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數學領域第三冊(2上)第6單元 兩步驟的加減
單元名稱 | 第6單元 兩步驟的加減 | 總節數 | 共5節,200分鐘 | ||||
設計依據 | |||||||
學習 重點 | 學習 表現 | n-I-5在具體情境中,解決簡單兩步驟應用問題。 r-I-2認識加法和乘法的運算規律。 | 領域核心素養 | 數-E-A1 具備喜歡數學、對數學世界好奇、有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並能將數學語言運用於日常生活中。 數-E-A2 具備基本的算術操作能力、並能指認基本的形體 與相對關係,在日常生活情境中,用數學表述與解決問題。 數-E-A3 能觀察出日常生活問題和數學的關聯,並能嘗試與擬訂解決問題的計畫。在解決問題之後,能轉化數學解答於日常生活的應用。 數-E-B1 具備日常語言與數字及算術符號之間的轉換能力,並能熟練操作日常使用之度量衡及時間,認識日常經驗中的幾何形體,並能以符號表示公式。 數-E-C2 樂於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並尊重不同的問題解決想法。 | |||
學習 內容 | N-2-8解題:兩步驟應用問題(加、減、乘)。加減混合、加與乘、減與乘之應用解題。不含併式。不含連乘。 R-2-2三數相加,順序改變不影響其和: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綜合。可併入其他教學活動。 | ||||||
核心素養 呼應說明 | 透過參與生活中的各項活動,仔細觀察並發現問題,培養擬訂計畫的能力,以解決生活情境中的兩步驟加減運算問題。 | ||||||
議題 融入 | 實質 內涵 | 品德教育/品德核心價值:品EJU7欣賞感恩。 | |||||
所融入之學習重點 | 透過扉頁故事培養學生參與學習、發現問題、分組討論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 ||||||
與其他領域/ 科目的連結 | 生活2上 第三主題 玩泡泡 健康與體育2上 第五單元 跑跳親水樂 | ||||||
學習目標 | 1.能在具體情境中,解決加減兩步驟問題。 2.能在具體情境中,認識加數順序改變,並不影響其和的性質。 | ||||||
教材來源 | 康軒版數學2上課本第6單元 | ||||||
教學設備/資源 | 扉頁故事影片 |
第1節
教學活動設計 | ||
教學活動內容及實施方式 | 時間 | 備註 |
發展活動一 天空滑水道 1.教師播放扉頁故事影片。 2.教師提問: (1)彩虹王國的滑水道有那些顏色? (2)算算看,紅色和藍色的小精靈共有幾隻? (3)綠色和黃色的小精靈共有幾隻? (4)紅色、黃色和藍色的小精靈共有幾隻,你會怎麼算? (5)綠色、紅色和黃色的小精靈共有幾隻?算算看。 【活動一】兩步驟加法問題 ‧能在具體情境中,解決加法的兩步驟問題,並理解三個數相加,加數順序改變,和不會變。 發展活動二 暢遊遊樂園 1.教師布題 T:樂園裡種了很多棵樹,有20棵榕樹、30棵樟樹和40棵桃樹。 T:樂園裡共有幾棵樹?你會怎麼算? T:妙妙是怎麼算的? T:奇奇是怎麼算的? T:你的算法和奇奇還是妙妙一樣呢? (S依據自己的想法發表,T適時澄清概念) 2.教師布題 T:老師準備了三桶糖果,每桶糖果的顆數分別是17顆、15顆和16顆。 T:三桶不同口味的糖果,共有幾顆呢?你會怎麼算? T:豆豆是怎麼算的? T:妮妮是怎麼算的? T:豆豆和妮妮算出來的結果一樣嗎? T:你算出來的結果和豆豆、妮妮算出來的結果一樣嗎? T:為什麼算法不一樣,結果卻一樣呢?說說看。 T:還有沒有其他的算法? (S依據自己的想法發表,T適時澄清概念) 3.教師布題 T:滑水區有13個人、衝浪區有18個人、迷宮區有37個人。 T:三個區共有多少個人?你會怎麼算? (S實作解題並發表,老師將結果記錄在黑板上) T:想一想,哪兩個數先算比較好算?為什麼? (S依據自己的想法發表,T適時澄清概念) T:計算兩步驟的加法問題時,不管先加哪兩個數,答案都一樣,所以在計算前,可以先找找看,哪兩個數先加比較好算。 4.教師重新布題 (引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選擇最適合的計算順序,使用兩步驟的加法解題) T:紀念品店裡的玩偶上午賣出27隻,下午賣出24隻,晚上賣出6隻,今天共賣出幾隻玩偶? 5.以做做看為練習題,在課堂上書寫並立即討論。 6.回家作業指導:習作p52、53 | 8分鐘 32分鐘 | ▲連結生活課 ─討論到樂園遊玩的規範 1.教師布題 T:到樂園遊玩時你會遵守哪些規範? 2.學生可能回答: (1)遵守遊樂園的規定,聽從管理人員的指示。 (2)使用各項遊戲設施時要排隊,遵守秩序。 (3)不要拉扯推擠。 (4)不做危險動作。
‧評量方式:
‧學習輔助教材: |
參考資料:(若有請列出) 康軒2上教用課本和教師手冊 |
第2節
教學活動設計 | ||
教學活動內容及實施方式 | 時間 | 備註 |
【活動二】兩步驟減法問題 ‧能在具體情境中,解決減法的兩步驟問題。 發展活動 小吃店 1.教師布題 T:小吃店準備了64瓶果汁,上午賣出30瓶,下午賣出19瓶,還剩下幾瓶果汁? T:要怎麼知道小吃店剩下幾瓶果汁呢? (S依據自己的想法發表) T:觀察課本上妙妙的算法,說說看,她是怎麼算的? (S依據觀察結果發表) T:再看看奇奇的算法,他是怎麼算的? (S依據觀察結果發表) T:說說看,這兩種做法都可以嗎? (S依據自己的想法發表,T適時澄清概念) T:在計算兩步驟的減法問題時,可以一個一個減掉;也可以把要減的數先加起來,再一起減掉,答案都一樣。 T:想一想,還有沒有其他的算法? (S分組討論、說明選擇做法的理由,T適時澄清概念) 2.教師布題 T:廚師準備了70顆蛋,做蛋炒飯用去21顆,做蛋花湯用去9顆,還剩下幾顆蛋? T:廚師還剩下幾顆蛋?你會怎麼算? (S依據自己的想法發表) T:說說看,你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S依據自己的想法發表) (S實作解題並發表,T將結果記錄在黑板上) T:想一想,哪個先算會比較好算呢? (S分組討論、說明那樣做的理由,T適時澄清概念) 3.教師重新布題 (引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使用兩步驟的減法解題) T:箱子裡有83顆球,其中紅球有35顆,黃球有23顆,剩下的都是綠球,綠球有幾顆? 4.以做做看為練習題,在課堂上書寫並立即討論。 5.回家作業指導:習作p54、55 | 40分鐘 |
‧評量方式:
‧學習輔助教材: |
第3節
教學活動設計 | ||
教學活動內容及實施方式 | 時間 | 備註 |
【活動三】兩步驟加減混合問題 ‧能在具體情境中,解決兩步驟加減混合問題。 發展活動 搭火車 1.教師布題 T:火車上有83個人,到站時有34個人下車,又上來14個人,現在火車上有多少個人? T:火車到站後有34人下車,火車上還有多少個人?應該用加還是減? S:34個人下車了,車上的人變少了,應該用減的。 T:有14個人上車,火車上現在有多少個人?應該用加還是減? S:14個人上車後,車上的人變多了,應該用加的。 (S實作解題並發表,老師將結果記錄在黑板上) (可能的情況:有先加後減,也有人先減後加) T:說說看,這兩種做法都可以嗎? (S依據自己的想法發表,T適時澄清概念) T:想一想,還有沒有其他的算法? (S分組討論、說明那樣做的理由,T適時澄清概念) 2.教師布題 T:芯語原來有23元,媽媽給她50元去買一張36元的車票,找回的錢給芯語,芯語現在有多少元? T:媽媽給芯語錢買車票,找回多少元?你會怎麼算? (S依據自己的想法發表) T:芯語現在有多少元?要怎麼算? (S依據自己的想法發表) (S實作解題並發表,T將結果記錄在黑板上) T:說說看,你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S依據自己的想法發表) T:想想看,還有沒有其他的算法? (S分組討論、說明那樣做的理由,T適時澄清概念) 3.教師重新布題 (引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使用兩步驟的加減解題) T:車站準備了42個排骨便當和38個雞腿便當,賣出57個便當後,還剩下幾個便當? 4.以做做看為練習題,在課堂上書寫並立即討論。 5.回家作業指導:習作p56、57 | 40分鐘 |
‧評量方式:
‧學習輔助教材: |
第4節
教學活動設計 | ||
教學活動內容及實施方式 | 時間 | 備註 |
【活動四】比較型的兩步驟問題 ‧能在具體情境中,解決比較型(兩個量比較)的兩步驟問題。 ‧能在具體情境中,解決比較型(三個量比較)的兩步驟問題。 發展活動 逛文具店 1.教師布題 T:一瓶膠水賣26元,一包色紙比一瓶膠水貴14元,彥辰買了一瓶膠水和一包色紙,共要付幾元? T:共要付多少元?應該怎麼算? (S依據題意發表自己的想法) T:膠水和色紙價錢的關係可以畫線來表示。色紙比膠水貴14元,代表色紙的線要畫比較長還是比較短? (S依據題意發表自己的想法) T:線段圖上紅線比藍線長的部分代表什麼? (S依據題意發表自己的想法) T:一包色紙多少元,你要怎麼算? (S依據題意發表自己的想法) T:在這個題目中,買一瓶膠水和一包色紙共要多少元?你要怎麼算? (S依據題意發表意見) T:想一想,還有沒有其他的算法? (S分組討論、說明那樣做的理由,T適時澄清概念) 2.教師布題 T:一本故事書賣95元,一本筆記本比一本故事書便宜44元,各買1本,共要付多少元? T:「各買1本」是什麼意思呢? (S依據自己的想法發表) T:「各買1本」就是故事書買1本,筆記本也買1本。 T:各買1本,共要付多少元?要用加的還是減的? (S依據自己的想法發表,T適時澄清概念) T:故事書和筆記本價錢的關係可以畫線來表示。筆記本比故事書便宜44元,代表筆記本的線要畫比較長還是比較短? (S依據自己的想法發表) T:畫出來的線段圖如下: T:筆記本比故事書便宜,一本筆記本多少元?你要怎麼算? (S依據題意發表自己的想法) T:買1本故事書和1本筆記本共要多少元?你要怎麼算? (S依據自己的想法發表) (S實作解題並發表,T將結果記錄在黑板上) T:說說看,你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S依據自己的想法發表) 3.教師布題 T:宇翔有65元,芯語比宇翔多28元,宥希比芯語多15元,宥希有幾元? T:三個人錢的關係可以畫線來表示。 T:宥希有幾元?要怎麼算呢,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S依據題意發表自己的想法) T:可以從上面的圖知道宇翔和芯語錢的關係。 (S依據題意發表自己的想法) T:也可以從上面的圖知道芯語和宥希錢的關係。芯語有93元,宥希有多少元呢?你要怎麼算? (S依據題意發表自己的想法) 4.以做做看為練習題,在課堂上書寫並立即討論。 5.回家作業指導:習作p58、p59 | 40分鐘 |
‧評量方式:
‧學習輔助教材: |
第5節
教學活動設計 | ||
教學活動內容及實施方式 | 時間 | 備註 |
【練習百分百】 ˙能解決生活情境中加減兩步驟問題。 發展活動一 練習百分百 教師引導學生填寫練習百分百,並討論正確答案。 1.把做法和答案記下來。 在生活情境中,解決加法的兩步驟問題。 在生活情境中,解決兩步驟加減混合問題。 在生活情境中,解決比較型(兩個量比較)的兩步驟問題。 2.看圖做做看。 解決加法的兩步驟問題。 解決兩步驟加減混合問題。 解決比較型(兩個量比較)的兩步驟問題。 3.教師引導學生共同討論正確答案。 4.教師重新布題。(兩步驟的加減法問題解題) | 40分鐘 |
‧評量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