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北投守護者 | 課程 類別 | ▓統整性主題/專題/議題探究課程 □社團活動與技藝課程 □特殊需求領域課程 □其他類課程 | |||||||
實施年級 | ▓7年級□8年級 □9年級 ▓上學期 ▓下學期 | 節數 | 每週二節 (上下學期與【我是樹】課程對開) | |||||||
設計理念 | 希望學生能透過本課程的探究,帶入社區資源,觀察環境與人的互動,認識北投的人文與自然。藉由課程的施作與社區的走踏(或訪談)中,深化學生對自身鄉土的情感與認同,養成學生關懷社區的態度,肯認自身與環境特色(遺產)共生及守護傳承的角色,進而能有關懷世界的人文情懷;學生從課程中亦須援引其他學科知識或技能(國文、自然、綜合領域等),逐步熟悉主題探究歷程,為接續的學習(終身學習)做好準備。 | |||||||||
核心素養 具體內涵 | J-A-2具備理解情境全貌,並做獨立思考與分析的知能,運用適當的策略處理解決生活及生命議題。 J-B-1具備運用各類符號表情達意的素養,能以同理心與人溝通互動。 J-B-2具備善用科技、資訊與媒體以增進學習的素養,並察覺、思辨人與科技、資訊、媒體的互動關係。 J-C-2具備利他與合群的知能與態度,並培育相互合作及與人和諧互動的素養。 社-J-B1運用文字、語言、表格與圖像等表徵符號,表達人類生活的豐富面貌,並能促進相互溝通與理解。 綜-J-B1尊重、包容與欣賞他人,適切表達自己的意見與感受,運用同理心及合宜的溝通技巧,促進良好的人際互動。 國-J-B2運用科技、資訊與各類媒體所提供的素材,進行檢索、統整、解釋及省思,並轉化成生活的能力與素養。 國-J-C2在國語文學習情境中,與他人合作學習,增進理解、溝通與包容的能力,在生活中建立友善的人際關係。 | |||||||||
學習重點 | 學習 表現 | 理解及思辨 社1b-IV-1應用社會領域內容知識解析生活經驗或社會現象。 地1a-IV-1說明重要地理現象分布特性的成因。 地1b-IV-1解析自然環境與人文景觀的相互關係。 地1b-IV-2歸納自然與人文環境互動的結果。 歷1a-IV-2理解所習得歷史事件的發展歷程與重要歷史變遷。 態度及價值 社2c-IV-3欣賞並願意維護自然與人文之美。 實作及參與 社3b-IV-1適當選用多種管道蒐集與(社會)領域相關的資料。 社3b-IV-2利用社會領域相關概念,整理並檢視所蒐集資料的適切性。 社3b-IV-3使用文字、照片、圖表、地圖、年表、言語等多種方式,呈現並解釋探究結果。 社3c-IV-1聆聽他人意見,表達自我觀點,並能以同理心與他人討論。 自主學習與管理 綜1b-IV-1培養主動積極的學習態度,掌握學習方法,養成自主學習與自我管理的能力。 團體合作與領導 綜2b-IV-1參與各項團體活動,與他人有效溝通與合作,並負責完成分內工作。 口語表達 國2-Ⅳ-1掌握生活情境,適切表情達意,分享自身經驗。 國2-Ⅳ-3依理解的內容,明確表達意見,進行有條理的論辨,並注重言談禮貌。 國2-Ⅳ-5視不同情境,進行報告、評論及論辯。 | ||||||||
學習 內容 | 1.社區自然環境、古蹟及歷史(歷D-IV-1地方史探究)。 2.田野觀察-家鄉民俗植物的分布(地Ab-IV-4土地利用與環境倫理)。 3.初步認識聯合國永續發展指標(SDGs)。 4.閱讀摘要策略、專題探究方法(EX資料蒐集與分析、訪談、統整歸納等學習的技巧)介紹與練習。 5.與人與環境互動正確的態度-環境與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6.溝通協調、團隊合作的素養。 輔 Bb-IV-1學習方法的運用與調整。 輔Dc-IV-2團體溝通、互動與工作效能的提升。 國Be-Ⅳ-3在學習應用方面,以簡報、讀書報告、演講稿、劇本等格式與寫作方法為主。 | |||||||||
課程目標 | 1.學生能自生活情境脈絡出發,理解自身現在及未來面臨的挑戰。 ●能理解自己為何需要終身學習與學習夥伴的重要。 ●能概述北投地區自然人文環境地名的意義(或由來)。 ●能認識自然環境與歷史古蹟,理解社區重要歷史變遷,歸納自然與人文環境互動的結果。 ●能舉例民俗植物的用途及識別其在生活情境中的分布。 2.學生能實踐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相關初階技能。 ●能應用社會領域知識檢核、解釋人民於清朝時期北投地區擬真情境中成功存活因素,歸納自然與人文環境互動的結果。 ●能應用閱讀摘要策略、專題探究方法與社會領域相關概念來蒐集、整理並檢視資料的適切性。 ●能以小組為單位,於實境踏查中利用互動工具完成教師指定任務。 ●能運用資訊科技編輯作品。 ●能運用各類符號表情達意,與他人有效溝通與合作,完成家鄉導覽初稿及班級展板。 ●能以同理心與人溝通互動,完成口頭導覽(彩排)。 ●學生能於課程施作中創造自身與周遭環境古蹟的美好互動回憶。 3.學生具備願意參與群體及負責的態度。 ●能參與小組活動並完成分內工作。 ●在小組中能(積極)傾聽、提問、協助同學表達想法及回應。 ●注重言談禮貌及發言秩序。 ●能欣賞並願意維護自然與人文之美。 | |||||||||
表現任務 (總結性評量) | 學生透過專題探究的部分步驟,完成北投家鄉的介紹。 表現任務說明:【悠遊北投】 請假想你是在地人的角度,對於到訪北投的客人,設計一份導覽計畫,讓客人認識北投,內容可以針對一個或多個項目(景點或特色)。 請小組自定假想客人對象:(1)首次或多次到訪北投的遊客(2)本國人或外國人(3)銀髮族或背包客(年輕人),進一步設定導覽挑戰/情境,呈現於報告中。 導覽主題:可從以下擇一,例如:古蹟、文化與歷史建築、自然生態特色、美食、限時專送等,須包含地點、交通(路線或地圖)、照片(或影片)介紹、心得感想等內容。 | |||||||||
學習進度 週次/節數 | 單元/子題 | 單元內容與學習活動 | 檢核點(形成性評量) | |||||||
第 1 學 期 | 第1週 | 我們為何學習? 這門課程要學些什麼? |
| 1.口頭問答說明課程架構。 2.完成學習單GET TO KNOW YOU。 3.檢視自己在這課程的學習技能清單,並查訪班上同學的情形,作為支持者。 4.利用檢核表單調查課程相關的起點認知概念。 5.完成GET TO KNOW YOU進階(九宮格),了解自我延伸。 | ||||||
第2週 | 我們如何學習及自我表達? |
| 1.複習上週概念並確實完成九宮格表格。 2.利用新學到的閱讀概念技巧,上台練習自我介紹。 3.預告下週探究學習歷程圖的檢測。 | |||||||
第3週 | 發掘學習夥伴:我的這一組 | 1.異質分組:認識小組夥伴 2.討論及創作發表一個小組與北投的故事(小組腦力激盪) 3.複習課程學習歷程及評量 | 1.認識小組成員的名字/綽號並進行聯想。(利用九宮格表格的聯想延伸) 2.小組編出故事及發表,他組練習聆聽與再敘。 3.完成學習單:專題探究學習歷程圖(第一次建立課程整體學習概念)。 | |||||||
第4週 | 學習方法與文本練習 |
| 1.口頭問答。 2.完成學習歷程單張。 3.以文本完成學習挑戰:填寫【台灣文獻】閱讀摘要。 4.口頭說明與問答。 | |||||||
第5週 | 認識北投地區人文自然環境 |
| 1.完成學習歷程紀錄本【相對應地名調查】、【族群與產業】單張。 2.口頭說明與問答。 | |||||||
第6週 | 淺山地景規畫師 | 1.教師提供等高線地形圖,透過小組生存遊戲的方式(桌遊-淺山地景規畫師),讓學生理解百年前先民遇到的地理環境與生存挑戰,覺察環境與人類開發關係,記錄每一關卡小組得分,最後對比學生的選擇及總分,嘗試解釋若選擇改變與結果的關聯性。 2.學生在每一關卡的生活情境挑戰中,更加了解自己還有哪些生存因素沒考慮週全。 @延伸探究:開發進階版或新的生存遊戲。 | 1.學生能從遊戲中嘗試認識環境與面臨挑戰,思考生存選擇,分析獲勝相關因素。(學生能於遊戲選擇時相互討論與聆聽成員多元意見)【工具:等高線地形圖、遊戲道具、獎品】 2.學生能嘗試解釋並歸納人類與自然環境互動的結果。 | |||||||
第7週 | 民俗植物和觀察攝影篇 |
| 1.完成學習歷程紀錄本:民俗植物篇(包括圖例設計與手繪地圖練習等)。 2.繳交觀察影像檔與說明文字。 | |||||||
第8週 | 認識北投社區發展軌跡(一):道館大戰 | 1.教師請學生先練習研讀文史資料並做個人短文摘要。〈文本:探究日據時期之前北投的聚落發展〉 2.續讀文本,教師說明道館大戰遊戲規則引發動機、複習SQ3R等讀書方法,再引領各小組以拼圖法閱讀文本,學生練習摘要並設計問題,進行組內交流。(教師提醒學生題目撰寫提問要項並適時給予回饋) 3.學生以小組命題結果做為道館防守題目,已派出組員或組別猜拳交換題目,限時答題挑戰並計分。 4.教師記錄小組得分,視情況引導學生覺察/發展獲勝策略,最後總結北投地區日據時期前的發展概況。 5.期末定期評量預告及學生自我評估決定考試時間。 | 1.完成個人摘要(50-100字) 2.小組繼續研讀文本並討論,產出題目。(完成小組提問單) 3.小組互換或派出組員挑戰題目,努力從文本找出答案獲取分數,也練習批閱答案技能。 4.學生能由遊戲中練習摘要與提問法,認識社區的歷史發展軌跡。 5.說明期末評量、期末任務說明再強調與介紹。 | |||||||
第9-10週 | 認識北投社區發展軌跡(二)與決定探究子題 |
| 1.限時閱讀文章後,個人試著說出【摘要】。 2.小組寫出所分配的論文重點摘要,也練習批閱他組摘要。 3.進行問答式說明,檢核學生對兩週來文本閱讀的情況。 4.完成期中評量施測。 5.口頭說明問答。 6.能登入GMAIL、共用雲端硬碟。 7.能運用手機或電腦蒐集資料,完成教師於google classroom中指定之外出踏察作業。 | |||||||
第11週 | 實地踏查 | 1.分組進行北投溪、溫博、梅庭、地熱谷、凱達格蘭館、北投公園等地踏查 | 1.各組協力完成教師發布的任務,上傳到雲端資料庫中。 | |||||||
第12-13週 | 認識北投社區發展軌跡 (三):練習訪談概念篇 | 1.教師指導學生訪談、紀錄、統整資料等技巧,以進行第一手史料取得及創作活動,並指定一項訪談計畫。(主題:以家族或鄰居的老者為主,訪問在北投最常造訪閒逛的地點,探問造訪原因或該地點的之前樣貌,進行訪問記錄) 2.採訪稿整理練習 3.討論蒐集與處理訪談資料時遇到的困難與處理。 | 1.完成口述歷史重點筆記。 2.段落標題練習。 3.口頭問答討論,也可利用學習單記錄學習省思歷程。 | |||||||
第14- 15週 | 資料蒐集與分析整理(I) |
|
【*能登入GMAIL、共用雲端硬碟; *運用適當管道收集可靠適切的資料; *以拍照、錄音上網蒐尋等方式記錄生活週遭的文化和自然景點。】 2.學生能進行網路資料蒐集、註明資料來源及辨視資料可信度,完成教師指定作業。 3.完成個人資料檔的一頁主題摘要。 4.小組需討論提出期末任務的主題(暫定但可調整)。 | |||||||
第16週 | 期末任務(事前準備) | 1.教師簡報示例:各班學生實地踏查作品分享 2.簡報製作與發表技巧介紹 *上台時的肢體表達 *平面構圖技巧與簡報技巧 (https://www.playpcesor.com/2015/09/10.html) (https://www.playpcesor.com/2015/09/10.html) 3.教師再度詳細說明【悠遊北投】評分規準,協助學生建立自主學習方向 | 1.聆聽者能針對作品內容提出至少一個問題。 2.學生能透過觀摩、自省或同儕回饋,進一步調整小組作品。 | |||||||
第17週 | 資料分析整理(II) | 1.各組初步提出各自所要呈現的期末任務的小組簡報,他組負責聆聽並提出問題,老師則負責詢問並指導細節。 2.教師引導學生同理遊客/聽眾立場、提出導覽活動預期目標(希望對方產生的行動) 3.小組在呈現簡報後,繼續期末任務的修改與準備工作。 4.期末定期評量題目預告 | 1.教師詢問要項舉例: *進行資料蒐集時能註明資料來源及辨視資料可信度;*小組能根據教師提供的格式組織資訊;*學生能在作品編輯中適切加入自身經驗分享等。 2.學生完成小組評分單,練習聆聽報告、評分(提供評分要點)與提出問題。 | |||||||
第18週 | 期末任務(彩排)與期末評量 | 1.各組依序彩排期末任務 2.教師引導學生依擷取訊息、廣泛理解(、發展解釋、統整解釋)等層次進行發表意見回饋 *紙筆測驗—期末定期評量 | 1.將文字稿摘要及轉化為口說稿,搭配各組的主題將所設計的期末任務盡量呈現。 2.他組練習積極聆聽與回饋(完成正式評分回饋單)。 *紙筆測驗。 | |||||||
第19-20週 | 期末任務:介紹北投 | 1.教師以新聞引導學生找出社區發展的困境與機會,學生寫下個人成長與社區關係,發想問題(及解決方案) 2.學生透過專題報告的架構,整合各組作品成為全班的集體創作 3.學生依設定的導覽對象,或在班上模擬挑戰情境完成北投家鄉的介紹【正式發表並完成任務】 4.感謝同伴並慶功 5.利用期末課程檢核表單,自我回想整學期的課程並檢視學習狀況。 | 1.學生完成自己的作品檔案,並完成問題發想。 2.海報展品(或電子檔)製作。 3.學生發表【悠遊北投】導覽計畫。 4.感謝同伴並發放獎品。 5.完成表單勾選。 | |||||||
議題融入實質內涵 | 環境倫理 環J5了解聯合國推動永續發展的背景與趨勢。 原住民族土地與生態智慧 原J4認識原住民族在各歷史階段的重大事件。 原J10認識原住民族地區、部落及傳統土地領域的地理分佈。 生涯規劃與工作/教育環境探索 涯J7學習蒐集與分析工作/教育環境的資料。 涯J9社會變遷與工作/教育環境的關係。 閱讀的歷程 閱J1發展多元文本的閱讀策略。 閱讀的態度 閱J8在學習上遇到問題時,願意尋找課外資料,解決困難。 有意義的學習 戶J2擴充對環境的理解,運用所學的知識到生活當中,具備觀察、描述、測量、紀錄的能力。 健康的身心 戶J3理解知識與生活環境的關係,獲得心靈的喜悅,培養積極面對挑戰的能力與態度。 | |||||||||
評量規劃 | 檢核點及表現任務(附件一) | |||||||||
教學設施 設備需求 | 行動載具或電腦、可錄製影音的工具、方格筆記本、海報紙、 剪刀、口紅膠、白板筆、資料夾、投影機、簡報筆、海報展示架 | |||||||||
教材來源 | 1.自編簡報; 2.黃雯娟,〈北投地區地名類型的量化分析與區域特性〉,《臺灣文獻》第63卷第1期,頁380-416。 3.黃雯娟,<日治時期北投地區的區域發展與社會網絡>,《臺灣學研究》第8期,頁1-30,民國98年12月。 4.林芬郁,〈公園、浴場:新北投之文化地景詮釋〉,《地理研究》第62期,頁25-54,民國104年5月。 5.北投區志(2020/02/17)參見:北投區公所https://btdo.gov.taipei/cp.aspx?n=A2F3CD47C7E950BB 6.聯合國(2020/02/17)永續發展目標(可持續發展目標)。參見:https://www.un.org/sustainabledevelopment/zh/ | 師資來源 | 學校社會領域史地科師資為主 | |||||||
備註 | 若班級閱讀/資訊科技能力落差較大,需額外時間彌補時,將以濃縮實施「訪談概念篇」單元以因應之。 |
【附件一】
階段表現任務:【悠遊北投】
任務說明:請假想你是在地人的角度,對於到訪北投的客人,設計一份導覽計畫,讓客人認識北投,內容可以針對一個或多個項目(景點或特色)。
請小組自定假想客人對象:(1)首次或多次到訪北投的遊客(2)本國人或外國人(3)銀髮族或背包客(年輕人),進一步設定導覽挑戰/情境,呈現於報告中。
導覽主題:可從以下擇一,例如:古蹟、文化與歷史建築、自然生態特色、美食、限時專送等,須包含地點、交通(路線或地圖)、照片(或影片)介紹、心得感想等內容。
評量規準:
向度等級
評量向度
A
B
C
D
E
專題探究歷程應用技巧I(資料蒐集)、對北投「古蹟」的理解
能提出一項以上自生活經驗中覺察的問題(社區環境改善需求);使用三項以上可信的北投自然人文資料進行【悠遊北投】介紹
能提出一項以上自生活經驗中覺察的問題(社區環境改善需求);能使用兩項以上可信的北投自然人文資料進行【悠遊北投】介紹
能提出一項以上自生活經驗中覺察的問題(社區環境改善需求);能使用兩項以上的北投自然人文資料進行【悠遊北投】介紹
能使用北投自然人文資料進行北投家鄉特色的介紹
未達D以上表現
專題探究歷程應用技巧II(寫作、書面資料整理及簡報圖表呈現)
能整理北投自然人文資料,以自己的話濃縮成兩頁A4尺寸(字型大小12) 、具備主標題及次標題的內容。圖表呈現需具邏輯性與正確性、文字清晰易懂
能使用北投自然人文相關資料,以自己的話濃縮成兩頁A4尺寸(字型大小12),並能以邏輯性與正確性呈現、清晰易懂
能使用北投自然人文相關資料,濃縮成一頁A4尺寸(字型大小12),但圖表或文字呈現未具邏輯性
能剪貼使用北投自然人文相關資料,但圖表或文字呈現未具邏輯性與正確性
未達D以上表現
口語表達、時間控制
能依據任務或生活情境,說出訊息、知識、經驗、感受或想法等;
音量足以讓全班聽見;
2分鐘±10秒;
口條順暢清晰易理解,沒有贅詞
能依據任務或生活情境,說出訊息、知識、經驗等;
音量足以讓全班聽見;
2分鐘±20秒;
口語表達可讓聽者理解內容
能依據任務或生活情境,說出訊息;音量足以讓全班聽見;
2分鐘±30秒;
口語表達可讓聽者理解內容
音量不足也不肯使用麥克風;
內容短於2分鐘,可口語表達但不夠清楚
未達D以上表現
主動與合群
習得單元主要知能,能自主行動,準時完成指定作業;禮貌地參與小組討論,能幫助成員將工作達到一致的水準、鼓勵成員;課餘時間仍有在思考或討論;能協調小組合作完成工作
習得單元主要知能,能自主行動,準時完成指定作業;禮貌地參與小組討論,能幫助成員將工作達到一致的水準;課餘時間仍有在思考或討論
初步產生學習意識,專題初探與仿作。準時完成指定作業;禮貌地參與小組討論
尚未學習,只有舊經驗。參與小組討論
未達D以上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