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頁,共 6頁
閱讀文本一 存骨本、抗骨鬆
人體骨骼的骨量大約在20歲至30歲會達到最高峰,之後骨量逐漸減少,女性停經後因為荷爾蒙減少,骨流失速度
會加快。如果骨流失過多,使得原本緻密的骨骼形成許多孔隙,呈現中空疏鬆的現象,使得骨骼變脆、變弱,就是所
謂的「骨質疏鬆症」。骨質疏鬆症是一種沈默的疾病,大多沒有明顯的症狀,有些中高齡患者,可能只有出現身高變
矮、駝背的外觀變化,這些患者平常不會覺察到它的存在,大多不以為意,但是只要一個輕微跌倒,或是突然過猛外
力,如彎腰搬運物品,就可能造成骨折。骨折後引發嚴重的疼痛、無法行動,影響健康生活品質,甚至死亡。
世界骨質疏鬆基金會指出在年輕時期能多增加10%的骨密度,就可以使骨質疏鬆症的發生延緩13年。因此,在各年
齡層階段都需要攝取均衡且足夠的營養素來維持骨骼健康,更要從年輕時就要開始「儲存骨本」,多攝取骨骼健康所
需的鈣質、維生素D3及蛋白質等,如乳品類、高鈣豆製品、黑芝麻及小魚乾及深綠色蔬菜等,並保持適當體重,不吸
菸及節制飲酒,避免過度飲用咖啡,避免熬夜等健康生活形態。此外,透過適當日曬來增加體內維生素D3轉化,透過
維生素D3幫助人體從腸道中吸收鈣質,以避免骨鈣合成不足而導致骨鬆,同時也可預防多種慢性疾病的風險。還有,
從事荷重運動可增加骨密度和強健肌肉,幫助改善身體的協調與平衡,減緩肌少症之發生,降低跌倒和骨折的風險,
因此建議民眾從事健走、慢跑、爬樓梯、舞蹈、登山、跳繩、舉啞鈴操等具有對抗地心引力之運動。
另外,若父母曾發生過骨折,尤其是髖骨骨折,則個人罹患骨質疏鬆症的風險也會提高,且曾發生過骨鬆性骨折
的病人,其發生第二次骨折的機率,是未曾發生過骨折的人兩倍,另外服用類固醇藥物者其骨骼亦會變得脆弱。另外
停經後婦女、卵巢切除或45歲之前提前更年期的女性,因為荷爾蒙變化也要特别注意自身骨骼健康。
(資料來源:衛福部健康署。https://www.hpa.gov.tw/Pages/List.aspx?nodeid=216)
47.根據上文可知,許多因素會增加骨質疏鬆的發生率,下列四種情況中,何者比較不會造成骨質疏鬆?
(A)進入更年期的停經婦女 (B)經常爬山運動的人 (C)大量酗酒喝咖啡的人 (D)因病而服用類固醇藥物的人
48.人們日常生活中攝取下列哪一組食物,對於預防骨質疏鬆比較有實質的幫助?
(A)小魚乾+優酪乳 (B)香雞排+可樂 (C)葡萄乾+生菜沙拉 (D)燕窩+海帶
閱讀文本二 聆聽身體的聲音!聽診器的奧妙
過去還沒有聽診器前,醫師若要了解病人心肺的聲音,是隔著一條手巾,用耳朵貼著病人的身體來聽診,但這種方式
常會礙於太過親密且男女有別,有些不方便。直到 1816 年,法國醫師雷奈克想為一名肥胖的貴婦看病,正困擾著該如何
用傳統的貼耳聽診法來為其診斷時,想起曾見過兒童用木桿傳遞聲音的遊戲而得到啟發,便利用手邊的筆記本捲成圓筒,
一端放在婦人心臟部位、一端貼近自己耳朵,果然心臟跳動的聲音就清晰許多。據這個原理,雷奈克找人製造了一種與單
耳式木質聽診器類似的聽診器,後來經過不斷地改進,逐漸形成如今常見的雙耳聽診器。
聽診器的傳聲原理是透過如話筒的方式,前端有個面積較大的膜腔,透過氣體震動的方式,能將聲音放大,並將聲音
傳遞到塞入耳朵一端、內腔道較細窄的耳竇中,因此,只要身體會發出聲音的部位,都能透過聽診器來做初步的診斷。
以下幾處是最常運用到聽診的部位:
(一)胸腔:胸腔最主要的器官就是心臟和肺臟,心臟「怦怦跳」的聲音,在聽診器下可說是一清二楚,心臟跳動是否規
律、心音的強度如何,都可能顯露出心臟疾病的蛛絲馬跡;也能從心臟內血流所發出的不同聲音,研判是否可能是心臟瓣
膜缺損或心房心室缺損所產生的異常雜音。肺部檢查也常會用到聽診,醫師會聽聽病人的呼吸音是否順暢、是否有喘鳴聲
等,從聲音可初步判斷是否有肺部氣管堵塞、積痰或肋膜積水等問題。若是聽出病人呼吸音減弱,可能是呼吸無力、阻塞
性肺氣腫、氣胸或胸腔積水等。
(二)腹部:聽診器用於腹部,最主要是聽取腸胃蠕動聲音的大小與頻率,也就是所謂的腸鳴音。當腸胃蠕動比較劇烈時,
腸鳴音也會比較活躍,此時可能是有急性胃腸炎、腹瀉等;反之,若腸鳴音較弱或聽不到時,可能是老年性便秘、腹膜
炎、低血鉀、腸胃蠕動低下等。此外,聽診器也可用來聽腹部的血流音。
用聽診器聽診時,可能受到其他干擾因素而影響聲音的清晰度,包括病人衣服的厚度、聽診器使用方式是否正確等。
一般來說,在聽診檢查時,比較嚴謹的方式是將探頭直接貼在病人皮膚聽診,如此聽到的聲音最清晰;若是隔著衣服,多
少會影響聲音傳導,尤其若衣服過厚的話,聲音傳導不好,就無法原音呈現。隨著醫學科技的進步,各種不同的診斷工具
愈來愈多,例如 X光、心電圖、超音波、磁振造影、電腦斷層等影像學,這些工具或許可提高診斷的準確性,但有些成本
較高,有些則是操作麻煩,並不全都適用於初步診斷。因此,二百年來聽診器並未被淘汰,仍是醫師看診時的最佳配備。
而且聽診器其實也有助於醫病之間迅速建立起信任關係,當病人陳述完病情,醫師開始聽診時,病人往往會感覺到自己正
在被治療而安心不少。<文章來源:好健康 50 期。2019 年10 月號>
49.根據本篇文章,請問透過聽診器無法協助診斷什麼事情呢?
(A)研判心臟瓣膜是否缺損 (B)從心臟內血流所發出的不同聲音診斷高血壓
(C)判斷是否有肺部氣管堵塞 (D)聽取腸鳴音,判斷腸胃蠕動狀況
50.根據本篇文章,下列有關聽診器的敘述,何者正確?
(A)聽診器的原理是透過電流傳導,將聲音放大 (B)聽診器是 200 年前的發明,現代醫學已鮮少使用
(C)聽診器直接貼近皮膚聽聲音最清楚 (D)聽診器會侵害病患隱私,影響醫生與病患之間的信任關係
【試題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