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3年學測 第 6 頁
國文考科 共 7 頁
- 6 -
21. 閱讀下文,選出敘述正確的選項:
曾子寢疾,病。樂正子春坐於床下,曾元、曾申坐於足,童子隅坐而執燭。
童子曰:「華而睆,大夫之簀與?」子春曰:「止!」曾子 聞之,瞿然曰:「呼!」
曰:「華而睆,大夫之簀與?」曾子曰:「然。斯季孫之賜也,我未之能易也。
元,起,易簀。」曾元曰:「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變。幸而至 於旦,請敬易之。」
曾子曰:「爾之愛我也不如彼。君子之愛人也以德,細人之愛人也以姑息。吾何
求哉?吾得正而斃焉,斯已矣。」舉扶而易之,反席未安而沒。(《禮記‧檀弓》)
(A)樂正子春擔心曾子睡不著,故要童子勿執燭火
(B)曾元希望曾子換席子,以不負季孫賜簀的美意
(C)曾子責怪曾元不懂得變通,不如季孫善體人意
(D)曾子認為不宜逾矩,故堅持要曾元為他換席子
(E)曾 子 以 為 : 因 愛 而姑息對方, 反 可 能 傷 害 對 方
22. 蘇 軾〈 赤 壁 賦 〉:「 惟 江 上 之 清 風,與 山 間 之 明 月,耳 得 之 而 為 聲,目 遇 之 而 成 色 」,
此四句的文意可理解為:「江上之清風,耳得之而為聲;山間之明月,目遇之而
成色」,但作者改變句子的銜接順序,故閱讀時,宜就文意調節對應關係。下列
文句,與此表達方式相似的選項是:
(A)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
(B)西伯幽而演《易》,周旦顯而制《禮》;不以隱約而弗務,不以康樂而加思
(C)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
(D)牠們曾交錯湧疊,也曾高速接近船舷又敏捷地側翻;如在表演水中疊羅漢,
如流星一樣劃一道弧線拋射離去
(E)老 和 尚 竟 哽 咽 起 來,掉 了 幾 滴 眼 淚,他 趕 緊 用 袈 裟 的 寬 袖 子,搵 了 一 搵 眼 睛;
秦義方也掏出手帕,狠狠擤了一下鼻子
23. 《後宮甄嬛傳》中,華妃陪皇后看戲時說:「到底是樊梨花有身家,出身西涼將
門的嫡出女兒。若是換作庶出女兒,再沒有這移山倒海的本事,可真是死路一條
了。」華妃表面上是評論戲中角色,實則藉以影射皇后是庶出女兒。下列文句畫
底線處的文字,也在表面意義之外另有影射的選項是:
(A)鳳姐拉過劉姥姥來,把一盤子花橫三豎四的插了一頭,賈母和眾人笑得不得
了 , 劉 姥 姥 笑 道 : 「 我 雖 老 了 , 年 輕 時 也 風 流 , 愛 個 花 兒 粉 兒 的 , 今 兒 索 性
做個老風流。」
(B)范進想向丈人胡屠戶借鄉試的路費,被胡屠戶罵了一個狗血噴頭:「你問我
借盤纏,我一天殺一個豬還賺不得錢把銀子,都把與你去丟在水裡,叫我一
家老小嗑西北風?」
(C)華 歆 勸 曹 丕 殺 曹 植。曹 丕 召 曹 植 入 見,限 七 步 吟 詩 一 首,須 以「 兄 弟 」為 題,
但 不 許 犯「 兄 弟 」字 樣 , 方 可 免 死。曹 植 略 不 思 索 , 即 吟 曰:「 煮 豆 燃 豆 萁 ,
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D)虬髯客想請道士觀察李世民是否具天子之相,以決定自己是否退出逐鹿之局,
乃 由 劉 文 靜 邀 李 世 民 前 來 看 棋 。 弈 棋 中 的 道 士 見 李 世 民 神 采 驚 人 , 慘 然 曰 :
「此局全輸矣!於此失卻局,奇哉! 救 無 路 矣 ! 」
(E)歐陽鋒將柯鎮惡震下屋頂,郭靖、黃蓉分別以降龍十八掌、落英神劍掌對付
歐陽鋒。一旁窺見的楊過,後 來 故意說給黃 蓉 聽:「 一個大蟋蟀跟一隻老蟋蟀
對打,老蟋蟀輸了,又來了兩隻小蟋蟀幫著,三隻打一個。大蟋蟀跳來跳去,
這邊彈一腳,那邊咬一口,嘿嘿,那可厲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