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 )附圖為日治時期日語普及率曲線圖,1940
年代日語普及率迅速增高與何項政策有密切關係?
(A)保甲制度 (B)南進政策 (C)理番政策 (D)皇民化運動。
25. ( )日本總督府推動土地與林野調查,所帶來的影響為何?
(A)使殖民政府稅收增加 (B)使抗日份子現形 (C)台灣人民變得更加窮困 (D)方便臺灣總督登山踏青。
26. ( )請問下列哪位是臺灣民主國的總統? (A)劉永福 (B)劉銘傳 (C)唐景崧 (D)丘逢甲。
27. ( )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為了利用臺灣的資源,日人在臺的基礎建設有哪些?(甲)統一度量衡(乙)整建港口(丙)統一
發行貨幣(丁)完成環島鐵路(戊)普遍設立郵局 (A)甲乙丙丁 (B)乙丙丁戊 (C)甲乙丙戊 (D)甲丙丁戊。
28. ( )早期臺灣南北交通以海運為主,直至基隆到高雄的西部縱貫鐵路全線通車,陸上交通才得以暢通。請問這段鐵路
在何時完成全線通車? (A)日治時期 (B)清朝時期 (C)鄭氏時期 (D)中華民國時期。
29. ( )清朝統治後期,臺灣開始推動一些近代化建設;日治時期,進一步拓展了臺灣的建設規模,為日後經濟發展奠定
基礎。下列何者是這兩個時期共同的建設項目? (A)統一貨幣 (B)興建鐵路 (C)公共衛生 (D)人口普查。
30. ( )佳佳在《臺灣建築史》中看到某張照片的介紹:「日治初期,為了整頓金融、統一發行貨幣所成立的機構。」請
問此機構的名稱為何? (A)臺灣總督府 (B)臺灣銀行 (C)臺灣博物館 (D)臺灣大學。
31. ( )臺灣人常吃的蓬萊米是在何時培育成功的? (A)荷治時期 (B)鄭氏前期 (C)清朝時期 (D)日治時期。
32. ( )小朱跟同學約好週日搭台鐵火車,要從永靖到大甲鎮瀾宮參拜媽祖,請問小朱應該搭乘台鐵區間車的什麼路線的
班次才能直接到達? (A)海線 (B)山線 (C)阿里山支線 (D)集集線。
33. ( )「第一憨,種甘蔗乎會社磅」這句話充分說明了臺灣蔗農被壓榨的情況,而這句話是從哪個時期開始流傳的?
(A)國際競爭時期 (B)鄭氏時期 (C)清朝時期 (D)日治時期。
34. ( )臺灣有許多地名與甘蔗製糖的舊式製糖廠「糖廍」有關由臺灣甘蔗分布的地理環境來推論,下列哪一地區會出現
最多這類的地名? (A)臺北盆地 (B)桃園臺地 (C)宜蘭平原 (D)嘉南平原。
35. ( )臺灣第一家現代化的製糖工廠為下列何者?
(A)彰化溪湖糖廠 (B)高雄橋仔頭糖廠 (C)雲林虎尾糖廠 (D)臺南善化糖廠。
36. ( )小邱是日治時期居住在臺灣南部的農民,當時總督府曾在臺灣多處開築水利工程,使得農業產量大幅增加。請問
小邱是受惠於下列哪一個水利設施? (A)瑠公圳 (B)曹公圳 (C)八堡圳 (D)嘉南大圳。
37. ( )臺灣在
1930
年以後基礎工業開始發展,是因為受到下列哪一政策的影響? (A)同化政策 (B)內地延長主義
(C)皇民化運動 (D)南進政策。
38. ( )日治時代的下淡水溪是今天哪條河流? (A)大肚溪 (B)濁水溪 (C)大甲溪 (D)高屏溪。
39. ( )小詹看到課本上有張「臺灣輕工業生產指數圖」。請問圖中在
1930
年代以後,生產指數大幅上升的原因為何?
(A)日月潭水力發電所完工 (B)西部縱貫鐵路完工 (C)蓬萊米培植成功 (D)日本政府推行皇民化運動。
40. ( )日本占領臺灣後,日人為了增加財政收入,曾實施專賣制度,由政府獨占經營。請問下列哪項物品,被日人列為
專賣商品之一? (A)鴉片 (B)茶葉 (C)甘蔗 (D)稻米。
【試卷到此結束】