女性老年人口的安養、經濟及醫療問
題應更為重視。
性別統計中,男性殘障比例也遠高於女
性,刑案被害人也以男性居多。
收藏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