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北市 114 學年度公立幼兒園教師曁契約進用教保員聯合甄選初試
幼教專業知能試題
第2頁共6頁
活動本位教學(activity-based approach)是特殊需求幼兒適用的有效教學方法,關於此教學法的的基本要素,下列何者
不正確?
小明在沙坑中,正反覆的練習使用湯匙舀起沙子,再傾斜湯匙讓沙子落回沙坑,表示小明正在透過沙坑進行以下何種
遊戲學習經驗?
(A) 功能性感官遊戲(Functional,Sensory Play)
(B) 有工具的功能性遊戲(Functional Play with Tools)
(C) 象徵性的玩沙遊戲(Symbolic Sand Play)
(D) 具意象的玩沙遊戲(Representational Sand Play)
以下有關「動態評量」(dynamic assessment)的描述,何者較為適宜?
甲、主要是想要確認幼兒目前實際的能力表現
乙、主要是關注於幼兒未來的學習潛在可能
丙、強調評量者不能介入,才能真正觀察到幼兒的學習發展軌跡
丁、是運用維高斯基(L. Vygotsky)「近側發展區」(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ZPD)概念而發展出的評量方式
老師提醒全班幼兒一起上廁所時,小明仍持續在建構區玩積木;後續進行團討時,小明突然向老師表示想要上廁所。
下列處理方式,何者較為恰當?
(A) 老師應堅定原則,請小明團討結束後才能如廁,以免其養成不遵守班級規則的習慣
(B) 提醒小明因為未配合遵守如廁時間,必須學習承擔自己行為的後果,因此還是要忍耐到課程結束後再如廁
(D) 老師應暫停課程,把握機會提醒全班幼兒,不應像小明一樣,不依照老師的提醒如廁
依據《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手冊》的說明,以下關於規劃統整性教保活動課程的說法,何者較為正確?
(A) 統整性教保活動課程可從學習區出發,也可從主題出發
(B) 統整的教保活動課程實踐一定要能掌握「有目的」的規劃原則,是不是能夠「有系統」,要看課程實施情況而定
(C) 依據情境選擇主題,主要考量幼兒的興趣,教保服務人員的專長不應列入考慮
(D) 設計統整主題課程的第三個步驟「使用網絡圖組織想法」,主要是以演繹的方式將想法組合成概念
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期望幼兒「內化」學習內容,而不只是模仿教師或同儕的示範,下列何者不是維高斯基對「內
化」(internalization)的定義或特質?
(A) 最初代表外在活動的操作被重組,然後開始發生於個體內
(D) 人際過程轉化為個體內過程是一系列發展事件導致的結果
(A) 邀請幼兒一一說出人、事、時、地和物,敘說才有清楚的架構
(B) 邀請幼兒分享生活經驗時,幼兒每說一句,教保人員即應複述一次或提問,展現對幼兒敘說內容的高度興趣
(C) 教保人員應協助小班幼兒分享生活經驗時專注於單一主題,盡量避免ㄧ次分享多項事件
(D) 教保人員可於幼兒分享告ㄧ段落後,提示幼兒向同學說明聽眾可能不理解的部份,提升後設溝通能力
以下學習活動,何者較能有效提升幼兒對美的感知與表現能力?
(C) 播放一首樂曲或歌謠後,請幼兒說說他們的感覺與如此感覺的理由
(D) 依照材料包裡的指示,由老師在幼兒面前親手製作小藝品,並請幼兒模仿老師的方法自己做一次
丁丁具有高肌肉張力,走路時下肢顯得僵硬、常踮起腳尖,參與大肌肉活動時動作緩慢、平衡能力不佳,用餐進食咀
嚼較慢且需要飲食用輔具的協助。根據上述特徵的描述,丁丁可能是屬於下列哪一類的特殊需求幼兒?
(A) 自閉症(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 ASD)
(B) 妥瑞症(Tourette’s syndrome)
(C) 學習障礙(Learning Disability,LD)
(D) 腦性麻痺(Cerebral Palsy,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