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草花園:一、二年級的奇幻探索課程

pdf
336.94 KB
6 頁
5a88
侵權投訴
加載中. ..
PDF
年級
一、二 年級
課程
設計者
林秀玲、劉依辰
教學總節數
/學期(/)
40 /
上學期
年級
課程主題名稱
香草花園───香草的奇幻世界
第一類 第二類 第三類 第四類
學校
願景
掌握關鍵、看見亮點、深耕在地
一、透過香草課程讓學生能夠掌握關鍵,了解家鄉重要的特色。
二、由在地特色--香草的研究讓學生看見在地亮點及優勢。
三、學會從種植香草維護及發展出香草附加價值進而發展深耕
在地的視野。
總綱
核心素養
E-A2 具備探索問題的思考能力,並透過
體驗與實踐處理日常生活問題。
E-B1 具備「聽、說、讀、寫、作」
的基本語文素養,並具有生活所需的基
礎數理、肢體及藝術等符號知能,能以
同理心應用在生活與人際溝通。
一、利用五官認識香草植物的種類及特性。
二、探索並了解香草植物的種類及繁殖方式。
三、認識校園及社區香草植物的外型特徵及味道。
四、透過實際操作的方式,來增進學生對香草課程學習的樂趣。
了解如何利用香草植物的特性利用香草的特質學習加工
用的附加價值。
認識農場或香草工廠就不同的香草植物如何利用就地取材
源利用來創造香草植物的產值。
教學
進度
單元
名稱
教學活動
連結領
/議題
(領綱)學習表現
自訂
學習內容
學習目標
表現任務 (評量內)
教學資源
( 1 )
-
( 2 )
香草
禮:
校園
香草
1.認識校園香草植物
的外觀與學名。
2.透過聞嗅香草的味道
來判斷香草種類
3.利用感官知覺說出香
草的特徵。
生活
語文
2-I-1 以感官和知覺
探索生活覺察事
及環境的特性。
2-I-3 探索生活中的
人、事、物,並
會彼此之間會相
影響。
1--1 養成專
心聆聽的習慣,
重對方的發言。
香草種類
香草的特色
1.能利用五官來探究香
草農場環境中的事物。
2.探索並認識香草農場
周遭的自然環境
3.能體會香草農場中的
香草植物特徵。
4.能聆聽香草種類及特
色的介紹。
1.能進行校園三種以上
草的辨識與採收
2.能將採收下來的香草
用陽光乾燥,並包裝存放
良好。
3.能正確說出香草的特
徵。
1.校園香草植物。
4
( 3 )
-
( 4 )
香草
禮:
社區
香草
1.知道香草採收的方法
2.知道香草保存的要點
3.香草保存的方式與空間。
4.品嘗香草之飲。
生活
4-I-1 利用各種生
活的媒介與素材
行表現與創作,
起豐富的想像力
4-I-3 運用各種表
現與創造的方法
形式,美化生活
增加生活的趣味
7-I-5 透過一起工
作的過程,感受
作的重要性。
香草外形
香草的生長
環境
1.能利用所學之法進行
香草正確採收。
2.能自行運用創造出香
草的保存空間並進行香
草的適當儲存。
3.能透過品酌香草之飲
並合作寫下心得。
1.能夠清楚了解香草的
收時間及採收方法。
2.能夠運用自己所學將
草正確的保存下來。
3.能品酌香草的風味並
楚寫下飲用後的心得。
1.校園香草植物。
4
( 5 )
-
(6)
香草
園:
草地
1.複習認識過的校園與社區
中的香草植物。
2.分組介紹
香草植物所在位置。
生活
2-I-5 運用各種探
究事物的方法及
能,對訊息做適
的處理,並養成
手做的習慣。
4-I-1 利用各種生
1.認識校園
與社區中的
香草植物。
2.明白校園
與社區中的
香草植物所
1.探究並知道園與社
區中的香草植物所在位
置。
2.動手
香草植物畫在香草
地圖中。
1.能明白校園與社區
香草植物所在位置。
2.能清楚將校園與社區
的香草植物畫在香草地圖
中。
1.美勞繪圖材料。
2.社區地圖。
3.利用美勞課讓學生透過繪
的香草植物畫出香草地圖
活的媒介與素材
行表現與創作,
起豐富的想像力
在位置。
3.利用素材繪製香草
地圖。
( 7
-
(8)
香草
園:
分享
與報
1.利用投影片分組搶答認識
過的校園香草
物。
2.分組上台介紹各組所創作
的香草地圖。
3.由各組互評,選出香草地
圖作品的優勝組
生活
語文
7-I-1 以對方能理
解的語彙或合宜
方式,表達對人
事、物的觀察與
見。
7-I-2 傾聽他人的
想法,並嘗試用
種方法理解他人
表達的意見。
7-I-4 能為共同的
目標訂定規則或
法,一起工作並
成任務。
1-I-2 能學習聆
聽不同的媒材,
出聆聽的內容。
1.繪製香草
地圖中的香
草植物所在
位置。
2.發表繪製
的香草地
圖。
3.發現各組
香草地圖的
優點
1.
香草植物所在位置。
2.傾聽各組
所創作的香草地圖。
3.理解各組所創作香草
地圖的優點
4.聆聽並說出香草
圖的優點。
1.能明白校園與社區
香草植物所在位置。
2.能創作出香草地圖
3.能發現它組香草地圖的
優點
1.投影片。
2.香草地圖。
4
( 9 )
-
( 10)
香草
:
香草
種植
技巧
與認
1.介紹校園香草不同的種植
條件。
2.分配種植的香草種類
3.練習鬆土並以阡插方式種
植香草。
生活
3-I-3 體會學習的樂
趣和成就感,主
學習新的事物。
2-I-4 在發現及解決
問題的歷程中,
習探索和探究人
事、物的方法。
香草種植
1.體會香草習性。
2.發現並探究「阡插」
的種植方法。
3.探究香草喜愛的環
境。
1.能知道自己所種香草植
物喜愛的環境。
1.阡插相關器具。
4
( 11)
-
( 12)
香草
:
香草
植物
照顧
1.觀察記錄香草生長情形。
2.注意土壤濕度。
3.注意是否遭病蟲害。
生活
2-I-5 運用各種探究
事物的方法及技
能,對訊息做適
的處理,並養成
手做的習慣。
6-I-5 觀察人與環境
的依存關係,進
珍惜資源,愛護
境尊重生命。
香草種植與
管理
1.
察注意全日照,土壤不要
過濕。
2.觀察種紫蘇要全日照
並動手讓土壤保濕。
3.觀察種薄荷要日照充
足,懂得愛護種植環
境。
1.能完整記錄香草植物生
長狀況並上台分享。
2.能了解土壤濕度對香草
植物影響的理由
3.能自行對自己照顧的香
草植物進行病蟲害的驅除
1.香草植物紀錄
表。
4
( 13)
-
( 14)
美味
草:
香草
製作
沿革
1.介紹花草應用在日常中的
產品,請小朋友帶來分享。
2.教師介紹花草茶的定義,
區分校園花草為熱性或寒
性。
3.利用世界地圖說明花草茶
的起源。
4.介紹花草茶四大功效,並
且讓小朋友試飲。(清熱解
提神醒腦消除疲勞
充水分)
生活
1-I-1 探索並分享
對自己及相關人
事、物的感受與
法。
2-I-6 透過探索與
探究人、事、物
歷程,了解其中
道理。
1.花草茶介
2.花草茶功
1.
活的關係。
2.探索花草產品的功效
並且分享使用感受。
3.
特性。
1.能夠分享自己帶來的香
草產品的使用感受。
2.區分校園香草植物為熱
性、寒性兩類。
3.說出熱性寒性香草茶的
功效。
1.世界地圖。
2.生活中的香草植
物。
4
( 15)
-
( 16)
美味
草:
香草
飲用
1.介紹泡花茶的方式冷泡
熱泡沖泡浸泡煎茶
師用玫瑰花瓣示範冷泡和熱
泡的差別,並讓學生試飲。
2.說明泡花草茶的步驟,以
及必需要注意的地方
溫、水量、香草用量等。
3.學生製作花草茶。
生活
3-I-2
理有各種方法並且
樂於應用。
7-I-4
一起工作並完成
任務。
1.沖泡方式
1.體認不同泡法會讓香
草茶喝起來的感覺、功效
不同。
2.學生應用老師所教的
步驟,訂定分組完成泡茶
任務。
1.能夠區分兩種香草茶為
不同泡法。
2.小組能夠分工合作實際
泡出一壺香草茶
1.花茶沖泡的材料
與器具。
4
( 17)
-
( 18)
香草
生:
栽培
與效
1.種植香草的環境與如何照
顧。
2.在生活中香草與我們關
係。
3.香草與我們息息相關
生活
2-I-5 運用各種探究
事物的方法及技
能,對訊息做適
的處理,並養成
手做的習慣。
6-I-5 觀察人與環境
的依存關係,進
珍惜資源,愛護
境尊重生命。
1. 香草栽
培。
2.
們的關係。
1.運用所學動手照顧香
草植物。
2.香草植物是我們的天
然香料,動手運用資源讓
生活變得更有味
3.觀察並珍惜身邊資源
學會利用身邊物品。
1.能學會照顧植物。
2.讓香草變成生活上的好
朋友。
3.學會運用天然資源愛物
惜物。
1.種植香草的器
具。
4
( 19)
-
( 20)
香草
生:
藥浴
香草
包製
1.將香草作物倒掛或是插在
瓶中使自然乾燥
2.倒掛乾燥法:迷迭百里
香。
3.插在瓶中乾燥法:稻科植
物。
4.製作藥浴香草包。
生活
3-I-1 願意參與
各種學習活動,
現好奇與求知探
之心。
3-I-2
理有各種方法並且
樂於應用。
1.
方法。
2.
作。
1.願意參與製作香草作
物的自然乾燥法
2.願意參與製作倒掛乾
燥法處理迷迭香、百里
香。
3.願意參與製作瓶中乾
燥法處理稻科植物。
4.體認乾燥香草的應用
並做成藥浴香草包。
1.能將香草作物的運用自
然乾燥法乾燥。
2.能利用倒掛乾燥法處理
迷迭香、百里香
3.能利用瓶中乾燥法處理
稻科植物。
4.能將乾燥的香草做成藥
浴香草包。
1.香草包的材料。
4
教材來源
選用教科書 ( ) 自編教材(請按單元條列敘明於教學資源中)
本主題是否
入資訊科技
學內容
■無 融入資訊科技教學內容
□有 融入資訊科技教學內容 ( (以連結資訊科技議題為)
特教需求學
課程調整
※身心障礙類學生: ■無 □有-智能障礙( )人、學習障礙( )人、情緒障( )人、自閉症( )人、(/人數)
※資賦優異學生: ■無 □有- (自行填入類型/數,如一般智能資優優異 2)
普教老師簽名:林秀玲、劉依辰
*各校可視需求自行增減表格
填表說明:
(1)依照年級或班群填寫。
(2)分成上下學期,每個課程主題填寫一份,例如: 年級校訂課程每 3節,共開社區文化課程 1節、社
1節、世界好好玩 1節三種課程,每種課程寫一份,共須填寫 3份。
收藏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