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12.關於我所知道的康橋的寫作手法,下列敘述何者有誤
?
(A) 以第一人稱寫自己的見聞和感受,又以第二人稱
切換立場,拉近與讀者的距離。
(B) 取景有遠近、動靜、全景和特寫等變化。
(C) 寫印象深刻的康橋美景,敘述特定某一天的遊記
,因此在題目上標明「我所知道的」。
(D) 運用大量排比、類疊,營造鮮明的節奏感與活潑
的語調。
13. 根據我所知道的康橋內容,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 第二段中描述了許多花的特色,藉此表達春天百
花盛開、繁花似錦之景。
(B) 連用了四次「你如愛……」,可想見作者眉飛色
舞的神情,並對康橋的美景和人情津津樂道。
(C) 連用三次的「頃刻間」來表現初春時,朝陽撒落
的景象是快速變化的,讓人有目不暇給、美不勝
收之感。
(D) 文末「這草田變了……不說也罷!說來你們也是
不信的」可見作者「為賦新詞強說愁」。
14. 我所知道的康橋中「遠近的炊煙,彷彿朝來人們的
祈禱,參差地翳入了天聽」,是以「聽覺」摹寫表現
「視覺」摹寫,下列何句的感官移轉方式與此相同?
(A)那聲音像瓷器的摩擦,又像睡熟的人在那裡磨牙
,聽得我們一粒粒牙齒在牙仁裡發酸如同青石榴
的子,剔一剔便會掉下來。
(B)一到三月,校園裡一些熬耐不住的相思樹就嘩然
一聲,把那種柔黃柔黃的小花球在一夜之間全部
釋放了出來。
(C) 巷子深處,有孤獨的鞋聲響起,蕭瑟如秋天的
落葉,緩緩飄墜。
(D) 那天我看見一個少婦,雕像般站在十字路口,她
把笑聲斜插在髮間。
15. 〈張釋之執法〉作者司馬遷善用對話表現人物性
格,請問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縣人惶恐不安,卻其情可憫,堅毅卓絕,流露出
在權威之前絕不低頭的勇氣。
(B) 文帝認為量刑過重,語氣急促,忿忿不平,表現
出對判決結果極度的不滿。
(C) 釋之義正辭嚴,不卑不亢,顯現捍衛司法的決心
。
(D)文末,文帝沉默不答,默許張釋之的判決。
16. 關於《史記》一書,下列敘述何者是錯誤的?
(A)《史記》是第一本以記載人物事蹟為主的紀傳體
史書。
(B) 記載了從黃帝到漢武帝間的歷史,約三千年,是
中國第一部通史。
(C)《史記》內容的體例分為本紀、表、書、世家、
列傳五類。
(D)語言精練,刻劃生動,虛構的情節引人入勝,不
僅是史學名著,也是傑出的文學作品。
17. 《史記》中出現很多名言警語,請根據各選項文意
判斷,下列何者運用錯誤?
(A)希望我到國外能闖出一番事業,若不能出人頭地
,我將「無顏見江東父老」。
(B)他深諳明哲保身之道,助君王得天下之後,主動
求去,逃脫「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場。
(C) 井蛙焉知大海之廣,「燕雀安知鴻鵠之志」,你
們哪裡知道,他的理想是成為一名生物學家。
(D)沒想到向來顧全大局的他,此時卻因一時疏漏而
引人非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18. 罐頭由來一文引用水滸傳中魯智深與崔道成、邱道
人廝殺一事,凸顯何者的重要性?
(A) 作戰要有好武器
(B) 強龍不壓地頭蛇
(C) 伙食乃致勝之道
(D) 人多勢眾好辦事
19.「軍用罐頭於焉問世,但初期因飲食習慣改變不易
,使用時並不方便,並非廣受歡迎。當時罐頭形制沒
有規範,也尚未發展出開罐工具。罐頭一旦交到士兵
手中,還得要費一番功夫,刺刀、斧頭全都用上,罐
中的食物才能到口。」這段文字所要傳達的訊息,不
包含下列何者?
(A) 因飲食習慣所致,人們對罐頭的接受度不高。
(B) 罐頭問世初期,形式多樣,規格並未統一。
(C) 初期罐頭食用不便,必須費盡心力才能打開。
(D) 士兵訓練有素,懂得利用手邊的工具順利開罐。
20. 下列詞語經替換後,何者意思改變?
(A) 不過小小一幅畫,價格竟如此「不菲」/不堪。
(B) 颱風肆虐,原本等待豐收的「莊稼」,如今都泡
在水裡/作物
(C) 阿佩特為此「潛心」研究,終於取得突破性的進
展/用心。
(D) 去年向總公司申請的裝備,至今仍無「著落」。
/結果。
21. 司馬遷:「順,不妄喜;逆,不惶餒;安,不奢逸
;危,不驚懼,胸有驚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將
軍。」 由這段話判斷,司馬遷認為上將軍需要具備
何種人格特質?
(A) 表裡如一,對待部隊士兵一視同仁。
(B) 氣定神閒,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
(C) 允文允武,文才兼備且擁有蓋世武功。
(D) 胸懷天下,以天下之憂樂為己之憂樂。
22. 徐志摩契訶夫墓園:「紅粉變骷髏,青梗變枯柴,
帝國變迷夢,夢變煙,火變灰,石變砂,玫瑰變泥
,一切的紛爭消納在無聲的墓窟裡。」其意最接近
下列那個成語?
(A) 滄海桑田。
(B) 曇花一現。
(C) 行將就木。
(D) 海市蜃樓。
還有試題,請接下一張繼續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