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內湖國民中學 111 學年度 第二學期 七年級 第一次段考 社會科試題 (翰林版)
第6頁 / 共6頁
51. 下圖兩人對話中提及的節慶活動,可以哪一敘述來解
釋?
(A) 西方文化強勢擴張 (B) 殖民政府強制推行
(C) 多數族群認同支持 (D) 傳統文化逐漸消失。
52. 日本殖民時期曾經強勢推行日語教育,造成語言上的文
化位階,以下何者較可能是其所帶來的影響?
(A) 日語與其他方言地位漸趨於平等
(B) 日語的傳承與保存獲得大家的肯定
(C) 帶動多種語言在臺灣社會的發展
(D) 日語成為當時強勢的主流文化。
53. 文化的內涵是包含了人類生活的總和,下列有關於文化
的敘述何者「正確」?
(A) 政治經濟發展「先進」的國家,其文化優於其他文
化,具有絕對強勢
(B) 主流文化包括許多次文化,兩者有高低優差之分
(C) 文化是特定時空、人群交互影響的成果,有其異質
性,應予以尊重保護
(D) 主流文化與次文化同時具有共通性與衝突性,常無
法並存。
54. 請問:下列文化特徵與其舉例內容的配對,何者「錯誤」?
(A) 普遍性:古今中外,每個地區都會為了人類的作息
活動,以及維持民間週期活動,而發明自己的曆法
來計算時間
(B) 差異性:巴布亞新幾內亞的原住民雖過著原始生
活,仍舊擁有自己的文化
(C) 累積性:清明掃墓是華人社會的習俗,發展過程中
有改變調整,也有持續創新
(D) 制約性:在臺灣,禮金要用紅色信封裝,不能像日
本那樣用白色信封袋。
55. 下列何項「社會規範」是人類生活中最早發展的形式,
也是最容易隨時代變遷更動改變者?
(A) 泰雅族的紋面文化
(B) 伊斯蘭教徒不吃豬肉的禁忌
(C)「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觀念
(D)「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取代「殘障福利法」。
56. 魯蜜出國到外籍友人的家鄉旅遊,友人開車介紹遊覽家
鄉風景,出現圖中兩人對話的內容。請問:從圖中可得
知該國政府的這項政策可能造成何種文化現象?
(A) 次文化 (B) 文化差異
(C) 文化位階 (D) 文化多元。
57. 依你所知,下列哪些內容是目前中華民國的主流文化?
(甲) 民主自由價值 (乙) 男女平等平權
(丙) 純素飲食習慣 (丁) 臺客搖滾音樂
(戊) 韓國綜藝KPOP
(A) 甲乙丙丁戊 (B) 甲乙丙丁
(C) 甲乙丙 (D) 甲乙。
58. 社會規範對個人具有約束效果,也能使個人融入社會生
活之中。請問圖中兩人的行為應屬於哪一種社會規範?
(A) 風俗習慣 (B) 宗教信仰
(C) 倫理道德 (D) 法律。
59. 在醫師的養成過程中,皆須宣讀「日內瓦宣言」:我鄭
重地保證將奉獻一切為人類服務;病人的健康與福祉將
為我的首要顧念;我不容許有任何年齡、殘疾、信念、
族群、性別、國籍、種族、或其它因素的考量介入我的
職責和病人之間。請問:上述宣言內容屬於哪一項社會
規範?
(A) 風俗習慣 (B) 宗教信仰
(C) 倫理道德 (D) 法律。
60.「次文化」是指某些人因年齡、族群、職業等差異,所發
展出來的獨特文化。請問:下列何者屬於青少年的次文
化?
(A) 親子關係面面觀 (B) 流行語言火星文
(C) 一分鐘了解多元成家 (D) 媽祖繞境之巡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