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們在都市綠地常能觀察到黑冠麻鷺,但在過去牠其實並不常
見,還曾被列為臺灣的稀有鳥類呢!直到這幾十年,黑冠麻鷺在臺灣的族群
數量才大幅成長,不過目前在其他國家,許多賞鳥人想要一睹牠的廬山真面
目還不是件容易的事。全世界麻鷺屬(Gorsachius)的鳥類共有四種,習性
都非常害羞,大多在森林中活動且數量稀少,是極不容易觀察的鳥類。其
中,黑冠麻鷺的主要活動區域在東南亞、南亞地區及南洋群島,但在這些地
區也不容易觀察到黑冠麻鷺。從前,臺灣的黑冠麻鷺只棲息在靠近溪流的低
海拔樹林中,不過近十年來牠逐漸適應都市,成為臺灣綠地常見也容易觀察
的鳥類。因此,臺灣成為世界上最容易觀察到野生黑冠麻鷺的地方,每年都
有許多國外賞鳥者特地來這座寶島,探訪這難得一見的有趣大鳥。
黑冠麻鷺是鷺科(Ardeidae)鳥類,體長大約四十五公分,顧名思義,
牠的頭頂有著黑色羽冠,臉上也像戴著藍色面具,尤其在繁殖期,雄鳥的臉
部會呈現顯眼的深藍色,而雌鳥則為淺藍色。當繁殖期結束,牠們的臉部就
會變成淡藍綠色,所以我們可以從牠們臉部的顏色變化來初步判斷牠們的性
別及繁殖階段。黑冠麻鷺的臉頰、頸部都是紅褐色,背部及翅膀上的羽毛以
栗褐色為主,並且摻雜黑色細紋,當牠佇立不動時,乍看之下還真的與木頭
有些相似呢!當黑冠麻鷺伸長脖子以正面朝向我們,可以發現牠的喉部到腹
部中央有一條明顯的黑褐色縱紋。因此,黑冠麻鷺躲藏到較高的草叢並且伸
長脖子時,常能與草叢融為一體,讓我們不容易發現牠。無疑的,牠也是一
位厲害的躲藏高手!雖然黑冠麻鷺雄、雌鳥的外型差異不大,但成鳥與亞成
鳥有明顯的差異。亞成鳥的頭部與頸部主要為黑褐色,背側與翅膀上的羽毛
呈灰褐色,全身都夾雜許多白斑。有趣的是,過去的觀察報告發現,黑冠麻
鷺在亞成鳥階段就已經可以繁殖囉!
不管在白天或黑夜,都是黑冠麻鷺的活動時間,但主要集中在傍晚。除
了繁殖與餵養小鳥之外,牠們大多是單獨活動。此外,我們常能觀察到黑冠
麻鷺專心的盯著草地看,這是因為牠們正準備捕捉大餐!當草地上一有風吹
草動,牠們就會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上前捕捉獵物,飽食一頓。黑冠麻鷺
最愛的食物是蚯蚓,其他像是昆蟲、青蛙、蜥蜴等,也都是牠們菜單上的佳
肴。下雨過後,土壤中的蚯蚓容易鑽出地面,此時正是黑冠麻鷺大啖美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