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感恩心:從注意、想法到行動

pdf
487.34 KB
5 頁
鴻偉 闇
侵權投訴
加載中. ..
PDF
137 期心靈導師 / 人:葉聰信校長
/ 輯:東平國小輔導室
/行日期:111.03.25
本期主題培養「感恩」的心態,開啟感恩的
親子對話
本文節錄自 劉軒《天上總會有雲,但你才是天空》-三采文化、親子天下線上雜誌
資料提供/親子天下線上雜誌、劉軒、曾多聞
「感恩」是很重要的心態許多的心理學研究也證明感恩也是可以幫助我們變得
更快樂的方法。如何培養孩子真正發自內心的感恩?專家提出啟動的順序最好
是——事先讓他們注意、問他們的想法、再問他們的感覺、最後連結到行為。
心理學家發現想要真正發自內心感恩,就要在腦內建立感恩模型,透過「注意、
想法、感覺、行為」,從小培養起感恩的好習慣。
感恩節對美國人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日除了購物和吃火雞大餐之外我想對於
所有看到「感恩節」這三個字的人來也是一個提醒生活中還是有些事情值得
感恩。
懂「感恩」讓你更快樂
「感恩」是很重要的心態它不只是禮貌也是可以幫助我們變得更快樂的方法。
許多的心理學研究已經證明平時培養感恩的心態可以讓我們更善於面對生活中
可能出現的不順利,心情也會變得正面。
如果你曾跟我一起做過感恩日記的練習持續兩個禮八成能感受到自己的心情
明顯變好不是說變快樂而是變得比較平靜滿足久而久我已經讓感恩成
為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
不過教孩子是另外一回事我最近找到一些研究資料覺得非常有道理想來分享
「如何培養感恩心態」的技巧。
首先無論大人或小感恩都有個表面的成分就是一種禮貌—懂得說「謝謝」
懂得回禮;但更重要的應該是心態。
對孩子來說這是個複雜的觀念所以你會看到年紀小一點的孩子往往不太懂得表
達感謝當然我們可以跟他們「叔叔阿姨給你糖果,要說謝謝!不管你是不
是要這個糖果或玩具、不管你開不開心,都得說謝謝!」
我們做父母親的也常常會有些懊為什麼其他孩子可以這麼有禮貌但自己的孩
子如果不叮囑就不會說?我的小孩也是一樣。
我兒子川川五歲有一天他拿一個包裝得非常緊密的玩具對我說「爸爸請幫
我把這個打開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打開把裡面的玩具拿出來給他他很開
笑了一下轉身就走了我把他叫住這種時候我都會跟他「不客氣You are
welcome.)。」他就回應說:「謝謝(Thank you.)。」
可是不應該是這樣子對不對?不應該是我跟他講「不客氣」他才記得說「謝謝
那我們該怎麼提醒小孩,更重要的是,怎樣培養小孩發自內心的感恩心態呢?
四步驟教孩子學會感恩
根據最近看到的這一份研究研究者叫安德莉亞胡松AndreaHussong她是北
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的心理學教授,專門研究如何培養大人和小孩的感恩
態。她認為,感恩大致上分為四個部分:
1.注意(notice),我們對於事情的注意,是否注意到人家對我們好。
2.想法(think),我們對於事情的想法,判斷這個人為什麼對我們這麼好。
3.感覺(feel),這件事情給我們的感覺
4.行為(do),我們表達感謝的行為。
所以她的感恩模型有四個部分:注意、想法、感覺、行為(notice-think-feel-do
她做了一個測試,用十天的時間貼身觀察一百個家長,這些家長都有九歲大的
小孩(通常是需要訓練他們「謝謝」的年齡)十天下來她發現絕大部分的家
長都會叫孩子們「謝謝」,較少家長會解釋「說『謝謝』是因為阿姨叔叔給了
你什麼東西只有三分之一的人會問孩子「你拿到這個東西是什麼心開心
嗎?喜歡嗎?更少的父母會問孩子「你覺得為什麼叔叔阿姨要對你這麼好呢?
為什麼你今天會拿到這個獎品呢?」
安德莉亞胡松說如果我們要培養真正發自內心的感恩感恩模型的四個部分就
要全部啟動而且啟動的順序最好是—事先讓他們注意他們的想法再問他們
的感覺最後連結到行為樣他們每一次說謝謝的時候就會有個邏輯告訴他們
為什麼。
舉例來說如果今天孩子去買個冰淇淋冰淇淋店的老闆看到他們說「弟弟妹妹
好可愛,來多給你一球可能大部分的父母親(包括我在內)接過來交到孩子
手上,會說「你要說『謝謝』!」其實孩子說「謝謝」的時候,不一定知道為什
麼,他們看到有兩球冰淇淋,可能只是開心。
但如果用感恩模型來操作(注意、想法、感覺、行為)我們說:「我只有買一球
冰淇淋但是你看老闆多給了一球有沒有注意到?你覺得他為什麼多給了一球?
對於很多孩子來這可能是個困難的問題但我們還是要問也許我們可以給
們一個解答「因為這個老闆喜歡你他覺得你是一個很可愛很乖的小孩你在
旁邊沒有吵鬧,靜靜地等待,真的很棒。你現在拿到兩球冰淇淋,感覺如何呢?」
小孩說:「很好。」我們說:「那要不要跟老闆說謝謝?」
這個「注意想法感覺行為」就是一個完整的邏輯了,它可以讓我們跳出只記
得去做禮貌的事情的邏輯尤其是當我們把行為和感覺聯合在一起而且這個感覺
背後又有一個邏輯,那就是個完整的感恩心態。
我相信好的人生來自於好的習慣好的習慣不只有行思想也是一個習慣
恩是一個對於你或我或身邊的人從九歲到九十九歲都值得培養的良好思考習慣。
15 個開啟感恩的親子對話
經過這動盪的一時近歲末我們很難不去想自己在這一年中失去了什愈是
如此,愈需要用感恩的心來對抗不安的時代。專家提供 15 個破冰法,教家長如何
與孩子進行關於感恩的對話。
許多現代育兒活動都以「計劃」為基礎家庭生活以「儀式」為基礎生日要有生
日趴畢業有畢業典禮暑假要去夏令過節要全家團圓但當這些計畫與儀式
被打亂,我們難免手足無措,不知如何跟可能失望的孩子溝通
2020 年特別多被迫停止的各種家庭活動尤其在疫情嚴重的歐美——被縮限的社
生活與海外親朋只能用視訊聯繫外食的顧慮增加或許身邊有人染病甚至去世
但專家呼籲歲末年終大家仍然應該甚至更應該遵循感恩的傳統想一想我們
可以對什麼感恩也許是更多與家人相處的時間也許是從塞得滿滿的時間表中喘
口氣也許是新的家庭傳統新的與親友聯繫的方式還有仍然健康的人或許應
該感恩自己有健康的身體,並認知到健康其實是多麼脆弱又可貴的東西。
學會感恩,讓人更快樂
當你覺得感恩你體會到一種豐盛感當你表達感恩——尤其是真心的強化
了與他人的關係得感恩的人比較快樂也比較充實感恩讓你更合作有耐性
願意信任別人。《恆毅力》作者、賓州大學心理學教授安琪.達克沃斯設立的
「品格實驗室」(Character Lab)網站定義。
達克沃斯根據正向心理學理論議家長以身作則示範感恩在困難中仍可強調正
面部份例如「最近工作好忙但謝謝老闆信任我給我更多責任」在晚餐桌上,
讓家人養成分享一件當天值得感恩好事的習慣;或在社群媒體貼出三件感恩事
等。
感恩是一種同理心的表現是我們現在最需要的習慣幫助學齡兒和小學生養成感
恩的習慣不難但怎麼樣引導青少年表達自己生命中值得感恩的人物或事物呢?教
師及作家布蘭登·貝爾(Brandon Bell)在《華盛頓郵報》撰文建議父母不要急著
強迫青少年一下子完全敞開自己也不要認為一次對話可以改變一生只要經常與
他們連結一兩分鐘也好持續關心和善意對話一段時間後一定可以強化連結。
15 個練習,開啟「感恩」對話
貝爾提供 15 個可能開啟感恩對話的問句供大家參考他也提醒要讓孩子知道,
你不會因此批評他,或預設他的回覆,只是想聽到他的想法。
1.最喜歡的人是誰?為什麼?
2.了解你的人當中,你覺得誰最喜歡你現在的樣子
3.認識的朋友當中,誰是你最敬佩的?為什麼?
4.你做過對你影響最大的活是什麼?
5.如果我們明天就要搬家了,你會最想念誰?最想念什麼活動
6.最喜歡哪一首歌?你為什麼喜歡這首歌?
7.最喜歡哪一部電影?為什麼?
8.最喜歡看的電視節目是什麼?為什麼?
9.最喜歡哪一本書
10.生活中讓你覺得最喜悅的事物是什麼
11.哪一件事情讓你覺得「真高興我經歷過這件事」?
12.哪一件事情讓你覺得「真高興那件事已經結束了」?
13.哪件事是原本很期待,但經過那件事以後卻覺得「再也不要來一次」
14.有沒有哪件事是你本來不想做的,但做完以後卻覺得「其實還不錯」的
15.列出你最感謝的 5樣人、事、
收藏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