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科測驗考試說明 公民與社會考科
9
【例題 8-10】
8-10 為題組
月經是一種生理現象,但同時也並非只是一種生理現象,更牽涉到文化、法律與經濟。近
來國際組織指出「月經貧窮」問題值得重視。許多低度開發國家的女孩,往往因買不起衛
生棉,導致月經期間不敢上學、減損受教育機會。因此人權組織開始在某些國家教導青春
期學生自己縫製衛生棉布。月經貧窮的爭議並非僅發生在低度開發國家,近年韓國也出現
抗爭活動,韓國衞生棉是其他國家價格的 1.5 至2倍。2013 年至 2016 年期間,韓國因民
生用品漲價,大幅帶動了物價指數攀升,其中衞生棉漲幅更是消費者物價指數漲幅的 2.5
倍。2016 年廠商再次漲價 20%,引發群眾抗議,並呼籲政府應該停止對衞生棉課稅。於此
同時,臺灣也有團體呼籲:既然我國稅法規定,未經加工之農林漁牧產品與稻米、麵粉等
民生必需品免徵營業稅,那麼,衛生棉作為女性生活必需品也應免稅。不過,在月經貧窮
問題討論中,也有學者指出,「只要能購得衛生棉,把月經處理得乾乾淨淨,就沒問題了」
這種思考方式,遮掩了更重要的問題:社會對月經的汙名。我們可以看到,各文化幾乎都
存在避談月經的規範。如臺灣常以「那個」或「大姨媽」、德文則以「草莓週」代稱月經。
此外,臺、英等國電視衛生棉廣告呈現月經時,也往往以藍色液體代替,而非以月經真實
顏色。學者指出,此月經汙名會讓女性對自己的身體現象產生負面感受,這種汙名力量對
女性的自我發展甚至更為不利。
(修改自 107 學年度研究用試卷)
8. 依據文中對月經汙名的討論,本文以月經為題作為高中學生閱讀素材,長期而言可能產
生的對抗月經汙名效果為何?
(A)讓月經成為討論題材,有助於突破月經的相關社會規範
(B)指出月經廣告不妥處,促使媒體引用正確月經醫學知識
(C)突顯臺灣衛生棉稅率偏高問題,作為政府政策調整依據
(D)透過介紹國際組織的行動,提升對抗月經貧窮之行動力
參考答案:A
測驗目標:二、整合公民與社會學科知識與方法以分析社會議題
2-2.界定當代社會生活的相關問題
測驗內容:公 Bc-V-1 社會規範如何維護社會秩序與形成社會控制?在什麼情形下,規範會
受到質疑而改變?
說 明:本題旨在測驗學生能否理解社會規範會產生何種影響,並著重探討社會規範可
能會對特定群體(包括種族、性別、性傾向或身心障礙等)較為不利,進而影
響該群體成員個人的人生目標設定與自我實現之可能。題文提到社會對月經的
汙名,會影響女性對自己身體產生負面感受,進而對自我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透過引導高中學生討論與反思,有助於改變社會對月經的汙名,其他選項則未
直接對抗月經汙名,因此選項(A)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