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114學年度幼兒園教師甄選試題

pdf
578.37 KB
6 頁
user
侵權投訴
加載中. ..
PDF
臺北市 114 學年度公立幼兒園教師曁契約進用教保員聯合甄選初試
幼教專業知能試題
1頁共6
說明:本試卷總題數 50 題,總分 100 分,每題 2分。
1
(
B
)
林老師發現中班幼兒對於嘗試調製麵糰時,一直無法精準拿捏麵粉與水的比例,以致麵糰不是太濕就是很快就乾癟,
請問林老師應該採取下列哪一項教學策略較能引導幼兒增進解決問題的能力?
(A) 鼓勵幼兒,不要氣餒,只要有信心,一定可以揉出恰到好處的麵糰
(B) 請幼兒將每次使用的麵粉量與水量都記錄下來,然後比較結果
(C) 讓幼兒帶麵粉回家,請家長個別指導,直到麵糰做好再帶來班上
(D) 請大班的哥哥姐姐直接示範做出適當的麵糰該有的歷程
2
(
C
)
「聽說公幼都不提供紙本作業,也不教注音符號或加減乘除……」。小明的媽媽很擔心小明無法應付小學一年級的課
業,因此請幼兒園老師主動提供回家功課;並要求老師在幼兒園內指導幼兒精熟注音符號與數學加減乘除,請問老師
的處理,下列何者不恰當?
(A) 老師可以在教室中布置和提供各種學習素材與書籍,誘發幼兒學習動機
(B) 鼓勵家長可以多陪伴幼兒,進行親子共讀、帶幼兒參與文化活動等
(C) 告訴家長幼兒園會逐步提供練習如幼幼班提供會唸聲符班會拼音中班會提供注音符號拼寫練習班每
日會默寫,因此不必擔心
(D) 告訴家長,幼兒園內會多提供幼兒覺察聲韻辨識活動,並鼓勵幼兒運用各種符號與人溝通及表達生活經驗感受等
3
(
A
)
下列關於幼兒扮演遊戲中,道具發展的敘述,何者正確?
(A) 幼兒在娃娃家用手指當剪刀玩美容院剪頭髮扮演遊戲,此道具使用屬於無實體道具的想像性使用階段
(B) 幼兒年齡越大,道具越真實越好並能與生活連結
(C) 幼兒年齡越小,道具越抽象化越好並能引發幼兒的抽象思考能力
(D) 當遊戲時道具的多功能用途反映幼兒記憶力的發展
4
(
B
)
林老師在教學日誌中記錄著「今天上課時跟小朋友說每天都要吃水果身體才會健康,結果小明回答:我喜歡吃蘋果不
喜歡吃水果」。林老師從小明的認知發展觀點進行教學省思,以下哪些選項較為適當?
甲、小明太挑食, 應該加強均衡飲食觀念
乙、小明尚未發展部分與整體的概念,可透過遊戲活動來協助認知概念的發展
丙、教學時須要提供多一些各種常見水果的具體實例以協助幼兒形成概念
丁、小明進食速度緩慢,需要多關注口腔咀嚼能力
(A) 甲乙
(B) 乙丙
(C) 丙丁
(D) 甲丁
5
(
C
)
小班林老師帶著幼兒到公園認識植物,下列哪些活動較能培養幼兒整理訊息的能力
甲、拿樹葉沿著樹幹圍一圈,看大樹的身體有多粗
乙、用蠟筆將葉子形狀拓在紙上,觀察葉形和葉脈
丙、將蒐集到的葉子按照顏色深淺排排看
丁、比較不同的葉子有甚麼共同處
戊、找一找哪些葉子是來自同一棵樹
(A) 甲乙丙
(B) 乙丙丁
(C) 丙丁戊
(D) 甲乙戊
6
(
D
)
下列有關課程設計模式的敘述,何者正確?
(A) 課程設計的目標模式主張設計課程首先要提出的問題為「如何確定目標已經達成?」
(B) 泰勒(Tyler)提出課程設計的第一步是診斷學習者的需求
(C) 布魯納(Bruner)領導的「人的研究」是屬於課程設計的歷程模式,影響課程實施採用直接教學法
(D) 情境模式主張課程設計需從學習情境與文化脈絡分析評估,並進而影響幼兒園本位課程發展
7
(
B
)
小明經特殊教育鑑定為發展遲緩,並具有嚴重的情緒行為問題。依據特殊教育法規,幼兒園須在小明的個別化教育計
畫中訂定何種方案?
(A) 融合教育實施方案
(B) 行為功能介入方案
(C) 多元學習評量方案
(D) 親職教育支持方案
8
(
A
)
依據現行《特殊教育法》,關於幼兒園訂定個別化教育計畫(IEP)的相關時程,下列何者正確?
(B) 舊生的 IEP 應於開學後一個月內進行檢討
(D) 新生與轉學生應於入學後一個月訂定 IEP
9
(
D
)
依據《特殊教育學生及幼兒鑑定辦法》,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幼兒屬於哪一種身心障礙類別?
(A) 學習障礙
(B) 智能障礙
(C) 其他障礙
(D) 情緒行為障礙
臺北市 114 學年度公立幼兒園教師曁契約進用教保員聯合甄選初試
幼教專業知能試題
2頁共6
10
(
B
)
活動本位教學(activity-based approach)是特殊需求幼兒適用的有效教學方法,關於此教學法的的基本要素,下列何者
不正確?
(B) 採用直接教學及同儕指導為主
(D) 系統化運用自然的前事與後果
11
(
B
)
小明在沙坑中,正反覆的練習使用湯匙舀起沙子,再傾斜湯匙讓沙子落回沙坑,表示小明正在透過沙坑進行以下何種
遊戲學習經驗?
(A) 功能性感官遊戲(Functional,Sensory Play)
(B) 有工具的功能性遊戲(Functional Play with Tools)
(C) 象徵性的玩沙遊戲(Symbolic Sand Play)
(D) 具意象的玩沙遊戲(Representational Sand Play)
12
(
D
)
以下有關「動態評量」(dynamic assessment)的描述,何者較為適宜?
甲、主要是想要確認幼兒目前實際的能力表現
乙、主要是關注於幼兒未來的學習潛在可能
丙、強調評量者不能介入,才能真正觀察到幼兒的學習發展軌跡
丁、是運用維高斯基(L. Vygotsky)「近側發展區」(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ZPD)概念而發展出的評量方式
(A) 甲丙
(B) 甲丙丁
(C) 乙丙丁
(D) 乙丁
13
(
C
)
老師提醒全班幼兒一起上廁所時,小明仍持續在建構區玩積木;後續進行團討時,小明突然向老師表示想要上廁所。
下列處理方式,何者較為恰當?
(A) 老師應堅定原則請小明團討結束後才能如廁以免其養成不遵守班級規則的習慣
(B) 提醒小明因為未配合遵守如廁時間必須學習承擔自己行為的後果因此還是要忍耐到課程結束後再如廁
(C) 同意小明如廁並與小明討論和反思
(D) 老師應暫停課程,把握機會提醒全班幼兒不應像小明一樣不依照老師的提醒如廁
14
(
A
)
依據《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手冊》的說明以下關於規劃統整性教保活動課程的說法何者較為正確
(A) 統整性教保活動課程可從學習區出發也可從主題出發
(B) 統整的教保活動課程實踐一定要能掌握「有目的」的規劃原則是不是能夠「有系統」要看課程實施情況而定
(C) 依據情境選擇主題,主要考量幼兒的興趣,教保服務人員的專長不應列入考慮
(D) 設計統整主題課程的第三個步驟「使用網絡圖組織想法」主要是以演繹的方式將想法組合成概念
15
(
B
)
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期望幼兒「內化」學習內容,而不只是模仿教師或同儕的示範,下列何者不是維高斯基對「內
化」(internalization)的定義或特質?
(A) 最初代表外在活動的操作被重組,然後開始發生於個體內
(B) 將外在活動轉移至內在預存的意識空間
(C) 人際間的過程轉化成個體內的過程
(D) 人際過程轉化為個體內過程是一系列發展事件導致的結果
16
(
D
)
關於幼兒敘說能力與習慣的培養,以下何者較為適切?
(A) 邀請幼兒一一說出人、事、時、地和物,敘說才有清楚的架構
(B) 邀請幼兒分享生活經驗時,幼兒每說一句,教保人員即應複述一次或提問,展現對幼兒敘說內容的高度興趣
(C) 教保人員應協助小班幼兒分享生活經驗時專注於單一主題,盡量避免ㄧ次分享多項事件
(D) 教保人員可於幼兒分享告ㄧ段落後,提示幼兒向同學說明聽眾可能不理解的部份提升後設溝通能力
17
(
C
)
以下學習活動,何者較能有效提升幼兒對美的感知與表現能力?
(A) 請幼兒以色筆填滿已經畫好輪廓線的圖案
(B) 教導幼兒依據摺紙書的步驟摺出小天鵝
(C) 播放一首樂曲或歌謠後,請幼兒說說他們的感覺與如此感覺的理由
(D) 依照材料包裡的指示,由老師在幼兒面前親手製作小藝品,並請幼兒模仿老師的方法自己做一次
18
(
D
)
丁丁具有高肌肉張力,走路時下肢顯得僵硬、常踮起腳尖,參與大肌肉活動時動作緩慢、平衡能力不佳,用餐進食咀
嚼較慢且需要飲食用輔具的協助。根據上述特徵的描述,丁丁可能是屬於下列哪一類的特殊需求幼兒?
(B) 妥瑞症(Tourette’s syndrome)
(D) 腦性麻痺(Cerebral Palsy,CP)
臺北市 114 學年度公立幼兒園教師曁契約進用教保員聯合甄選初試
幼教專業知能試題
3頁共6
19
(
B
)
義大利瑞吉歐幼兒園的教育人員建築師和設計師對於學校建築多年來已經發展出一系列的準則以下何者不是這些
準則之一
(A) 創造出辨識度高的建築語言和環境氛圍
(B) 建築物應建構在不同的水平面上區分出不同空間的階層性
(C) 環境應有潛力轉化成不同的使用方式
(D) 應讓幼兒和老師能從一空間看透到另一個空間
20
(
A
)
晨曦附幼每日安排「晨圈」活動,包含季節歌謠、手指謠及優律思美元素,並於固定時間進行,成為幼兒每日節奏的
開端。根據華德福教育理念,下列哪些敘述最能深入反映此活動的意涵?
甲、透過重複與節奏安排,幫助幼兒建立內在節律與情緒穩定
乙、幼兒透過對教師動作與聲音的模仿,進行感官與意志的學習
丙、優律思美動作的設計目的是強化大腦邏輯思維與語言發展
丁、「晨圈」活動是開展十二感官中觸覺與動覺發展的重要方式
戊、教師每日調整晨圈內容以提升新鮮感與挑戰性,強化幼兒創造力
己、節奏活動能對應不同氣質類型兒童的需要,提供心理節奏的調節
(A) 甲乙丁己
(B) 乙丙戊己
(C) 甲丙丁戊
(D) 甲乙丁戊
21
(
B
)
某幼兒園接獲小宇家長的要求:「請老師不要讓他午睡,否則晚上難以入睡,嚴重影響家庭作息。」但老師觀察發
現,小宇中午明顯疲倦,但午休後精神狀況與學習參與度皆顯著提升。老師若遵從家長要求,必須額外安排活動並分
配師資監督,造成行政與教學困難,也與班上其他幼兒處遇不一致。根據《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工作倫理守則參考資
料總說明》,以下何者最能兼顧專業倫理判準與行動?
(A) 尊重家長意願,將小宇排除午睡安排,並設計靜態學習活動,避免家庭衝突
(B) 主張以幼兒發展為重,保留午休安排,並據實與家長溝通其益處與彈性調整方式
(C) 為求公平,由導師請其他家長簽署是否同意午休規則,統一班級處遇
(D) 建議家長改成半日制接送方案,以免影響園方正常安排與教保工作流程
22
(
C
)
依照《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身體動作與健康領域的實施原則,以下敘述何者不正確?
(B) 引導幼兒與他人區隔適當的活動空間
(D) 透由家庭聯絡簿蒐集幼兒在家的清潔自理狀況
23
(
A
)
大班李老師班上有位幼兒菲菲,說話總是用著簡單句。李老師可採用下列哪些作為幫助菲菲?
甲、向菲菲示範如何描述物體和行動
乙、直接糾正菲菲的發音和句法
丙、引導菲菲將以前學過的字和新字彙一起使用
丁、幫助菲菲述說他的感覺
(A) 甲丙丁
(B) 甲乙丁
(C) 甲乙丙
(D) 乙丙丁
24
(
D
)
下列有關幼兒園室內環境規劃的敘述,何者較正確?
甲、空間低密度會增加攻擊性及破壞性行為,高密度則會導致幼兒間的互動減少
乙、窗戶不僅提供光線,也會增加老師的動機及幼兒更高的參與度
丙、較高的天花板有助於主動遊戲,但也易增加噪音和回音
丁、為了減少噪音可以在椅子和桌子等可移動的傢俱上添加橡膠腳墊
(A) 甲乙丙
(B) 甲乙丁
(C) 甲丙丁
(D) 乙丙丁
25
(
B
)
中班的林老師想為班上幼兒設計音樂活動,下列哪些作為較合宜?
甲、讓幼兒嘗試為歌曲配上樂器
乙、進行簡單有規則的音樂遊戲
丙、教導音域範圍在八度的兒歌
丁、讓幼兒以動作來表現自發哼唱歌曲中的節奏
(A) 甲乙丙
(B) 甲乙丁
(C) 甲丙丁
(D) 乙丙丁
26
(
A
)
下列有關各心理學派在課程內容的主張,何者正確?
(A) 成熟論主張學習活動應就幼兒的能力而設計與提問
(B) 神經科學論主張課程的內容應是由幼兒與成人一起決定的
(C) 行為主義主張教學內容應重視個人的經驗和科學方法
(D) 社會建構論主張應由成人主導學習目標及學習內容
臺北市 114 學年度公立幼兒園教師曁契約進用教保員聯合甄選初試
幼教專業知能試題
4頁共6
27
(
C
)
規劃幼兒園室內活動室時須考慮動/靜態活動及乾/濕兩個向度,下列哪些是正確?
甲、美勞區是靜態活動、且需靠近水源處
乙、語文區是靜態活動、且需安置於光線充足之角落
丙、積木區是動態活動需要較寬敞區域、且必須鋪上地毯
丁、科學區是屬動態活動需光線充足、且方便走出教室利於觀察探究
戊、如空間不足,數學區與自然科學區可相容、及美勞區與裝扮區可相容
(A) 甲乙丙
(B) 甲丙丁
(C) 甲乙戊
(D) 乙丁戊
28
(
A
)
幼兒教材教具的擺放,必須注意幾項原則,才可以達到教具原有之功能,下列哪些是正確的?
甲、開放式教具櫃歸放教材教具、用具等,且標示明確,方便幼兒取用及物歸原處
乙、圖書角可以豎放很多繪本,讓幼兒取拿閱讀
丙、美勞區的素材種類相當多,宜以籃框分類存放,讓幼兒易於辨識及取用
丁、積木的類型很多,須以積木的形狀分類擺放,幼兒可自由取用建構
戊、指導性低及高的教材,皆可以擺放在學習區讓幼兒自行探究,教師不需進行示範,解說或者小組引導
(A) 甲丙丁
(B) 甲乙丁
(C) 甲乙丙
(D) 甲丁戊
29
(
B
)
關於蒙特梭利(Montessori)教育的理論,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甲、豐富而安全的學習環境,且環境安排都有秩序
乙、蒙特梭利教具包括日常生活教育、感官教具、扮演教具、語文教具、文化教育等
丙、孩子的內在需求與敏感期是孩子喜歡工作的原因
丁、孩子透過感官,重複、努力達到協調,最後開始有目的的活動透過操弄教具,協助其將事物性質抽象化
戊、幼兒發展沒有既定的自然程序,而是彈性的
(A) 甲乙丙
(B) 甲丙丁
(C) 甲丁戊
(D) 乙丙戊
30
(
C
)
結構性教學與方案取向教學之間的差異,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甲、前者重視資源運用及實地參訪;後者重視團體活動及作品的完成
乙、前者重視指導性的活動;後者強調引導及探究
丙、前者教學活動都已預先計畫好;後者進行活動時間的長短可以彈性調整
丁、前者認為外在引發幼兒學習動機很重要;後者認為觀察幼兒興趣且重視其內在學習動機很重要
戊、前者的主體是孩子;後者強調師生共同學習
(A) 甲乙丙
(B) 甲丁戊
(C) 乙丙丁
(D) 乙丁戊
31
(
A
)
依據《幼兒教育及照顧法》規定,幼兒園應建立幼兒健康管理制度,所以衛生局所提供的「學齡前兒童發展檢核表」
是必須進行的,下列敘述哪些是不正確的?
甲、提供初步判斷幼兒是否有可能學習障礙或身心障礙狀況發展情形
乙、兩歲至六歲,每個年齡層皆有一份檢核表
丙、教師學期中進行篩檢即可
丁、內容包括兒童基本資料、發展遲緩高危險因子、發展里程檢核
戊、若在發展檢核表中有 1題以上答案圈選在網底欄內,則被視為特殊需要之幼兒
(A) 乙丙戊
(B) 甲丙丁
(C) 乙丙丁
(D) 甲乙丙
32
(
D
)
根據派頓(Parten)觀察幼兒遊戲中的社會行為,以下分析何者正確?
(A) 翔翔和小美在美勞區專心剪窗花,沒有交談,屬於獨自遊戲
(B) 小青走過來看一眼小金和小天下棋,又會去其他學習區隨意翻看教具,來來去去,屬於旁觀者行為
(C) 祥祥在積木區主動在欣欣需要的時候找到她城堡需要的積木,也建議欣欣屋頂要如何蓋法,自己則為城堡蓋的一
個小池塘,屬於聯合遊戲
(D) 娟娟扮演被分配到角色,跟著情節發展與小香和小泉,完成赤腳國王的扮演,屬於合作遊戲
33
(
D
)
下列有關美感經驗與美感能力的描述,何者正確?
甲、幼兒在戲劇扮演中使用各種道具創造情境、表達情感的歷程,屬於回應式美感經驗
乙、幼兒在視覺創作中使用毛筆畫出長線、短線、彎曲線等不同線條組合來表達角色動作,是一種創作與造形能力的
展現
丙、學齡前幼兒的塗鴉期創作應盡量引導其模仿真實物品,以建立對外在世界的準確描繪力
丁、美感能力應包括探索與覺察、表現與創作、回應與賞析等面向,而非單一的創作技能訓練
(A) 甲乙丁
(B) 乙丙丁
(C) 甲丙丁
(D) 乙丁
臺北市 114 學年度公立幼兒園教師曁契約進用教保員聯合甄選初試
幼教專業知能試題
5頁共6
34
(
A
)
某次課堂活動中,教師觀察到一名幼兒使用樹枝和黏土搭建一個「動物家」,但過程中因結構不穩而多次垮掉。該幼
兒轉頭與另一位幼兒說:「我們可以加一點東西讓它不倒。」教師在一旁觀察數分鐘,記下他們的對話與建構過程,
接著做出以下四種不同的反應。請問哪一項最符合瑞吉歐課程模式(Reggio Emilia Approach)中教師「適時介入」與
「幼兒表徵歷程支持者」的角色定位?
(A) 教師問:「你們剛剛說想加點東西,那你們覺得要加在哪裡比較好呢?」
(B) 教師遞上樹枝,並說:「這根比較粗的會比較穩。」
(C) 教師取出先前其他孩子建構的動物家照片說:「你們也可以參考一下他們的做法。」
(D) 教師介入對話說:「我們的任務是蓋一個站得起來的動物家,加油完成它吧!」
35
(
B
)
某幼兒園的課程組織強調以幼兒的經驗出發,並依照孩子的興趣設計「開店體驗週」活動。該活動跨語文、認知與社
會領域。教師與孩子共同討論每日的開店任務,包含製作看板、角色扮演、顧客互動與結帳記錄等。此課程最可能採
用下列哪一種課程組織方式或理念?
(A) 採用科目課程,以語文、認知與社會領域分別安排教學進度,強調知識系統的邏輯性與完整性
(B) 採用活動課程,從幼兒的經驗出發,重視與人、事、物的互動歷程,強調學習者的主體參與及探究
(C) 採用目標模式,從明確行為目標出發,預先設定每一領域活動的表現成果
(D) 採用論理組織法,按部就班的以教材邏輯建構,從店面設計、商品分類到結帳計算的學習路徑
36
(
C
)
某幼兒園教室近期重新規劃語文區環境,希望提升不同能力幼兒參與的機會。下列哪些做法最符合通用設計學習
(Universal Design for Learning)三大原則:多元表徵、多元參與、多元表達的精神?
甲、提供圖畫書雨傘,搭配有聲點讀貼紙與故事偶,讓幼兒使用耳機或點讀筆聆聽故事,依自身理解方式參與閱讀
乙、規定幼兒每天必須完整聽完一本故事,才能進入其他學習區活動,以確保每位幼兒皆完成語文區任務
丙、提供多層次語言能力對應的圖書與錄音素材,並附圖示與編碼標籤,引導幼兒依自身需求選擇合適方式閱讀
丁、提供故事圖卡與聲音素材,引導幼兒用口語說故事、指認圖卡、肢體表演或手偶戲等方式展現理解
戊、設計結構化語文活動單張,供幼兒根據題目提示完成故事配對與語詞圈選任務,完成後統一與老師核對結果
(A) 甲乙丙丁
(B) 甲乙丁戊
(C) 甲丙丁
(D) 甲丙丁戊
37
(
D
)
小睿是一位情緒表達困難的孩子,常在轉換活動時出現大哭或尖叫的行為,引起其他幼兒的不安。老師可以怎麼做以
符合融合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的理念?
(B) 強調教室規則,讓他學會控制情緒
(D) 提供視覺提示與過渡物,幫助他理解活動轉換
38
(
B
)
下列哪一項最能體現神經多樣性(neurodiversity)在幼兒教育中的核心觀點?
(A) 幼兒若無法配合常規,就需要進行早期介入
(B) 每個孩子的大腦運作不同,這些差異應被接納而非矯正
(C) 神經多樣性等於特殊需求,需要個別安置
(D) 只有經過診斷的孩子才被視為具有神經多樣性
39
(
C
)
在自由遊戲時間,小朋友經常因等待玩具或空間不足而產生爭執。老師希望從環境與教學安排著手,減少這類衝突。
下列哪一項做法最符合預防性觀點?
(A) 當孩子出現衝突時,立即中止遊戲並給予警告
(B) 設置冷靜區,讓爭執的孩子短暫隔離以安撫情緒
(C) 調整活動空間與材料數量,並搭配成人適時回應與引導
(D) 要求孩子事後口頭報告爭執原因並承諾不再犯
40
(
A
)
教師要評量幼兒的身體動作能力,讓兩位幼兒都站在平衡木的一端,兩位幼兒都只是盯著平衡木看,無法走過平衡
木,教師給予幼兒相同的協助,都伸手握住幼兒的手。其中一位幼兒只能停留站在平衡木上緊抓著教師的手,另一位
幼兒則能抓住教師的手,在教師的扶助下走過平衡木。依據鷹架理論,這個情境案例顯示出?
(A) 有相同獨立表現水準的幼兒,可能有不同的最近發展區,亦即有不同的學習潛力
(B) 有相同獨立表現水準的幼兒,可能有相同的最近發展區,亦可能有不同的學習潛力
(C) 有不同獨立表現水準的幼兒,可能有不同的最近發展區,亦即有不同的學習潛力
(D) 有不同獨立表現水準的幼兒,可能有不同的最近發展區,亦可能有相同的學習潛力
41
(
D
)
在幼兒園的融合教育班級中,每天早上掛衣服是幼兒的日常作息,具有語言發展遲緩特質的幼兒小美正在掛衣服,教
師在此時輕撫小美的肩膀,並問:「你在做什麼呢?」小美必須回答出:「掛衣服。」才繼續完成掛衣服的行為。請問
教師採用的是何種個別化教學策略?
(A) 違反期望法
(B) 漸進法
(C) 材料鷹架
(D) 中斷或延宕法
臺北市 114 學年度公立幼兒園教師曁契約進用教保員聯合甄選初試
幼教專業知能試題
6頁共6
42
(
A
)
下列關於早期療育服務的敘述,何者不適切?
(A) 在特定環境中執行個別化教育計畫
(B) 提供未滿六歲發展遲緩兒童及其家庭之個別服務
(C) 由社會福利、衛生、教育等專業人員合作
(D) 經早期療育後不能改善者,可以申請身心障礙鑑定
43
(
C
)
在幼兒活動操作過程中,下列有關教師的教學作為,何者最能展現 STEAM 教育探究學習的理念?
(A) 提供每位幼兒完成作品所需要的基本材料就好,避免材料多樣化
(B) 活動開始前,逐步講解每一個操作步驟,要求孩子按照步驟做
(C) 在幼兒操作過程中,適時提出問題,引導幼兒觀察、推論與修正
(D) 替幼兒完成他不想做、做的不夠好的部分,確保作品的完整性
44
(
A
)
對於 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幼兒來說,感覺統合活動不但能幫助他們調節注意力與情緒,還能強化大腦與身體
的協調。以下何者適合 ADHD 幼兒本體覺刺激的感統活動?
(A) 推輪胎、拉繩索
(B) 沙池、米粒盆遊戲
(C) 搖搖椅、轉圈圈
(D) 溜滑梯、盪鞦韆
45
(
C
)
幼兒在數學區玩六型六色積木的過程中,老師觀察到不同幼兒有不同的作品表現,下列何者代表幼兒圖形空間的認知
能力發展最成熟?
(A) 能做到按照顏色或形狀分類
(B) 能用六個三角形拼成一個六邊形
(C) 能鋪排出立體圖
(D) 能鋪排出線對稱的圖形
46
(
C
)
中班的雀雀很內向、退縮、怕高。這一天走平衡木時,雀雀不小心摔坐在地上,她哭了起來。溫老師這時最需要採取
以下何種合宜的正向輔導策略呢?
甲、「哭一哭沒關係,老師抱抱你,我知道你真的很努力了。」
乙、「大家不小心都可能會摔跤,摔跤了沒關係,勇敢站起來就好。」
丙、「你剛才已經走一大半了,等你休息好再去玩,我會在旁邊陪你。」
丁、「你是怎麼摔跤的?沒關係,我們多練習幾次就不會再摔跤了。」
(A) 甲乙
(B) 丙丁
(C) 甲丙
(D) 乙丁
47
(
B
)
以下何者符合全語言教學的理論觀點?
(A) 強調「自然習得」教師通常扮演的是被動的角色
(B) 主張在日常有意義的溝通情境下學習
(C) 強調自然覺察拼音,不重視正確性
(D) 聽、說、讀、寫應拆開來分段教學
48
(
C
)
以下是混齡班幼兒在扮演區遊戲情境下的觀察紀錄:
小靖拿起電話筒模仿大人講電話。
小庭幫洋娃娃穿圍兜,餵洋娃娃喝牛奶。
小芸會左手拿著豬的布偶,右手拿著野狼布偶,讓兩個布偶對話。
小軒手上拿的是兩個空盤子,但會告訴玩伴,請她吃紅色的牛排及白色的蛋糕。
依據幼兒扮演遊戲的發展階段,以上的觀察紀錄,哪一位幼兒的社會認知發展較成熟?
(A) 小靖
(B) 小庭
(C) 小芸
(D) 小軒
49
(
A
)
以下是小語在水彩區的觀察紀錄:
小語一開始選了紅色與黃色,說「這是太陽花的顏色。」她將紅與黃在紙上交錯塗抹,然後驚訝地說「變橘色了!」
當她畫第二朵花時,筆太濕導致色彩暈開,她停下來說:「這樣變糊糊的,看不出來是什麼花。」
隨後她輕輕沾水並試圖調整筆觸:「我這次少一點水,就不會亂跑了。」
畫完後她說:「春天的花很漂亮,我要畫很多種不一樣的。」
依據小語的實作觀察紀錄,可以評量她具備以下哪些能力?
甲、探索與覺察 乙、推理與賞析 丙、想像與創造 丁、溝通與協商
(A) 甲丙
(B) 乙丁
(C) 甲乙
(D) 丙丁
50
(
D
)
以下關於教學評量的說法,何者正確?
(A) 教師應詳盡記錄每日的教學活動內容,以錄音、錄影方式留存教學活動的所有細節,並將錄音資料轉化成逐字稿
(B) 教學評量的目的為辨認學習能力不足或行為偏差的幼兒
(C) 教學評量的目的在於提升幼兒家長對教學品質的信任
(D) 教學評量之進行,可以一週或一個月為單位,目的在於協助幼兒有效學習
收藏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