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812 茶
茶是生活中經常飲用的飲品,本主題主要是要學生體驗如何泡茶及品嘗茶,由資料分析並親自體認如何由實務去與資料相印證,不僅增長其解決問題的能力,也真正瞭解影響溶解的因素及簡單的擴散原理,瞭解在不同的條件對溶解速率的影響情形,並且因發現這些結果而可進一步推想日常生活其他實例。
設計者:戴淑萍花蓮縣立美崙國民中學
發表日期:2003/11/19
接受:科學教學資源中心
內容:
一、模組結構及使用說明
(一)模組之教學概要圖(以圖表示五階段教學之梗概)。
(二)活動項目一覽表(表列活動項目、教學資源、教學重點)。
(三)主題探討活動
(四)各活動有助於科學智能培養之一覽表。
(五)模組之學習成就評量
(六)教學成就自評表
二、模組之系列教學活動
(一)茶葉的認識
(二)最受歡迎茶飲料成分認識
(三)泡茶高手
(四)泡茶大會
使用說明:
本模組乃藉由學生經常購買的茶類飲料來探討,茶對現代人的影響(活動一)。
藉由學生經常購買的茶類飲料來探討,茶成分的分析與熱量計算(活動二)。
體驗如何成為泡茶及品嘗茶,由資料分析並親自體認如何由實務去與資料相印
證,不僅增長其解決問題的能力,也真正瞭解影響溶解的因素及簡單的擴散原理
(活動三)。各組自行製設計研發有創意、有特色的茶飲料;結果與市上販售的
茶飲料作比較對照表。撰寫報告及課堂上發表成果。(活動四)
網址:http://www.phy.ntnu.edu.tw/nstsc/或http://www.naer.edu.tw/nstsc
一、模組結構及使用說明
(一) 「茶」模組之教學概要圖
茶
‧購買的茶類飲料來探討,水溶液的各種概念;包括濃度、溶解度、環保的認識等等。
‧在『茶』此主題提出相關經驗。開拓對『茶』的可探討範圍與方向?它對我們有什麼影響呢?
‧就『茶』學生當時的想法和就經驗引出,匯集、歸類之後,決定可以是驗證實驗的問題?它代表什麼意思? ‧這些「量」之間有什麼關係嗎?
觀察情境 察覺問題
○茶葉的認識 ‧茶葉的分類
‧製作的過程與成份的關係
‧茶葉成分對人體的影響
‧茶與環境的種種影響 受歡迎茶飲料成分 ‧排行榜調查
‧統計各茶飲料成分並且計算出其中含糖百分率濃度、熱量。 ○泡茶高手
‧泡茶的技巧與原理? ‧影響溶解與擴散速率的因素 ○泡茶大會
‧綜合前三個活動所學研發茶飲料 ‧發表之飲料須有創意性與特色
引導討論 確定問題
辦一個研究成果發表會各組自製的茶飲料與市面茶飲料做比較。 經驗分享活動(發表成果、回答其他組的問題、回答「學習單」問題。 教師講評及統整結果,提出綜合性科學概念。
分工合作 進行探究
分享經驗 整合成果
綜合評鑑 推廣應用
待答問題的發現例如:
‧水質對茶飲品的影響?
‧有關茶還有什麼重要的量,應該被測出來?
‧影響茶色因素是些什麼?
作業、應用推廣
教學成效評鑑
(二)活動項目一覽表
項目(活動名稱) | 器材與資源 | 活動內容 |
茶葉的認識 | 報告用媒體器材 | 此組負責報告茶葉製作,並且要在研討會上說明
我們不知道製作的過程,或許製茶場的經驗、圖書、網站可以供可以供我們做參考。 |
受歡迎茶飲料成分 | 報告用媒體器材 | 本組負責報告茶葉要在研討會上說明
可以有圖書、網站可以供我們做參考。 |
泡茶高手 | 報告用媒體器材、茶具、茶葉、溫度計 | 本組負責報告如何泡茶,並且要在研討會上說明實驗心得結果
|
泡茶大會 | 報告用媒體器材、茶具、茶葉 |
|
三、 主題探討活動
『茶』教學活動流程示例 | 說明 |
【觀察情境察覺問題】 由『茶』這主題要引導學生的方法有許多,以下示例只是參考之一 老師可以觀察班級回收筒桶中茶飲料的空罐的比例談起例如: 『每天班上同學所造成的回收罐中總是有不少飲料的罐子,同學們說說看你們喜歡哪些口味的飲料呢?請同學統計一下各類飲料所佔的比例是多少呢?茶在各飲料中所佔的比例高嗎?咖啡的比例與茶飲料比例相當嗎?』學生會將當天回收桶中各飲料包裝加以分類,教師在問『分別是哪及類飲料?所佔的比例是多少呢?茶在各飲料中所佔的比例高嗎?咖啡的比例與茶飲料比例相當嗎?』教師還可以在問為什麼比例不同?是什麼原因造成的?聽學生將自我經驗加以表達出來。接下來再問:『那麼大家最喜歡的茶飲料是哪一個口味呢?』隨意讓學生說出並且投票出此班最受歡迎的茶飲料口味。由學生的結果要學生說說看: 『為什麼好喝?』『此飲料要如何泡才會跟市上販售的產品一樣好或更好?』學生可能會考慮出茶葉的重要性。老師可以問學生 知道茶的一生嗎? 製作茶水,及再探討茶成分對我們的影響有哪些?學生發表越多越好。 【引導討論確定問題】 一般『茶』的資料在生活中很容易獲得,但是要當成主題作科學性的探討,要找出驗證實驗的問題。以下是示範參考例如: 同學的問題很多大約可以歸納成幾大類呢? 受歡迎的茶排行榜 茶與生活的種種影響 茶對人們健康的影響 茶葉及茶飲料如何包裝 茶葉及茶飲料包裝之學問 包裝對經濟利益與生態的影響 自製的茶水與市售的茶飲料間作比較 於是我們擬了一些子活動做進一步的探究 1.茶葉的認識 2.最受歡迎茶飲料成分認識 3. 泡茶高手 4.泡茶大會 【分工合作進行探究】 分工合作進行探究的方式有許多種變化,評估班上學生的程度及人數及可上的時間,決定作以下安排
◎各組子題的教學活動可參閱「模組內各項活動之教學示例」。 【經驗分享整合成果】 辦一個研究成果發表會。
。在本次研究中,你們小組感到最有成就的是什麼? 。體認到「茶」對環境或人的影響是什麼? 。你認為對「茶」來說,還有什麼重要的「量」應該被度量出來,體供給大家?(例如「水溫的測量」,它與水量及加熱時間有關) 。你認為自製的茶類調查技術上或方法上可以怎樣作可能更有效的了解茶呢?(例如參觀製茶場或茶類博物館。) 【綜合評鑑推廣應用】 『茶』的教學成效評鑑
。可將本議題探討的內容與課程綱要相關的科學概念列舉出來,配合各小組的探究活動,設計成試題,由學生填答、口頭回答或進行紙筆測試。 。將成品陳列出來,並作評量。
。由學生在實驗或蒐集資料時表現之觀察、比較與分類、組織與關連、歸納與推斷等能力來評量。 。由學生蒐集資料、撰寫報告、討論的能力來評量。 。由學生再處理問題時對情境之安排工作流程,整合整體工作之能力來評量。
。可由學生熱衷參與及細心切實的工作、求真求實的精神來評量。
‧水質對茶飲品的影響呢? ‧有關茶還有什麼重要的量,應該被測出來?
|
|
(四) 各活動有助於科學智能培養之一覽表
素養要項 | 評量指標 | 學習活動項目 | |
過程技能 | 觀察 | 1-4-1-1能由不同的角度或方法做觀察 1-4-1-2能依某一屬性(或規則性)去做有計畫的觀察 1-4-1-3能針對變量的性質,採取合適的度量策略 | □□□□□□□□□□ □□□□□□□□□□ □□□□□□□□□□ |
比較與 分類 | 1-4-2-1若相同的研究得到不同的結果,研判此不同是否具有關鍵性 1-4-2-2知道由本量與誤差量的比較,瞭解估計的意義 1-4-2-3能在執行實驗時操控變因,並評估「不變量」假設成立的範圍 | □□□□□□□□□□ □□□□□□□□□□ □□□□□□□□□□ | |
組織與 關連 | 1-4-3-1統計分析資料,獲得有意義的資訊 1-4-3-2依資料推測其屬性及因果關係 | □□□□□□□□□□ □□□□□□□□□□ | |
歸納 研判 與 推斷 | 1-4-4-1藉由資料、情境傳來的訊息,形成可試驗的假設 1-4-4-2由實驗的結果,獲得研判的論點 1-4-4-3由資料的變化趨勢,看出其蘊含的意義及形成概念 1-4-4-4能執行實驗,依結果去批判或瞭解概念、理論、模型的適用性 | □□□□□□□□□□ □□□□□□□□□□ □□□□□□□□□□ □□□□□□□□□□ | |
傳達 | 1-4-5-1能選用適當的方式登錄及表達資料 1-4-5-2由圖表、報告中解讀資料,瞭解資料具有的內涵性質 1-4-5-3將研究的內容作有條理的、科學性的陳述 1-4-5-4正確運用科學名詞、符號及常用的表達方式 1-4-5-5傾聽別人的報告,並能提出意見或建議 1-4-5-6善用網路資源與人分享資訊 | □□□□□□□□□□ □□□□□□□□□□ □□□□□□□□□□ □□□□□□□□□□ □□□□□□□□□□ □□□□□□□□□□ | |
思考智能 | 綜合思考 | 6-4-1-1在同類事件,但由不同來源的資料中,彙整出一通性(例如認定若溫度很高,物質都會氣化。例如給一篇文章訂一個恰當的標題) | □□□□□□□□□□ |
推論思考 | 6-4-2-1依現有的理論,運用類比、轉換等推廣方式,推測可能發生的事 6-4-2-2依現有理論,運用演繹推理,推斷應發生的事 | □□□□□□□□□□ □□□□□□□□□□ | |
批判思考 | 6-4-3-1檢核論據的可信度、因果的關連性、理論間的邏輯一致性或推論過程的嚴密性,並提出質疑 | □□□□□□□□□□ | |
創造思考 | 6-4-4-1養成遇到問題,先行主動且自主的思考,謀求解決策略的習慣 6-4-4-2在不違背科學原理的最低限制下,考量任何可能達成目的的途徑 | □□□□□□□□□□ □□□□□□□□□□ | |
解決問題 | 6-4-5-1能設計實驗來驗證假設 6-4-5-2處理問題時,能分工執掌,做流程規畫,有計畫的進行操作 | □□□□□□□□□□ □□□□□□□□□□ |
素養要項 | 評量指標 | 學習活動項目 | |
科學本質 | 3-4-0-1體會「科學」是經由探究、驗證獲得的知識 3-4-0-2能判別什麼是觀察的現象,什麼是科學理論 3-4-0-3察覺有些理論彼此之間邏輯上不相關連,甚至相互矛盾,表示尚不完備。好的理論應是有邏輯的、協調一致、且經過考驗的知識體系 3-4-0-4察覺科學的產生過程雖然嚴謹,但是卻可能因為新的現象被發現或新的觀察角度改變而有不同的詮釋 3-4-0-5察覺依據科學理論作推測,常可獲得證實 3-4-0-6相信宇宙的演變,有一共同的運作規律 3-4-0-7察覺科學探究的活動並不一定要遵循固定的程序,但其中通常包括蒐集相關證據、邏輯推論、及運用想像來構思假說和解釋數據。 3-4-0-8認識作精確信實的紀錄、開放的心胸、與可重做實驗來證實等,是維持「科學知識」可信賴性的基礎。 | □□□□□□□□□□ □□□□□□□□□□ □□□□□□□□□□ □□□□□□□□□□ □□□□□□□□□□ □□□□□□□□□□ □□□□□□□□□□ □□□□□□□□□□ | |
科學態度 | 求真求實 | 5-4-1-1知道細心的觀察以及嚴謹的思辨,才能獲得可信的知識 5-4-1-2養成求真求實的處事態度,不偏頗採證,持平審視爭議 5-4-1-3瞭解科學探索,就是一種心智開發的活動 | □□□□□□□□□□ □□□□□□□□□□ □□□□□□□□□□ |
科 學應用 | 7-4-0-1察覺每日生活活動中運用到許多相關的科學概念 7-4-0-2在處理個人生活問題(如健康、飲食)時,依科學知識來做決定 7-4-0-3運用科學方法去解決日常生活的問題 7-4-0-4接受一個理論或說法時,用科學知識和方法去分析判斷 7-4-0-5對於科學相關的社會議題,作科學性的理解與研判 7-4-0-6在處理問題時,能分工執掌、操控變因,做流程規畫,有計畫的進行操作.. | □□□□□□□□□□ □□□□□□□□□□ □□□□□□□□□□ □□□□□□□□□□ □□□□□□□□□□ □□□□□□□□□□ | |
科技的發展 | 科技的 本質 | 4-4-1-1了解科學、技術與數學的關係…………………… 4-4-1-2了解技術與科學的關係……………………...……… 4-4-1-3了解科學、技術與工程的關係…………………… | □□□□□□□□□□ □□□□□□□□□□ □□□□□□□□□□ |
科技的 演進 | 4-4-2-1從日常產品中了解台灣的科技發展………..…… 4-4-2-2認識科技發展的趨勢………………………………… 4-4-2-3對科技發展的趨勢提出自己的看法…………….. | □□□□□□□□□□ □□□□□□□□□□ □□□□□□□□□□ | |
科技與 社會 | 4-4-3-1認識和科技有關的職業……………………………... 4-4-3-2認識和科技有關的教育訓練管道………………... 4-4-3-3認識個人生涯發展和科技的關係………………... 4-4-3-4認識各種科技產業…………………………………… 4-4-3-5認識產業發展與科技的互動關係……………….. | □□□□□□□□□□ □□□□□□□□□□ □□□□□□□□□□ □□□□□□□□□□ □□□□□□□□□□ |
(五)模組之學習成就評量
本模組活動之評量採以下幾種方式進行:
小組報告:
海報的製作
報告內容
創造性
團隊的整體表現
2.經驗分享:附錄「活動紀錄」活動紀錄
附錄小組工作札記
3.學習單:附錄「學習單」提供給全班填答。
(六)本議題之教學成效自評表
自我評量 | 評量指標 | 1 2 3 45 |
1. 你的教學目標是否涵蓋科學素養整個的提昇?還是只在知識的講授? 2. 你的教學是否能使全體學生受惠?還是只能使少數學生受益? 3. 你覺得在進行探討本議題的活動之初,提供了足夠的理由,描繪了相當廣闊的學習空間,使學生樂於投入本議題的研究嗎? 4. 在各小組進行探討活動時,都能對正進行的活動懷有濃烈的好奇心及清楚知道正要去解決的問題嗎? 5. 每一個小組進行探討活動的過程中,你有藉著評量、諮商、進行實值有效的指引、支持他們,使他們得以持續的、積極的進行下去嗎? 6. 你的評量方式是否能促進小組合作、培養共同解決問題的袍澤感情?還是反而引起相互排擠、猜忌的情勢? 7. 你的教學活動是否以學生為主體?是否完全利用各中教學資源? 8. 你的教學活動的設計是否能促進學生「過程技能」及「思考智能」的增進? 9. 你的教學學生否能使學生在面臨問題時,持以一種好奇探究與改進的心意,並願意以科學的方式,切實著手進行探究? 10. 你的教學方式是否能使學生增廣見聞、閱讀及瞭解更多的事務,達到相關科學概念的認知學習? 11. 你的教學使否能使學生感受到心智成長的喜悅?比以前更具信心,更為熱愛探討、理解事務? 12. 你的評量方式是否具有彈性不拘一定的規格?評量的內容是否針對教學目標,不限於單一學習項目? 13. 學生很投注他們的工作嗎? 14. 學生也注意到別組的工作嗎? 15. 學生搜集資料、選擇資料的能力如何? 16. 學生能夠撰寫一份完整的報告或做一次明白的簡報嗎? 17. 學生在「經驗分享」時,有沒有認真的紀錄別組的報告內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模組內各項活動之教學示範
(一)【茶葉的認識】活動指導
【教學重點】
本活動重點有二:
*藉由學生經常購買的茶類飲料來探討,茶對現代人的影響。
*藉由茶類相關之知識的蒐集,體認如何去整理所獲得的資料。
【教學資源】
器材:報告用媒體器材。
時間:蒐集茶類相關下課時間可完成。大約一週的時間完成。
資料:相關圖書及網站資料、專家訪問。
【使用說明】
本活動有四個附錄:
附錄1.1「茶葉的認識」閱讀資料
附錄1.2「茶葉的認識」相關資料
附錄1.3「茶葉的認識」活動紀錄
附錄1.4小組工作札記
附錄1.5「茶葉的認識」學習單提供給全班填答。
教學示例 | 說明 |
本組負責報告茶葉製作,並且要在研討會上說明如何分類與成分會有何不同?
我們不知道製作的過程,或許製茶場的經驗可以供我們做參考。
我們由坊間書籍、圖書館、專家、行家、網站去蒐集相關的資料, 例如:(附錄1.2)
*這個階段的工作主要是分配工作、安置儀器、處理執行中所發生的各種阻礙、獲取資料、運用圖表的資料。 * ◎「整理分析資料」並且發表與呈現
結論與心得: 1. 2. 3.
檢討與改進: 1.組長若對組內分工進行中對每一組員的進度表示關心,並願意提供解決困難的協助與同理支持,將對全組的工作表現有很大的幫助。 2. 一部分對資料收集能力不足的學生,若請班上其他學生給予指導,是個不錯的學習方式,值得參考。 3.各組發表後的海報內容可以張貼在教室外,讓各班有觀摩的機會。
本活動之評量採以下幾種方式進行: 小組報告: 附錄1.5「茶葉的認識」學習單提供給全班填答。 經驗分享: 附錄1.3:「茶的認識」活動紀錄 附錄1.4小組工作札記 |
*若只是【茶的認識】題目給學生,學生除了說出茶出現在生活的實例外,比較無法將資訊量化呈現,因此需要教師的引導,將「可探索的空間」開拓出來。 *本活動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引發出統計與資料分類,並思考如何處理。 *經過這一段的活動,學生才知道「要探討什麼?」、「怎樣去進行探討。」
*學生想出的方式,未必和本模組預先所想的辦法相同(獲取資料的方式可以很多,例如閱讀、實驗、參觀茶葉製造廠、專家訪問等等),教師若能對學生的獨創性加以尊重,依著學生的想法去協助他們實現,則將更能鼓舞其學習的熱忱。 *「協助學生規劃工作」 活動單是提供教師指導學生參考用的。若是活動由學生自己規劃,可能做法不同,但值得鼓勵。 ◎「整理分析資料」 *這階段的活動主要在於歸納資料。如何由紛雜的數據中,利用圖或表整理出每項規則或整體的趨勢。
*研判的結論應以分析所得的資料為根據,若是有些資料與結論不符,也要能找出理由來解釋。
本階段工作在於提出成品或建構理論,依據歸納出來的一些特徵、性質、規則性,給予一個詮釋或理論、看法。並且對於依此理論所偏離的、不符的各項資料作解釋。 *利用提出報告、作業、練習等來時新近獲得獲得的概念或技術融入已有的經驗中,即純熟化。 *可以鼓勵學生思考類似的問題: 「這次研究有那些可以再改進?」 「還有什麼別的方法可以做的?」 「這些發現可以應用到其他方面嗎?怎麼用?」 「這些結果可以用來解釋生活哪些問題或現象?」 |
附錄1.1「茶葉的認識」閱讀資料
1.茶葉的分類與製法:
台灣產製的茶葉依製造方法與發酵程度的不同,可分為不發酵茶(如龍井、眉茶、珠茶、煎茶等)、部份發酵茶(如白茶類、文山包種茶、凍頂茶、鐵觀音茶、白毫烏龍茶等)和全發酵茶(如紅茶)等三大類。這些茶的製造方法和過程都有所不同,各有巧妙之處。
2.茶葉品質化學分析
茶湯是成茶中之水溶性部份,最直接影響茶葉品質之優劣。在非揮發性物質 中與茶葉品質有關之化學成分中含量最多者為多元酚類,其次為咖啡因、游離胺基酸及色素成分等,而揮發性物質雖僅佔乾物重之0.01%,但均為茶葉香氣物質,且為決定包種茶品質優劣之極重要因素。
3.營養成分
茶葉中含有十多種維生素,其中A、D、E、K屬於酯溶性維生素,不溶於水,故很難從喝茶中攝取,不過可由茶葉製成的糕點中獲得。而其他維生素則為水溶性,可藉由飲茶過程中獲得。
茶單寧:為茶湯中的主要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突然變異、抗腫瘤(抗癌)、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抑制血壓上升、抑制血小板凝集、抗菌、抗食物過敏等功效。
咖啡因:為構成茶湯滋味之主要成分,其與咖啡所寒之咖啡因不同在於茶中特有的茶單寧及其氧化縮合物,可使茶的咖啡因興奮作用減緩而持續,因此可使精神興奮、頭腦清醒且持續 較長時間,故有提神醒腦、消除疲勞之功效。
礦物質:茶中含有豐富的鉀、鈣、磷、鎂、錳、鋁、氟、銅、鋅、碘等,由於陽離子較豐,因此屬鹼性食品,有助體質維持微鹼性,保持健康的功效,同時可防止高血壓、齲齒及提供 人體所需豐富的微量元素。
維生素:茶中含有豐富的胡蘿素(可在人體中轉化為維生素A)、維生素E、維生素B1、B2、菸鹼酸及維生素C等,有助人體健康。
其 他:茶中含有其他機能性成分如:黃酮醇類,具有增強血管壁、消除口臭等功效;皂素,具有抗癌、抗炎功效。
茶園水土保持
本省有七成以上茶園在山坡上。因茶樹是屬於勤耕作物,每年須除草、施肥、噴藥與採摘作業多次,容易破壞土壤的物理性質,此外,茶樹的幼木期長達3~4年之久,才長成半圓形樹籬狀的樹冠,在這段期間須經常剪枝,會導致土壤的覆蓋不完全,再加上這些山坡地茶園都位於多雨地區,一旦下雨便會造成土壤的流失,因此,作好茶園的水土保持工作是一項相當必要的工作。
附錄1.2:「茶的認識」相關資料
※相關資料可以不斷的蒐集,成為手頭現成資料。
資料一:茶葉的歷史、分類、製茶、茶的趣聞、世界名人對茶的看法及泡茶配方。
參閱茶言觀色網站http://netcity7.web.hinet.net/UserData/tea/
茶世界英網站 http://www.stashtea.com/
資料二:含各類茶品介紹、茶葉百科及茶區介紹等。參閱台灣好茶網-
http://www.teacity.com.tw/
資料三:茶葉廢棄物再利用-茶渣有機肥製作
乾茶葉經過沖泡,溶於茶湯被移出利用的可溶成分約佔乾重的35~40%。沖泡過的濕茶葉,除了其餘乾重60~65%的固體茶葉外,尚有大量的水分被吸收及吸附,成為體積膨脹,重量增加3~4倍的副產物~茶渣。茶渣為外觀恢復茶樹芽葉形狀的幼嫩組織,可溶成分雖被移出,仍然具有極高的營養成分與價值,可做為有機蔬菜、食品添加調味料、禽畜飼料等食飼用料,以及製造茶葉枕、除臭劑等之原料。但因水分含量高達80%左右,對大量利用茶湯的工廠,如茶飲料工廠而言,大量廢棄茶渣的處理仍為一棘手的問題。若能將廢棄的茶渣進行堆肥化處理,開發為茶園專用的有機質肥料,施用於茶園,不但可正確的補充失去的礦物養分,並可藉由增加茶園土壤的有機質,來提高茶樹的抗逆境能力,所以特別進行茶渣製作茶園有機肥之開發與利用研究。以茶渣廢棄物作為製造茶園專用有機肥的主體,碳化稻殼為膨鬆劑,再分別採用牛糞或笓麻粕等為副料,最後以黃豆粉來調整氮素含量,進行茶園適用有機肥之開發研究。目前單就各種初步的試驗成品品質而言,均非常良好。茶農朋友有便宜的茶園專用有機肥可以使用,除改善台茶的產量與品質外,並能為茶渣等農產廢棄物盡一份再利用與環保的心力。
台灣茶園分佈圖 |
資料四:中國古代飲茶與茶館/劉修明著.— 台北市:臺灣商務,1998
資料五:台灣傳統茶藝文化/張宏庸著.—台北市:漢光文化,民88
資料五:中國茶道之旅/蔡佩倫著.—台北市:福利文化,民80
附錄1.3:「茶的認識」活動紀錄
【研究目的】探討茶葉的製造與對生活的影響
我們的問題
.茶葉是如何製造?
.茶葉有哪些的分類?
.茶的成分是什麼?茶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假如我們小組負責茶葉的認識,我們要如何去做研究?
著手來探究
.查詢圖書、與相關網站找出茶的資料,分配整理分析內容。
.
我們的發現和想法
檢討與建議
心得記述
附錄1.4:「茶的認識」小組工作札記
『茶葉的認識』小組工作札記
*我們『茶葉的認識』小組工作成員
這次研究有那些可以再改進?
還有什麼別的方法可以做的?
這些發現可以應用到其他方面嗎?怎麼用?
這些結果可以用來解釋生活哪些問題或現象?
五、關於這次『茶葉的認識』工作,我感到最高興的事,是我做了一些事:
六、我知道其他的小組同時在進行別的測量與研究
第組做:
第組做:
第組做:
第組做:
我的座號:組別:姓名:
附錄1.5:「茶的認識」活動紀錄學習單
班級:座號:姓名:
【研究目的】探討茶葉的製作與其對生活的影響
各位同學你知道茶葉是如何製造的嗎?
茶葉有哪些的分類方式?
茶的成分是什麼?茶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假如我們小組負責茶葉的認識,我們要如何去做研究?
.
我們的發現和想法
心得記述
(二)【最受歡迎茶飲料成分】活動指導
【教學重點】
本活動重點有二:
*藉由學生經常購買的茶類飲料來探討,其中成分百分率濃度的分析及熱量的計算。
*體認如何由實務去獲得資料,增長其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資源】
器材:報告用媒體器材。
時間:蒐集茶類相關下課時間可完成。大約一週的時間完成。
資料:相關圖書及網站資料、專家訪問
【使用說明】
本活動有三個附錄:
附錄2.1「閱讀資料」
附錄2.2「最受歡迎茶飲料成分」活動紀錄
附錄2.3小組工作札記
附錄2.4「最受歡迎茶飲料成分」學習單提供給全班填答。
教學示例 | 說明 |
本組負責報告茶葉要在研討會上說明受歡迎的茶排行榜結果,各飲料成分比較分析熱能計算。
或許有圖書可以供我們做參考。
1.閱讀資料(附錄2.1) 2.進行資料蒐集: 我們由班級或福利社去蒐集相關的資料。 例如:
◎各種茶飲料的成分統計比較這些成分
◎執行調查分析與統計
結論與心得: 1. 2.
檢討與改進: 各組發表後的海報內容可以張貼在教室外,讓各班有觀摩的機會。
本活動之評量採以下幾種方式進行: 1.小組報告: 2.學習單:附錄2.4「最受歡迎茶飲料成分」學習單提供給全班填答。 3.經驗分享: 附錄2.2「最受歡迎茶飲料成分」活動紀錄 附錄2.3小組工作札記 |
*若只是【最受歡迎茶飲料成分】題目給學生,學生除了說出茶出現在生活的實例外,比較無法將資訊量化呈現,因此需要教師的引導,將「可探索的空間」開拓出來。 *本活動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引發出統計與資料分類,並思考如何處理。
未必本模組預先所想的辦法相同(獲取資料的方式可以很多,例如閱讀圖書、實驗、專家訪問等等),教師若能對學生的獨創性加以尊,依著學生的想法去協助他們實現,則將更能鼓舞其學習的熱忱。 *「協助學生規劃工作」 活動單是提供教師指導學生參考用的。若是活動由學生自己規劃,可能做法不同,但值得鼓勵。 ◎「整理分析資料」
「這次研究有那些可以再改進?」 「還有什麼別的方法可以做的?」 「這些發現可以應用到其他方面嗎?怎麼用?」 「這些結果可以用來解釋生活哪些問題或現象?」 |
附錄2.2「最受歡迎茶飲料成分」活動紀錄
【研究目的】
藉由學生調查統計最受歡迎茶飲料來探討,其中成分百分率濃度及熱量的計算。
*體認如何由實務去獲得資料,增長其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們的問題
著手來探究
我們的發現和想法
檢討與建議
心得記述
附錄2.3「最受歡迎茶飲料成分」小組工作札記
『最受歡迎茶飲料成分』小組工作札記
我們『最受歡迎茶飲料成分』小組工作成員
一、這次研究有那些可以再改進?
二、還有什麼別的方法可以做的?
三、這些發現可以應用到其他方面嗎?怎麼用?
四、這些結果可以用來解釋生活哪些問題或現象?
五、關於這次『最受歡迎茶飲料成分』工作,我感到最高興的事,是我做了一些事:
六、我知道其他的小組同時在進行別的測量與研究
第組做:
第組做:
第組做:
第組做:
我的座號:組別:姓名:
附錄2.4「最受歡迎茶飲料成分」活動紀錄 學習單
班級:座號:姓名:
【研究目的】藉由學生調查統計最受歡迎茶飲料來探討,其中成分百分率濃度及熱量的計算。體認如何由實務去獲得資料,增長其解決問題的能力。
各位同學統計最受歡迎茶飲料結果是什麼嗎?
試說明最受歡迎茶飲料糖成分百分率濃度及熱量的計算方式。
.
假如我們小組負責統計「最受歡迎茶飲料」,我們要如何去做研究?
.
我們的發現和想法
心得記述
(三)【泡茶高手】活動指導
【教學重點】
本活動重點有二:
*體驗泡茶原理。
*藉由資料分析並親自體認如何由實務去與資料相印證,不僅增長其解決問題的能力,也真正瞭解「資料」代表的意義。
【教學資源】
器材:報告用媒體器材、茶具、茶葉、溫度計
時間:相關資料利用下課時間可完成。
資料:相關圖書及網站資料、專家訪問。
【使用說明】
本活動有四個附錄:
附錄3.1「泡茶高手」閱讀資料
附錄3.2「泡茶高手」相關資料
附錄3.3「泡茶高手」活動紀錄
※ 附錄3.4小組工作札記
附錄3.5「學習單」提供給全班填答。
教學示例 | 說明 |
本組負責報告如何泡茶,並且要在研討會上說明如何泡茶及體驗泡茶原理。
◎協助學生獲取資料 1.閱讀資料(附錄3.1) 2.進行資料蒐集: 我們由坊間書籍、圖書館、專家、行家、網站去蒐集相關的資料, 例如:附錄3.2「泡茶高手」相關資料 ◎ 協助學生規劃工作:
◎整理分析資料
結論與心得:
4.觀察茶葉中成分溶解後的擴散現象與糖的溶解擴散現象不同。
檢討與改進: 1.水質對茶飲品的影響? 2.有關茶還有什麼重要的量,應該被測出來? 3.影響茶色因素是些什麼?
本活動之評量採以下幾種方式進行: 1.小組報告: 2.經驗分享:附錄3.3「泡茶高手」活動紀錄 附錄3.4小組工作札記 3.學習單:附錄3.5「學習單」提供給全班填答。 |
*若只是【泡茶高手】題目給學生,學生除了說出茶出現在生活的實例外,比較無法將資訊量化呈現,因此需要教師的引導,將「可探索的空間」開拓出來。 *本活動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引發出體驗泡茶原理與資料分類,並思考如何處理。 *經過這一段的活動,學生才知道「要探討什麼?」、「怎樣去進行探討。」
*學生想出的方式,未必和本模組預先所想的辦法相同(獲取資料的方式可以很多,例如閱讀、實驗、參觀茶葉製造廠、專家訪問等等),教師若能對學生的獨創性加以尊重,依著學生的想法去協助他們實現,則將更能鼓舞其學習的熱忱。 ◎「協助學生規劃工作」 活動單是提供教師指導學生參考用的。若是活動由學生自己規劃,可能做法不同,但值得鼓勵。 ◎「整理分析資料」 *這階段的活動主要在於歸納資料。如何由紛雜的數據中,利用圖或表整理出每項規則或整體的趨勢。
*研判的結論應以分析所得的資料為根據,若是有些資料與結論不符,也要能找出理由來解釋。
*利用提出報告、作業、練習等來時新近獲得獲得的概念或技術融入已有的經驗中,即純熟化。 *可以鼓勵學生思考類似的問題: 「這次研究有那些可以再改進?」 「還有什麼別的方法可以做的?」 「這些發現可以應用到其他方面嗎?怎麼用?」 「這些結果可以用來解釋生活哪些問題或現象?」 |
附錄3.1「泡茶高手」閱讀資料
茶
葉泡水的過程中觀察哪些成分會溶解與不溶解的部分是什麼?
茶葉中含有十多種維生素,其中A、D、E、K屬於酯溶性維生素,不溶於水,故很難從喝茶 中攝取,不過可由茶葉製成的糕點中獲得。茶單寧、咖啡因為茶湯中的主要成分,而其他維生素則為水溶性,可藉由飲茶過程中獲得。
[咖啡因
]
愈是好茶,含量愈多:咖啡因是在1820年,從咖啡中發現含有咖啡因的存在;至於茶葉中也含有咖啡因,則是1827年的事了。茶葉幾乎是在發芽的同時,就已開始形成咖啡因,從發芽到第一次採摘時,所採下的第一片和第二片葉子所含咖啡因的量最高;相對地,發芽較晚的葉子,咖啡因的含量也會依序減少。咖啡因可以使大腦的興奮作用旺盛;除此之外,還有鹽基、茶鹼,也都含有
強心、利尿的作用。
[ 單寧 ]可製造顏色和澀味 :決定茶的顏色和含在口中時的澀味,都是靠單寧和其他誘導體的作用。單寧並不是一種單一物質,而是由許多種物質混合而成,且很容易被氧化,又擁有很強的吸濕性。結果顯示,愈是高級的茶,單寧的含量愈多。
影響溶解速率的因素有哪些?
影響溶解速率的因素有:溫度、顆粒大小、壓力、物質的特性例如:非常膨鬆的茶、較緊結的茶、非常密實的茶。
影響濃度的因素除的茶葉的量之外有哪些?
影響濃度的因素除的茶葉的量之外還有水量、浸泡時間、溶解度。
附錄3.2「泡茶高手」相關資料
泡茶簡則:
泡茶就是要將每種不一樣的茶,它不同的風格,完全表現出來,不光只是把它泡來喝,而要有欣賞的心情,這樣才有辦法與茶為友,也才能很客觀地品嚐茶葉的美與好。
泡茶方法:
小茶壺的泡茶方法
置茶量:小壺茶的置茶量非常重要,要依茶葉外形鬆緊而定
非常膨鬆的茶:如文山包種茶、白毫烏龍、東方美人等,要放七分滿。
較緊結的茶:如揉成球狀的烏龍茶、高山茶、鐵觀音等,可放1/3壺。
非常密實的茶:珠狀的珠茶、功夫茶,以及
普洱茶,都可放1/4~1/5壺。
浸泡時間:
1.浸泡的時間是隨「置茶量」而定的,茶葉放得多,浸泡的時間要短,茶葉放得少,時間就要拉長;可以沖泡的次數也跟著變化,浸泡的時間短,可以多泡幾次,浸泡的時間長,可以沖泡的次數一定減少。
2.隨個人喜好,控制時間短,有人味蕾較重,浸泡時間可以拉長,有人喜好清淡,也可減少浸泡時間,但沖泡出來的茶以不苦澀為原則。
3.沖泡揉捻成捲曲狀的茶,在第二、三道才會完全舒展開來,所以前三道浸泡時間往往需要縮短,第四道以後才逐漸增加浸泡的時間。如:烏龍茶、高山茶、鐵觀音。
4.沖泡揉捻輕發酵少的茶,茶可溶物釋出的速度很快,所以第三道以後,濃度增加已趨緩慢,必須增加更多的時間。如:文山包種茶、東方美人。
5.重焙火和累壓茶可溶釋出的速度較同類型茶之輕焙火和輕發酵者為快,故前面數道時間宜短,往後愈多道應增加愈多的時間。如:熟茶、普洱茶、沱茶。
其它泡茶方法:
泡茶方法,五花八門,各家各有所長:以求茶湯、茶香表現最好為原則
力求簡化、方便、潔淨,切莫制式化
附錄3.3「泡茶高手」活動紀錄
【研究目的】說明如何泡茶及體驗泡茶原理。
由泡茶的技巧親自泡茶體驗泡茶的樂趣。
我們的問題
如何泡茶?
茶葉泡水的過程中觀察哪些成分會溶解與不溶解的部分是什麼?
影響溶解速率的因素有哪些?
影響濃度的因素除的茶葉的量之外有哪些?
泡茶原理是哪些?
觀察茶葉中成分溶解後的擴散現象與糖的溶解擴散現象有何不同。
著手來探究
我們的發現和想法
心得記述
附錄3.4「泡茶高手」小組工作札記
『泡茶高手』小組工作札記
我們『泡茶高手』小組工作成員
一、這次研究有那些可以再改進?
二、還有什麼別的方法可以做的?
三、這些發現可以應用到其他方面嗎?怎麼用?
四、這些結果可以用來解釋生活哪些問題或現象?
五、關於這次『泡茶高手』工作,我感到最高興的事,是我做了一些事:
六、我知道其他的小組同時在進行別的測量與研究
第組做:
第組做:
第組做:
第組做:
我的座號:組別:姓名:
附錄3.5「泡茶高手」活動紀錄 學習單
班級:座號:姓名:
【研究目的】說明如何泡茶及體驗泡茶原理;體認如何由實務去獲得資料,增長其解決問題的能力。
聽完此組的實驗報告後,你知道如何泡出理想的茶湯嗎?
觀察泡茶時,茶葉泡水的過程中觀察哪些成分會溶解與不溶解的部分又是什麼?
影響濃度的因素除的茶葉的量之外有哪些?
粉墨茶與整片茶何者溶解較快?
影響溶解速率的因素有哪些?
◎ 觀察茶葉中成分溶解後的擴散現象與糖的溶解擴散現象有何不同。
泡茶原理是哪些?假如我們小組負責泡茶高手活動,我們要如何去做研究?
.
我們的發現和想法
心
得記述
(四)【泡茶大會】活動指導
【教學重點】
本活動重點有二:
*體驗泡茶樂趣,藉由資料分析並親自體認如何由實務去與資料相印證,真正瞭解「資料」代表的意義。
綜合前三活動所學發表小組研發的茶飲料,並且能強調創意與其價值性。
【教學資源】
器材:茶具、茶葉、溫度計
時間:相關資料利用下課時間可完成。發表時間各組共一節課。
資料:相關圖書及網站資料、專家訪問。
【使用說明】
本活動有三個附錄:
附錄3.1「泡茶大會」活動紀錄
※ 附錄3.2小組工作札記
附錄3.3「泡茶大會」學習單提供給全班填答。
教學示例 | 說明 |
每組負責研發的茶飲料,並且要在研討會上說明如何泡此茶。
◎協助學生獲取資料 1.閱讀資料(附錄1.1 、附錄2.1、附錄3.1) 2.進行資料蒐集: 我們由坊間書籍、圖書館、專家、行家、網站去蒐集相關的資料, 例如:附錄1.2「茶葉對生活」相關資料、附錄3.2「泡茶高手」相關資料 ◎ 協助學生規劃工作:
◎整理分析資料
結論與心得: 1. 2. 3.
檢討與改進:
本活動之評量採以下幾種方式進行:
2.經驗分享:附錄4.1「泡茶高手」活動紀錄 附錄4.2小組工作札記 3.學習單:附錄4.3「學習單」提供給全班填答。 |
*若只是【泡茶高手】題目給學生,學生除了說出茶出現在生活的實例外,比較無法將資訊量化呈現,因此需要教師的引導,將「可探索的空間」開拓出來。 *本活動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引發出體驗泡茶原理與資料分類,並思考如何處理。 *經過這一段的活動,學生才知道「要探討什麼?」、「怎樣去進行探討。」
*學生想出的方式,未必和本模組預先所想的辦法相同(獲取資料的方式可以很多,例如閱讀、實驗、參觀茶葉製造廠、專家訪問等等),教師若能對學生的獨創性加以尊重,依著學生的想法去協助他們實現,則將更能鼓舞其學習的熱忱。 ◎「協助學生規劃工作」 活動單是提供教師指導學生參考用的。若是活動由學生自己規劃,可能做法不同,但值得鼓勵。 ◎「整理分析資料」 *這階段的活動主要在於歸納資料。如何由紛雜的數據中,利用圖或表整理出每項規則或整體的趨勢。
*研判的結論應以分析所得的資料為根據,若是有些資料與結論不符,也要能找出理由來解釋。
*利用提出報告、作業、練習等來時新近獲得獲得的概念或技術融入已有的經驗中,即純熟化。 *可以鼓勵學生思考類似的問題: 「這次研究有那些可以再改進?」 「還有什麼別的方法可以做的?」 「這些發現可以應用到其他方面嗎?怎麼用?」 「這些結果可以用來解釋生活哪些問題或現象?」 |
附錄4.1「泡茶大會」活動紀錄
【研究目的】體驗泡茶樂趣,藉由資料分析並親自體認如何由實務去與資料相印證,真正瞭解「資料」代表的意義。
綜合前三活動所學發表小組研發的茶飲料,並且能強調創意與其價值性。
我們的問題
選擇何種茶葉?
如何強調創意?
如何增加其價值性與特色?
著手來探究
我們的發現和想法
心得記述
附錄4.2「泡茶大會」小組工作札記
『泡茶大會』小組工作札記
『泡茶大會』我們小組工作成員有
一、這次研究有那些可以再改進?
二、還有什麼別的方法可以做的?
三、這些發現可以應用到其他方面嗎?怎麼用?
四、這些結果可以用來解釋生活哪些問題或現象?
五、關於這次『泡茶大會』工作,我感到最高興的事,是我做了一些事:
六、我知道其他的小組同時在進行發表的作品研究
第組做:
第組做:
第組做:
第組做:
我的座號:組別:姓名:
錄4.3「泡茶大會」活動紀錄 學習單
班級:座號:姓名:
【研究目的】:1.體驗泡茶樂趣,藉由資料分析並親自體認如何由實務去與資
料相印證,真正瞭解「資料」代表的意義。
2.綜合前三活動所學發表小組研發的茶飲料,並且能強調創意與其價值性。
.
我們的發現和想法(各組是如何增加該組茶飲料的價值性與特色?)
心得記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