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立溪湖國中 七年級 110 下學期 社會領域 歷史 第二次段考 期中考 翰林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308.44 KB
頁數
2
作者
陳靜怡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2-04-29,离现在 3 181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彰化縣立溪湖國中110學年度第二學期第二次段考一年級歷史科試卷 一年______ 姓名:__________
、選擇題:1~20題每題3分,21~40每題2
1. 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引進新式教育制度,其主要目的
為何?(A)培養優秀人才,為國所用(B)提升臺人的愛國心
(C)拉攏臺人,去中國化(D)同化臺灣人,推動產業政策。
2. 古錐原先就讀溪湖公學校,但畢業時證書上卻寫著「溪
湖國民學校」,請問:當時校名改變的原因為何?(A)
民政府遷臺(B)九年義務教育開始實施(C)配合內地延長主
(D)配合皇民化運動。
3. ()醫學校()農工商職業學校()普通中學()師範學校
()軍事學校。日治時期,日本將臺灣當成殖民地看待,
因此中等教育鼓勵臺人子弟就讀以上哪些學校?(A)甲乙
(B)甲乙丁(C)甲丙丁(D)甲丁戊。
4. 臺中一中已創校 107 周年,期間培養不少優秀的人才,
請問這所學校成立之初,有何特色?(A)專門為原住民所
創立的學校(B)配合皇民化所建立的學校(C)第一所專收臺
人子弟的中學(D)由日本知識分子募資所建。
5. 某一所學校的簡介資料如下:「本校成立於 1928 年,為
臺灣第一所最完整、歷史最悠久,且最具代表之綜合性
高等教育學府。」請問:這所學校成立時的名稱為何?
(A)臺中中學校(B)臺灣師範學校(C)臺灣帝國大學(D)臺北
帝國大學。
6. 下列有關日治時期臺灣教育制度的敘述,何者正確?(A)
沿用傳統的中國教育體制(B)初等教育以日語教學為主(C)
中等教育以菁英教育為原則(D)臺灣人民和日本人的教育
機會平等。
7. 「水螺」響起,汽笛聲響讓糖廠工人得知趕快開工;「
午炮」的鳴放提醒著人們規律作息;火車站也必須設有
時鐘以準確報時。請問:這些生活作息的改變都是因為
總督府在臺灣推動何種制度? (A)週休二日(B)現代司法
制度(C)標準時間制(D)工廠制度。
8. 「日治時期,臺灣知識分子所發起的政治社會運動,可
說是因戰爭而開始,也因戰爭而結束。」下列哪一敘述
與這樣的說法不合?(A)此時的政治社會運動受到第一次
世界大戰後民族自決思潮的影響(B)臺人以武力方式對日
本進行政治抗爭(C)此時的政治社會運動因中日戰爭的爆
發而宣告沉寂(D)臺人的政治社會運動目標實現的成果有
限。
9. 生活在日治時期臺灣的米琪,每天最期待到街上看美臺
團播放的電影,看完之後還會留下來聽一些講習,舉凡
臺灣歷史、法律、衛生主題都相當有興趣,米琪因而接
受到許多西方新觀念。請問美臺團的活動,多活躍於哪
個時期?(A)無方針主義時期(B)內地延長主義時期(C)皇民
化運動時期(D)中日戰爭期間。
10. 「網紅」的出現顯示今日臺灣媒體產業的多元成長,除
了電視、廣播、報章雜誌之外,現在更多了網際網路,
這與早年政府限制言論自由與監控媒體,簡直不可同日
而語。請問:臺灣媒體產業的蓬勃發展,應是起自於下
列哪一事件後?(A)第一次的政黨輪替後(B)正式廢止《動
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後(C)宣布解除《戒嚴令》後(D)
辦首次總統民選後。
11. 小彤參訪蔣渭水紀念公園,對蔣渭水先生在臺灣歷史上
的奉獻很感興趣。關於蔣渭水,下列何者是其重要事蹟
(A)策劃群眾起義,推翻殖民統治(B)帶領蔗農抵制荷蘭
人對臺灣課予重稅(C)倡導皇民化運動,促使日本文化扎
(D)成立臺灣民眾黨,爭取民主、自治。
12. 民國 36 年以後,中華民國已有一部具備民主形式的《
憲法》。然而長期以來,不少條文卻遭凍結,使民主徒
具形式。當時政府以什麼理由,「暫時限制」民主政治
的發展?(A)國共內戰轉趨激烈(B)二二八事件擴大(C)臺灣
人的教育水準仍有發展空間(D)中日戰爭全面爆發。
13. 蔣渭水在《臨床講義》中指出,臺灣人民患有「智識之
營養不良」的病症,為「世界文化的低能兒」。依照上
述說法,下列哪個組織的成立是為了幫助臺灣醫治此症
(A)臺灣文化協會(B)臺灣總督府(C)臺灣民眾黨(D)臺北
帝國大學。
14. 蔡式榖是臺灣新竹人,是臺籍人士第一位通過日本律師
考試者。1935 年,蔡式榖參選臺北市地方議員選舉,以
1245 票獲得臺北市最高票當選。而他的當選,是何事帶
來的成果?(A)臺灣地方自治聯盟的努力(B)政府宣布解除
戒嚴(C)三月學運爭取而來的成果(D)政府遷臺後實施地方
自治。
15. 報紙是了解國家社會發展與時事的重要資訊來源,瀏覽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初期在臺灣發行的報紙,我們會讀到
下列哪一則新聞標題出現在報紙上?(A)二林蔗農反抗製
糖會社(B)全面改選萬年國會(C)臺灣首次政黨輪替(D)臺北
爆發查緝私菸暴力事件。
16. 王爺爺曾經歷過二二八事件,使他對臺灣政治失望,因
此他常告誡後輩不要介入「政治」以免惹禍上身。請問
:二二八事件發生後,對臺灣社會造成何種影響?(A)
府行政效率提高(B)全民經濟水準提高(C)省籍族群關係惡
(D)社會風氣逐漸敗壞。
17. 龍應臺《大江大海一九四九》講述軍隊來臺,部隊在船
上的場景:「急難中,船要開往臺灣了,可是,臺灣在
哪裡? 開軍艦的人都不知道。在砲火射程外的安全海面
上,海軍拿出地圖來找臺灣的位置。」請問:當時船要
開往臺灣與哪個戰爭失利有關?(A)中日戰爭(B)國共內戰
(C)第一次世界大戰(D)甲午戰爭。
18. 這是日治時期規模最大、歷時最久的政治運動,也是臺
灣由武裝抗日運動轉為政治社會運動後的第一次運動。
當時臺人從西元 1921 年至 1934 年共 15 次請願,但最終
仍功敗垂成,試問: 當時請願的目的為何?(A)請求可以
合法設立政黨(B)請求設置臺灣議會(C)請求廢除臺灣總督
(D)請求讓臺灣獨立。
19. 目前我國總統由人民選舉產生,任期四年,可連選連任
一次,但歷史上我國第 15 任的總統都是由蔣中正擔
任,他可以不斷連任總統的原因為何?(A)《中華民國憲
法》的規定(B)因為《戒嚴令》限制人民選舉權(C)《動員
戡亂時期臨時條款》擴大總統職權(D)蔣中正是民選的總
統,一直受人民愛戴。
20. 1920 年代,臺灣人尚可透過政治社會運動來爭取臺灣人
的權益,反觀,1960 年代,臺灣人卻畏懼參與政治,不
願談論國事,其原因為何?(A)政府宣布動員戡亂,人民
不需要參與政治(B)政府推動皇民化運動,打壓各種社會
運動(C)國會通過《六三法》,總統集大權於一身(D)政府
公布《戒嚴令》,進行白色恐怖統治。
21. 國定古蹟林家花園萊園,位於霧峰明臺高中校園內,內
有「霧峰林家花園林獻堂博物館」,館內展示林獻堂日
記真跡、私人信件、書畫墨寶,以及早年老照片等珍貴
文物。請問:下列哪一史料也可納入該館展示?(A)臺灣
議會設置請願團的合影照片(B)《自由中國》雜誌發行的
創刊號(C)臺灣大學創校時的募資名冊(D)民主進步黨成立
時成員的大合照。
22. 日治初期,臺人阿榮剛剛入學就讀,他可能會遭遇下列
何種情況?(A)與班上日本同學吵架(B)適應不良而轉到小
學校就讀(C)被罰默背公學校日語課本(D)爸爸在國民學校
當老師。
23. 戒嚴時期,因應「社會的安定控制」有許多事情會遭到
政府限制,但下列哪項行為會得到政府的允許?(A)參與
縣市長選舉投票(B)公開批評政府的原住民政策(C)組織女
人最大黨爭取國會多數(D)學生進行街頭遊行抗議活動。
24. 1970 年代,臺灣的經濟、教育已迅速發展,人民對於政
府的要求提高,「黨外」的反對勢力也因此崛起。請問
:所謂的「黨外」是指下列何者?(A)不屬於國民黨的反
對勢力(B)在臺灣的共產黨分子(C)國民黨位階較低的官員
(D)國民黨內的激進分子。
25. 小熙在圖書館看到一本書《臺灣從威權到民主─民國 38
76 年》,他不可能在書中的目錄看到下列哪一章節的
名稱?(A)掀開歷史的傷痕─二二八怎麼了(B)那些年的惶
惶不安─話說雷震案(C)從戒嚴到解嚴(D)衝破黑暗─美麗
島事件。 背面尚有試題
一、中國清朝時遍及民間與臺灣
二、日本列為臺灣三大陋習之一
三、殖民政府採取消極漸禁方式
四、知識分子期望政府大力禁止
26. 亞諾在雜誌上看到一篇報導「《紀念專輯》─李登輝人
生謝幕」:提到李登輝前總統成就民主,也讓臺灣付出
了代價,他的一生無論褒貶,都深遠影響臺灣民主化的
過程。請問以下那些事件是在其任內完成?()終止動員
戡亂()中央民代全面改選()開放黨禁、報禁()終止白
色恐怖時期(A)甲乙 (B)甲丙 (C)乙丁 (D)丙丁。
27. 民主進步黨是現今臺灣的執政黨。請問:關於該黨的敘
述何者正確?(A)該黨成立於解嚴以後(B)該黨的陳水扁是
臺灣第一個民選總統(C)造成臺灣首次政黨輪替(D)該黨是
臺灣史上第一個合法政黨。
28. 1950 年代臺灣省政府教育廳所公布的一項規範中提到:
「山地學校之教學,應一律使用國語,必要時得用山地
語輔助,絕對禁用日語,違者免職。」請問:上述規範
所帶來的影響為何?(A)原漢間的衝突大幅減低(B)原住民
的文化素質大為提高(C)原住民的語言文化逐漸喪失(D)
住民擔任官職比例提高。
29. 結束日治時期後,中華民國政府對於原住民,頒布了許
多相關政策,以下敘述何者為非?(A)實施清鄉工作,收
繳原住民的武器(B)在原住民生存領域設置山林保護區或
國家公園(C)要求原住民說國語、改漢名(D)政府稱呼原住
民為「山地同胞」。
30. 總統府為中華民國總統、副總統的辦公場所,每年元旦
及國慶日也在這裡舉行升旗典禮。若將李登輝、陳水扁
、馬英九、蔡英文四位中華民國的歷任總統放在一起,
應該可以為他們訂怎樣的主題呢?(A)戒嚴時期的總統(B)
動員戡亂時期的總統(C)白色恐怖時期的總統(D)人民直選
的總統。
31. 圖(一)是日治時期臺灣
學齡兒童就學率曲線圖。
請問:1940 年代,臺籍學
童就學率迅速提升的原因
為何?(A)總督府廣設小
學校(B)總督府推動義務
教育(C)讀書可以保證就
(D)臺人變富裕可支付
學費。
()
32. 柯楠正在研究臺灣史,並將臺
灣人口成長的數據作成簡表如
(),請問表中乙→丙時期
,人口呈現大幅的成長,最可
能的原因為何?(A)國民政府
遷臺,移入大量人口(B)政府
推動內地延長主義,鼓勵日本
移民臺灣(C)公共衛生設施大
量建設,環境衛生改善(D)
裝抗日減少,死亡率下降。
()
33. ()小文歷史報告的
段落主題,此份報告的標
題最可能為下列何者?(A)
纏足的理由(B)殖民與鴉片
(C)論薙髮留辮(D)槍枝禁
止史。
()
34. ()的三份刊物,對臺灣歷史的發展皆有重大的影響。
請問:關於它們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A)三份刊物都因
違反戒嚴令被迫停刊(B)甲刊物發行後一年,臺灣就解嚴了
(C)乙刊物的創辦機構是臺灣民眾黨(D)丙刊物的創辦者是
雷震,還試圖籌組政黨,因此入獄。
()
二、題組題
【題組一】
林百貨臺南人俗稱五棧樓仔,於 1932 12 5日開幕
,是南臺灣第一家現代化的百貨公司。
日本籍阿嬤吉賀久惠的父親吉賀幸一,1932 年來臺擔
任林百貨的二樓主任,隔年,吉賀阿嬤於臺南出生,直到二
次大戰期間,父親被徵召到南洋,卻命喪馬尼拉,她與家族
才回到日本,她對父親的印象不深,唯一的印象似乎都留在
林百貨。吉賀阿嬤特別懷念自己兒童時期,父親帶她到林百
貨吃布丁的甜蜜滋味,因此 2016 館方安排吉賀阿嬤舊地重
遊、重溫兒時的歲月。
今年適逢林百貨開業 90 週年,館方預計舉辦多項紀念活
動並邀請故人回娘家,以重現 1930 年代臺灣的摩登時尚風
華。請問:
35. 吉賀阿嬤回憶起,當年林百貨內販售不少從日本飄洋過
海來臺的精美商品,各樓層的顧客應接不暇,尤其洋服
、和服、旗袍等更是當時臺灣女性的時髦裝扮與流行指
標。根據吉賀阿嬤的敘述,這是當時實行哪一項措施的
結果?(A)慶祝臺灣光復(B)放足斷髮(C)皇民化運動(D)
學教育。
36. 除了林百貨的美好回憶外,下列哪一項最不可能出現在
吉賀阿嬤的臺灣童年生活中?(A)星期日跟家人去公園遊
憩賞花(B)睡過頭沒趕上 10 20 分的火車(C)群眾揪著小
偷前往衙門請官員主持公道(D)到公立醫院接受預防注射
和接種。
【題組二】
陳炘,出生於 1893 年的臺中大甲。公學校畢業後考入
「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後改名「 臺北師範學校」)就
讀,畢業後曾任教於臺中廳大甲公學校。任教一年後辭去教
職,赴日本留學,就讀慶應大學理財科,並以優異的成績前
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院就讀硏究所,於 1925 年取得
經濟學博士學位。學成返臺後,創立大東信託株式會社,以
對抗日本人對臺灣人施加的金融經濟壓力,是當時臺灣唯一
的本土資本信託機關。
西元 1947 2月臺北發生查緝私菸事件,陳炘並沒有
參與,但因其名望被推為事件處理委員會民眾代表,向政府
建言,同年 311 日清晨,陳炘只對長子陳盤谷留下「要
聽媽媽的話」後被警察帶走,不久即遭處死,到現在連屍骨
都找不到。請問:
37. 當時不少臺灣知識份子也像陳炘一樣赴日本留學,主要
原因為何?(A)日本國內學校的師資比臺灣好(B)有留日背
景者回臺求職較容易(C)總督府鼓勵臺人子弟到日本留學
(D)臺灣人在臺灣升學不易。
38. 文中「因其名望被推為事件處理委員會民眾代表向政府
建言。」當時的政府代表最有可能是下列何人?(A)臺灣
省政府主席-陳誠(B)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長官-陳儀(C)
中華民國總統-蔣經國(D)日本總督-兒玉源太郎。
【題組三】請根據下述資料回答問題:
資料一 此次事件發生的原因,相當複雜。事情發生後,職
之處置,甚感困難。然而就事情本身論,不只違法而已
,顯係叛亂行為……,必須迅派得力軍隊來臺。
資料二 這次事件的發生,我們的目標在肅清貪官汙吏,爭
取本省的政治改革,不是要排斥外省同胞;有一部份外
省同胞被毆打,這是出於一時誤會,我們覺得很痛心,
今後絕對不再發生這種事件……
資料三 潘木枝出生於嘉義,是一位醫生也是嘉義市參議會
副議長,在事件爆發後,擔任 () 的委員, 為避免民
眾傷亡擴大,前往與軍方商議和平解決方案,但最後在 (
) 期間遭軍方公開槍決。
39. 根據上述資料判斷,下列何者敘述正確?(A)資料一可以
看出本省人想要與政府機關進行溝通,要求改革(B)資料
二可以看出當局者認為本省人叛亂,需要派兵來臺(C)
料一是站在民間的立場敘述,說明外省人被毆打是出於
誤會(D)民間與政府對於此事件的認知有所不同導致悲劇
發生。
40. 下列何者並非此事件發生時的背景?(A)行政長官權力太
小,無法維護臺灣治安(B)官員貪汙或濫用特權(C)臺灣物
價飛漲,通貨膨脹嚴重(D)臺灣與中國文化背景差異大,
雙方相處出現隔閡。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