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選擇題(1〜20 每題 3分;21〜40 每題 2分)
( )1.日本於 1930 年代起實施「工業臺灣,農業南洋」的
政策。請問臺灣工業化的推展,主要因應日本的何種
需求? (A)農業發展 (B)貿易交流 (C)民生物資
(D)軍事需求
( )2.(甲)農業臺灣政策的推行 (乙)品種改良成功 (丙)興
建水利設施(丁)中國大陸對臺灣稻米的需求。上述哪
些為西元1920年以後臺灣稻米產量增加的原因?
(A)甲乙丙 (B)甲丙丁 (C)乙丙丁 (D)甲乙丙丁
( )3.右圖為日治初期1896至
1906年臺灣財政收支圖
,圖中臺灣收入逐年增
加,財政漸能自給自足
。請問這主要受到哪一
項措施影響? (A)戶口
調查 (B)林野調查 (C)統一度量衡 (D)專賣制度
( )4.日本統治臺灣初期,採取「農業臺灣,工業日本」的
政策,但是到了一九三○年代起,轉變為「農業南洋
,工業臺灣」的發展策略。造成這種轉變的主要原因
是什麼? (A)「農業臺灣」政策擴大實施 (B)南洋
的勞工工資低廉 (C)臺灣農業轉型的衝擊 (D)配合
南進政策的需要
( )5.某個時期的戶籍制度普及至每一個人,除了姓名、年
齡、居住或遷移等記錄外,也記錄著與本人有關的各
項記事,如族稱、屬於哪個保甲、是否吸食鴉片。這
份戶籍資料最可能出現在何時、何地? (A)1875
年
,臺北 (B)1860
年,高雄 (C)1910
年,臺南
(D)1930
年,上海
( )6.有一本書寫著:「太陽的子民,從語言開始到姓名、
風俗、習慣等外在形式,也能與內地人無所差異的話
,那是最理想的。即無論在精神上、形式上都與內地
人相同,始能稱為完全之日本化。」下列哪項解釋最
符合上述內容的最終目的? (A)徹底斷絕臺灣與清
朝的聯繫 (B)將日本法律制度延長施行於臺灣
(C)利用保甲制度加上連坐法,嚴密控制臺灣社會
(D)使臺人具有日本國民的愛國心與犧牲精神
( )7.「大明慈悲國奉旨,……日本小邦倭賊,藐視中原,
侵犯疆土……乙未五月,侵犯臺疆,苦害生靈,刻剝
膏脂……今年乙卯五月,倭賊到臺二十有年已滿,氣
數為終,天地不容。……」1915 年此事件發生後,
臺灣的情況有何轉變?
(A)臺人因此感到失望,紛紛移民海外
(B)日人尊重臺人意願,允許完全自治
(C)臺人漸以社會與政治運動取代武裝抗日
(D)中華民國政府出兵臺灣,助臺人擊敗日軍
( )8.某期雜誌對臺灣當時鐵路建設有以下描述:「目前已
修築完成的鐵路,包括:(1)從基隆經臺北、新竹到
中港(今竹南),(2)從嘉義經臺南到打狗等。至於中
港到嘉義間,由於需跨越多條河流,工程困難,但預
計幾年後,就可貫通南北。」請問此本雜誌最可能發
行在哪一時期? (A)清領後期,劉銘傳將臺灣建設
為最現代化的省 (B)日治初期,正值興修各項基礎
建設之時 (C)臺灣開始工業化,鐵路是代表性建設
(D)皇民化運動頒布後,加強建設以拉攏臺灣人心
( )9.由於日本政府在殖民臺灣期間完成了不少基礎建設,為
日後國民政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請問日本在臺灣完成
這些基礎建設的主要目的為何? (A)鼓勵日人移民到
臺灣 (B)讓在臺居住的日本人有一定的生活品質 (C)
方便日人統治及獲取利益 (D)讓臺灣人民感受被日本
殖民的好處
( )10.下圖的紙幣上面印有「株式會社」、「臺灣銀行」和
「臺灣銀行券」等字樣。關於這張紙幣,下列敘述何
者錯誤? (A)是日治時期時的紙幣 (B)由臺灣第一
個現代化的金融機構所發行 (C)目的是減少混亂並促
進商業交易 (D)為南進政策內容之一
( )11.「近七十年了/氤氳的霧中/仍有許多枯骨半埋/在花岡
山上龜裂的泥層中/猶抱著遺憾/哀泣依舊/與濁水溪的
滾滾流水/傳唱成賽德克的悲歌」。關於這段詩句描述
的事件,以下何者錯誤? (A)起因於高砂義勇隊欺壓
原住民、調戲婦女 (B)發生於西元1930年 (C)此事
件由莫那魯道領導 (D)事後總督府改採溫和理蕃政策
( )12.「1894年東學黨號召農民起義,高宗恐慌,向大清國
皇帝求援。東學黨聽聞中、日軍隊到來,不戰而敗。5
月,清國以東學黨叛亂已平定,要求日本同時撤兵,
但日本不肯,爆發甲午戰爭」。請問上文發生的地點
為何處? (A)琉球 (B)臺灣 (C)越南 (D)朝鮮
( )13.日治時期流行一句俗語:「第一憨,種甘蔗乎會社
磅。」這句話反映出當時什麼現象? (A)農民種甘蔗
所能得到豐厚的利益 (B)蔗農遭到糖廠嚴重剝削 (C)
政府為了有效發展經濟,獎勵人民多種植稻米 (D)會
社提高甘蔗的收購價格,保障蔗糖原料供應
( )14.臺灣歷史上重大的交通建設,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開港通商前,清帝國在臺灣各地廣設郵局 (B)劉
銘傳開始在臺灣興築基隆至臺中的鐵路 (C)日治時期
將淡水港、安平港修建為現代化港口 (D)日治時期完
成西部從基隆到高雄的鐵路縱貫線
( )15.在某一場戰爭期間,許多臺灣人穿和服、祀奉天照大
神,還有許多婦女受騙前往戰地當慰安婦。請問在戰
爭結束後,臺灣的情勢有何轉變? (A)臺灣人徹底日
本化 (B)臺灣重回滿清統治 (C)臺灣成為重要的蔗
糖產地 (D)臺灣被中華民國政府接收
( )16.恰恰回想起日本時代他當保正的回憶,不禁感嘆歲月
流逝。在恰恰的回憶裡,哪一項不可能出現? (A)監
督居民打掃環境 (B)協助調查戶口 (C)傳達政令
(D)直接聽命總督,具有很大權力
( )17.日本總督府在臺實施了不少前所未有的建設,
下列何者不是日治時期的「創舉」? (A)開放
高雄港通商 (B)興建日月潭發電廠 (C)成立新
式製糖工廠 (D)實施人口普查
( )18.日治時期,總督府得以瓦解武裝反抗勢力,能確實掌
握臺灣的戶口,奠定堅實的統治基礎,與下列何者最
有關係? (A)總督專制 (B)日本軍隊 (C)皇民化運
動 (D)警察與保甲制度
彰化縣立溪湖國中 108 學年度第 2學期第 1次段考一年級歷史科試卷 一年 班 號 姓名:
※【請使用 2B 鉛筆畫記作答,汙損答案卡致使電腦無法判讀扣 15 分】 ※範圍:康軒版 第二冊 第1、2單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