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學年度指考國文試題

pdf
1.06 MB
12 頁
侵權投訴
加載中. ..
PDF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
109學年度指定科目考試試題
國文考科
-作答注意事項-
考試時間:80 分鐘
作答方式:
˙選擇題用 2B 鉛筆在「答案卡」上作答;更正時,應
以橡皮擦擦拭,切勿使用修正液(帶)。
˙未依規定畫記答案卡,致機器掃描無法辨識答案者,
其後果由考生自行承擔。
1 109年指考
11 國文考科
- 1 -
、單選題(68 分)
說明:第1題至第34題,每題有4個選項,其中只有一個是正確或最適當的選項,請畫記在
答案卡之「選擇題答案區」各題答對者,2答錯未作答或畫記多於一個選
項者,該題以零分計算。
1. 下列文句,完全沒有錯別字是:
(A)及時新聞報導新冠肺炎疫情 (B)口罩已成為不可獲缺的物資
(C)民眾不明就裡搶購民生用品 (D)政府呼籲切勿輕信流言斐語
2. 下列信箋 最適合填入的詞語依序是:
華穎經理大鑒:上月蒙敝公司主管安排引薦,雖僅□□□□,但十分欽佩
您的專業素養,企盼能向您請益。只是弟方轉調越南分公司,諸事繁瑣,尚無
法□□□□。佳節將近,敬備薄禮,□□□□,並祝闔府平安。
(A)面之緣/親臨賜教/心領懇謝 (B)面之緣/登門就教/藉申賀忱
(C)偶然邂逅/親臨賜教/藉申賀忱 (D)偶然邂逅/登門就教/心領懇謝
3. 閱讀
甲、中國菜在世界各地異質的環境裡通過不斷的自我修正調適□□了異國
的風味、習俗與社會節律,終於走出了一條自己的生存之道。(鄭寶娟〈
乙、在許多年以前的詩作裡我把北非的意象帶進某個荒涼的段落了營造某
種遙遠到幾乎等於□□、等於永不相干的孤獨情懷。(羅智成〈沙中之沙〉
丙、架上硬梆梆的思想哲學類書籍一臉□□彷彿在守候一位皓首窮經的學者
位,我,只 位,就滿
(A)影響/隔絕/茫然 (B)影響/空洞/孤寂
(C)順應/空洞/茫然 (D)順應/隔絕/孤寂
4. 下列是一段現代散文,依據文意,甲、乙、丙、丁、戊排列順序最適當的是:
一個強者,一旦洩漏人性軟弱的一面,
甲、在如此巨力之前 乙、此所以當時帳中諸將皆泣,莫能仰視
丙、項羽、虞姬生死不移之至情 其震撼人心的巨力,實難抵禦
戊、凡人不由得會畏懼震怖,心魂無
實在已足糞土王侯。(方瑜〈項羽
(A)丁甲戊乙丙 (B)丁乙丙戊甲 (C)戊甲乙丙丁 (D)戊乙丁甲丙
5.
(A)「凍蕊凝香雪豔新小山深塢伴幽人知君有意凌寒色羞共千花一樣春。」
描寫梅花無懼嚴寒而綻放,宣示不隨俗浮沉的堅持
(B)草木多情似有之葉憎人觸避人嗤
描寫含羞草以閉合葉片回應人的觸碰,蘊藏笑罵由人的生命態
(C)「百尺扶桑萬木低朝陽五色鳳同棲司晨每喚千家醒戒旦常先百鳥啼。」
描寫雞隻每於破曉之時先鳴,叫醒眾人,流露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寂寞
(D)耕犁千畝實千箱力盡筋疲誰復傷
描寫牛耗竭心力耕作,換來糧倉的豐實,展現厚植實力,無人可傷的自信
109年指考 2
國文考科 11
- 2 -
6. 依據下文對「笑」的看法,敘述
,舉
天下之苦事。(王思任〈屠田叔笑詞序〉
(A) 便 ,也努力追求純真的笑 (B)
(C)歷經興衰終於能掌握笑的樣態 (D) 方知萬事可一笑概括
7. 作品 特色
(A) 聯「
後人譽此詩為唐人七律傑作
(B)李煜〈浪淘沙〉「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露故國之思不但拓展詞
的境界,也開後世
(C)黃庭堅寄黃幾復〉「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傳書謝不能」化用典故展現了
江西詩派
(D)關漢卿〈大德 叫,
零」為襯字,元曲使用襯字與文句長短有關,文句長襯字多,文句短襯字少
8-9為題組。閱讀下文,回答8-9題。
老現代詩認定詩的語言必須有張力」張力一失做一堆便成了散
不過張力雖見於語言的安排卻不能不符合主題的需要把張力從主題之中抽
離出來在絕緣之中加工經營很可能引起一種病態現象那便是不必要的緊
急促甚至做作過分經營張力,往往會犧牲整體去成全局部,變成所謂「有句
無篇」不然便是句句動人、字字爭先,效果互相抵消,結果是一句也不可愛。
(改寫自余光中〈新現代詩的起點〉
尋字與尋意看似糾纏,其實也可以拉開來分看寫詩初期對語言此一媒介
都情有獨鍾任意把玩此時詩句的孕育和發展即是情思的孕育和發,兩者
隨時相互調整焦距,「一句數日得」是這時期的特追逐的是奇語,要擺脫的
技巧的掌握漸趨平穩,轉而投注詩意之深淺寬廣對語言的糾纏遂感不亟欲
掌握的是事物本質眼光逐次拔高此時多從謀篇著手常以妙觀逸想的情思去
捕捉所寫靈感所注非在字句而在尋意,此時期可說偏於情思策略當然寫詩過
始於失意終於哀傷始於汗水終於淚水(改寫自白靈《一首詩的誕生》
8. 關於甲、乙二文對於寫現代詩的觀點,下列敘述最適當的是
(A)乙文的「一句數日得」,可能會造成甲文「有句無篇」的情形
(B)乙文的眼光拔高、妙觀逸想,應屬於甲文的句句動人、字字爭先
(C)甲文中老現代詩的寫作觀點,或許即為了避免乙文對語言糾纏的不耐
(D)甲文把張力從主題中抽離加工,將造成乙文寫詩始於汗水,終於淚水的結果
9. 關於甲、乙二文的旨意,下列敘述最適當的是
(A)甲文探討詩的整體性,乙文說明詩創作的成長歷程
(B)甲文側重如何經營一首詩,乙文強調寫詩應以尋意為主
(C)甲文討論何謂主題,乙文論辯孕育詩句和孕育情思的異
(D)甲文論述寫詩如何不失張力,乙文分析寫詩如何掌握事物本質
3 109年指考
11 國文考科
- 3 -
10-11為題組。閱讀下文,回答10-11題。
譯者採「
文化背景語言的順調整文意能被質疑犧牲原文特色
重現往往被批評為生
格律與其保存形式而犧
牲文意如在中文字數和韻腳上保留彈性執意押韻卻譯成打油詩反而得不
償失因此翻譯不只是把作品移植到另一種語文還涉及作者與譯者雙方的
發達的時代只有「人」能使翻譯在文化交流上產生重要功能
意義
之意「益」,則是指作者與讀者同為翻譯的受益,獲益最大的其實是認真
譯者。沒有翻譯就沒有廣為流傳的世界文學,作者才識無法受到肯定異文化
之間無法交流,將導致自身文化的孤立與枯萎(改寫自林承〈專訪翻譯學家
單德興〉)
翻譯從來不是兩種語言的等值替代而是原文的再創作翻譯中文古典
可譯不可譯的範疇,但杜甫律詩
懷〉為例為它
透過句
行對應呈現
」的
護所」之意,固然便於英文讀者理解,卻限制讀者想像而「抑」縮了詩意。
譯者
〈旅夜書懷〉詩句的英
劉若愚
Stars drooping, the flat wilds widen; The moon bobbing, the Great River flows.
星) 垂下) (平坦的荒野)(
宇文所安
In Heaven and E arth, a single gull o f the sands .
(天) (地) (沙)
其他
翻譯家
A wild gull seeking shelter on the sea.
(鷗) 尋找 庇護所) (海)
10. 關於翻譯的認知,下列敘述與甲、乙二文最相符的是:
(A)翻譯工作者將原作以另一種語文轉化時,既是再創作,同時也引介了異文化
(B)翻譯使用「歸化」手法,較易接近完美;使用「異化」策略,較易遭受批評
(C)機器翻譯發達的時代,翻譯工作者的可貴在於成為「益」者,而非「易」者
(D)中文古典詩譯為英文,不可譯的範疇多;古典英詩譯為中文,可譯的範疇多
11. 下列 原作與譯
(A)保留
(B)宇文所安對「天地一沙鷗」的英譯
(C)劉若愚對「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的英譯
(D)弗萊徹讓〈旅夜書懷〉呈現維多利亞詩歌風格
12-14為題組。閱讀下文,回答12-14題。
儒學規定了中華文化的基本性格即是人本的人文的要彰顯這種文化性
格的特質們不妨通過人性的兩重需求及人文發展的兩階段進程分析藉西
方文化性格加以對照,來獲得清楚的了解。
就人性的兩重需求而即是生存的需求與價值實現的需求前者是人與動
物重疊的部分,即告子所謂「食色性也」或美國羅斯福總統許諾的四大自由
前兩項:「免於匱乏的自由」「免於恐懼的自由」也可稱之為人性的初級需
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109年指考 4
國文考科 11
- 4 -
至於什麼是 題,關
這一項有關人性的知識,而是每一個人在生命實存上感受到
正由於這是個實踐問題而不是認知問所以當一個社會中絕大多數人仍困
於衣食的時候是不可能普遍正視這存在問題的因此若就自然的人文發展進
而言先將人生重心放在謀生之上再漸漸過渡到正視人的存在問題轉以價值
實現為重心西方文化的發展似乎就是如此西學的兩大要項科學與民主法治
就是針對人性的初級需求而設的直到二十世紀由於兩次工業革命已原則上
決了生存的課題於是人的存在問題逐漸浮現西方人也感受到西方傳統宗教之
不足而漸有向東方求經者但中華文化的發展卻非循這自然進程以行而是在
絕大多數人民尚困於衣食之時數文化菁英便已直看到人性的終極需求並以
此來教化百姓,而漸漸塑成特殊的中華文化形態(改寫自曾昭旭〈儒學與中華
文化之衡定〉)
12. 據上文文意脈絡,甲、乙最適合填入的概念
(A)生存需求/價值實現需求
(B)價值實現 實現需求
(C)生存需求/生存需求與價值實現需求
(D)價值實現需求/生存需求與價值實現需求
13. 依據上文,關於中西文化的差異,敘述最適當的是
(A)中華文化的發展與自然的人文發展進程不同
(B)西方追求人存在的尊嚴,便是免於匱乏與恐懼
(C)儒學和西方都將價實現 生存首要目標
(D)中西文化的差異,在於是否透過教育來認知價值
14.
(A)衣食足 (B)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C)君子憂道不憂貧 (D)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
15-17為題組。閱讀下文,回答15-17題。
漿使忿
恐有水災與民修溝洫以備之而民多匱餓者是以簞食壺漿而與之。夫子使
「汝以民為餓也,何不白于君發倉廩以賑之?而私以爾食饋是汝明君之無
(《》)
15. 子路「忿不說」,是因為他認為孔子
(A)另派子貢,取而代 (B)體恤災民,毫無限
(C)拒絕饋贈,不通人 (D)
16. 據上,最符合孔子之意的是:
(A)要把國家資源給最需要者 (B)要實行仁政應先以身作則
(C)不可將服務人民當成施恩 (D)不宜冒進而凸顯長官失德
17. 下列各組文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是:
(A)由也「以」暴雨將至/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
(B)修溝洫「以」備之/君人者,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
(C)夫子「以」仁教/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D)汝「以」民為餓也/道士笑而允之,乃傳「以」訣,令自咒
5 109年指考
11 國文考科
- 5 -
18-19為題組。閱讀下文,回答18-19題。
儒家思想影響我國數千年來的社會福利政策與老人照護發展《禮記禮運》
成為國家制定福利政策的基礎。
《管子》載周代設掌病」一職照顧老人的疾病梁武帝設立安養機「獨
孤院」,專門收住老人和孤兒,自此開啟古代機構式照護的制唐初,寺院設
「悲田養病坊」濟貧療疾,寺僧操理。玄宗時養病坊」經費由國家官本放
貸之利息提供,仍委寺僧負責武宗廢佛「於錄事耆壽中,揀一人有名行謹
詔:判、
徽宗則正式設置「居養院」,收住窮而無告及疾病同時設立救療貧病的「安
並派童行
老院」,未久,易名「養濟院」並明文規定收養對象:「民之孤獨殘病不能
生者,許入院」,同時將「養濟院」載入《大明律》。
福業務與老人照護漸漸仰賴民間的力量辦理。(改寫自陳亮恭《微霞與桑榆》)
18. 依據上文,最符合古代照護機構發展概況的敘述是:
(A)唐代照護機構為有效運用人力,皆由地方有名望的僧尼操辦
(B)宋哲宗時的收治條件寬鬆,只要孤獨殘疾者都可由國家養護
(C) 歷代除國家挹注外,尚有出自寺廟悲田或民間捐助
(D)歷代均明定政府應擔負養護的責任,照護機構皆載入律法中
19. 下列為今日長照的重點,與上文所述古代曾實施的老殘照護,作法相近的是:
甲、 乙、
丙、公私部門合作 丁、提供家庭照顧者支持,減輕負荷
戊、整合安養與醫療 己、串聯社區關懷據點,提供預防照
(A)甲乙丁 (B)甲丙戊 (C)乙丙己 (D)丙丁戊
20-23為題組。閱讀下文,回答20-23題。
(黛玉從揚州來賈府,到了榮國府大門)卻不進正只進了西邊角門。
轎夫抬進去走了一射之地將轉彎時便歇下退出去了。面的婆子們已都
了轎,趕上前來另換了三四個衣帽周全十七八歲的小廝上來復抬起轎子。
婆子步下圍隨,至一垂花門前落下眾小廝退出眾婆子上來打起轎簾,扶黛玉
下轎穿
放著一個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轉過插屏小小的三間廳後就是後面的
正房大院
(黛玉見過外祖母賈母後將隨大舅母邢夫人往見大舅父賈赦)大家送至穿
堂前,出了垂花門,早有眾小廝們拉過一輛翠幄青綢車邢夫人攜了黛,坐在
西
便退
打起車
園隔斷過來的。進入三層儀門,果見正房廂廡遊廊皆小巧別致不似方才那
福田
中用於
109年指考 6
國文考科 11
- 6 -
(邢夫人遣人送黛玉往見二舅父賈政)於是黛玉
囑咐
引著便往東轉彎穿過一個東西的穿堂,向南大廳之後儀門內大院落,上面
鹿
黛玉便知這方是正經正內室一條大甬路直接出大門的入堂屋中頭迎
面先看見一個赤金九龍青地大匾匾上寫著斗大的三個大字「榮禧堂」《紅
樓夢》第3回)
20.榮國府宅院若依上文大致圖示為甲、乙、
丙三處,其主人依序是:
(A)賈母/賈政/賈赦
(B)賈母/賈赦/賈政
(C)賈赦/賈母/賈政
(D)賈赦/賈政/賈母
21. 若依上文對賈母宅院的敘寫來推斷,垂花門的區隔作用應是:
(A) 區域 (B) 入區域
(C)乘車限門外,門內須搭轎 (D)園林在門外,門內為房舍
22. 上文提到:「黛玉便知這方是正經正內室,影響黛玉如此判斷的因素是:
(A)正門前坐著華冠麗服之人 (B)若乘坐騾車可直入南大廳
(C)進堂屋前須通過三層儀門 (D)屋宇宏闊且直通榮府正門
23. 古代豪門的居所安排通常與位階身分密切相關列敘述 是:
(A)賈政住在榮國府正門內的宅院,顯示賈政在榮國府居於當家地位
(B)賈母和賈政住的正房皆是「五間」,顯示二人在榮國府地位崇高
(C)賈母住在垂花門內的宅院,暗示賈母完全隱退,不過問榮府事務
(D)賈赦住在小巧別致的宅院,暗示賈赦雖是兄長,但權力不及賈政
24-25為題組。閱讀下文,回答24-25題。
使
得盡其材
聞執事矣而閣下必欲使之察一道之吏,而寄之以刑獄之事非所謂因其材力之
所宜也某親老矣有上氣之疾日久,比年加之風眩勢不可以去左右閣下必
欲使之奔走跋涉,不常乎親之側非所謂因其形勢之所安伏惟閣下由君子之
道以相天下故某得布其私焉論者或以為事君使之左則使之右則,害有
至於死而不敢避,勞有至於病而不敢辭者人臣之義也某竊以為不然之使
使使
使也,不、形,上君,下親,
然且左右惟所使,則是無義無命,而苟悅之為可也。(王安石〈上曾參政書〉)
24. 依據上文,王安石上書曾參政的主要目的是:
(A)自薦其才,望獲破格拔擢 (B)乞求辭官,准許還鄉終老
(C)敘述理由,婉拒長官任命 (D)增設官職,廣納天下賢才
25. 依據上文,王安石認同的人臣之義是
(A)臣多病而不敢欺君,薦以有才之人 (B)臣為君奔走跋涉,不敢常事親之側
(C)君之使人,害有至於死而臣不敢避 (D)君盱衡情勢以擢才,臣遵行以為報
宅院甲
宅院乙
宅院丙
西
7 109年指考
11 國文考科
- 7 -
26 -30為題組。閱讀下文,回答26-30題。
齊王惑於秦楚之毀以為孟嘗君名高其主而擅齊國之權,遂廢孟嘗君。
邑益廣,可乎?」孟嘗君乃約車幣而遣之。
馮驩乃西說秦王曰:「天下之遊士馮軾結靷西入秦無不欲強秦而弱
馮軾結靷東入齊者,無不欲強齊而弱此雄雌之國也勢不兩立為雄者得
天下矣。秦王跽而問之曰「何以使秦無為雌而可?」馮驩曰:「王亦知齊之
使
齊地可得也豈直為雄也!君急使使載幣陰迎孟嘗不可失時也有齊覺悟
復用孟嘗君則雌雄之所在未可知也。秦王大悅,乃遣車十乘黃金百鎰以迎孟
嘗君。
馮驩辭以先行,至齊,說齊王曰:「天下之遊士馮軾結靷東入齊者,無不欲
強齊而弱秦者;馮軾結靷西入秦者,無不欲強秦而弱齊者秦齊雄雌之國,
強則齊弱矣此勢不兩雄今臣竊聞秦遣使車十乘載黃金百鎰以迎孟嘗君孟嘗
西西。王
何不先秦使之未到復孟嘗君而益與之邑以謝之?孟嘗君必喜而受之秦雖強
國,豈可以請人相而迎之哉!折秦之謀,而絕其霸強之略。」齊王曰:「善。」
乃使人至境候秦使。秦使車適入齊境,使還馳告之,王召孟嘗君而復其相位,
使(《
孟嘗君列傳》)
26. 秦王以「」姿馮驩「何以使秦無為雌而可」,透露出秦王
的態度是:
(A) (B)
(C) (D)
27. 「無不欲強秦而弱齊」句中的「強」與「弱」屬於使動用法,「強秦」「弱齊」
意謂「使秦強」「使齊弱」。下列文句「」內,屬於相同用法的是:
(A)
(B)
(C)
(D)傅毅之於班固,伯仲之間耳,而固「小」之
28. 處為馮驩所言,下列文句最接近馮驩
(A)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B)此所謂藉寇兵而齎盜糧者也
(C)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
(D)相秦而顯其君於天下,可傳於後世,不賢而能之乎
29. 依據上文,關於孟嘗君廢而復相一事,敘述最適當的是:
(A)孟嘗君因政敵謗其廣納客卿,意欲奪權而被廢
(B)孟嘗君被廢後,門下諸客共議由馮驩西向說秦
(C)馮驩以策士的動向,分析當前國際角力的局勢
(D)馮驩以害說秦、以利說齊,終使孟嘗君復相位
馮驩:即馮諼。
車。
馮,通憑。
靷,拉車的皮帶。
109年指考 8
國文考科 11
- 8 -
30. 《戰國策》載孟嘗君被廢,馮諼西向事如下:「西遊於梁,謂(魏)惠王曰:
放其大臣孟嘗君於諸侯……」《史記》說馮驩去的是「秦國」司馬遷的寫法
可能另有史實依據也可能是有意改若為有意改寫依據上文推論最可能
的理由是:
(A)秦、齊二國勢均力敵,可凸顯「延攬孟嘗君的重要性」
(B)秦、齊二國東西對峙,可凸顯「孟嘗君和齊王的衝突」
(C)秦國有併吞天下之志,可襯托「馮驩建功立業的企圖」
(D)秦國廣納各國人才,可襯托「孟嘗君食客眾多的豪氣」
31-32為題組。閱讀下文,回答31-32題。
笛卡兒主張心智和身體是兩種不同的實體哲學家所謂的「實體」是指某
基礎、根本型塑這個世界的東西因此,心智和身體可以說根本不是同一個
界裡的產物笛卡兒認為大腦裡的松果體是心智和身體相互協調作用的地方
對熱愛散步的達爾文來說有些思維在走路時更容易浮現果笛卡兒也
學家尼采也用一向浮誇的態度說過:「只有走路時獲得的想法才有價值。」
使彩。語基本的人類
生理學有關。例如,我們說某個短跑選手排名「上升」,或是某個足球員的事業
發展「倒退」但是這些運動員並不是真的往上爬或是倒退走要瞭解這些隱喻
需要掌握身體的感覺知道爬上一座陡峭的山是什麼感覺短跑比賽裡落後
是什麼感覺。哲學家很容易忘記這一點。笛卡兒提到他「賣力」完成《沉思錄》
就使用和重量有關的隱喻表示思考不只是心智在身體裡運作這麼輕巧,而
帶有物質世界的重力
感覺也具有身體性。「網壇壞小子」約翰‧馬克安諾在球場上的脾氣可不
只是看不見的內在情而是透過猙獰的表情緊握的拳頭手臂猛力揮拍呈現
出來。哲學家梅洛龐蒂說「一般人會說憤怒存在於人心這種說法好像憤怒
發生在另一個超然的空間不在生氣的人身體裡,而事實並非如此梅洛龐蒂
說憤怒和身體「緊密相繫」,當然快樂、膽怯、驕傲這些情緒也都是如此。
尼采說「身體即是全部的我,此外無他。思考和感覺一直都發生於肉體
透過肉體傳達,並經由肉體產生笛卡兒對自己的身體太習以為常致遺
Damon Young《艾倫‧狄波頓的人生
學校》
31. 關於上文對
(A) 體坐
(B)笛卡兒說自己「賣力」完成《沉思錄》可知 心智
(C)約翰‧馬克安諾的肢體語言證明情緒難以由心控制,而是靠身體表達出來
(D)梅洛龐蒂與尼采對於人的心智與身體二者之間的關係,有較為一致的看法
32. 下列文句畫底線 使
多常用的隱喻都和基本的人類生理學有關」的是:
(A)推赤心於天下,安反側於萬物
(B)入茅棘中,勁茅高丈餘,兩手排之,側體而入
(C)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
(D)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迴谿,幽泉怪石,無遠不到
9 109年指考
11 國文考科
- 9 -
33-34為題組。閱讀下文,回答33-34題。
黃州東南三十里為沙湖,亦曰螺師店,予買田其間。因往相田得疾,聞麻橋
寺。許,泉,水,下
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淨無泥,蕭蕭暮雨子規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將白髮唱黃是日劇飲而歸(蘇軾
〈遊沙湖〉)
33. 依據上文,關於蘇軾沙湖之遊,敘述最適當的是:
(A)貶謫黃州時,因欲置田沙湖而有此
(B)病中邀龐安常同遊清泉寺,品泉賞溪
(C)因療疾而識同遊者,其人聾,觀人畫字以解意
(D)感物興悲,既傷謫居又嘆年老多病,痛飲而歸
34. 關於上文蘇軾所作之歌的寫作特色,敘述最適當的是:
(A)上闋寫景,藉由「蘭芽短」、「沙路淨」、「子規啼」描寫秋日清幽
(B)下闋抒懷,化用白居易詩句,抒發了「世殊事異,其致一也」的悲懷
(C)藉問言志,以「無再少」的質疑,傳達「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襟抱
(D)觸景生情,觀蘭溪之水西流而興發「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的感嘆
、多選題(32 分)
說明35題至第42題,每題有5個選項其中至少有一個是正確的選項請將正確選項畫
記在答案卡之「選擇題答案區」各題之選項獨立判定所有選項均答對者,4分;
答錯1個選項者,得2.4分;答錯2個選項者,得0.8分;答錯多於2個選項或所有選項
均未作答者,該題以零分計算。
35. 下列各組「」內的字,前後意義相同的是:
(A)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乃使人復葺南閣子,其「制」稍異於前
(B)
(C)及左公「下」廠獄,史朝夕窺獄門外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
(D)
(E)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梅花為寒所勒,與杏、桃相「次」開發
36. 下列文句畫底線處的詞語,運用適當的是
(A)大英博物館展示古代文明的 真令人神往讚嘆
(B)小明創作的短篇小說,評審譽為本次文學獎的
(C)這部小說因電影上映而熱賣,造成搶購盛況而
(D)警民大力合作, 才能這樁竊盜案迅速偵破
(E)王副理行事作風 被總經理撤換乃是意料中事
37. 依據下文,關於朱熹對疫疾的看法,敘述適當的是
以無染而不必避,不若告之以雖有染而不當避也蓋曰無染而不須避者以利害
白日催年酉前沒。」
109年指考 10
國文考科 11
- 10 -
恐其不速矣告之以恩義則彼之不避者知恩義之為重而不忍避也知恩義之
為重而不忍避,則雖有染者,亦知吾言之無所欺,而信此理之不可違矣染與
不染似亦繫乎人心之邪正、氣體之虛實,不可一概論也。(朱熹〈偶讀謾記〉)
(A)疫疾隔離處所距鄰里太遠,不但使病人缺乏照護資源,也有違倫理
(B)透過書宣疫疾不會傳染,既難取信於人,也無
(C) 使 照顧家人
(D)當群眾對疫疾照護態度分歧,明理者可曉以恩義,無知者宜以利害
(E)個人身心素質狀況不同,即使在疫疾流行之時,也未必會染
38. 作者 當前的景物 自身的過往列文句具有此一表述方
式的是:
(A)
其流風遺跡,亦足以稱快世俗
(B)
者。又有巨木裂土而出,兩葉始櫱,已大十圍,導人謂楠也
(C)舉目四望,盡是繁密排列的古老房屋。當然,其中許多建築物幾度經歷天災
兵禍的毀壞而又修復,不可能是十六世紀的原來面貌了
(D)一整個夜晚都是月光,航向克里特島的夜航,原來是為了注解張九齡的一句
詩。小時候讀過的一句詩,竟然一直儲存著,是美的庫存,可以在一生提領
出來,享用不盡
(E)向左邊看,就在防風林外,一片潔白的沙灘上,白芒花也開著,朝碧藍的大
洋,永不休息的浪,它開著,在風裡。我知道它更明更亮更燦爛,曾經就是
如此,猶似新雪,在我曾經的旅程
39. 下列有關金聖歎對《水滸傳》的評點,詮釋適當的是:
金聖歎 的評點
詮釋
(A)
只是寫人粗鹵處便有許多寫法如魯達粗鹵是
松粗鹵是豪傑不受羈
人物敘寫
某類人物的共性也表
(B)
作者只是痛恨宋江奸故處處緊接出一段李逵
不料反成李逵之妙也
通過對比手法塑造人
(C)
一百八人中獨於宋江用此大書者蓋一百七人
之綱紀也
以史傳體例
書寫方式
好漢身分
(D)
《史記》是以文運事《水滸》是因文生事以文
運事是先有事生成如此如此卻要算計出一篇
在以文運事的基礎上
為自在靈活
(E)
《水滸傳》不說鬼神怪異之事他氣力過人處
《西遊記》每到弄不來時,便是南海觀音救了
情節鋪敘
色彩
11 109年指考
11 國文考科
- 11 -
40. 《論語 賓語
(受詞)「誰」放在動詞「欺」之前。下列文句,也有將賓語前置情形的是
(A)無父何怙?無母何
(B)日月逝矣,歲不我
(C)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D)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
(E)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41-42為題組。閱讀下文,回答41-42題。
企業倫理的基本理念是企圖將道德準則納入企業決策的考量因素中使經
理人的決策除了重視利潤也關心並維持其他利害關係人的利任何企業組織
都不是單獨存在於社會的個體了要達成所追求的目標業組織必須和很
其他的個體互動企業倫理提醒經理人在做決策時應做較長遠且全面性的分
事先瞭解決策結果所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而未雨綢繆。
大多數與企業管理有關的理論是以人性本善為基礎只不過由於外在環
境的變化及組織績效的考量經理人總是會面臨裁減員工減資關廠損耗生態
等問題經理人不裁減員工就可能會減少企業的利潤;不減資關廠就可能會
浪費企業的資源;不損耗生態就可能無法創造最大的利潤一個重視企業倫理
議題的經理人,當然應該盡最大力量尋求「兩全其美」的解決方法但是不管如
何解決是或多或少會造成一些負面的影響重視企業倫理並不能為經理人
鋪陳出合理的解決方一個不將企業倫理議題納入決策考量的經理人解決
這些問題反而簡單多了。
理論上說「道德素養」並不是經理人必要的訓練為在企業營運的範疇
只要遵從市場上既定的「遊戲規則」則經理人的作為基本上就盡到了對
常變動當法律規章的更新速度趕不上環境的變動市場上便缺乏正式的法
規範或準則約束企業組織在新的市場環境下運作重視企業倫理能協助經理
人及早因應環境的變包括環境的保護人力資源的運用消費市場的期待
及企業與企業間彼此的互動等視企業倫理的經理人不會因為法律規章的
在而故步自封,相反地們會以更高的標準更合乎人性的需求更健康的競
41. 下列關於企業倫理與企業決策的敘述,符合上文觀點的是:
(A)企業決策若考量企業倫理,常面臨利潤與道德的拉鋸
(B)企業若將企業倫理納入考量,決策通常變得較為複雜
(C) 利益促使企業在決策時同步考量其責任
(D)社會結構的互動關係緊密,促使企業倫理成為企業決策時的首要考量
(E)法規不足時,企業倫理促使經理人自我要求而採取對社會有益的決策
42. 下列文句,與重視企業倫理的經理人在商業決策時所持觀點相近的是:
(A)君子苟不求利祿,則不害其身
(B)君子未嘗不欲利,但專以利為心則有害
(C)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D)君子羞言利名,言利名尚羞之,況居而求利者也
(E)見其可利也,則必前後慮其可害也者,而兼權之
收藏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