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徐匯高中附屬國民中學113學年度九年級第2學期校訂課程計畫設計者:__杜嘉郁__
課程類別:
1.□統整性主題/專題/議題探究課程:2.□社團活動與技藝課程:□
3.□特殊需求領域課程:4.■其他類課程:__生命教育 ________
課程精進:
各學年(自112學年度起)同一學期課程審閱意見 | 本學期課程精進內容 |
初審–准予備查 | 精進教學內容,如時事、舉例內容,以符合學生學習背景。 |
上述表格自113學年度起正式列入課程計畫備查必要欄位。
本局審閱意見請至新北市國中小課程計畫備查資源網下載。
☉當學期課程初、複審後,請將上述欄位自行新增並填入審查意見及精進內容。
學習節數:每週(1)節,實施( 21 )週,共(21)節。
課程內涵:
總綱核心素養
校本核心素養
學習目標
■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 A2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 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 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 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自覺
1-1洞察
■ 1-1-1專注當下 ■ 1-1-2後設覺知 ■1-1-3理解問題
1-2自知
■1-2-1自我認識 □ 1-2-2自我肯定 ■1-2-3自我提升
1-3內省
■1-3-1是非判斷 □ 1-3-2自律能力 □1-3-3品格養成
★才智
2-1調適
□2-1-1環境分析 □2-1-2分析判讀 □ 2-1-3解決問題 □ 2-1-4實事求是
2-2創新
□ 2-2-1創新思考 □ 2-2-2系統創新 □2-2-3科技工具
2-3持平之心
□2-3-1資源整合 ■ 2-3-2清楚表達 □2-3-3策略運用
★愛心
3-1同理心
■3-1-1換位感受 □3-1-2發現需求 □ 3-1-3陪伴智能
3-2憐憫
■3-2-1愛的交流□ 3-2-2適時援助 □ 3-2-3社會公德
3-3謙和
□3-3-1文化理解 □ 3-3-2文化涵養 □3-3-3尊重包容
★豪氣
4-1服務
□4-1-1社區關懷 ■4-1-2公民行動 ■4-1-3身體力行
4-2使命感
□4-2-1領導指引 □4-2-2合群利他 □4-2-3有效執行
4-3更新邁向至善
□4-3-1公民意識 □4-3-2公共議題 □4-3-3國際議題 □4-3-4國際交流
透過體驗活動與小組討論分享,幫助學生達到:
﹙一﹚能具備宗教情懷、道德判斷和倫理實踐的能力。
﹙二﹚能以普遍倫理原則與具體行動關懷社會,並促進社會正義
(三)能具備與人合作、敬業樂業、處常與應變等生活能力
,以展現自覺、才智、愛心、豪氣的校本核心素養。
課程架構:
願景 學生圖像課程主軸教學主題(分為三部份:與天地關係、與我關係、與他人關係)
成已達人自覺、才智生命教育◆與天地關係◆與我關係◆與他人關係
愛心、豪氣˙我們的台灣 ˙成長與努力 ˙基於公平的博愛
˙面對痛苦與困難 ˙徐匯校園愛德活動
˙做個勇敢的人 ˙愛德行動的覺醒與決志
˙團體對個人的影響群體
˙群體壓力
課程融入議題情形:
是否融入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是(第____週) □否
是否融入戶外教育:■是(第_9_週) □否
是否融入生命教育議題:■是(第_2_週) □否
其他議題融入情形(有的請打勾):□性別平等、■人權、■環境、□海洋、■品德、□法治、□科技、□資訊、□能源、□防災、
□家庭教育、 □生涯規劃、□多元文化、□閱讀素養、■國際教育、□原住民族教育
素養導向教學規劃:
教學期程 | 學習重點 | 單元/主題名稱與活動內容 | 節數 | 教學資源/學習策略 | 評量方式 | 融入議題 | 備註 | |
學習內容 | 學習表現 | |||||||
1 02/11-02/14 | 1-1-1專注當下:把注意力放在當下,和自己的五感中。 1-1-3理解問題:具備對道德課題與公共議題的思考與對話素養,培養良好品德。 | 學生能明白說出二個本學期生命教育課程學習目標。 學生能說出自己現在學習的優劣現況各一。 | 主題:生命教育課程目標定向 教師說生命教育課程目標與注意事項 活動:同學參與學習規範的建立 | 1 | 課程規範表 播音及電腦設備 /學習策略:認知策略、動機態度策略、後設認知策略 | 課堂參與度 | ||
2 02/17-02/21 | 1-2-1自我認識:認識自己的優勢、弱勢、價值觀。 2-3-2清楚表達:在各種不同的形式和脈絡下,運用口語、文 字和非文字的溝通能力,清楚表達思考和想法 | 學生可以說出兩種以上做選擇和決定的重要性 | 主題:成長與努力 教師說明:生命的完整性和連續性;推動生命的力量。 活動:學生檢視個人生命成長的現況與支持的力量。 教師幫助學生瞭解成長的要素:選擇和決定的十步 進行課堂練習題的思考、判斷、分享 | 2 | 簡報、學習單 播音及電腦設備 /學習策略:認知策略、後設認知策略 | 課堂參與度 學習單 | 生命教育(生J5覺察生活中的各種迷思,在生活作息、健康促進、飲食運動、休閒娛樂、人我關係等課題上進行價值思辨,尋求解決之道。) | |
3 02/24-02/28 | ||||||||
4 03/03-03/07 | 3-2-1愛的交流:能明白施與受是一體的兩面,能寬心接受亦能慷慨付出。 2-3-2清楚表達:在各種不同的形式和脈絡下,運用口語、文 字和非文字的溝通能力,清楚表達思考和想法。 | 學生能描述出兩種以上愛的行為 學生能說於兩種以上培養愛的方法 | 主題:基於公平的博愛 教師從「人是什麼?」突出人與人之相同、平等,遠大於動物間之相問,說明要愛和珍惜「人」,以「求同存異」能度去接受別人。 教師藉由情境題討論、分享,說明愛的含義及愛的相反 省察:學生反思個人與他人間的互動關係 教師說明學校核心能力之愛心的價值與培養愛的方法。 | 2 | 播音及電腦設備 簡報、情境題題目、學習單 /學習策略:認知策略、動機態度策略、支援策略、後設認知策略 | 課堂參與度 學習單 | 人權教育 (人J14了解平等、正義的原則,並在生活中實踐。) 生命教育 (生J6察覺知性與感性的衝突,尋求知、情、意、行統整之途徑。) | |
5 03/10-03/14 | ||||||||
6 03/17-03/21 | 4-1-2公民行動:主動參與環境保育、社會公共事務等行動。 | 學生能說出學校內的任一種愛德運動內容 | 主題:徐匯校園愛德活動 教師引言,並提問校內愛德運動有哪些? (同學回應) 教師說明: 1.何謂四旬期愛德運動2.分享學長們參與國際志工、台灣世展飢餓十二及三十活動3.關於校內飢餓體驗營活動及報名方式 學生對於飢餓體驗營活動提問,教師回應。 教師邀請同學們一同參與生命教育飢餓體驗營。 | 1 | 簡報、影片、播音及電腦設備、布幕、台灣世界展望會飢餓體驗相關資料、學長柬埔寨活動資料、四旬期相關資料 飢餓體驗營報名表 /學習策略:認知策略、動機態度策略、後設認知策略 | 課堂參與度 | 國際教育(國J9尊重與維護不同文化群體的人權與尊嚴。) | |
7 03/24-03/28 | 4-1-2公民行動:主動參與環境保育、社會公共事務等行動。4-1-3身體力行:將良好品德實踐於生活及行動中,能關懷他人、社會與環境,展現知善、樂善與行善的品德。 | 學生能說出一個自己可實際參與的愛德行為學生能給予分享者一個正向的回饋 | 主題:愛德行動的醒覺與決志 教師說明由愛心到行動在於生活的落實;覺知行動的條件。 討論:提高醒覺和幫助正確行動的方法。 學生分享愛德行動:學生個人實際參與的愛德行動。 教師總結:愛德行動中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對個人及生活可帶來的影響。 | 2 | 播音及電腦設備 簡報、影片、學習單、海報、彩色筆、 /學習策略:認知策略、動機態度策略、支援策略、後設認知策略 | 課堂參與度 學習單 小組報告 | 國際教育(國J9尊重與維護不同文化群體的人權與尊嚴。) 人權教育(人J6正視社會中的各種歧視,並採取行動來關懷與保護弱勢。) | 段考週 |
8 03/31-04/04 | ||||||||
9 04/07-04/11 | 2-3-2清楚表達:在各種不同的形式和脈絡下,運用口語、文 字和非文字的溝通能力,清楚表達思考和想法。 4-1-2公民行動:主動參與環境保育、社會公共事務等行動。 | 學生能分享一個自己在台灣看到台灣美的經驗 學生說出兩個以上愛台灣這片土地可以有的行動 | 主題:我們的台灣 教師:透過齊柏林的作品說明台灣風景的美,進而帶入學生對台灣景色的印象 分享:你看到什麼? 教師說明除了景物的美,台灣人的言行帶給人的感受是什麼?帶入台灣人的優點。 活動:檢視優點的好,再省思破壤台灣的美。 行動:我們可以有的行動。 | 2 | 播音及電腦設備 簡報、影片、海報、彩色筆 /學習策略:認知策略、支援策略、後設認知策略 | 課堂參與度 小組報告海報 | 環境教育(環J3經由環境美學與自然文學了解自然環境的倫理價值。) 戶外教育(戶J4理解永續發展的意義與責任,並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落實原則。) | |
10 04/14-04/18 | ||||||||
11 04/21-04/25 | 1-1-3理解問題:能觀察問題現象,洞悉關鍵,同理感受不同 問題背景,釐清所面對的問題。 1-3-1是非判斷:具備個人生活道德的知識與是非判斷的能 力,理解並遵守社會道德規範。 4-1-3身體力行:將良好品德實踐於生活及行動中,能關懷他人、社會與環境,展現知善、樂善與行善的品德。 | 學生可以說出兩個以上自己受到團體的影響。 | 主題:團體對個人的影響 教師說明:人是互相影響,最基本影響為何? 學生反思:團體對自己造成的影響。 教師指出有團體對人影響的因素,進而提到個性上的塑造及自我改造。 | 2 | 播音及電腦設備 簡報、報章雜誌影像、課堂反思單 /學習策略:認知策略、後設認知策略 | 課堂參與度 反思單 | 品德教育(品J1溝通合作與和諧人際關係。) 生命教育(生J1思考生活、學校與社區的公共議題,培養與他人理性溝通的素養。) | |
12 04/28-05/02 | ||||||||
13 05/05-05/09 | 1-2-3自我提升:能發現問題,分析並解決問題。 2-3-2清楚表達:在各種不同的形式和脈絡下,運用口語、文 字和非文字的溝通能力,清楚表達思考和想法。 1-3-1是非判斷:具備個人生活道德的知識與是非判斷的能 力,理解並遵守社會道德規範。 | 學生能指出兩種 自己生存在其中對自己產生的群體壓力的團體 | 主題:群體壓力 教師說明:當個人處於群體中會有來自群體眾人的壓力,幫助同學們瞭解自己的經驗。 活動:學生省察個人經驗、分享 教師指出不同的群體壓力(群體意識、潮流、習慣成自然…等) 教師說明人在群體壓力下的改變成因及面對時應留心注意的方法。 | 2 | 播音及電腦設備 簡報、影片、真實案例收集、課堂省思單 /學習策略:認知策略、動機態度策略、支援策略、後設認知策略 | 課堂參與度 課堂省思單 | 品德教育(品J8理性溝通與問題解決。) 生命教育(生J5覺察生活中的各種迷思,在生活作息、健康促進、飲運動、休閒娛樂、人我關係等課題上進行價值思辨,尋求解決之道。) | |
14 05/12-05/16 | 段考週 | |||||||
15 05/19-05/23 | 1-2-3自我提升:能發現問題,分析並解決問題。 2-3-2清楚表達:在各種不同的形式和脈絡下,運用口語、文字和非文字的溝通能力,清楚表達思考和想法。 3-1-1換位感受:假設自己與他人處於相同境遇,揣摩他人的 感受。 | 學生能提出兩個以上運用積極態度面對痛苦和困難的方法 | 主題:面對痛苦和困難 教師說明:痛苦和困難在生命中的益處(如生命的訊號、一事的兩面…),用聖經故事說明義人受苦幫助學生帶到其意義。 討論:面對痛苦和困難的方法 小組分享。 教師總結:在超越痛苦和困難中是人逐漸成長的過程,人亦要接納生命中必然有不圓滿的地方這事實。 | 2 | 播音及電腦設備 簡報、影片、聖經故事、海報、彩色筆 /學習策略:認知策略、支援策略、後設認知策略 | 課堂參與度 小組討論海報 | 生命教育(生J3反思生老病死與人生無常的現象,探索人生的目的、價值與意義。) | |
16 05/26-05/30 | ||||||||
17 06/02-06/06 | 1-1-2後設覺知:了解與掌握內心世界,並專注於目標。 4-1-3身體力行:能知道良好品德行為對生活的重要性,能以知行合一行動,在生活去關懷他人、社會與環境。 | 學生可以說出兩個以上本學期印象最深刻的單元及學期收穫 | 主題:生命教育期末回饋 教師帶領同學回顧本學期課程中的內容,並請同學利用回饋單針對本學期學習心得做記錄。 | 1 | 播音及電腦設備 整學期課程學習表 回饋單 /學習策略:認知策略、後設認知策略 | 學習回饋單 | 生命教育 (生J2 探討完整的人的各個面向,包括身體與心理、理性與感性、自由與命定、境遇與嚮往,理解人的主體能動性,培養適切的自我觀。) | 國三畢業典禮 |
18 06/09-06/13 | 4-1-3身體力行:能知道良好品德行為對生活的重要性,能以知行合一行動,在生活去關懷他人、社會與環境。 | 學生能說出一種在生活中勇敢表現的言行態度 | 主題:做個勇敢的人 教師引言:社會需要勇敢的人,進而說明理性的勇敢。 教師幫助學生瞭解勇敢是訓練和學習的成果。 小組討論及分享:怎樣做個勇敢的人? 教師帶領學生發現勇敢力量的泉源。 | 2 | 播音及電腦設備 簡報、有關勇敢的報導影片或剪報、海報、彩色筆 /學習策略:認知策略、後設認知策略 | 課堂參與度 小組討論海報 | 生命教育 (生J6察覺知性與感性的衝突,尋求知、情、意、行統整之途徑。) | |
19 06/16-06/20 | ||||||||
20 06/23-06/27 | ||||||||
21 06/30 | 段考週 |
本課程是否有校外人士協助教學:(本表格請勿刪除。)
□否,全學年都沒有(以下免填)。
□有,部分班級,實施的班級為:___________。
□有,全學年實施。
教學期程 | 校外人士協助之課程大綱 | 教材形式 | 教材內容簡介 | 預期成效 | 原授課教師角色 |
□簡報 □印刷品 □影音光碟 □其他於課程或活動中使用之教學資料,請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上述欄位皆與校外人士協助教學及活動之申請表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