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內湖國中七年級生物科第三次段考題目卷

格式
pdf
大小
2.92 MB
頁數
6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3-06-20,离现在 2 125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PDF 加载中...
background image

1頁/共 6 頁 

臺北市立內湖國中

  111 學年度第二學期  七年級  第三次段考  生物科  題目卷 

【範圍:康軒版

  3-6~5-2&跨科主題】                                              班級            座號          姓名                     

※請將正確答案用  2B  鉛筆依題號劃記在答案卡上 

一、單選題,每題

2

 

1.  小林將五種動物進行分類,分類結果如附表所示,甲、乙、丙、丁分別為不同的分類依據,關於其分類依據的敘述,何

者正確?

 

(A)甲:身體是否有分節 
(B)乙:是否具有五對步足 
(C)丙:是否為體內受精 
(D)丁:是否具有脊椎 

2.  關於「蛙鳴青草泊,蟬噪垂楊浦」這句詩詞中所提到的動物,何者敘述正確? 

(A)蟬屬於節肢動物門,有四對步足  (B)蟬具有外骨骼,因此發育過程中需要蛻皮才能長大 
(C)蛙屬於脊索動物門,成體以鰓呼吸 (D)蛙的皮膚具有防水構造,使其可以完全適應陸地生活 

3.  動物界中的動物種類繁多,下列關於動物分類與其特色的配對,何者

錯誤

 

(A)扁形動物門:身體扁平,絛蟲屬於此分類的動物 (B)刺絲胞動物門:消化道只有一個開口,有刺絲胞可用於防禦 
(C)棘皮動物門:居住在海水中,可利用斧足運動  (D)軟體動物門:身體柔軟不分節,分布範圍有陸地、淡水與海水 

4.  附表為四種脊椎動物成體的特徵資料,試問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受精方式

生殖方式 呼吸器官

體溫

體內 體外 卵生 胎生 鰓

肺 外溫 內溫

動物種類

(A)一般來說,甲類動物的產卵數最多,但存活率最低  (B)在這四種動物中,蝙蝠的親緣關係和乙最近 
(C)丙類動物有鱗片或骨板,可防止水分散失      (D)鯨魚是屬於丁類動物 

5.  水蛭在醫療上的使用最早可追朔於數千年前,近代醫學中,也有國家將醫用水蛭應用在整形外科手術中。請問下列關

於水蛭的敘述,何者正確?

 

(A)身體柔軟且分成頭、胸、腹三節 (B)皮膚具有角質層,可防止水分散失 
(C)在分類上和蜈蚣屬於同門的生物 (D)以蠕動爬行的方式運動 

6.  下列何種特徵與鳥類適應飛行有關? 

(A)具有角質化且形狀多變的喙 (B)體溫恆定 (C)體內受精 (D)前肢特化成翅膀 

7.  下列關於山椒魚、彈塗魚和衣魚之間的比較,何者正確? 

選項

 

山椒魚

 

彈塗魚

 

衣魚

 

(A) 

兩生綱

 

硬骨魚綱

 

昆蟲綱

 

(B) 

體內受精

 

體外受精

 

體內受精

 

(C)  皮膚乾燥無鱗片  皮膚乾燥無鱗片  皮膚濕潤有鱗片 

(D) 

卵生

 

卵生

 

胎生

 

8.  小雨想了解學校操場上共有多少株車前草,他利用樣區採樣法,將操場分成 16 個大小均等的樣區,之後挑選 6 個樣區

計算車前草數量,結果如圖(一)所示,請問學校操場約有多少株車前草呢?

 

(A)30 (B)180 (C)360 (D)480 

9.  右圖為校園內赤腹松鼠的數量在 10 個月內的變化情形,請以圖片推測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A 時期赤腹松鼠的出生率必小於死亡率 
(B)B 時期赤腹松鼠的族群已達到負荷量 
(C)C 時期赤腹松鼠族群的出生和遷入的數量總和會大於死亡和遷出的數量總和 
(D)D 時期赤腹松鼠族群沒有個體出生和死亡 

10. 下列何者符合「族群」的定義? 

(A)停車場中所有的同型汽車 (B)校園中庭中所有的小葉南洋杉 (C)生態池中所有的水棲昆蟲 (D)關渡的紅樹林 

請翻頁繼續作答

圖(一)

袋鼠 

background image

2頁/共 6 頁 

11. 某地區有哺乳動物 4 種、草本植物 4 種、木本植物 2 種、鳥類 2 種與昆蟲 7 種,假設此區無其他的物種,下列關於此

地區的敘述,何者正確?

 

(A)此地區中有 1 個群集      (B)此地區中有 5 個族群 
(C)此地區中共有 19 個生物個體 (D)此地區的所有生物可以組成一個生態系 

12. 某生態系中有一條食物鏈為:向日葵→兔子→蛇→灰鷹,根據此食物鏈可畫出如圖(一)的能量塔,

請問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甲階層為灰鷹,可間接利用太陽的能量     (B)乙階層為兔子,屬於三級消費者 
(C)丙階層為蛇,能量由丁到丙傳遞過程會損失 10% ((D)丁階層為向日葵,所含有的總能量最少 

13. 在生態系中,依據生物獲得能量的方式,可分成不同的生態角色,下列生物與其生態角色的配對,何者

錯誤

 

(A)藍綠藻-生產者 (B)黃鼠狼-消費者 (C)青黴菌-清除者 (D)黏菌-分解者 

14. 在圖(二)的食物網中,當野牛數量減少時,短時間內可能會有以下哪種改變? 

(A)草的族群數量會下降   (B)獵豹的族群數量會上升 
(C)斑馬被捕食的機會下降  (D)羚羊被捕食的機會增加 

15. 下列關於生態系中能量流動與物質循環的敘述,何者正確? 

(A)深海生態系中的生物能直接利用太陽能  (B)呼吸運動能釋出養分中儲存的能量 
(C)以生物遺體為食的物種,有利於物質循環 (D)能量會永久停留在生命世界 

16. 附圖為碳循環的示意圖,其中甲、乙、丙、丁為不同的途徑,請根據此圖判斷下列敘述何者

錯誤

 

 

(A)甲途徑可以消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 
(B)乙途徑的化學反應式為「二氧化碳+水→氧氣+水+葡萄糖」 
(C)丙途徑可使碳循環從生物體進入非生物 
(D)丁途徑為燃燒,過程中會釋放二氧化碳 

17. 有些真菌會與樹木根系共生形成菌根,稱為菌根菌。這類真菌可擴展樹木根系養分吸收面積,並可分泌酵素,以增加

植物可吸收的磷和氮,並促進樹木耐旱性和抵抗病原微生物。而樹木行光合作用則提供真菌主要的碳源,資料顯示,
樹木年淨生產力之

50%~70%被運送至根部及提供共生的菌根菌使用。請問下列哪個圖形可以代表菌根菌與樹木之間的

關係?

 

(A)

(B)

(C)

(D)

 

18. 已知蘭花附生在大樹上,以獲得更多的陽光,但對大樹本身不會有傷害,請問蘭花和其附生的大樹之間的關係,應為

下列何者?

 

選項

 

關係

 

生物甲

 

生物乙

 

(A) 

關係

有害

 

有害

 

(B) 

關係

有利

 

沒有差別

 

(C) 

關係

有利

 

有利

 

(D) 

關係

有利

 

有害

 

19. 在農業上,科學家常利用生物間的交互關係,對病蟲害進行一些無農藥的防治措施,此方法稱為生物防治,下列敘述

中,何者

不屬於

生物防治?

 

(A)噴灑除草劑抑制雜草生長 (B)利用鴨稻農法減少農藥和殺蟲劑的使用 
(C)藉由蘇力菌引起昆蟲中毒 (D)釋放平腹小蜂使其產卵至荔枝椿象的卵中 

20. 常見的陸域生態系有(甲)森林生態系、(乙)草原生態系、(丙)沙漠生態系。以上三種生態系的比較,何者正確? 

(A)年雨量:乙>甲>丙 (B)日夜溫差:乙>丙>甲 (C)鹽度:丙>乙>甲 (D)生物多樣性:甲>乙>丙 

圖(一)

請翻頁繼續作答

圖(二)

background image

3頁/共 6 頁 

21. 阿楚調查臺灣某一生態系中生產者群集組成的種類比例,調查結果如右下圖。請問阿楚最可能是在下列何種生態系中

進行調查?

 

(A)紅樹林 (B)常綠闊葉林 (C)針葉林 (D)草原 

22. 下列有關水域生態系的敘述,何者正確? 

(A)池塘的生產者只有浮游藻類 
(B)湖泊的消費者皆為脊椎動物 
(C)河口生態系因鹽分變動較大,故生物種類很少 
(D)溪流生態系的上游,水流速度較快,含氧量較高 

23. 附表為四個水域環境特色與消費者種類統計情形,請問何者屬於河口生態系? 

水域

環境特色

消類者種類

鹽分濃度高

海葵、海星、貝類、藤壺

鹽分濃度低

吳郭魚、草魚、蝦、翠鳥

水流湍急

昆蟲、螃蟹、青蛙、哺乳類

水流緩慢

蝦、沙蠶、彈塗魚、招潮蟹

(A)甲 (B)乙 (C)丙 (D)丁 

24. 圖(一)為海洋生態系的分區示意圖,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甲區距離海岸線 200 公尺,稱為大洋區 
(B)乙區的消費者種類繁多,例如:海龜、珊瑚礁、小丑魚   
(C)丙區為透光區,生產者以浮游藻類和水生植物為主 
(D)丁區照不到陽光,故無生產者與消費者存在 

25. 右圖是某生態系的食物網,請判斷下列敘述何者

錯誤

 

(A)此環境富含營養物質 
(B)多數生產者以碎屑物的形式進入食物網中 
(C)細菌與黴菌為最高級的消費者 
(D)此環境受到海水與河水週期性的影響 

26. 關於各種環境裡的生物種類敘述,下列何者

錯誤

 

(A)非洲草原上有斑馬、老虎 (B)熱帶雨林中有箭毒蛙、紅毛猩猩 (C)沙漠裡有駱駝、跳鼠 (D)海洋中有海豚、鯨魚 

27. 維持生物多樣性除能保持生態系的穩定外,亦對人類解決食物及醫療等各方面的問題有所幫助。下列何者

不是

危害生

物多樣性的主要因素?

 

(A)棲地的減少與破壞 (B)引入外來物種 (C)人口出生率降低 (D)過度捕獵野生動植物 

28. 若將某區域的原始森林改成種植單一物種的樹林時,則此區域最可能出現下列何種變化? 

(A)生產者的物種數增加 (B)消費者的物種數增加 (C)食物網變得比較複雜 (D)生態系變得比較不穩定 

29. 有關生物多樣性的觀念,下列何者

不恰當

 

(A)森林中的生物種類遠比沙漠多,因此森林的物種多樣性大於沙漠 
(B)引入國外的生物進行生物防治,還可以增加臺灣的生物多樣性,是完全正確的做法 
(C)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有利於自然界中物質的循環與能量的流動 
(D)維護生物多樣性,應該是地球上每個人的責任 

30. 下列關於全球環境問題的敘述,何者正確? 

(A)人類大量砍伐雨林樹木,導致全球碳循環漸緩 
(B)臭氧層被破壞,導致照射到地表的紫外線量減少   
(C)全球溫度上升,導致各地森林多逐漸演替成為熱帶雨林 
(D)海水增溫造成藻類大量繁殖,珊瑚無法與之競爭,逐漸呈現白化狀態 

31. 工業開發所造成的空氣汙染,部分成分會溶在水中形成酸雨,請問下列哪一個

不是

酸雨會造成的影響?

 

(A)破壞臭氧層 (B)建築物侵蝕 (C)湖水酸化 (D)農作物死亡 

圖(一)

請翻頁繼續作答

background image

4頁/共 6 頁 

32. 已知 DDT 是一種作為殺蟲劑的化合物,難以被生物代謝。附表為某地區食物鏈中甲、乙、丙、丁四種生物體內含有的

DDT 濃度。已知其中一種生物為生產者,請問下列推論何者正確? 
(A)丙生物最可能為此食物鏈中的生產者 
(B)食性關係可能為丙→甲→乙→丁 
(C)丙生物最可能為此食物鏈中的三級消費者 
(D)每一階層的生物,其體內累積的 DDT 約有 10%會隨著食物鏈傳遞 

33. 外來種遷入新的環境中可能因缺乏天敵而大量繁殖,而危害到本土的原生物種,請問下列生物有幾種屬於臺灣的外來

種?甲

.福壽螺、乙.美國螯蝦、丙.埃及聖䴉、丁.綠鬣蜥、戊.穿山甲、己.石虎、庚.小花蔓澤蘭 

(A)7 種 (B)6 種 (C)5 種 (D)4 種 

34. 湖泊發生優養化時,造成生物大量死亡而使生態系統失衡的主因為何? 

(A)日照過於強烈 (B)水中過度缺氧 (C)水中缺乏養分 (D)水生動物過量繁殖 

35. 溼地生態具有水源保育的功能,為世界上最有經濟價值與生物多樣性較高的生態系之一,但是因為農業轉型及都市化

的影響,世界上的溼地以極快的速度消失中。請問下列哪個公約與濕地保護有關?

 

(A)華盛頓公約 (B)拉姆薩公約 (C)巴黎協議 (D)蒙特婁議定書 

36. 下列行為何者

不符合

資源使用的

5R 原則? 

(A)自備水壺裝水,減少購買瓶裝水 (B)去吃到飽餐廳點了一堆餐點,吃不完就倒掉 
(C)拒絕使用塑膠吸管與免洗餐具  (D)做好垃圾分類與資源回收 

37. 709 班的同學正在討論「植物對空氣品質的影響」,請問誰的觀點是正確的? 

(A)安安:有些植物的葉片可以沾附懸浮微粒,降低大氣中懸浮微粒的濃度 
(B)蓁蓁:只要在室內擺放一盆盆栽,就可以有效改善空氣品質 
(C)薇薇:植物進行蒸散作用,能分解空氣中的甲醛 
(D)軒軒:植物行呼吸作用,可降低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 

38. 小玉進行小麥草對水土保持影響的測試,她在甲、乙、丙三個大小相同的植物盆中放入相同的栽培土,分別種植 20 顆、

60 顆及 100 顆的小麥草,每日澆 100ml 的水量,兩週後生長情形如圖所示,接著她澆入 200ml 的水量,檢測流出水量
及其混濁程度,結果如表。依據實驗結果,請問哪一個盆栽的水土保持能力較佳?

 

 

(A)甲 (B)乙 (C)丙 (D)三者水土保持效果相同 

 

二、題組題,每題

2

 

【題組一】甲

.關渡的紅樹林;乙.淡水河上游的南勢溪;丙.陽明山擎天崗的大草原;丁.宜蘭太平山上的森林; 

 戊

.墾丁國家公園;己.花蓮外海的太平洋。上述為臺灣的各種生態系,試回答下列問題: 

39. 上述生態系中,何者地處熱帶,生物多樣性最高? 

(A)甲 (B)丙 (C)丁 (D)戊 

40. 上述生態系中,何者的海拔高度較高,且主要生產者為大型樹木? 

(A)甲 (B)丙 (C)丁 (D)戊 

41. 上述生態系中,何者範圍最廣且主要的生產者為藻類? 

(A)甲 (B)乙 (C)戊 (D)己 

 
 
 
 
 
 
 
 

請翻頁繼續作答

background image

5頁/共 6 頁 

【題組二】附圖為某生態系中的食物網結構,請根據此圖片及代號回答下列問題。

 

42. 此食物網中有哪些初級消費者? 

(A)BCDE (B)ABCD (C)CDFGJ (D)EFGHI 

43. 此食物網中,何者同時為次級與三級消費者? 

(A)A (B)B (C)C (D)D 

44. 下列哪兩種生物之間同時有掠食和競爭關係? 

(A)B、C (B)A、D (C)F、J (D)G、H 

 
 
 
【題組三】羅昇想了解如何運用捉放法估算族群數量,他取一盒未知數量的圍棋,在當中隨意捉出一把並作記號,之後將
標記後的圍棋子放回,開始進行捉放法的實驗,實驗記錄如下表,請根據此表回答下列問題。

 

做好記號的圍棋子數量為:

15 顆 

捉放次數

  捉出的圍棋子總數  捉出的圍棋中有記號的圍棋子數目  估算盒中所有的圍棋子總數 

第一次

 

63 

 

第二次

 

44 

 

第三次

 

35 

 

45. 以捉放法估算,該盒圍棋中總共約有幾顆圍棋子? 

(A)100 (B)105 (C)117 (D)123 顆 

46. 下列關於此實驗的敘述,何者正確? 

(A)若要減少誤差,可以增加取樣次數 (B)若要計算某班級內的學生數量,可使用此方法 
(C)估計值和實際數量一定會相同   (D)此方法適合用來計算校園中的榕樹數量 

三、閱讀題,每題

2

 

寄生蟲研究樂園

 

寄生動物和宿主緊密共存,同時消耗宿主的資源。科學家估計,地球上所有的動物物種有

40~50%屬於寄生動物,相

當於每個獨立生存的物種,都對應有一個特別演化來利用牠的寄生物種。寄生物種包括了細菌、病毒、真菌和原生動物與
動物等。在自然界中,寄生生物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新的研究指出,在食物網中寄生生物佔了

75%;其他研究指出,寄

生生物為人類提供了寶貴的生態價值,包括控制害蟲,估計高達數十億美元。

 

寄生生物和掠食者一樣,能夠影響棲地中的其他生物族群,包括了營養循環、生長的植物種類、頂級掠食者的數量。

寄生蟲生態學家庫里斯指出,寄生生物「在自然界中佔據的地位,以前一直受到忽略。牠們從上到下控制族群大小的方式
和掠食者不同,效果比較緩慢,但是顯然發揮的效果是很大的。」科學家在發現到寄生生物重要性的同時,其他先驅的研
究也開始揭露出,這類重要的動物有許多處於危險狀態。牠們和其他比較知名的動物遭遇同樣的威脅:氣候變遷、棲地破
壞、污染等。寄生蟲的命運和宿主息息相關,許多宿主的數量也在減少,寄生蟲備受傷害,特別是那些專門寄生一種宿主
的物種。

 

寄生蟲數量減少,對於人類和野生動物的會有一定程度的影響。有些寄生蟲減少或消滅是好事,例如幾內亞龍線蟲,

這種長得像義大利麵的寄生蟲,體長可達

80 公分,寄生在人類的消化系統中,然後會移動、破壞患者皮膚而脫出體表。

但是絕大部份的寄生蟲不會感染人類,其中有些若減少了就值得擔憂。

2017 年《科學進展》刊載了一篇論文,估計在接下

來數十年,約有三成的寄生生物會滅絕,原因是氣候變遷和其他壓力。減損如此驚人的生物多樣性會有什麼後果?舉例來
說,許多寄生蟲能夠如人偶師般操控宿主。在日本,一種長達

40 公分的線蟲狀寄生蟲會使得受到感染的蟋蟀跳入溪流中,

這時成熟的寄生蟲爆出宿主身體之外,縱慾交配。死去的蟋蟀會成為日本紅點鮭的食物,這種瀕危魚類有六成的熱量來自
於落入河中的蟋蟀。而感染蟋蟀的線蟲狀寄生蟲不只為瀕危物種供給食物,也使得日本紅點鮭所吃的其他無脊椎動物受到
的壓力比較輕,改變了整個溪流生態系。

 

<文章節錄自科學人雜誌 2022 年 9 月號> 

47. 關於寄生動物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寄生動物會影響棲地中掠食者的族群數量 (B)絕大部分的寄生蟲都會感染人類 
(C)寄生動物的數量不會受到環境污染影響  (D)寄生動物對人類而言無任何益處 

48. 根據上述文章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幾內亞龍線蟲在人體內可以幫助消化食物 (B)感染線蟲狀寄生蟲的蟋蟀是日本紅點鮭的重要食物來源 
(C)寄生生物滅絕會使生物多樣性增加    (D)若被線蟲狀寄生蟲感染的蟋蟀族群數量下降,則日本紅點鮭會滅絕 

請翻頁繼續作答

background image

6頁/共 6 頁 

鯨落—鯨魚留給世界最後的溫柔

 

當鯨魚在海洋中死去時,牠的屍體會下沉很長一段距離,至少

1000 公尺,而這個緩慢的過程,有一個飽含詩意的名

字—鯨落(

Whale Fall)。光線照射不到的深海世界,寒冷、黑暗又貧瘠,然而「鯨落」,卻能為海底生物帶來希望,當鯨魚

屍體出現時,它所含有的養分,將會完全改變海底的生態系統。

 

研究顯示,鯨魚擁有驚人的存碳能力,牠們畢生在體內累積的二氧化碳可達

33 噸(一棵樹每年只能吸收到 48 磅),

而自然的死亡—「鯨落」,儲存了大量二氧化碳的鯨魚遺骸會沉落海底深處,長達數百年之久。

 

除了在體內累積大量二氧化碳,生活在廣大海洋中的鯨魚,在漫長的旅途中會排出大量糞便,這些糞便含有鐵及氮,

為各種藻類的生長提供了豐富的養分,而藻類又是海洋中許多物種的食物來源,是食物鏈的基礎。

 

此外,藻類透過光合作用,會從大氣中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據估計,全球所有藻類捕獲的碳量高達

370 億噸,佔二

氧化碳生產總量的

40%;效果相等於 4 個亞馬遜森林捕捉的碳量。 

科學家估計,現存大型鬚鯨的碳儲藏量比商業捕鯨前少了

910 萬噸,而鯨魚族群如果能夠恢復的話,每年下沉的鯨魚

屍體能夠移除

16 萬噸的碳,相當於每年保育 843 公頃的森林。鯨魚數量銳減,不僅因為工業捕鯨,在全球只有不足 1%海

洋受保護下,牠們面對被船隻碰撞、被困漁網、塑膠垃圾及噪音等種種威脅。

 

保護鯨魚,也是緩和氣候危機、維持海洋生態及生物多樣性的關鍵,而鯨魚長壽、長途遷徙的習性,再次證明擴大全

球海洋保護範圍的必要性!

 

   

49. 根據本篇文章,下列敘述何者

錯誤

 

(A)鯨落會對海洋生態系造成數百年的影響 
(B)鯨魚的糞便含有鐵及氮,有助於藻類的生長 
(C)現存鬚鯨的數量減少,鯨魚族群的存碳量也降低 
(D)鯨魚可以在深海中扮演生產者的角色,作為多種深海生物的食物來源 

50. 近年來,人類捕捉大量的磷蝦使得鯨魚吃不到足夠的食物,世界各地的鯨魚擱淺死亡案例增多。請參考附圖的食物網,

判斷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磷蝦為生產者       (B)虎鯨為初級消費者 
(C)藍鯨與海豹之間為捕食關係 (D)磷蝦數量減少,將會影響到食物網的所有生物 

 

 

試題結束,請再檢查一次!

 

祝各位同學暑假愉快

J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