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宜昌國中 108 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三次段考 七年級 社會科試題
命題教師
:
邱騰玄
範圍
:
第二單元歷史
班級
:
座號
:
姓名
:
*本試卷可 Open Book 作答,惟限七上社會課本*
一、基礎題,每題 2.5 分,共 50 分
1. 學者將台灣史前文化分為舊石器、新石器和金屬器三個時代,是依據下列何者?
(A)衣物穿著 (B)時間遠近
(C)器物規格大小 (D)器物製作方式與技術
2. 台灣的原住民大都是住在台灣本島,唯一離島的原住民是哪一族?
(A)布農族 (B)達悟族 (C)阿美族 (D)卑南族
3. 早期來到台灣的漢人移民當中,閩南人大多分布在台灣的哪個地形區?
(A)平原 (B)山地 (C)丘陵 (D)盆地
4. 台灣建省後,首任巡撫是誰?
(A)沈葆楨 (B)丁日昌
(C)劉銘傳 (D)施琅
5. 臺灣開港通商之後來到台灣的傳教士馬偕,對台灣的貢獻極大。下列有關他的敘述,哪一項正確?
(A)建設北台灣的水利設施 (B)引進新式教育
(C)興辦南台灣第一座西醫館 (D)籌設電報系統
6. 1697 年(康熙 36 年),郁永河奉命來臺採集硫磺。郁永河歷經艱苦後終於抵達目的地─現今的台北市北投地區,他雇用當
地原住民,讓原住民以獨木舟載運硫土到他的工寮換取布匹,再由漢人工人展開提煉硫磺工作,郁永河所雇用採集、運送
硫土的原住民,應為下列何者?
(A)凱達格蘭族 (B)西拉雅族
(C)阿美族 (D)排灣族
7. 1873 年,某位歐洲學者說:「我四處物色,想找一個適合探險、收集自然史博物的地方,最後我決定到中國的福爾摩沙島
走訪一趟,至少到當地已充分開發的地區看看。沒想到福爾摩沙是一個進行科學收集的嶄新天地,我得以深入內地,探訪
眾多的原住民部落。」請問:這位歐洲學者能在此時前往臺灣進行科學收集的時代背景為何?
(A)林爽文事件 (B)鴉片戰爭
(C)英法聯軍爆發 (D)牡丹社事件
8. 右圖是 17 世紀荷蘭在台灣經營的貿易路線圖,當時的荷蘭東印度公司總督曾說:
「臺灣真是一頭好乳牛。」這句話表示臺灣為他們公司帶來相當大的利益。這是
因為荷蘭人積極經營下列哪些臺灣的特產?
甲、蔗糖 乙、稻米 丙、鹿皮 丁、茶葉。
(A)甲乙丙 (B)乙丙丁 (C)甲丙丁 (D)甲乙丁
9. 有一本歷史書籍記載:「鄭成功來臺灣經營,帶來很多士兵及眷屬,為解決糧食
問題而實施『寓兵於農』的屯田制度,今天可以從臺灣南部地區的地名,看出屯
田的影子。」下列哪一個地名與屯田有關?
(A)高雄市美濃區 (B)臺南市左鎮區 (C)台中市大甲區 (D)屏東縣車城鄉
10. 關於台灣的棄留,有一臣子上奏如下:『臺灣一地,雖屬多島,實關四省之要害。……故當此地方削平,定計去留,莫敢擔
承,臣思棄之必釀成大禍,留之誠永固邊圉(邊疆)。』上述資料中的「臣」應為下列何人?
(A)施琅 (B)鄭成功 (C)沈葆楨 (D)劉銘傳
11. 右表是臺灣開港通商後,部分洋行在臺的營運狀況。
若考慮當時商品產區與出口地,這些洋行最可能皆設
置於右圖中何處?
(A)甲 (B)乙 (C)丙 (D)丁 【107 年會考】
12. 荷蘭東印度公司占領臺灣南部後,以臺灣為基地,進行以下哪項貿易活動?
(A)招募漢人種植稻米、甘蔗並進行外銷
(B)獎勵日本商人來臺進行走私貿易
(C)積極發展菲律賓、臺灣、日本三地的轉口貿易
(D)與明朝福建官員協商進行兩岸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