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綠白的文化交響曲:聖誕節與全球化反思

pdf
5.5 MB
侵權投訴
加載中. ..
PDF
2
課程方案名稱:紅綠白的文化交響曲-全球化的聖誕節
國際教育
課程主題
國際關聯-全球化-全球化的影響-正面及負面
設計理念
聖誕節一個源自西方的宗教節日以各種象徵性的物質歌曲
儀式加上歐美電影的強力放送下變成了全球廣知的節慶尤其在商
業活動的影響下,伴隨大量的購物折扣,衍生出為數不少的交換禮
吃大餐聖誕布置等儀式在教育端的我們則是配合學校舉辦
一年又一年的聖誕表演布置競賽交換禮物聖誕點歌聖誕卡製
作展覽等活動。這與節慶初始的意義有何相關?我們在歡度與跟風
之時,的確忘了架構文化意義。
因此本課程盼能藉由聖誕節這個文化探針逐步引導學生思考
全球化的成因進一步分析利與弊進而提升對多元文化的了解
重,並更珍惜自身所擁有的文化資產。
本課程方案第一階段首先介紹荷蘭西班牙英國等不
同的過節傳統以及東方的日本俄羅斯等特殊文化藉此讓學生比
較臺灣較熟悉的美式聖誕節帶領學生欣賞多元的聖誕文化之時
斷拋問「與現在的聖誕節/聖誕老人有何異同?」「當前所熟悉的主
流聖誕節文化源自於何處?」「當中歷經那些轉折?」換句話說,此
部分在於要學生突破美國不等於全世界的框架。
課程第二部分則聚焦於比較文化的異同,教師們找尋了數個與
上述不同氛圍的文章他們可能立基於宗教政治因素文化觀點等
立場而反對慶祝聖誕節此部分的文體多為議論文批判性較高
章的用字遣詞對學生來說較為陌生因此教師們運用許多閱讀策略
幫助學生搭建完整的知識圖像也透過多次討論文本比較表格、上
台發表、心智圖等方式使學生加深理解。
當中教師也訪問伊斯蘭教的移工分享他對聖誕節的看法
將此紀錄與學生分享相較於文章照片與聲音檔更能加深學生理解
「不是人人都過聖誕節」並讓學生檢視自身過往對其聖誕節的理
是否有其刻板印象或偏見?而面對不同的文化選擇我們應持有
何種情感及態度?此部分教師也透過統整文本換位思考引導學生
寫出,「 對於聖誕節○○○想的是……」, 希望透過投稿至報章
響更多人對此議題的探討。
課程第三部分則回到探索自身文化上,歸納先前的聖誕文化元
素,進一步探討臺灣具代表性的節慶,這些元素可以用那些形式轉
出?教師希盼學生能藉此珍視自身獨有的文化寶藏若聖誕節能以
白這些顏色符碼征服了世界臺灣也能仿照並轉化透過
文化軟實力,走進全世界。
3
設計者
潘香汝、傅立妍、宋曉婷
教學時數
八節課,共 320 分鐘
五年級
融入領域/類科
語文領域-國語文
語文領域-英語
社會學習領域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
學習領域指標/國際教育能力指標
語文領域-國語文
3-3-4-2 能在討論或會議中說出重點,充分溝通
5-3-6-2 學習資料剪輯、摘要和整理的能力
語文領域-英語
7-2-3 能從多元文化觀點,瞭解並尊重不同的文化及習俗
社會學習領域
6-2-4 說明不同的個人、群體(如性別、族群、階層等)文化與其他生命為何應
受到尊重及保護,以及如何避免偏見與歧視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
3-3-5 尊重與關懷不同的文化,並分享多元文化中彼此相處的模式
國際教育
2-1-2 體認國際文化的多樣性
2-1-3 具備學習不同文化的意願與能力
2-2-2 尊重及欣賞世界不同文化的價值
2-3-2 具備跨文化反思的能力
學習目標
一、 認知
1. 能說出各國聖誕節的文化風俗
2. 能說出聖誕節在各國不同的文化脈絡中如何被傳誦與理解
3. 能說明宗教節日變成全球節慶的原因及影響(全球化)
4. 能比較不同文化及信仰對聖誕節的共同理解及差異性
5. 能分析聖誕節文化行銷元素,發揚我國節慶文化
二、 情意
接納不同觀點的想法與多元文化
三、 行動
1. 透過網路科技及各種媒體管道對全球化下的聖誕節表示看法
2. 透過製作簡報及發表,呈現聖誕節的多元觀點,進而形成文化影響力
3. 能運用創意,設定臺灣節慶推廣計畫
4
壹、 教學活動架構
Goal
學習目標
Step
課程三階段
活動二:被遺忘的聲音(120 分鐘)
活動三:為節慶留一種顏色(80 分鐘)
課程 GPS 地圖
Pedagogics
教學策略
情意
接納不同觀點的想法與多元文化
行動
1. 透過網路科技及各種媒體管道對全球化下
的聖誕節表示看法
2. 透過製作簡報及發表,呈現慶祝聖誕活動
之多元觀點,進而形成文化影響力
3. 能運用創意,設定臺灣節慶推廣計畫
1.講述教學法
2.合作教學法
3.發表教學法
4.閱讀理解策略(瀏覽註記—整理訊息
—比對文本找出差異—設計問題)
5.媒體素養教學策略(文本分析—模擬
—產製)
6.多層次提問策略
活動一:聖誕節的多元樣貌(120 分鐘)
5
紅綠白的文化交響曲-全球化的聖誕節
8節,320 分鐘)
活動三:為節慶留
一種顏色(80 分鐘)
聖誕文化大不同
活動一:聖誕節的
多元樣貌(120 分鐘)
活動二:被遺忘的聲
(120分鐘)
聖誕節的起源
與變形
尋找台灣節慶的紅綠白-
文化比較
對照臺灣現況
反思主流價值觀
兼容並蓄的國際觀-
多元觀點傳遞
聖誕老人的環球之旅-
節慶下的文化差異
節慶再現與傳遞-
文化創新
6
貳、 教學活動
學習
目標
學習活動內容
教學資
【認知
-1】能
說出各
國聖誕
節的文
化風俗
壹、 聖誕文化大不同
一、引起動機
1. 教師詢問大家如何慶祝聖誕節?提供 PPT 畫面(詳見附
件一)展開討論
◎預期答案:吃大餐、表演、交換禮物及卡片……等。
二、主要活動
1. 講述聖誕節由來,以最普遍的版本為主(為英語課,以
英語講述故事及單字認識)
◎主要內容:西方基督教通常將此節日定於 12 25 日。
不認同耶穌為聖人或是為了政治正確的族群則稱之耶誕節
(意為耶穌誕辰日)。在基督教國家,聖誕節同時兼具宗
教節日與文化節慶的雙重功能,除了參與教會儀式與活動
外,家戶、行號與街頭上也可見相關布置,更是重要的商
業活動時令。
2. 詢問聖誕老人由來
◎主要內容:一般最普遍的傳說,最初聖誕老人的原型是
來自西元 300 多年,約莫四世紀的一位米拉城(土耳其
語:Myra,目前在土耳其境內)的紅衣主教。主教十分
PPT
單字卡
信封袋
學習單 1
活動一:聖誕節的多元樣貌(三節)
7
喜愛小孩更是個樂善好施的人。有一次以偷偷從窗外扔進
的方式,送黃金給窮人家,讓三個女孩逃過了被賣為奴隸
的命運,而其中一袋金幣正好掉進掛在火爐的長襪子裡。
尼可拉斯逝世以後,後人都叫他「聖尼可拉斯」
3.配合 PPT 唸讀其他國家對聖誕老人稱呼,並寄信給聖
誕老人,信件內容上對聖誕老人的稱呼,基於尊重國家
文化,要以該國語言呈現。
◎主要內容:
1聖尼古拉斯原型(日耳曼語系):荷蘭—英法奧瑞
Sinterklaas Sint Nicolaas (當時西統治荷)
德國:Weihnachtsmann(聖誕老人)
法國:Father Christmas Pere Noel(直譯聖誕之父)
英國:Father Christmas(聖誕之父此同法國)
北美:Santa Claus(早期美國墾殖區叫 Kris Kringle )
2北歐斯堪的納維亞地區:Juletomte 奧丁神
3東正教的俄羅斯:嚴寒老人 Дом Деда Мороза
8
4. 聖誕節各國文化風采介紹
就上述介紹的國家,再針對一些較為特殊、臺灣少見
的風俗作介紹。
三、歸納及總結
1.各組就剛剛聖誕文化多國分享中可發現,某些國家有特
殊的文化,一提到關鍵字就會想到那個國家,能否舉出
三個國家(或以上)印象最深刻的聖誕節風俗
2. 作業(回家或利用課餘時間找資料)及小組討論,並將討
9
論後答案寫在學習單上,下次上課前交回
問題一:聖誕節一開始的意義與吃大餐、唱歌表演、交換
禮物及卡片有什麼關聯?
問題二:聖誕老人的家鄉不是來自芬蘭或北極嗎?這與上
述內容不太一樣,提出你的看法?
問題三:臺灣何時開始過聖誕節?與誰有關?
第一節完
【認知
-2】能
說出聖
誕節在
各國不
同的文
化脈絡
中如何
被傳誦
與理解
【認知
-3】能
說明宗
教節日
變成全
球節慶
的原因
及影響
(全球
)
貳、 聖誕節的起源與變形
一、 引起動機
請學生分享上次作業的三個問題以及找完資料後的發現。
二、 主要活動
本單元針對聖誕節幾項爭議性的問題提出討論,接下來所
研究的故事,可能會與你先前所聽到的不同。
1. 聖誕節的由來與變形
◎講述內容:基督教存在的第一個 300 年間,耶穌的誕
生沒有任何慶祝活動,直到西元 336 年才首次在 12 25
日慶祝聖誕。重點從從波斯太陽神(即光明之神)密特拉
Mithra)生日變成耶穌生日探討。揉粽羅馬帝國農神
節、太陽神節日,並利用政治權力統治,之後發展為東正
教、天主教、新教的節日。
◎講述後播放影片:「聖誕節」起源
◎教師歸納與提問:聖誕節一開始的意義與吃大餐、唱歌
表演、交換禮物及卡片有什麼關聯?(回應上一堂問題一)
聖誕節與「祝福」「盛宴」與「節慶」相關,吃大餐=
夜飯;聖誕禮物=發紅包,此外,西方國家的聖誕折扣季
=我們認知的買年貨,只是上述西方傳統到了東方國家則
變成日本情人節、或是商人促銷的商業手段。
文章
PPT
影片、
學習單 1
學習單 2
10
2. 聖誕老人變形記
◎講述內容:上一堂課已經唸讀過許多國家對聖誕老人的
稱呼,總之, Santa Claus 並非通稱,狹義來說,這只能
代表美國對他們稱呼。接下來從聖誕老人原型開始講起,
再到荷蘭殖民美國、美國強勢文化入侵亞洲、可口可樂的
媒體行銷播送至全世界等原因,使得尼古拉斯外貌從瘦高
變成矮胖,國籍從土耳其人變成芬蘭,種族從小亞細亞人
變成白人形象。
◎講述後播放影片:聖誕老人真實存在!?
11
◎教師歸納與提問:(回應上一堂問題二)
1聖誕老人原本是哪裡人?為什麼會有來自芬蘭的傳說?
2聖誕老人來到臺灣之前至少經過幾次變形?
3如果你是荷蘭、英國、俄羅斯等國的人,本就有自己聖
誕傳統與聖誕老人稱呼,如果遇到美國的 Santa Claus
有所衝突要怎麼辦?(換位思考)
3. 聖誕文化搭乘全球化列車
◎講述內容:針對不同信仰與語言三大區域所產生的聖誕
老人,最後卻都有著美國版的 Santa Claus 作為切入點。
1聖尼古拉斯原型(日耳曼語系):荷蘭—英法德—美
2北歐斯堪的納維亞地區:芬蘭廣播公司 1927 年開播的
一個叫做《Markus-sedän lastentunti(和馬庫斯叔叔在一
起的兒童時間)。節目主持人告訴小孩子們耳朵山的耳朵
形山峰可以聽到他們發脾氣以及他們的願望。1950 年羅
斯福夫人於芬蘭訪問,政府於羅瓦涅米營建接待小屋。最
後於 1995 年時,聯合國為了平息各國對於聖誕老人故鄉
的爭議,秘書長加利主動寄信至羅瓦涅米,世上唯一於北
極圈的城市。芬蘭羅瓦涅米從此成為聖誕老人故鄉。
3東正教的俄羅斯:嚴寒老人
12
4.臺灣何時開始流行過聖誕節?
◎講述內容:殖民時期—戒嚴時代—全球化時代
◎教師提問:臺灣開始過聖誕節與哪位政治人物有關?
(回應上一堂問題三)
三、 歸納及總結
1. 各組就本次上課內容,互相協助,完成學習單 2
2. 共同閱讀,於晨讀時間完成,下次上課時討論。
1威克,取自 BBC 中文網(2017 12 21 )。台灣講
古:聖誕節為什麼成了耶誕節?
2熊進,取自大紀元文化網(2017 01 04 )。嚴寒老
PK 聖誕老人:俄的地盤誰做主
第二、三節完
13
1
教科書一般以中國大陸稱之,此處為尊重原著,篇章標題不予修改。
學習
目標
學習活動內容
教學資
【認
-
4】能
比較
不同
文化
及信
仰對
聖誕
節的
共同
理解
及差
異性
壹、聖誕老人的環球之旅-節慶的文化差異
一、引起動機
針對上述課堂內容及補充閱讀,小組討論並回答問題。
◎教師提問:聖誕節與聖誕老人的轉型,與何因素相關?
◎建議答案:戰爭、殖民、文化與政治權力鬥爭、宗教等
二、主要活動
1. 情境題:當聖誕老人在聖誕假期至全世界發送禮物時,
如何向眾人問候呢?
◎講述內容(依照教師訪問美國朋友做分享):美國是一個
文化和種族多元的國家,並非每一個人都慶祝聖誕節,例
如在美國政商界學術界影響力都很大的猶太人就不過聖誕
節,佛教徒和穆斯林當然也不過聖誕節,無神論者就更不
用說了。為了尊重不同族群的信仰,媒體和商家越來越少
Christmas 這個字,而改用 Holidays 來取代,當你到店
裡購物時,店員會向你說:Happy Holidays,而不是說
Merry Christmas。如果你在聖誕季節碰到美國人,該跟他們
Merry Christmas 還是 Happy Holidays 呢?那就看情況
了,如果是熟人,應該清楚對方是否為基督徒,如果不是
熟人,說 Happy Holidays 比較保險,不會冒犯到任何人。
2. 由上述可知,聖誕節不是全世界都會歡慶的節日,以下
透過立場各異的新聞文本,並利用摘要提取策略閱讀。
1教師提示以下六篇文章,分別是<中共1禁止過聖誕><
以色列猶太人不過聖誕><汶萊嚴禁國內慶祝聖誕><
尼廣場的第一個聖誕節><荷蘭人對聖誕老人的侵襲><
聖誕節的改變>
2每組六人皆拿到不同立場的文本,自行閱讀及劃下重
點。提示問題:他們對於聖誕節的立場是?請提出說明或
舉例?
3接下來發給每組相同文本,共同閱讀及討論並用迥異於
先前標註的顏色劃記重點。提示問題:他們對於聖誕節的
帶讀文
章、便
利貼、
塑膠
板、
習單 3
活動二:被遺忘的聲音(三節)
14
立場是?請提出說明或舉例?
4將黑板分成三部分,贊成—中立—反對。帶領各組遊戲
(角色扮演及辯論)
三、歸納與總結
教師就本課內容,共同討論以下問題:
1聖誕節帶給全球的觀感都相同嗎?不同的有哪些?
2反對過聖誕節的原因是?
3你認為,美國版聖誕老人稱呼及由來盛行全球的原因
是?
第四節完
【行
-
1】透
過網
路科
技及
各種
媒體
管道
對全
球化
下的
聖誕
節表
示看
貳、對照臺灣現況反思主流價值觀
一、引起動機
教師請某生分享,此次不參加聖誕交換禮物活動的原因。
◎學生分享:家裡是傳統的基督教,奶奶非常虔誠,常告
訴我們 12 25 日不是耶穌的生日,聖經並未真正紀載耶
穌的誕生日。如果真的愛主,就應把買聖誕禮物的錢省
下,奉獻給愛你的主,才是討主喜悅。我尊重老人家,選
擇不參加。
二、主要活動
1. 先前已帶領學生閱讀,此次各組分為以下五種立場,將
文章做摘要,主題:我對聖誕節的看法是……」
1穆斯林文化圈:印尼、汶萊、索馬利亞等
2中華文化圈:中國
3猶太裔:以色列
4基督教某些派別:以某生為例
5阿拉伯國家:敘利亞、伊拉克、巴勒斯坦、埃及等
2.補充影片:教宗彌撒 批耶誕節過於商業化
◎教師發問:教宗提出的重點有兩點,分別是?
◎建議答案:物質挾持聖誕內涵,應回到關心周遭之人的
本質、敘利亞停戰
3.學習單有明確的文章結構:總說—分說(舉例及提出兩點
證據)—總結。教師引導學生完成。
4.各組將文章摘要、學習單引導結果作口頭發表。
5.上述這些觀點都與臺灣所認定的非常不同,就先前第一堂
課所回饋的學習單裡,大部分的學生都認為這是全世界
都會歡慶的節日。
補充文
本、文
章寫作
15
三、歸納與總結
1.教師引導各組將文章投至報章,例如:國語日報、小桃子
2.發下訪談稿,訪問周遭身邊信仰穆斯林、基督教、天主教
等對聖誕節的看法。
第五節完
【行
-
2】發
表簡
報,
呈現
慶祝
聖誕
活動
多元
點,
進而
形成
文化
影響
參、 兼容並蓄的國際觀-傳遞多元思考
一、引起動機
1.教師分享先前訪談信仰穆斯林的印尼移工,對於聖誕節的
看法。
2.請各組分享訪問結果,重點為「周遭對聖誕節持反對意見
的人,並說明反對理由。」
二、主要活動
1.各組選定一個立場,五組分別是:伊斯蘭教、其他基督教
派、中國大陸、猶太教(以色列為例)、阿拉伯國家。
2.依先前投稿的文章濃縮,成為簡報內容;主題:「對於聖
誕節,○○○想的是……」
3.頁數至少三頁,內容須有:先揭示該國家/宗教的背景→
展示該國家/宗教對聖誕節的態度(將文章重點條列式列出)
→揭露自我,表達對於聖誕節的認知有那些改變?未來
至該國或面對該國家的人可能有哪些禁忌?
4.教師提醒資料或圖片務必附註出處。(詳細簡報於教學成
)
文章濃
縮、各
組檢索
的資料
PPT
每人學
習單的
答案
拼圖法
簡報
內容
16
學習
目標
學習活動內容
教學資
【認知
-4】能
分析聖
誕節文
化行銷
元素,
及探討
我國節
壹、 尋找台灣節慶的紅綠白-文化比較
一、引起動機
教師就先前第一堂課曾討論的問題,聖誕節常見的顏色有
哪些?則各代表什麼意義。此部分學生已寫在學習單 1
上,因此可事先就數位學生的答案做討論。
◎學生答案:紅是喜氣、綠色是聖誕樹、金色是錢或者壁
爐中的火、白色是雪。
二、主要活動
1.聖誕節顏色的意義
◎講述內容:紅、綠、白色則為這個節日的主要顏色。因
為紅色代表著耶穌在釘十字架時所流的血;而綠色則代表
了衪的和平及長青不朽;白色則代表勝利、純潔、復活,
意即暗示耶穌是那天復活。現在則因商業產品大行其道,
紅色是聖誕老人的衣服、綠色是聖誕樹或冬青、槲寄生的
代表、白色則有雪人、雪屋等相關意象。
◎比較一:初始意義 v.s.你認為的
◎講述內容: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其內涵被省略是因為?建
議答案為全球化、文化霸權擴張等等……
2.如果在 google 鍵入聖誕節,網頁出現最多的關鍵字是?
◎講述內容:教師直接於電腦上操作,並就網路頁面出現
的廣告加以探討。引導學生理解聖誕節搭乘商業之姿,比
新聞影
片、心
智圖
三、歸納與總結
各組分享。
第六節完
活動三:為節慶留一種顏色(兩節)
17
文化意義更加深入於全世界。按照當前排行為:聖誕交換
禮物、聖誕節必去打卡地點特搜、聖誕布置……
3. 尼古拉斯發送東西是為了幫助窮人、三位智者送禮則是
為祝賀耶穌誕生,跟現在我們送禮物的意義有何不同?
◎講述內容:現在多半是因活動而活動,開心為主,感
恩、追思的意義幾乎無存,此外,無論是大街上、網頁上
都可見到促銷廣告,使得聖誕季幾乎與購物計畫上等號。
◎比較二:送禮的過去 V.S 現在
4.回想自己在認識聖誕節的過程中,是從哪裡開始?舉出
三個例子。
◎推測答案:活動、禮物、布置……
◎教師引導:若從故事、人物、象徵物來看,最容易複製
以及影響的便是物品,但這些物品若不知緣由,則容易受
到媒體或商人宰制,受到商品駕馭的消費節慶而已。
5.聖誕樹、聖誕老人、聖誕節的成為全世界皆知的過程
中,運用哪些方式作為傳播途徑?
◎講述內容:這些與第四堂課所討論的頗類似,以前是因
戰爭、文化侵略、殖民統治等等,現在更因網際網路達到
全面的發展,稱為全球化,它能打破過去地緣政治的傳統
距離觀,國與國之間的距離概念已被重新界定。
◎比較三:節慶的過去 V.S 現在
6.教師引導將上述內容統整為節慶元素,整理於 PPT
◎講述內容:代表人物為精神象徵、儀式、布置、顏色意
三、歸納與總結
1.教師歸納,每個節日都有其文化意義但如果只接受媒體
與環境給予的訊息,而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那麼將無法
真正認識節日。
2.PPT 內容,教師列印一張張貼於後方公佈欄,各小組
於課餘時間討論臺灣有哪個足以代表華人文化的節慶,
18
並強化上述元素,得以讓不同文化國家更為認識臺灣。
3 加入手繪風格人事時地物的節慶元素
問題:哪一種東西最便於攜帶及保存?方便他國遊客做為
紀念?
第七節完
【行動
-3】能
運用創
意設定
臺灣節
慶推廣
計畫
貳、 節慶再現與傳遞-文化創新
一、引起動機
教師發給各組一張海報,開啟上次呈現給大家看的節慶元
素心智圖,請各小組就討論結果呈現在海報。
二、主要活動
1.教師協助小組完成簡報。延續先前各組做的簡報,將心
智圖一併拿出,擴散項度分別有傳奇人物、慶祝儀式、會
出現的物品或布置、歌曲、代表歌節慶的顏色……讓各小
以此為根據討論行銷的先後次序。
2.接下來聚焦行銷方式,就以下問題換位思考,呈現於
PPT
1如果你是店家,會做什麼相關布置?優惠什麼商品?
2如果你是廣告企劃,會呈現此節慶哪個故事?
3如果你是觀光局長,會利用哪個城市作為行銷點?
4如果你是遊客,會想帶走哪些具代表性的文化產品?
5請將節慶元素化成顏色,型塑於故事或相關產品上
3.綜觀全部課程後,可以理解現在聖誕節是融彙多方文化
及商業角力下的成果,我們在推廣節慶時,面臨全球化的
利與弊,會有哪些後果?各組請分別舉例。
三、歸納與總結
展示各組心智圖及報告,並張貼於公佈欄。
第八節完
簡報、
文化分
析心智
19
參、學習評量
教學活動
學習目標
學習歷程與評量
活動
一:
聖誕
節的
多元
樣貌
聖誕節的
感官饗宴
【認知-1】能說出各
國聖誕節的文化風
【情
意】
接納
不同
觀點
的想
法與
多元
文化
【口語評量】能說出 3個以
上該國聖誕節所具的文化風
【紙筆評量】能理解並寫出
(或唸出)該國對聖誕老人稱呼
聖誕節的
起源與變
【認知-2】能說出聖
誕節在各國不同的
文化脈絡中如何被
傳誦與理解
【口語評量】說出聖誕節、
聖誕老人轉型的過程及原因
【紙筆評量】小組討論並共
同完成聖誕節歷史變遷的學
習單
【認知-3】能說明宗
教節日變成全球節
慶的原因及影響(
球化)
活動
二:
被遺
忘的
聲音
聖誕老人
的環球之
-節慶下
的文化差
【認知-4】能比較不
同文化及信仰對聖
誕節的共同理解及
差異性
【口語評量】能說出 3個以
上反對聖誕節的國家或宗
教,並說明其主張
【實作評量】各組能於教師
引導及分組討論後閱讀完指
定篇目(含自行及共同閱
讀)
對照臺灣
現況反思
主流價值
【行動-1】透過網路
科技及各種媒體管
道對全球化下的聖
誕節表示看法
【紙筆評量】各組比較及統
整各篇目文章後以「我對聖
誕節的看法」為題進行論
述,寫成文章後投稿
【實作評量】詢問身邊信仰
穆斯林、基督教、天主教等
對聖誕節的看法(田野調
查)
兼容並蓄
的國際觀-
傳遞多元
思考
【行動-2】發表簡
報,呈現慶祝聖誕
活動多元觀點,進
而形成文化影響力
【口語評量】各組發表不同
信仰及國籍的人對聖誕節可
能有的想法
【實作評量】小組按先前的
文章,製作 PPT,至中低年
級說故事,傳遞多元文化的
觀點
20
活動
三:
為節
慶留
一種
顏色
尋找台灣
節慶的紅
綠白-文化
比較
【認知-5】能分析聖
誕節文化行銷元
素,探討我國節慶
【實作評量】完成節慶元素
的心智圖
【口語評量】能說出與聖誕
節相仿的臺灣節慶
節慶再現
與傳遞-
文化創新
【行動-3】能運用創
意,擬定臺灣節慶
推廣計畫
【口語評量】能說出個節慶
在全球傳遞時可能遭遇的問
(全球化的利與弊)
【實作評量】小組討論並就
節慶元素心智圖完成推廣計
21
肆、 教學建議
一、課程與評量
1.融入議題應兼顧學生興趣、正式及非正式課程,降低師生學習上的負荷
原先預採用國際情勢作為國際教育課程主軸,但經教師多番討論及搜索資
料後發現,此部分教師消化已屬不易,更何況學生?之後,全盤檢視本學期各
領域課程後,發現語文領域(國語文有耶誕節小說選文、英文則有節慶教學)、
綜合領域(多元文化大探索)、社會領域有介紹清末來台的傳教士等,加上學校
既有的聖誕活動、生活中的節慶觀察、學生喜愛的聖誕節,或許更能減少學生
對課程的排斥感。揉粽以上原因,教師於是發展此出套課程。
在實施當中,多數的學生的確因節日帶來的幸福感,對聖誕節議題頗有興
趣,即使在課程實施後,他們也瞭解聖誕節是全球化影響、商業操作、宗教、
政治影響才有今貌,但依然對此節日持正面態度。
2.多元評量能降低學生對課程的疲乏感,提升學習動機
十二年國教有別於先前的重點之一,在於評量更重視歷程甚於結果。因
此,教師們同時採用學習單、發表、討論、搜索資料、小短文、心智圖、製作
簡報等方式,探求學生在此課程的轉變。
分數評定上擇個人項目最優,也就是說,有人善於書寫,則可明顯看見他
在紙筆或閱讀相關的測驗較好;有人善於組織、規劃,在簡報製作、搜索資料
上則更突出;有人善於表演、口說,在發表那項目則優於其他。教師在綜合評
比後,選擇對學生最有利的方式做給分,並時常轉換評量方式,降低學生對學
習的無力感。此套課程除讓學生展現多元能力外,也讓教師更理解學生專長。
二、教學省思
1.於閱讀文本前揭示「暖身題」,並透過「文章摘要單」,協助學生提取訊息
在帶領學生閱讀<中共禁止過聖誕><以色列猶太人不過聖誕><汶萊嚴禁
國內慶祝聖誕><印尼廣場的第一個聖誕節><荷蘭人對聖誕老人的侵襲><
22
聖誕節的改變>這六篇文章前,教師先發下閱讀摘要單,並教導學生辨別文章對
聖誕節之立場針對立場找到有力證據等實際操作後發現約八成的學生能完
成這些任務,透過簡單的學習單,也可清楚比較每位學生掌握訊息的能力。
2.利用提問澄清技巧,加強中低程度對訊息的評估與比較
不管是在文本閱讀影片觀賞各組上台報告等進行時教師時常會問他們
對以上說法是否認同?有何看法?多數學生只能表達贊成或反對提出完整說法
較為困難。
因此教師在課堂上利用提問澄清技巧讓中低程度的學生體驗如何在時間
內,完成檢索與擷取文章/影片/各組報告中的重點訊息,進而將自己立場與文本
統整。
教師於各組討論中走訪也發現學生彼此之間的激盪與討論能促發較為
內向的學生統整較弱的學生表達看法並逐漸發展對文本的省思與評鑑當老
師追問之時也激發學生深度理解文本的意涵!惜因囿限於課堂時數不足若可
以再更多一些,相信能引出更多學生對文章的批判思考。
3.利用「連結策略」提升中低程度的學生的詮釋整合能力
此次採用的連結策略包含「讀者長期經驗與文本內容的連結」「文章內容之
間的連結」,此部分是正在讀取的訊息與先前的內容相連結。經過前一部分的學
生略讀與摘要後教師進行更深入的提問發現學生對於國與國之間的比較
出證據、說明自己看法等較為薄弱,因此,教師再帶領學生重新進入文本。
教師首先提出自身立場在提取六篇文本的證據後說明自己面對聖誕節會
有的做法(或想法),接著導入結論,以此用口說的方式完成了作文草稿。
完成示範後發現學生較有明確的思考方向對於「提出自己看法」也有明
確的例子是於舊經驗上逐步搭建而成最後順利完成「我對聖誕節的看法」
文章書寫。
23
三、學生與家長回饋
1. 教師應重視少數聲音,適時發展適宜的多元文化課程
期中時,我發下一張交換禮物的活動回條,有兩位家長選擇不參與,一是
宗教因素,另一則是經濟考量。這兩張「少數意見」卻是促使教師設計課程的
一大主因。我們認為,當前臺灣不斷高唱民主、平等、尊重等各種社會正義理
念,其各種意識不斷地覺醒,但對於不同族群文化之認知卻相對薄弱,以本次
訪談信奉伊斯蘭教的移工,就是建構臺灣對於文化學習與國際理解之不足。
而經課程實施時,先前因宗教因素不讓孩子參與聖誕活動的家長也於聯絡
簿上表達感謝,他說道:「孩子曾因為無法參加交換禮物而有失落感,也無法回
應同學的問題,因為同學都覺得他很奇怪……謝謝老師有機會完整他們無法說
出的理由。」這段話也使教師備受鼓舞,相信此次課程帶給學生們學習經驗,
讓他們多了尊重與理解。
2. 相較純文字的學習單,圖像化的心智圖,較能降低學生的認知負荷
此套課程從文化理解出發,進而發展出全球化、推廣自身節慶等內容,其
實對小學生而言並不容易。我們發現,即使於課堂中逐步帶領完成學習單,完
成者卻不多,課後反問學生一些重點內容,可能這並為他們原先熟知的內容,
能完整回答者甚少。
經多媒體教材設計原則(multimedia principle)可窺探一二,意即教學使用
(
)
(
)
(
)
24
多媒體優於單一媒體、結合文字和插圖的學習成效優於只有文字。因此教師們
改變學習單方式,在協助學生統整課程時,改由小組討論、共同完成圖文相左
的心智圖,降低大腦負荷,也使學習成效較佳。
在指派任務時更明顯見到,當教師說:「一起完成這張學習單吧!」多數學
生顯得有些無奈,而當轉換成,「一起畫心智圖,讓老師看看你們的討論過
程」,學生則明顯更有興趣。也於課後問過多位學生,喜歡心智圖的原因是什
麼?「我喜歡有很多顏色」「我喜歡字寫少一點」「我喜歡可以畫插圖」
等。淺顯又直白的答案,如實反映學生所想。
3. 學生透過課程提升批判性思考,對於節慶能減少盲從地附和
在現今的教材呈現上,較少從批判性的觀點去看待節慶,以聖誕節而言,
許多孩子並未確實了解節慶背後的文化意義,只是受到媒體或熱鬧的氛圍影
響,便從眾地追隨。
課程實施前,某位孩子因未能參與學校的聖誕歡慶活動,而備受班級內同
學的關切與詢問,只見同學問起:「蛤~你不來玩喔?」她便臉部脹紅,說不出
話……;而當實施後,她則勇敢的說出她的想法:「我本來就不過聖誕節,我是
耶和華見證人,我外婆很反對交換禮物、或是聖誕節的唱歌表演!」
因為先前已呈現基督教對於聖誕節的影響,孩子們對於宗教、政治等因素
不過節都已能理解,此番言論更是讓我看見學生的反思能力。
因為理解,而更能比較、反思自身文化,展現不盲從附和、盲目相信由上
層(或有權者)創造出來的「虛假意識」false consciousness)。 相信在未來的
每個聖誕時節,學生能作出理性的判斷及選擇。
25
伍、教學資源
一、書籍
廖慧瑛()2014)。 克勞德李維史陀著。我們都是食人族(Nous sommes tous
des cannibals。臺北市:行人。
二、網路資料與影音
BJ 周,取自中時電子報-遊歷世界不思議(2016 12 24 )。聖誕節前夕,想
起芬蘭聖誕老人村。http://newsblog.chinatimes.com/bj8tct/archive/54606
seayu,取自關鍵評論網(2017 12 25 )。聖誕節是來自羅馬人的異教信仰
嗎?。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61249
illuTimes 插畫家媒體(2015 12 19 )。聖誕專題你知道為何聖誕老人要
穿紅衣戴紅帽嗎?https://flipermag.com/2015/12/25/merry-christmas-2/
大頭老師的百寶箱部落格(2015 12 23 )。關於聖誕節。
http://chuckcheng.blogspot.tw/2015/12/blog-post_23.html
王道維,取自信望愛全球資訊網-永恆的答問(2010 12 19 )。有趣的聖誕
節故事 (節日的起源,平安夜,聖誕樹與聖誕老人)
https://www.fhl.net/main/eternal_qa/eternal_qa541486.html
李沐陽,取自大紀元時報(2017 12 22 )。新聞看點:中共為何不讓老百
姓過聖誕節。http://www.epochtimes.com/b5/17/12/21/n9981686.htm
李靖棠,取自中時電子報(2016 12 24 )。最高 5年徒刑 汶萊嚴禁國內慶
祝聖誕節。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61224001953-260408
吳書翔,取自基督教今日報(2016 12 07 )。公開幫耶穌過生日 印尼獨立
廣場將迎來第一個聖誕節。http://www.cdn.org.tw/News.aspx?key=12604
吳維寧,取自商周.com-臺灣媽媽的以色列教養法(2016 01 05 )。你知道
為什麼猶太人不過「聖誕節」「元旦」也不放假嗎?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article.aspx?id=15196&type=Blog
26
威克,取自 BBC 中文網(2017 12 21 )。台灣講古:聖誕節為什麼成了耶
誕節?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42447115
林書維,取自跨科際學習社群網(2015 12 23 )。同樣的聖誕節,不一樣
的過節方式!http://shs.ntu.edu.tw/student/?p=2315
中國時報網(2017 59)。時評-打造東方版聖誕節。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70509000422-260114
高靜,取自大紀元時報(2014 12 26 )。外媒:大學禁止慶祝聖誕節 中共
反西方價值觀。http://www.epochtimes.com/b5/14/12/26/n4326764.htm
陳宛萱,取自聯合新聞網(2014 12 24 )【荷蘭事】全球化侵襲下的傳統
慶典:聖誕老人全面進擊。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7286/568108
熊進,取自大紀元文化網(2017 01 04 )。嚴寒老人 PK 聖誕老人:俄的地
盤誰做主。http://www.epochtimes.com/b5/17/1/4/n8664536.htm
劉豫鳳,取自親子天下嚴選部落客(2016 12 10 )。孩子,你為什麼要過
「聖誕節」?http://best.parenting.com.tw/blogger_article.php?w=4603
陸、教學成果
教師討論課程方向(共同備課)
課程規劃手稿
27
教師以視訊方式共同訪問伊斯蘭教的印尼移工對於聖誕節的看法
師:請問您本身過聖誕節嗎?
移工:我是信奉阿拉的,這不是屬於我們的節日,但尊重其他信仰的人
師:如果你的小孩在臺灣讀書,而她跟你一樣都是伊斯蘭教徒,台灣的學校常
有順應節慶的聖誕活動,像是交換禮物、唱聖誕歌等等,您可以接受嗎?
或您認為這算不算慶祝聖誕節?
移工:我不會讓我的孩子一同參與,這在印尼是分得很清楚的,聖誕節是宗教
節慶不是國定節慶,天主教他們也應該要尊重我們。
課程一:聖誕節的感官饗宴
教師呈現各國聖誕風俗,並口頭問答
學生用不同語言書寫聖誕老人的名稱
28
教師呈現各國聖誕老人回信及其稱呼,分別帶有不同含意。例如奧地利是以聖
Christkind)取代聖尼可拉斯,一來取其純真無邪,二來也與基督誕生的
嬰兒外貌呼應。現在最知名的 Santa Claus,是早期荷蘭殖民美國時帶去的傳
統,將聖尼可拉斯(Sinterklaas)的荷語發音美國化,結合美國新教徒慶祝聖誕
節的傳統,征服全球的聖誕老公公就此誕生。而英國叫 Father Christmas、法國
叫做 Père Nöel 則是據聖尼古拉斯節演變,與美式的 Santa Claus 內涵其實並不
相同。
課程二:聖誕節的起源與變形
師:就你過去聽到的,你印象的聖誕老人故鄉在哪裡?
1:義大利阿!聽說這是世界的中心,住在那邊送禮物才會最快!
2:芬蘭阿!電視跟很多故事都這樣說!
3:北極吧!那邊都下雪,最冷的地方!
4:加拿大,因為那邊很多麋鹿,故事都有麋鹿,我猜是那邊。
29
面對有疑慮處,學生利用下課時間上網
搜尋資料
各組利用學習單消化老師講述的聖誕
變形,並整理成要報告的內容
聖誕節歷史變遷的學習單
透過課前預測欄及課後比較,可看出學生在上課後,對於聖誕節及聖誕老人的
認知有所改變。此外,也能了解個別學生的宗教信仰影響對節慶的認知。
30
課程三:聖誕老人的環球之旅-節慶下的文化差異
學生經閱讀策略引導後,進行新聞及議論文類的文本閱讀(自行閱讀)
小組透過文章,討論不同文化及信仰對聖誕節的理
師:經過老師講述的故事、看過的文章,全世界的人對聖誕節都是贊成的嗎?
生:我覺得汶萊好可怕,會判死刑耶!
生:還有馬來西亞也是,原來不是大家都會過!
31
文章:<孩子,你為什麼過聖誕節>文本閱讀的摘要整理單。
文章:<中共為何不讓老百姓過聖誕節?>文本閱讀的摘要整理單。
文章:<汶萊嚴禁國內慶祝聖誕節>文本閱讀的摘要整理單。
文章:<為什麼猶太人不過聖誕節,元旦也不放假>文本閱讀的摘要整理單。
課程四:對照臺灣現況反思主流價值觀
教師先呈現課堂前書寫的學習單,用以對比課堂後其認知的改變。對於聖誕節
及聖誕老人的認識多半透過象徵物及代表人物居多。而於內涵及流變則是容易
收藏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