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立溪湖國中 七年級 108 下學期 社會領域 歷史 第一次段考 期中考 康軒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286.34 KB
頁數
2
作者
Admin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0-04-06,离现在 5 205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1
一、選擇題(120 每題 3分;2140 每題 2)
( )1.日本於 1930 年代起實施「工業臺灣,農業南洋」的
政策。請問臺灣工業化的推展,主要因應日本的何種
需求? (A)農業發展 (B)貿易交流 (C)民生物資
(D)軍事需求
( )2.()農業臺灣政策的推行 ()品種改良成功 ()
建水利設施()中國大陸對臺灣稻米的需求。上述哪
些為西元1920年以後臺灣稻米產量增加的原因?
(A)甲乙丙 (B)甲丙丁 (C)乙丙丁 (D)甲乙丙丁
( )3.右圖為日治初期1896
1906年臺灣財政收支圖
,圖中臺灣收入逐年增
加,財政漸能自給自足
。請問這主要受到哪一
項措施影響? (A)戶口
調查 (B)林野調查 (C)統一度量衡 (D)專賣制度
( )4.日本統治臺灣初期,採取「農業臺灣,工業日本」的
政策,但是到了一九三○年代起,轉變為「農業南洋
,工業臺灣」的發展策略。造成這種轉變的主要原因
是什麼? (A)「農業臺灣」政策擴大實施 (B)南洋
的勞工工資低廉 (C)臺灣農業轉型的衝擊 (D)配合
南進政策的需要
( )5.某個時期的戶籍制度普及至每一個人,除了姓名、年
齡、居住或遷移等記錄外,也記錄著與本人有關的各
項記事,如族稱、屬於哪個保甲、是否吸食鴉片。這
份戶籍資料最可能出現在何時、何地? (A)1875
,臺北 (B)1860
年,高雄 (C)1910
年,臺南
(D)1930
年,上海
( )6.有一本書寫著:「太陽的子民,從語言開始到姓名、
風俗、習慣等外在形式,也能與內地人無所差異的話
,那是最理想的。即無論在精神上、形式上都與內地
人相同,始能稱為完全之日本化。」下列哪項解釋最
符合上述內容的最終目的? (A)徹底斷絕臺灣與清
朝的聯繫 (B)將日本法律制度延長施行於臺灣
(C)利用保甲制度加上連坐法,嚴密控制臺灣社會
(D)使臺人具有日本國民的愛國心與犧牲精神
( )7.「大明慈悲國奉旨,……日本小邦倭賊,藐視中原,
侵犯疆土……乙未五月,侵犯臺疆,苦害生靈,刻剝
膏脂……今年乙卯五月,倭賊到臺二十有年已滿,氣
數為終,天地不容。……」1915 年此事件發生後,
臺灣的情況有何轉變?
(A)臺人因此感到失望,紛紛移民海外
(B)日人尊重臺人意願,允許完全自治
(C)臺人漸以社會與政治運動取代武裝抗日
(D)中華民國政府出兵臺灣,助臺人擊敗日軍
( )8.某期雜誌對臺灣當時鐵路建設有以下描述:「目前已
修築完成的鐵路,包括:(1)從基隆經臺北、新竹到
中港(今竹南),(2)從嘉義經臺南到打狗等。至於中
港到嘉義間,由於需跨越多條河流,工程困難,但預
計幾年後,就可貫通南北。」請問此本雜誌最可能發
行在哪一時期? (A)清領後期,劉銘傳將臺灣建設
為最現代化的省 (B)日治初期,正值興修各項基礎
建設之時 (C)臺灣開始工業化,鐵路是代表性建設
(D)皇民化運動頒布後,加強建設以拉攏臺灣人心
( )9.由於日本政府在殖民臺灣期間完成了不少基礎建設,為
日後國民政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請問日本在臺灣完成
這些基礎建設的主要目的為何? (A)鼓勵日人移民到
臺灣 (B)讓在臺居住的日本人有一定的生活品質 (C)
方便日人統治及獲取利益 (D)讓臺灣人民感受被日本
殖民的好處
( )10.下圖的紙幣上面印有「株式會社」、「臺灣銀行」和
「臺灣銀行券」等字樣。關於這張紙幣,下列敘述何
者錯誤? (A)是日治時期時的紙幣 (B)由臺灣第一
個現代化的金融機構所發行 (C)目的是減少混亂並促
進商業交易 (D)為南進政策內容之一
( )11.「近七十年了/氤氳的霧中/仍有許多枯骨半埋/在花岡
山上龜裂的泥層中/猶抱著遺憾/哀泣依舊/與濁水溪的
滾滾流水/傳唱成賽德克的悲歌」。關於這段詩句描述
的事件,以下何者錯誤? (A)起因於高砂義勇隊欺壓
原住民、調戲婦女 (B)發生於西元1930 (C)此事
件由莫那魯道領導 (D)事後總督府改採溫和理蕃政策
( )12.1894年東學黨號召農民起義,高宗恐慌,向大清國
皇帝求援。東學黨聽聞中、日軍隊到來,不戰而敗。5
月,清國以東學黨叛亂已平定,要求日本同時撤兵,
但日本不肯,爆發甲午戰爭」。請問上文發生的地點
為何處? (A)琉球 (B)臺灣 (C)越南 (D)朝鮮
( )13.日治時期流行一句俗語:「第一憨,種甘蔗乎會社
磅。」這句話反映出當時什麼現象? (A)農民種甘蔗
所能得到豐厚的利益 (B)蔗農遭到糖廠嚴重剝削 (C)
政府為了有效發展經濟,獎勵人民多種植稻米 (D)
社提高甘蔗的收購價格,保障蔗糖原料供應
( )14.臺灣歷史上重大的交通建設,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開港通商前,清帝國在臺灣各地廣設郵局 (B)
銘傳開始在臺灣興築基隆至臺中的鐵路 (C)日治時期
將淡水港、安平港修建為現代化港口 (D)日治時期完
成西部從基隆到高雄的鐵路縱貫線
( )15.在某一場戰爭期間,許多臺灣人穿和服、祀奉天照大
神,還有許多婦女受騙前往戰地當慰安婦。請問在戰
爭結束後,臺灣的情勢有何轉變? (A)臺灣人徹底日
本化 (B)臺灣重回滿清統治 (C)臺灣成為重要的蔗
糖產地 (D)臺灣被中華民國政府接收
( )16.恰恰回想起日本時代他當保正的回憶,不禁感嘆歲月
流逝。在恰恰的回憶裡,哪一項不可能出現? (A)
督居民打掃環境 (B)協助調查戶口 (C)傳達政令
(D)直接聽命總督,具有很大權力
( )17.日本總督府在臺實施了不少前所未有的建設,
不是日治時期的「創舉」? (A)開放
(B)興建日月潭發電廠 (C)成立新
式製糖工廠 (D)
( )18.日治時期,總督府得以瓦解武裝反抗勢力,能確實掌
握臺灣的戶口,奠定堅實的統治基礎,與下列何者最
有關係? (A)總督專制 (B)日本軍隊 (C)皇民化運
(D)警察與保甲制度
彰化縣立溪湖國中 108 學年度第 2學期 1次段考一年級歷史科試卷 一年 姓名:
※【請使用 2B 鉛筆畫記作答,汙損答案卡致使電腦無法判讀扣 15 分】 ※範圍:康軒版 第二冊 12單元
2
( )19.下列何者是日本開始在臺灣推動工業化後,臺灣新
興工業發展的重要指標? (A)日月潭發電所 (B)
縱貫鐵路 (C)嘉南大圳 (D)高雄港
( )20.()臺灣總督府 ()日月潭水力發所 ()嘉南大
()牡丹社事件紀念碑。以上是日本人在臺灣留
下的足跡。依照時間先後順序排列,何者正確?
(A)甲丙丁乙 (B)乙丙甲丁
(C)丙乙丁甲 (D)丁甲丙乙
( )21.右圖為某展覽的圖片,根據該圖
判斷,這次的特展主題可能為何
(A)孤臣無力可回天-臺灣民
主國的興亡 (B)篳路藍縷-清代
的臺灣開發 (C)安平追想曲-國際競爭下的臺灣
(D)番薯芋頭一家親
-
戰後臺灣的發展
( )22.清帝國後期原本打算積極治臺,後來
灣割讓給日本,這是受哪一事件影響的結
果? (A) (B) (C)日軍
侵臺 (D)
( )23.歌曲雨夜花:「紅色彩帶,榮譽軍伕;多麼興奮,
日本男兒。獻給天皇,我的生命……」曾被改編成
軍隊進行曲,鼓勵人民去當日本兵響應聖戰。請問
? (A)
(B)清法戰爭 (C)甲午戰爭 (D)
( )24.珍珠是臺北的雜貨批發商人,常大宗採購總督府的
專賣商品。請問下列哪一組商品為珍珠會採購的商
品? (A)蔗糖、稻米、鹿皮 (B)鴉片、樟腦、火
(C)藥材、布匹、絲織品 (D)茶、糖、樟腦
( )25.日治時期,臺灣的許多基礎建設與總督府的調查活
動息息相關,其中為了配合林野調查與開發山林資
源而興築下列何者? (A)縱貫鐵路 (B)阿里山森
林鐵路 (C)日月潭發電所 (D)嘉南大圳
( )26.()由警察中的青壯年所組成 ()民眾大多畏懼,
稱之為大人 ()負責鎮壓匪徒與協助救災 ()
督府穩固在臺統治的方式之一。上述關於日治時期
的壯丁團組織的敘述,正確的有?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丙丁
( )27.自荷蘭時代以來,蔗糖總是臺灣最重要的出口產品
之一。請問到了日治時代,臺灣製糖業出現什麼樣
的變遷? (A)經費短缺導致製糖業沒落 (B)蔗糖
列為專賣產品 (C)蔗農能以更合理價格售出農產品
(D)改採現代化的製糖方式
( )28.爺爺指著一張照片回憶道:「這張老照片是你曾祖
父和我的合照,當時因為家裡被選上國語家庭,生
活環境比一般人家好。」請問政府展開上述政策的
原因為何?
(A)臺灣被割讓給日本 (B)臺灣民主國積極抗日
(C)日臺合一的實施 (D)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 )29.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之所以推動理蕃政策的主要
目的應為何者?
(A)聯合原住民打擊漢人 (B)增加勞動生產的人口
(C)原住民造成治安問題 (D)為掠奪山林資源
( )30.臺南玉井某紀念碑寫著:「日治時期,同胞們執干
戈以衛鄉土,其中規模最大、犧牲最多的莫過於這
一役。」請問此碑文紀念的事蹟領導人為何?
(A)劉銘傳 (B)唐景崧 (C)余清芳 (D)莫那魯道
( )31.臺北農事試驗場在1926年成功培植新稻種「臺中六
十五號」,為臺灣稻米生產帶來劃時代的進展。請
問「臺中六十五號」可能為何者?
(A)蓬萊米 (B)在來米 (C)越光米 (D)占城稻
( )32.下列有關日治的總督體制,請問何者說明錯誤?
(A)總督可以制訂法律被戲稱為土皇帝 (B)臺灣總督
府為日治統治臺灣最高機構 (C)日本將臺灣視為國土
最南端,對臺灣的設置與日本相同 (D)總督擁有指揮
軍隊的權力
【題組一】根據文本回答 3334
西元 1895 年,一群臺灣士紳發布文告,上頭寫著:「吾
臺民,誓不服倭,與其事敵,寧願死亡。」隨後,他們成立新
國家,在開國大典上,總統接受臣民跪拜,並定年號為永清。
( )33.請問上述新國家的首任總統為下列何人?
(A)丘逢甲 (B)唐景崧 (C)劉永福 (D)余清芳
( )34.有關這個臺灣新國家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這個國家為大明慈悲國 (B)因《馬關條約》割讓
臺灣而成立 (C)其成立目的主要是為了抵抗日本接收
(D)此國家瓦解臺灣開始受到日本統治
【題組二】根據文本回答 3536
臺灣糧食作物以稻米為大宗,自荷蘭時
代以來,稻田面積便不斷擴增。但是稻米種
植對水源需求極大,因此各地農民以水塘、
水圳、地下水等各種方式灌溉水稻。電影
KANO》提到,為了解決南臺灣農業用水缺
乏的問題,因此興建日治時期臺灣最大的農
田水利設施,並自烏山頭水庫引水灌溉。
( )35.請問文中該設施灌溉的地區應為於
右圖何處? (A) (B) (C) (D)
( )36.請問該水利設施是由誰負責主導興建? (A)八田與一
(B)磯永吉 (C)後藤新平 (D)伊藤博文
【題組三】根據文本回答 3740
1935
年是日本殖民統治臺灣的第四十個年頭。為了展示日
本殖民臺灣的成績,總督府特別舉辦了「始政四十周年紀念臺
灣博覽會」。這場博覽會中,每項展品皆在細數日本治臺的豐
碩成果。並在全臺灣各地設立大型展覽館及大大小小的會場,
彷彿告訴人們,臺灣已經蛻變為日本帝國最閃亮的南方珍珠。
( )37.有人說他會去臺北參觀博覽會有一半是被「大人」強
迫的,顯現當時的社會「大人」權力極大。請問這反
映出日治時期的哪一項社會制度? (A)保甲制度
(B)警察制度 (C)壯丁團制度 (D)連坐法制度
( )38.有一項物產因發展迅速,成為日治時期臺灣最具代表
性的產業,在博覽會中被總督府獨立成館,展出其發
展過程與各種模型。此產業為下列何者?
(A)樟腦 (B)食鹽 (C)蔗糖 (D)茶葉
( )39.若當時的日本居民想參加博覽會,最適合對渡的臺灣
現代化港口會是下列何者?
(A)臺北港 (B)基隆港 (C)花蓮港 (D)臺中港
( )40.總督府利用這個展演機會,企圖扭轉臺灣人對於原住
民未開化的刻板印象。實際上,總督府才在不久前平
定規模最大的原住民反日抗爭。此為下列哪一場抗
爭? (A)霧社事件 (B)噍吧哖事件 (C)牡丹社事件
(D)臺灣民主國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