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指考國文非選擇題評分標準解析

pdf
435.67 KB
3 頁
ceec
侵權投訴
加載中. ..
PDF
100 學年度指定科目考試國文考科非選擇題評分標準說明
第一處 潘莉瑩
100 學年度指定科目考試國文考科(簡稱 100 指考國文)非選擇題部分延續 99 年,「文
章解讀」(18%)「作文」(27%)兩題組成。「文章解讀」取材自梁遇春〈途中〉, 測驗考解讀
作者意旨,並加以評論、分析的能力。「作文」則引述世界麵包大賽冠軍吳寶春的話,以「寬
與深」為題,測驗考生構思取材、組織篇章的能力。
為了讓高中師生充分了解非選擇題評分標準與未來準備方向本文將簡要說明各題評分標
準與作答注意事項,並略述考生作答情況,提供參考。
一題
閱讀框線內文章,回答問題,文長200250字﹙約911行﹚。
論。
(一)評分說明
本題取材自梁遇春途中,要求考生解讀作者主張「萬卷書可以擱開不念,萬里路非放
步走去不可」的理由並對此加以評論另亦設有 200-250 (9-11 )的答題字數限制。
關於作者所持的理由由文中即可清楚看出作者認為「讀書是間接地去了解人生走路是直接
地了解人生」,以及「走路」可以彌補「讀書」之局限與不足。行萬里路,只要用心,吾人將
對人生有更清澈的觀照如此心靈將因此而獲得永久自由評論部分考生可以贊同或反對
作者的觀點,只要表述清晰,言之成理即可。
途中是認識人生最方便的地方。車中、船上同人行道可說是人生博
覽會的三張入場券,可惜許多人把他們當作廢紙,空走了一生的路。我
們有一句古話「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所謂行萬里路自然是指走遍名
山大川,通都大邑,但是我覺得換一個解釋也可以。一條路你來往走了
幾萬遍,湊成了萬里這個數目,只要你真用了你的眼睛,你就可以算懂
得人生的人了俗語說道「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我們不幸未得
入泮(入泮就學讀書)只好多走些路,來見見世面罷!對於人生有了
清澈的觀照,世上的榮辱禍福不足以擾亂內心的恬靜,我們的心靈因此
可以獲得永久的自由;所怕的就是面壁參禪,目不窺路的人們,他們不
肯上路,的確是無法可辦。讀書是間接地去了解人生,走路是直接地去
了解人生,一落言詮,便非真諦,所以我覺得萬卷書可以擱開不念,萬
里路非放步走去不可。﹙改寫自梁遇春〈途中〉
據此若有述有評能扣緊作者觀點加以發揮,並照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此二大
面向理路清晰文辭流利可得 A(A+AA-18-13 )有述有評符合題幹要求,
但論述不夠完整、貼切,或有錯誤,可得 B(B+BB-12-7 )。若有述無評,或有評無
述,內容貧乏、錯誤或文句語意欠完整,則降入 C(C+CC-6-1 )。另因本題設有字
數限制,若字數少於 8行或多於 12 行者,將會酌予減分。另也會視標點符號之使用與錯別字
多寡,斟酌減分。
(二)考生作答情形
從考生作答情形來看多數考生皆能舉出梁遇春主張萬卷書可以擱開不念而萬里路非放
步走去的理由亦即「讀書是間接地去了解人生走路是直接地了解人生至於評論部分,
則呈現贊成或反對作者看法,以及強調讀書與走路並重的觀點。
贊同作者以走路為重者多指出走路具有真正體驗人生切身感受書本所描述的風景和領
悟生活道理等優點而認為書本中所記種種是別人的觀察想法屬於第二手資料不如直接
體驗人生所悟得的道理來得深刻。
反對作者觀點者則以為人的眼界有限而生命短促還是必須透過書本知識淬煉自己的
所思所想畢竟書本匯集了各方的經驗與想法透過書本可以幫助我們累積學問並指引人生
的方向。
至於主張讀書與走路並重者則強調我們可以藉由書本了解人生道理透過走路印證書本
刊載的理論二者相輔相成有助於深入了解人生無論考生持贊同反對或學行並重的論點
只要能自圓其說、文理暢達,便能充分掌握答題精神。
第二題
吳寶春十五歲開始當麵包學徒經過二十多年各領域多方面不斷地努力
2010年,運用臺灣本土食材,以「米釀荔香」麵包
獲得「世界麵包大師賽」冠軍殊榮。他說他以後仍會用「很寬很深」的方法繼
續研發創作;「很寬」是指學習更多領域,「很深」是指加強基本功。這是吳
寶春對寬與深的看法。請你依照自己的體會或見聞,「寬與深」為題寫一篇
文章,議論、記敘、抒情皆可,字數不限。
(一)評分說明
本題要求考生依照自己對「寬與深」一題的體會或見聞,構思謀篇不論議論敘事
情皆可。據此,若能對「寬」與「深」二者兼及,並能呼應扣合,對「寬」與「深的意蘊,
闡述妥適而深入,以及舉證貼切,體悟深刻者,可得 A(A+AA-27-19 )。若內容合
唯欠深入情理平淡文采不足者 B(B+BB-18-10 若單論寬」「深
或內容貧乏,「寬」「深」未能呼應扣合,「寬」「深」的意蘊,闡述失當,以及論述不
足或舉證欠當者降為 C(C+CC-1-9 )除此之外文不終篇者至多得 B+(18 )
一段成文者,至多給 B(15 ),另也會視標點符號之使用與錯別字多寡,斟酌減分。
(二)考生作答情形
「寬與深」一題受到題幹舉吳寶春為例的啟發考生多從學習的角度敍寫成文其面向
包羅個人求學經驗藝養成心得或者是古今名人的學思歷程等等考生或寫到自小學以
高中的學習面向必須兼容文理各學門偏重於拓展學習寬度至大學研究所之後將鑽研特
定學門的精深知識旨在強化學習深度並進而論述「通才」「專才」的差異與優劣;或描
述個人培養彈琴繪畫書法等各種才藝的心路歷程說明要提升技藝的層次必須從基礎的
練習曲繪畫技巧永字八法等著手,苦練不輟而要豐富曲調構圖、書藝則必須多面向
的汲取經驗,以此成就既寬且深的境界。
關於古今文人學思歷程的例證考生多舉司馬遷王羲之蘇軾蘇轍等古人遍覽名山大
川而增廣視野,寫下不朽文章的例證;今人部分則常見胡適名言:「為學要如金字塔,要能廣
大,要能高」,以並論寬與深;甚或是蘋果電腦總裁賈伯斯演講時鼓舞學生在尚未找到人生方
向時要多方嘗試不同領域的知識以培養寬闊的學養此外,知名的運動員如王建民
泓志、曾雅妮等,也是考生舉例的對象。
高中國文教材也提供考生不少寫作養分例如考生最常引用李斯〈諫逐客書〉「泰山不讓
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深」,以強調「寬」的重要;或荀子〈勸學〉「螣
蛇無足而飛,梧鼠五技而窮」,以強調「深」的重要。考生能善加運用課堂所學,殊為可喜。
作文旨在檢測考生構思取材遣辭用句謀段成篇等主動表達能力只要扣緊題旨敘事
清晰,論理妥切,文辭通暢,相信即能獲得不錯的成績。本年度指考國作文作將 100
826 日刊登於本中心網站,屆時歡迎各界共賞好文。
收藏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