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年指考國文非選擇題評分標準解析

pdf
311.91 KB
3 頁
jhliu
侵權投訴
加載中. ..
PDF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選才電子報第192
99 學年度指定科目考試
國文考科非選擇題評分標準說明
【第一處 / 潘莉瑩】
99 學年度指定科目考試國文考科(簡稱 99 年指考國文)非選擇題部分「文章解讀」(18
)、「作文」(27)兩題組成。「文章解讀」是學測國文常見的題型,而於指考國文卻是首
見,不過本題取材自蔣勳〈關於屈原的最後一天〉,對應著高中國文教材選錄的《楚辭‧漁
父》還是延續了自 96 年以來第一大題取材自高中國文教材選文的趨勢只是換個形式
直接摘引部分文字命題轉而引導學生融通課內、課外文學作品,別具巧思。至於「作文」部
分,依然是熟悉的引導式寫作題型,以「應變」為題,讓考生試著寫出生活中因應意料之外
各種事件的處理經驗與體悟。
此外,今年指考國文非選擇題的閱卷方式有了重大變革,除了由紙面閱卷改成螢幕閱
之外,評分方式也由以往的「三等九級」評分制,進一步依題分細緻區別各等級分數。以占
27%的作文為例閱卷者若決定評給 A則可視作答內容錯別字多寡修辭優劣等細節
22-24 分之間,選定一個分數。換句話說,今年的評分方式除保留等級制快速區分優劣的
優點,也使得評分更為精準,而這樣的變革對於分分必較的指定科目考試而言,無疑更為適
切。
為了讓高中師生充分了解非選擇題評分標準與未來準備方向,本文將簡要說明各題評
標準與作答注意事項,並略述考生作答情況,提供參考
第一題 文章解讀
(一)試題
閱讀框線內的文字,並根據你對《楚辭‧漁父》和屈原的了解,說明文中如何描述屈
的外貌?這些描述凸顯了屈原性格上的何種特徵?請以 200 —250 字加以說明。
(漁父)睡了一覺,下午的日光還是一樣白。
他一身汗,濕津津的,恍惚夢中看到一個人。
一個瘦長的男人吧,奇怪得很,削削瘦瘦像一根枯掉的樹,臉上露著石塊一樣的骨骼。眉毛是
往上挑的,像一把劍,鬢角的髮直往上梳,高高在腦頂綰了一個髻,最有趣的是他一頭插滿了各種
的野花。
杜若香極了,被夏天的暑氣蒸發,四野都是香味。這男子,怎麼會在頭上簪了一排的杜若呢?
漁父仔細嗅了一下,還不只杜若呢!這瘦削的男子,除了頭髮上插滿了各種香花,連衣襟、衣
裾都佩著花,有蘼蕪,有芷草,有鮮血一樣的杜鵑,有桃花,柳枝。漁父在這汨羅江邊長大,各種
花的氣味都熟,桂花很淡,辛夷花是悠長的一種香氣,好像秋天的江水……
「你一身都是花,做什麼啊?」
漁父好像問了一句,糊裡糊塗又睡著了。 (蔣勳〈關於屈原的最後一天〉
99/08/15
(二)評分說明
本題取材自蔣勳〈關於屈原的最後一天〉中漁父瞧見屈原的段落,要求考生依據自己
《楚辭‧漁父》(九五課綱四十篇文言文建議選文之一,各家版本高中國文教材均選錄)和屈
原的了解,解讀蔣文中的屈原外貌和性格特徵,並設有 200-250 字的字數限制。
爬梳蔣文有關屈原外貌的描寫包含了身形五官和佩飾等部分「瘦如一根枯掉的樹」
「臉上的骨骼像石塊」、「眉毛上挑如劍」、「上梳的鬢角」、「高綰的髮髻」、「頭上和
衣服上全是香花」等。上述這些描述大致凸顯了屈原「桀驁不馴」、「正直不屈」、「修整
好潔」、「不苟流俗」、「擇善固執」、「眾人皆醉我獨醒」等性格特徵。考生只要能夠準
確指出蔣文中對屈原外貌的描寫,並合理而清楚的說明其所對應的性格特徵,即能確實掌握
答題要領。
據此,若能說明屈原的身形、五官、佩飾等外貌,並能對應其性格特徵,理路清楚,
辭亦流利者,可得 A(A+AA-18-13 )說明屈原的外貌與性格特徵,不夠完整、
貼切或有錯誤者,得 B(B+BB-12-7 )。若內容貧乏、錯誤或文句語意欠完整者,
則降入 C(C+CC-6-1 )。另因本題設有字數限制,若字數少於 175 字或多於 275
者,將會酌予減分。另也會視標點符號之使用與錯別字多寡,斟酌減分。
(三)考生作答情形
作答本題不見得要將蔣文所描寫的屈原外貌,逐一對應其性格特徵,抽閱部分答案卷
可以發現考生多將屈原瘦如枯樹、骨骼如石塊的身形合而觀之,以剛正不阿、正直堅定註解
屈原的性格特徵。此外,像是眉毛上挑如劍、鬢角的髮直往上梳和高綰的髮髻,則視之為屈
原孤傲清高、堅守原則、一絲不苟的性格表徵。至於一身的鮮花,考生多以象徵屈原高潔、
不從流俗、獨醒於世和堅持理想等特質解釋。
雖然多數考生都能確實指出蔣文中關於屈原身形、五官、佩飾三部分的外貌,但仍有
分考生會偏重於其中一點分析,而忽略了其他部分。例如有考生專注於分析屈原滿身香花所
展現的性格特質,甚至對所配戴的蘼蕪、杜鵑、辛夷花,也逐一指出所對應的性格,反而對
屈原身形枯瘦、高綰髮髻等樣貌部分略而不述,也因此失去了部分分數,是較為可惜之處。
綜觀考生表現,大抵都能依據《楚辭‧漁父》或文化傳統中的屈原形象,把握
屈原不從流俗、精神高潔的特點,與蔣文中所描寫的外貌作合理的連結,所差
別者,只是在於發之成文時條理的清晰度與文辭的流暢度。換言之,語文表達
能力優劣還是影響本題表現好壞的關鍵。
第二題 作文
(一)試題
生活中總會碰到一些料想不到的事,面對意外之事,該如何處理,處理之後可以讓人獲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選才電子報第192
得什麼樣的體悟?請以「應變」為題寫一篇結構完整的文章敘事抒情皆可,
文長不限。
(二)評分說明
正如題幹所言考生可以就生活中處理意外之事的經驗出發敘寫自己面對意外的過程
態度,以及從中獲得的體悟。不論議論、敘事、抒情,只要考生能夠扣合「應變」的主題,
進行深思寫出意料之外的變故合理的應變過程以及深刻的體悟情感真摯文通理順,
當能獲致佳評。
據此,若內容切題、前後通貫、敘述細膩、思路清晰、抒情或論理剴切、舉證具體,
能清楚說明應變過程、體悟深刻者,可得 A(A+AA-27-19 )。若內容合題唯欠深
入,情理平淡,文采不足者,給 B(B+BB-18-10 )。至於內容貧乏,敘述凌亂,
證不足舉例欠當或者是缺乏應變過程體悟欠深刻或全無體悟者降為 C(C+CC-
1-9 )。除此之外,文不終篇者,至多得 B+(18 );一段成文者,至多給 B(15 ),另也
會視標點符號之使用與錯別字多寡,斟酌減分。
()考生作答
抽閱部分試卷,可以發現考生所描寫的「變」,多是切身的生活經驗,例如社團表演
舞臺設備出現問題、參加比賽時突然怯場、考試時不慎出錯、接到詐騙電話、身邊親友病倒
或意外身亡等。面對這些變故,有的是積極採取行動,改變局勢;有的是消極面對,以不變
應萬變,雖處理方式不盡相同,但大抵皆能從中獲取應變時宜沉著應對、冷靜因應等體悟。
除了以生活經驗為寫作主題之外,也有不少考生從歷史人物或教材選文作者,觸發寫
方向,例如引用蘇軾遭逢烏臺詩案、遭貶黃州,或者柳宗元被貶永州,反而創造出卓越文學
成就的例子,來敘說面對變故時轉換心境,反而得以柳暗花明的感想。此外,也有些歷史人
物被引作負面案例,例如屈原因懷才不遇投汨羅江、項羽自刎烏江等,則被視作是面對變故
時,不懂得轉換心境因應的反例。
考生引用歷史人物作為例證者,亦不乏外國名人,例如樂聖貝多芬雖失聰,但仍譜寫
動人樂章;詩人彌爾頓雖失明,卻寫出感人詩篇等。古人有之,今人亦可見,例如遭遇排練
場付之一炬的林懷民、在麵包比賽中沉著應變的吳寶春師傅、執導電影「阿凡達」負債累累
的導演柯麥隆等,皆成為考生論辯應變的態度、處理方式或體悟時信手拈來的佐證
不過「應變」一題可以議論以敘事也可以抒情在舉例議論或純粹議論之外,
也有不少考生刻畫自己面對親人突然生病或亡故的心路歷程,寫出面臨生離死別的難以接受
到坦然看待生命無常的體悟,情感真摯、敘事清楚、文辭暢達者,屢屢可見。然而,也有部
分考生專注於描寫變故本身,卻忘了提出因應之道或感悟,未能緊扣題旨,殊為可惜。
總之,「應變」一題,無論議論或抒情,皆可見佳構,今年指考國文作文佳作將於 99
817 日刊登於本中心網站,屆時歡迎各界共賞好文。
收藏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