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縣立溪湖國中110學年度第二學期第二次段考一年級歷史科試卷 一年___班___號 姓名:__________
一 、選擇題:1~20題每題3分,21~40每題2分
1. 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引進新式教育制度,其主要目的
為何?(A)培養優秀人才,為國所用(B)提升臺人的愛國心
(C)拉攏臺人,去中國化(D)同化臺灣人,推動產業政策。
2. 古錐原先就讀溪湖公學校,但畢業時證書上卻寫著「溪
湖國民學校」,請問:當時校名改變的原因為何?(A)國
民政府遷臺(B)九年義務教育開始實施(C)配合內地延長主
義(D)配合皇民化運動。
3. (甲)醫學校(乙)農工商職業學校(丙)普通中學(丁)師範學校
(戊)軍事學校。日治時期,日本將臺灣當成殖民地看待,
因此中等教育鼓勵臺人子弟就讀以上哪些學校?(A)甲乙
丙(B)甲乙丁(C)甲丙丁(D)甲丁戊。
4. 臺中一中已創校 107 周年,期間培養不少優秀的人才,
請問這所學校成立之初,有何特色?(A)專門為原住民所
創立的學校(B)配合皇民化所建立的學校(C)第一所專收臺
人子弟的中學(D)由日本知識分子募資所建。
5. 某一所學校的簡介資料如下:「本校成立於 1928 年,為
臺灣第一所最完整、歷史最悠久,且最具代表之綜合性
高等教育學府。」請問:這所學校成立時的名稱為何?
(A)臺中中學校(B)臺灣師範學校(C)臺灣帝國大學(D)臺北
帝國大學。
6. 下列有關日治時期臺灣教育制度的敘述,何者正確?(A)
沿用傳統的中國教育體制(B)初等教育以日語教學為主(C)
中等教育以菁英教育為原則(D)臺灣人民和日本人的教育
機會平等。
7. 「水螺」響起,汽笛聲響讓糖廠工人得知趕快開工;「
午炮」的鳴放提醒著人們規律作息;火車站也必須設有
時鐘以準確報時。請問:這些生活作息的改變都是因為
總督府在臺灣推動何種制度? (A)週休二日(B)現代司法
制度(C)標準時間制(D)工廠制度。
8. 「日治時期,臺灣知識分子所發起的政治社會運動,可
說是因戰爭而開始,也因戰爭而結束。」下列哪一敘述
與這樣的說法不合?(A)此時的政治社會運動受到第一次
世界大戰後民族自決思潮的影響(B)臺人以武力方式對日
本進行政治抗爭(C)此時的政治社會運動因中日戰爭的爆
發而宣告沉寂(D)臺人的政治社會運動目標實現的成果有
限。
9. 生活在日治時期臺灣的米琪,每天最期待到街上看美臺
團播放的電影,看完之後還會留下來聽一些講習,舉凡
臺灣歷史、法律、衛生主題都相當有興趣,米琪因而接
受到許多西方新觀念。請問美臺團的活動,多活躍於哪
個時期?(A)無方針主義時期(B)內地延長主義時期(C)皇民
化運動時期(D)中日戰爭期間。
10. 「網紅」的出現顯示今日臺灣媒體產業的多元成長,除
了電視、廣播、報章雜誌之外,現在更多了網際網路,
這與早年政府限制言論自由與監控媒體,簡直不可同日
而語。請問:臺灣媒體產業的蓬勃發展,應是起自於下
列哪一事件後?(A)第一次的政黨輪替後(B)正式廢止《動
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後(C)宣布解除《戒嚴令》後(D)舉
辦首次總統民選後。
11. 小彤參訪蔣渭水紀念公園,對蔣渭水先生在臺灣歷史上
的奉獻很感興趣。關於蔣渭水,下列何者是其重要事蹟
?(A)策劃群眾起義,推翻殖民統治(B)帶領蔗農抵制荷蘭
人對臺灣課予重稅(C)倡導皇民化運動,促使日本文化扎
根(D)成立臺灣民眾黨,爭取民主、自治。
12. 民國 36 年以後,中華民國已有一部具備民主形式的《
憲法》。然而長期以來,不少條文卻遭凍結,使民主徒
具形式。當時政府以什麼理由,「暫時限制」民主政治
的發展?(A)國共內戰轉趨激烈(B)二二八事件擴大(C)臺灣
人的教育水準仍有發展空間(D)中日戰爭全面爆發。
13. 蔣渭水在《臨床講義》中指出,臺灣人民患有「智識之
營養不良」的病症,為「世界文化的低能兒」。依照上
述說法,下列哪個組織的成立是為了幫助臺灣醫治此症
?(A)臺灣文化協會(B)臺灣總督府(C)臺灣民眾黨(D)臺北
帝國大學。
14. 蔡式榖是臺灣新竹人,是臺籍人士第一位通過日本律師
考試者。1935 年,蔡式榖參選臺北市地方議員選舉,以
1245 票獲得臺北市最高票當選。而他的當選,是何事帶
來的成果?(A)臺灣地方自治聯盟的努力(B)政府宣布解除
戒嚴(C)三月學運爭取而來的成果(D)政府遷臺後實施地方
自治。
15. 報紙是了解國家社會發展與時事的重要資訊來源,瀏覽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初期在臺灣發行的報紙,我們會讀到
下列哪一則新聞標題出現在報紙上?(A)二林蔗農反抗製
糖會社(B)全面改選萬年國會(C)臺灣首次政黨輪替(D)臺北
爆發查緝私菸暴力事件。
16. 王爺爺曾經歷過二二八事件,使他對臺灣政治失望,因
此他常告誡後輩不要介入「政治」以免惹禍上身。請問
:二二八事件發生後,對臺灣社會造成何種影響?(A)政
府行政效率提高(B)全民經濟水準提高(C)省籍族群關係惡
化(D)社會風氣逐漸敗壞。
17. 龍應臺《大江大海一九四九》講述軍隊來臺,部隊在船
上的場景:「急難中,船要開往臺灣了,可是,臺灣在
哪裡? 開軍艦的人都不知道。在砲火射程外的安全海面
上,海軍拿出地圖來找臺灣的位置。」請問:當時船要
開往臺灣與哪個戰爭失利有關?(A)中日戰爭(B)國共內戰
(C)第一次世界大戰(D)甲午戰爭。
18. 這是日治時期規模最大、歷時最久的政治運動,也是臺
灣由武裝抗日運動轉為政治社會運動後的第一次運動。
當時臺人從西元 1921 年至 1934 年共 15 次請願,但最終
仍功敗垂成,試問: 當時請願的目的為何?(A)請求可以
合法設立政黨(B)請求設置臺灣議會(C)請求廢除臺灣總督
(D)請求讓臺灣獨立。
19. 目前我國總統由人民選舉產生,任期四年,可連選連任
一次,但歷史上我國第 1~5 任的總統都是由蔣中正擔
任,他可以不斷連任總統的原因為何?(A)《中華民國憲
法》的規定(B)因為《戒嚴令》限制人民選舉權(C)《動員
戡亂時期臨時條款》擴大總統職權(D)蔣中正是民選的總
統,一直受人民愛戴。
20. 1920 年代,臺灣人尚可透過政治社會運動來爭取臺灣人
的權益,反觀,1960 年代,臺灣人卻畏懼參與政治,不
願談論國事,其原因為何?(A)政府宣布動員戡亂,人民
不需要參與政治(B)政府推動皇民化運動,打壓各種社會
運動(C)國會通過《六三法》,總統集大權於一身(D)政府
公布《戒嚴令》,進行白色恐怖統治。
21. 國定古蹟林家花園萊園,位於霧峰明臺高中校園內,內
有「霧峰林家花園林獻堂博物館」,館內展示林獻堂日
記真跡、私人信件、書畫墨寶,以及早年老照片等珍貴
文物。請問:下列哪一史料也可納入該館展示?(A)臺灣
議會設置請願團的合影照片(B)《自由中國》雜誌發行的
創刊號(C)臺灣大學創校時的募資名冊(D)民主進步黨成立
時成員的大合照。
22. 日治初期,臺人阿榮剛剛入學就讀,他可能會遭遇下列
何種情況?(A)與班上日本同學吵架(B)適應不良而轉到小
學校就讀(C)被罰默背公學校日語課本(D)爸爸在國民學校
當老師。
23. 戒嚴時期,因應「社會的安定控制」有許多事情會遭到
政府限制,但下列哪項行為會得到政府的允許?(A)參與
縣市長選舉投票(B)公開批評政府的原住民政策(C)組織女
人最大黨爭取國會多數(D)學生進行街頭遊行抗議活動。
24. 1970 年代,臺灣的經濟、教育已迅速發展,人民對於政
府的要求提高,「黨外」的反對勢力也因此崛起。請問
:所謂的「黨外」是指下列何者?(A)不屬於國民黨的反
對勢力(B)在臺灣的共產黨分子(C)國民黨位階較低的官員
(D)國民黨內的激進分子。
25. 小熙在圖書館看到一本書《臺灣從威權到民主─民國 38
~76 年》,他不可能在書中的目錄看到下列哪一章節的
名稱?(A)掀開歷史的傷痕─二二八怎麼了(B)那些年的惶
惶不安─話說雷震案(C)從戒嚴到解嚴(D)衝破黑暗─美麗
島事件。 ※ 背面尚有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